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商洛市
政府工作报告
XX年商洛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任务完成情况
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提质增效的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中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政策,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解决了一批难事,推进了一批大事,办好了一批实事,全市经济在上升通道的合理区间稳健运行。完成生产总值576.27亿元、增长11%,位居全省第四;财政总收入42.17亿元、增长6.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9.04亿元、增长13.1%;预计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24930元、720234元,分别增长12%、14%;城镇登记失业率3.22%,物价上涨1.7%,明显低于控制指标。
(一)紧扣稳增长的关键环节精准发力,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一是狠抓重点工程建设。160个市级重点工程全部开工建设,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5.16亿元、增长26%,位居全省第三,其中民间投资占到51%。丹江流域综合治理、西合铁路复线等重大工程顺利推进,五件大事取得积极进展,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建设开局良好,商丹园区招商引资和产业工程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西武客专商洛段预可研编制完成并上报中铁总公司,镇安抽水蓄能电站核准和电网接入方案上报国家待批,山柞高速公路工程前期工作全面完成。二是力促工业达产达效。出台了一系列稳产促销保市场综合举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32.47亿元、增长29.5%,增加值171.2023亿元、增长20%,均位居全省第一,成为稳增长的中坚力量。三是着力扩大城乡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87亿元、增长12.4%,对经济增长的奉献进一步提高。四是大力开展现代农业。在全省率先启动秦岭生态农业示范市创立,积极推进一村一品,创立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7个,开展市级龙头企业20个,建设根本农田9.15万亩,粮食总产到达52.05万吨,农业开展的根底更加稳固。
(二)围绕打造商洛经济升级版优化结构,转型开展与提质增效迈出较大步伐。充分发挥产业园区的聚集带动作用,加快推进现代材料、现代中药、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新能源、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光伏农业、高端饮用水、工业机器人、药物中间体提取等33个产业工程建成投产,商丹园区电动客车、山阳中德产业园汽车液压缸等重大战略工程启动建设。积极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开展,商於古道棣花景区建成开园,我市创立为中国文化经济活力城市。成功举办了2023中国秦岭生态旅游节和首届中国环秦岭公路自行车赛,金丝峡5a级创立通过国家旅游局资源评估,柞水溶洞创立为国家4a级景区,创立3a级景区2个,创立验收美丽乡村33个,全市接待游客3005.65万人次,综合收入153.29亿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技术合同成交额6977万元,专利授权160件,分别增长60%、16.7%,科技对经济增长的奉献率提高3个百分点。
(三)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开展取得显著成效。出台了加快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建设的决定,启动实施6大类65个重大建设工程,完成投资32.7亿元,其中47个工程建成。市区八大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环城北路、商鞅大道西段、市一级客运中心及西街旧城改造安置房等工程主体根本完工,商州至丹凤、商州至洛南两条城市交通干线全面建设,国家园林城市创立、智慧城市建设等工程加快推进。投资27.31亿元用于县城、重点镇和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公路交通等城乡根底设施持续改善,改造干线公路55公里、县乡公路280公里,新修通村水泥路187公里。完成电网建设投资3.26亿元,建成通信基站1146个。把陕南移民搬迁、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新型城乡社区建设有机结合,建设陕南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112个,实施搬迁1.6万户、6.2023万人,落实国开行贷款35.6亿元用于棚户区改造,新建保障性住房1.52万套,建成新型城乡社区75个,
7.5万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全市城镇化率到达47.5%。
(四)针对突出问题实施铁腕治污,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向纵深推进。创立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顺利推进,建成循环示范城市创立工程80个、国家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工程62个。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成效明显,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5365辆,拆改燃煤锅炉31台,空气质量位居全省首位。强力推进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实施污染防治工程20232个,丹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为一江清水供京津作出重大奉献。狠抓节能减排和过剩产能化解,实施节能减排工程43个,淘汰过剩产能2.7万吨,节约标煤4.98万吨,单位gdp能耗下降3%,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削减0.3%、1.8%、2.7%和5%。大力实施生态建养和农村清洁工程,加快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造林绿化32.5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702平方公里,我市在全省率先入选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
(五)按照兜底补短要求办好民生实事,改革开展成果不断惠及人民群众。在全市开展了六项民生政策大检查,有效解决了政策落实不到位、局部群体保障标准低、兜底政策不完善等问题。扎实开展双包双促精准扶贫,结对帮扶贫困户7.4万户,
9.3万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解决平安饮水13.13万人。就业工作创近年来最好水平,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83万人,大学生初次就业率90.56%,转移农村劳动力60.4万人。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建立健全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制度和城镇居民大病医疗保险二次报销制度,城镇职工根本养老保险待遇实现十连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提升2023%,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水平持续提高。社会救助范围更加广泛,下拨各类社会救助资金6.82亿元,实施医疗救助11.27万人次,临时救助9200户次。社会养老效劳体系不断完善,新增养老床位2022张,建成残疾人托养及康复中心21个。
(七)依靠改革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开展的内在活力和内生动力加快释放。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深化行政、经济、生态、农村、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改革。启动了新一轮市、区县政府机构改革和镇村综合改革,全市镇、村撤并率分别到达22.2%、34.1%。取消和下放市级行政审批事项93项、精简幅度25.3%。全面实行先照后证工商登记制度,清理标准涉企行政收费24项。财税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稳步实施,国资国企等五项改革进展顺利。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有效地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3万户,其中企业1735户、个体工商户1.1万户。非公有制经济占比到达51.58%,位居全省第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65亿元、增长17.8%,外贸进出口总额3.62亿美元、增长5.76倍。金融机构新增存贷款余额82.2023亿元、37.04亿元,分别增长13.93%、14.93%。
(八)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狠抓自身建设,政府工作效能进一步提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措施有效落实,及时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预决算和三公经费支出公开扩大到所有区县,全市压缩三公经费开支3771万元、同比下降23.2%,文山会海得到有效遏制,清理超编超配公务用车81台,停建楼堂馆所工程13个。市区县政务效劳中心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县镇村三级群众办事干部代办制度全面实行,新招聘社区工作人员54名。深入开展政府执行力提升年活动,实行重点工作月报告制度,确保了政令畅通和工作落实。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84件、政协提案289件。
同时,国防发动、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地震、气象、测绘、档案、统计、人防、水文、方志、慈善、供销、无线电、工商联、妇女儿童、红十字会等领域的工作也都取得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面对贯穿全年的经济下行压力,我们科学应对,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面对5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我们奋力救灾,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灾害损失。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驻商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去年局部指标完成与预期目标有差距,少数重点工程建设没有到达方案进度。我市开展仍面临着许多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主要是:经济开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剧,污染治理和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科技创新动力和市场主体活力仍显缺乏,城镇化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于全省,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效劳能力有待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和作风建设仍是长期任务。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努力加以解决。
二、新常态下我市开展的根本要求和今年主要预期目标
当前,宏观经济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央作出了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战略判断,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既是新常态的开展必然,也是今后工作的根本遵循。
我们要正确认识新常态。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切换的新常态,既是严峻挑战,更是难得机遇。我们必须承受经济增速连续波动下滑的压力,资源依赖和投资拉动粗放开展面临的结构调整压力,土地、资金和人才等要素的保障压力,财政收入增长放缓与民生刚性支出持续增加的压力,长期累积形成的地方性债务短期难以消化的压力。但是我们有信心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信心在于,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和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实施关天经济区、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开展等一系列重大规划,省委、省政府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对我市来说是重大历史机遇;信心在于,国家加快中西部铁路建设、推进棚户区改造提速、加大重大水利工程投资,我市将获得更多的支持;信心在于,近年来我们不断深化市情认识,进一步理清了开展思路,一批重大工程积极推进,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兴起,为长远开展聚集了正能量;信心在于,在全国各地共同遭遇三期迭加阵痛背景下,我市的生态、资源等优势更加凸显,蕴含着巨大的开展空间与潜力,必将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先机;信心在于,全市广阔干部群众的思想不断解放、作风持续转变,人心思变、人心思进、人心思干的气氛日益浓厚,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开展。
我们要主动适应新常态。要系统谋划促转型,发挥优势补短板,开拓创新破难题,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要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要培育新兴产业,构建具有商洛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要持续扩大开放,不断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要严守生态红线,全面推进循环开展、绿色开展、低碳开展;要强化创新驱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内生增长动力;要持续改善民生,努力提高全市人民的幸福指数。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和市委三届七次全会的部署,以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提高开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提质增效的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依托大西安、建设大商洛、打造大品牌的工作思路,继续打造两大板块、做强两大经济、实施两大工程,统筹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5%左右,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分别增长2023%和12%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1%和1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cpi控制在3%左右,节能减碳及四项减排指标完成省上下达任务。需要说明的是,在经济开展的新常态下,确定11.5%左右的增速,是一个预期性、区间性、引领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