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案例分析复旦投毒.doc
下载文档

ID:661323

大小:11.50KB

页数:3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案例 分析 复旦 投毒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复旦投毒复旦投毒 案例分析 复旦投毒案,指 2013 年 4 月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黄洋遭他人投毒后死亡的案件。犯罪嫌疑人林森浩是受害人黄洋的室友,投毒药品为剧毒化学品 N-二甲基亚硝胺。2014 年 2 月 18 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15 年 1 月 8 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维持原判: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林森浩与黄洋均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2010 级硕士研究生,分属不同的医学专业。2010 年 8 月起,林森浩入住复旦大学某宿舍楼 421 室。一年后,黄洋调入该寝室。之后,林因琐事对黄不满,逐渐怀恨在心。2013 年 3 月 29 日,林森浩在大学宿舍听黄洋和其他同学调侃说愚人节即到,想做节目整人。林森浩看到黄洋笑得很得意,便联想起其他学校用毒整人的事件,便计划投毒“整”黄洋,让同学难受。2013 年 3 月 31 日中午,复旦大学 2010 级硕士研究生林森浩将其做实验后剩余并存放在实验室内的剧毒化合物带至寝室,注入饮水机槽。2013 年 4 月 1 日早上,与林森浩同寝室的黄洋起床后接水喝,饮用后便出现干呕现象,最后因身体不适入院。2013 年 4 月 11 日,上海市公安局文化保卫分局接复旦大学保卫处对黄洋中毒事件报案,上海警方接报后立即组织专案组开展侦查。经现场勘查和调查走访,锁定黄洋同寝室同学林某有重大作案嫌疑,当晚依法对林某实施刑事传唤。2013 年 4 月 12 日,林某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2013 年 4 月 16 日下午,黄洋经抢救无效,于当天下午 3 点 23 分在上海某某医院去世。警方表示,在该生宿舍饮水机内剩余的水中检验出某些含剧毒化学成分,认定其寝室室友林某有作案嫌疑。2013 年 4 月 19 日下午,上海警方正式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向检察机关提请逮捕复旦大学“41”案犯罪嫌疑人林某。2013 年 4 月 25 日,黄浦区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对复旦大学“41”案犯罪嫌疑人林某依法批准逮捕。2013 年 5 月5 日,黄洋父母给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写亲笔信,质疑学校推诿避责,官僚作风。2013 年 6 月 26 日,上海市公安局文化保卫分局出具上海市公安局鉴定意见通知书,诊断称林森浩无精神异常。2013 年 10 月30 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披露,市检察院二分院对嫌疑人林某的公诉已被该院正式受理,公诉方指控涉案人林某以投毒方式故意杀人。2013 年 11 月 27 日上午 9 时 30 分“复旦投毒案”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C101 法庭公开开庭审理。庭审中,检方指控,被告人林森浩因琐事与被害人黄洋不和,竟采用投毒方法故意杀害黄洋并致其死亡,手段残忍,社会危害极大,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提请法院对林森浩依法予以严惩。被告人林森浩辩称,他只是出于“愚人节”作弄黄洋的动机而实施投毒,没有杀害黄洋的故意。辩护人对起诉书指控不持异议,但提出林森浩系间接故意杀人,到案后能如实供述罪行,有认罪表现,建议对其依法从轻处罚。2013 年 11 月 27 日下午 6 时 15分,该案庭审结束,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择日对该案作出宣判。2014 年 2 月 25 日 林森浩的二审代理律师唐志坚正式受林森浩委托向法院提起上诉。2015 年 1 月 8 日上午,备受关注的“复旦投毒案”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宣判。上诉人林森浩在法警的押送下走进法庭,在核对了身份、户籍等情况后,法官开始宣读刑事裁定书,裁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林森浩的死刑判决将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毒物来源,2013 年 11 月 27 日,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庭审中,林森浩表示,2013 年 3 月 31 日他找同学吕鹏,准备向其要曾经做实验时用过的 N-二甲基亚硝胺。林森浩从吕鹏处拿到实验室钥匙到实验室将装有 75 毫升 N-二甲基亚硝胺的药瓶和一支已经吸了约 2 毫升N-二甲基亚硝胺的注射器带走。投毒剂量,检方指控,林森浩将至少 30 毫升二甲基亚硝胺注入饮水机,超致人死亡剂量 10 倍以上。(以上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我们通过对案发原由的调查,就会发现这类案件的一个共同点:被害人与当事人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就是一些生活上的小摩擦,导致酿成大祸。这值得我们思索的是为什么一点小摩擦就大打出手呢。?拿复旦大学投毒案来分析。直至今日,在与林某有过长期接触的人中间,也少有人能够相信林会毒杀室友。在同学与朋友的回忆中,林某曾是本科学生会学术部部长,科研能力惊人,论文发表数远超一般学生,热心同乡会的活动,爱打篮球。他们看到的是一个积极规划人生、在公开场合略带羞怯,但在自己的圈子里擅长沟通合作的瘦高个男生。?很多身处林某的圈子从未留意林某的另外一些特质。很少有人知道林某一直在用独特的方式处理与异性沟通上长期积累的挫败感;也少有人留意林某在网络上习惯使用的极具攻击性的侮辱性语句无论是对自己的同学,还是公共人物;至于林某的家庭其实相当普通的平民家庭以及故乡,则被林某更加小心翼翼地隐藏在与人交流的话题之外。更少有人体会过,迥然相异的两面,在林某的内心长期煎熬、发酵。?由此我们可看出林某的心理存在很大的问题,近年来的高校凶杀案的案犯都有这个问题,心理的极度扭曲,难以抑制的愤怒,以及错误的发泄方式,使他们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