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学校布局调整调研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658569

大小:22.21KB

页数:10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校 布局 调整 调研 报告
学校布局调整调研报告 。当前我国乡村学校布局调整具有在方式上以撤并为主、在地域上以乡镇现有行政区划为单位、在问题解决途径上以兴建“寄宿〞学校为主、在推进上以行政力量为主等特征,这些做法不仅给“生方〞带来了诸多不便,也为“校方〞带来了管理上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我国应当进一步明确学校布局调整的最终目的,确立基于最终目的的学校布局调整标准,并着手解决学生就近入学难、家长对寄宿制不放心、被撤并学校各项管理及去向不明三个突出问题。 关键词:乡村学校;中小学布局调整;教育资源 学校布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学校在空间上的分布结构,它与社会经济开展水平、人口分布状况及所属地域支配阶级对学校布局的认识密切相关,而学校布局调整那么是基于上述因素对学校地域分布、规模大小等进行的调适与整合。本文着重探讨当前我国乡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现状、问题及其负面影响的躲避。 一、当前我国乡村学校布局调整状况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方案生育政策的深入推行及人们生育观念的逐步转变,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学龄人口逐年减少。为应对上述变化和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便开始着手进行乡村学校布局的调整工作。据统计:“从1990年到2022年,我国小学和初中分别由76620232所和71953所分别减少到491273所和65525所,11年里,小学平均每年减少24981.7所,初中平均每年减少584.4所。〞[1]2022年5月,国务院要求“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那么,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2],此后,我国正式开始有目标、有规划、有步骤地进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2023年6月,教育部先后发出两个通知,强调“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的调整要在保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进行,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须保存必要的小学和教学点,防止因过度调整造成学生失学、辍学和上学难问题〞[3]。同时,为加强西部农村中小学建设,实施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方案,2022年教育部2022-202223年教育振兴行动方案提出:“以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为突破口,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逐步扩大免费发放教科书的范围,逐步免除杂费,为寄宿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活补助。〞[4]正是在上述背景下,乡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才在全国范围内迅速铺展开来。 当前,我国乡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主要表现出以下四种特征。一是在方式上以撤并为主。撤并均以布局不合理、危房数量较多且生源相对缺乏者为重点对象,通常做法都是将生源少、办学条件差的并入学生多、办学条件好的学校,至于何所学校停办、合并等,主观人为因素十清楚显。二是在地域上以乡镇现有行政区划为单位。我国传统乡村教育被纳入到官办体系始于清末民初的西学东渐,在西方国民教育思潮的影响下,我国的官办小学一开始就是按国家既定行政区划进行的,这种现象也是当前我国乡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普遍情形。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推行“撤区并乡建镇〞后,由于撤并后的乡镇政府通常都设在交通便捷、人口集中且经济根底雄厚的地方,因而,学校布局调整通常都是:初中以现乡镇政府所在地为单位、小学以村为单位,在乡镇行政区划内进行布局,调整仅在本乡镇之内,乡镇之间的学校各自独立平行、互不合并。三是在问题解决途径上以兴建“寄宿制〞学校为主。乡村学校布局调整后,许多学生不得不到村外小学就读,为解决上学期间的诸多困难,各地在学校布局调整时大多都采用“寄宿制〞。如此以来,在入学方式上,许多学生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步入“寄宿〞之旅。四是在推进上以行政力量为主。自国家实施乡村学校布局调整以来,各地均将此视为政治任务予以落实,通常做法都是采取“成立班子,宣传开路,现场办公,经验总结,全面推广〞。这种行政化的措施,虽然也会考虑学校布局本身的特点和规律,但一旦成为政府行为,盲目、偏差乃至失策便会在所难免。因为此时其顾及的已不再是学校布局本身是否科学标准的问题,而是如何按部就班、“保质足量〞地予以“完成〞和“落实〞的问题。确实,“公共政策是自上而下地制定的〞[5],乡村学校布局调整以行政力量为主的推进方式正表达了这一点。 二、当前我国乡村学校布局调整后果 这种国家倡导、政府行动的乡村学校布局调整,虽然有利于减轻村舍办学的负担和促进教育的均衡开展,但也给生方和校方带来许多问题。 就“生方〞而言,一是增加了学生本身的入学困难。我国是一个山地、高原、丘陵占很大比例的国家,目前情形下,广阔学生上学本身就已十分不易。由于撤并后的学校绝大多数设在乡镇所在地,学校效劳半径相对过大,致使许多低龄入学儿童难以做到就近入学,也使许多儿童在本应入学的年龄段推迟入学时间。另外,小学生的年龄大多在6—12岁之间,如此年纪就离开父母单独住校,个人日常生活全靠自理,其困难可想而知;如果出现身体不适,其困难与麻烦就更为严重。并且,由于长期寄宿在校,许多原本应该从事的农活,此时也不用再去从事,这对于乡村学生劳作能力的培养也是极为欠缺的,也是一种剥离学生乡土情节的不当举措。二是增加了学生所在家庭的困难。撤并之前,因为小学低年级通常都设在本村,食宿均可在家解决,因此,学生花销不大。但撤并之后,走读的学生近的还行,远的那么至少中餐要在学校就用,即使餐费再廉价,每月亦需开销百余元;寄宿的学生开销就更大,诸多费用一年下来至少近千元,这对一个普通村民家庭特别是贫困山区家庭来说是不堪负重的。另外,子女自幼便在校寄宿也增加了家长对子女的精神负担,毕竟子女年龄偏小,且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家长对子女离家寄宿的衣食住行、营养平安、性格、同伴关系处理等担忧是不言而喻的。 就“校方〞而言,一是增加了合并校的管理难度与教师工作量。学生数量的剧增与寄宿规模的扩大不仅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也为学校管理带来困难。教师们既要备课、上课,还得做饭并管理学生生活,一天下来许多教师累得腰酸背疼。在许多乡镇中心小学,绝大局部教师的日常作息时间都被喻为“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从早晨六点半起床一直到晚上备课十一二点睡觉,其超强度、超负荷的工作量超乎人们的想象。另外,由于小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时间相对较大,在相对封闭的寄宿学校环境中,来自地域不同的学生常易滋生矛盾,人格羞辱、语言要挟、分派打架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这也增加了校方的管理难度。二是加速恶化了被撤并学校的变迁状况。随着一些村小的停办与撤并,原有学校的财产管理与利用状况发生较大变化,其动产可能已得到相关处理,但其不动产的管理却很不理想,大局部不是闲置废弃就是迅速废弃,要么就是无故被私人窃据。此外,停办或关闭也会影响到原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致使关闭前的学校不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得不到应有的教育投资,而且校内和周边的议论也使得师生不能安心教学。确实,“关闭学校是对整合该地成为社会单位的一种破坏,并会使当地居民产生强烈的心理感受:认为是该地区生命周期的一个阶段或一段时期的结束〞[6]。 三、如何躲避因学校布局调整 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现有情形下,调整并完善当前我国乡村中小学校布局是必需的,因此,其问题主要不在于争论是否需要调整,而在于要思考如何进行调整。为确保当前我国乡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躲避因学校布局调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有必要重视以下三个问题。 其一,明确学校布局调整的最终目的。当前我国乡村学校布局调整在价值取向上具有“强调结果公平〞和“扩张优质教育资源〞两个特征。前者看似给予了所有学生以起点公平,实那么只是外表结果上的平等,而非实质上的起点平等。这有悖于我国推进全民普及义务教育的初衷,因为“单纯的效率优先原那么可能会阻碍到平等的实现,普及义务教育的意义更应该立足于道德认同〞[7]。后者那么以扩大优质办学资源为出发点,普遍关注县城学校胜于乡村学校,关注中心小学胜于片小、村小,关注高中胜于初中、小学;关注县镇公办高中如何拓展优质资源、扩充生源而无视乡村中小学为生存而奔波、分年危房改造等不良倾向。正是在上述两种价值取向的盲目扩展下,我国许多地区才会出现将整个乡村学校布局的调整简单化为单纯的“收缩〞与“撤并〞,进而使原本应该着眼改善乡村教育结构和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的学校布局活动异变为为少数优质学校扩充生源的行为。因此,学校布局调整应该首先考虑如何确保学生在入学起点上得到相对公平的对待,并进一步明确乡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调适完善,方便学生就近入学,促使教育均衡开展,而非简单的撤并和压缩。另外,乡村学校布局调整应在确保乡民渴望教育得到满足、乡村学生不因撤并学校而失学、乡村现有教育资源不浪费的前提下进行调整。 其二,确立基于上述目的的学校布局调整原那么和标准。国外有学者曾将学校布局的距离分为“物理、文化、时间〞三类,并提出了关闭学校的三条标准。[8]对此,笔者认为应该坚守三条原那么。一是就近入学原那么。我们可将此标准从原有的以学校距离学生入校的公里来计算转变为以学生入校就读路程所需时间来计算。按照学生步行的时速,应该将学生入学路途所费时间不得超过一节课为准,因为路途超过40分钟那么说明,学生入校就读的物理距离至少会超过五公里,并且,如果考虑到该生入学前起居饮食等所费时间,所费时间可能还会更长,这种情形无疑会影响到学生入学就读的质量与效率。二是生源规模原那么。如果某一人口约1500名的村落,其人口出生率在12%,且其一年级入学儿童在20人以上,那么即可确认该村校设立的必需性,即使该校设备条件再简陋,师资力量再薄弱,也不能被撤除或停办。因为孩提时代因奔赴其他村落入学所带来的不仅是文化不适,还会产生生生之间的人际摩擦,继而导致学业不良。三是“点心〞式网状结构原那么。我们可以中心校为中心、以村小为点、以距离为线架构出一个整体学校布局结构,未合并的乡应形成以乡中心小学为核心的单网状分布结构,已合并的乡镇应形成以合并前后两地中心校为核心的双网状布局结构,不能人为地撤除一些偏远地区的教学点,因为它不仅会影响当地学生的入学率,还会破坏整个“点心〞式网状结构教育功能的发挥。 其三,着手解决当前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凸显的重点问题。当前我国乡村学校布局调整所引发的突出问题有三个,即学生就近入学难、家长对寄宿制不放心、被撤并学校各项管理及去向不明。为此,一要保存必要的村小低年级教学点。在制订学校布局调整和规划方案时,我们必须从当地经济和社会开展的实际出发,不能搞“一刀切〞,要特别关注人口密度、地理环境和交通状况三个因素对学校布局的现实制约问题。对凡在一年级入学生员数量到达一个班级规模的村落,即便采取“一师一校〞或“个人包班〞制,也得确保设立至少一至三年级的教学点。二要标准和完善乡镇中心小学寄宿制的设施及日常管理。政府应当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学校也要多方筹措资金,为寄宿制提供完善的软硬件条件。同时,学校要建立健全寄宿管理制度,有条件的学校应配备专职生活教师;无条件者那么应为那些在寄宿生身上多花精力与时间的教师制订出相应的补贴方案。三要加强被撤并后学校的规划和利用。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应的资产管理方法,明晰产权,以便依法处置上述资产;同时,不管是采取何种方式,我们都要将其闲置不动产有效地利用起来,最好是能将其办成“学校〞(如农民学校、活动场所等),以发挥其教育功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2:9 [2]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98-2022[m],海口:海南出版社,2022:888 [3]教育部关于实事求是地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通知[eb/ol],(20234)6-2023)[202223-05-1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加快农村教育开展: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