分享
2023年新农村建设建设调研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661680

大小:23KB

页数:10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新农村 建设 调研 报告
新农村建设建设调研报告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新农村建设xx镇镇长 根据县委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要求,近日我就xx镇202223年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情况如下: 一、根本情况 和取得成效 xx镇辖24个村,农业人口8600人,农村劳动力220230人。全镇总面积48.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2万亩,林地4.3万亩,水田0.13万亩。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村经济实现稳步开展,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开展。 (一)农村经济稳步开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镇党委深入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坚持以科学开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开展全局,始终致力于开展第一要务,全镇经济呈现出了高速增长势头。202223年全镇gdp总量3225万元,同比增长48%。农民人均收入2600元,同比增长37.5%。农业总产值1764万元,同比增长48.5%。全镇粮食总产1606万吨,枣桑薯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1.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8%。红枣产量600吨,增收120万元,畜牧产值达0.05亿元,同比增长43.2%。劳务输出836人(次),创收752万元。继续推行村财镇管制度,严格履行财务审批手续。农村经济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化解债务9.6万元,没有发生新的债务,农民政策性负担为零。 (二)根底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工程资金,组织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农网改造、人畜饮水、镇村道路、村容村貌等根底设施建设,农村根底条件进一步改善。全镇修建村级公路25公里,畅通了乡村道路;农村方案生育、平安饮水、播送电视村村通等工程稳步推进。 (三)科教卫生事业加快开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逐年加大了对科教卫生事业的投入,小学校舍、农业信息网络、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开展较快。目前,全镇共有8所小学,均到达“普九〞标准要求。大力实施青年农民培训、科技入户等科教工程,202223年培训农民达430人次,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脱颖而出。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移动 、计算机开始大面积进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结合“五五普法〞活动,以宪法为核心,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202223年在全镇24个村实行了村干部直选制度,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和致富能手进入“两委〞班子,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据统计,全镇“两委〞126名干部平均年龄为38.4岁,高中、中专以上就有54名。全面建立和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实行村务公开“五统一〞制度(统一内容、形式、程序、时间、建档),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村中重大问题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询意见,将财务公开延伸到村民小组,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标准化、制度化的轨道。 综上述,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大多数村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开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仍需我们倍加努力。 二、主要问题 (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我镇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阶段。农作物、红枣、蚕桑和畜产品等主导产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且更多地追求数量增长,无视了质量和品牌效应。与此同时,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少,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 (二)资金投入严重缺乏 免征农业税后,我镇农村根底财力巨减,财政“缺口〞变大,靠转移支付无法维持镇、村组织机构正常运转。农村根底设施和农业生产投入严重缺乏。调查显示,由于农村根底设施投入缺乏瓶颈制约,相当一局部行政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根本无法开展,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农民思想普便比较保守,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小进那么满心理,缺乏干事创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截止202223年,我镇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5%,初中文化程度占...5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5%。由于知识层次低下,认识程度不高,严重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应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打工那么只能卖苦力打粗工,严重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缺乏诚信意识,产业化经营中常有违约等不守信行为出现。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这些现象虽然出现在少数人身上,但对社会不良风气的助长也是不容乐观的。 (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我镇农村总体上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开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教育设施落后,上学难现象依然存在,科技文化投入缺乏,底子薄、根底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落后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保障投入严重缺乏,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五)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难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传统工作思路,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着群众致富本领不高。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开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对新情况、新问题往往束手无策,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相当一局部干部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做“撞钟和尚〞、和“太平官〞。四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多数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同时由于包产到户后很少有人关心集体事业,一些政策、规划在农村因参与支持面小而无法实施。五是农村村民自治工作开展不平衡。多数村村务公开不及时,财务公开内容不全面,无明细帐,当地群众意见很大。六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开展。 三、开展思路和几点建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就xx镇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路可理解为:努力推进和实现农村的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村镇文明化、保障社会化和管理民主化。 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开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开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努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依托煤焦化工业园区的带动效应,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农民知识化。大力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村镇文明化。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一路三网〞(农村公路、农电网、电视网、 网)等根底设施建设,改善镇村环境;编修村镇规划,推进现代化村镇建设,实施农村平安饮水工程,开展沼气等清洁能源,实行人畜别离和垃圾集中处理,提高农民开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保障社会化。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医疗,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 管理民主化。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开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我镇的实际,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开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面对当前城乡开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开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体系、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水平。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实行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 (二)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效劳功能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效劳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整合有限的支农资金,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根底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根底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根底设施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效劳力度,让公共效劳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平安的同时,要按照“产业兴镇〞理念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开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开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主动融入大市场。通过选择优势工程,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的开展环境。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此外,积极组织实施“阳光工程〞,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 (四)抓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新村镇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规划先行。就我镇地形特点来讲,要按照“分类指导、重点推进、逐步开展〞原那么,根据其现有特点,先选择条件好、有特色的村进行试点。其它地方的规划也要适度超前。规划设计可以形式多样,既可生态庄园式,也可农村社区式,既可分散村落式,也可城郊集中式。通过严格规划管理,建新拆旧,逐步推进乡村城镇化建设。 (五)继承与发扬并重,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通过定标准、树典型,强监督,建奖惩等方法,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通过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农民自办文化扶持基金,引导农民开展民俗文化和地域风情旅游;加强文化根底设施建设,利用播送、电视、报纸、文艺演出队、科技宣传队等各种形式送文艺下村,加大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同时要继承和发扬农村自身所拥有的文明传统,提倡尊老爱幼、妯娌和睦、邻里团结、保护公物、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 (六)加快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为重点的民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