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某脱贫攻坚村调查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656156

大小:23.43KB

页数: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脱贫 攻坚 调查报告
某脱贫攻坚村调查报告 某脱贫攻坚村调查报告 一、根本情况 〔一〕村情简介 村位于哈喇河镇西南端,距镇 3 公里,总面积 13.9 平方公里,大局部面积属于凉山和半凉山,平均海拔在 2240 米以上,全村 552 户,2112 人,下辖河边、那多、背阴坡、后山 4 个村民组,村支部现有党员 32 人,村干部 3 名,全村居住皆是少数民族回族,是典型民族村寨。全村有耕地面积4973.55亩〔人均2.304亩〕,其中 2023 年度马铃薯种植 1460 亩、玉米 900 亩、烤烟 308 亩,蔬菜 813 亩〔辣椒278 亩〕、经果林 900 亩、魔芋 25 亩,荞麦 314 亩,其他作物 253.55 亩。有林地10853.1亩,森林覆盖率51.6%。年平均气温19℃,无霜期180天,年降水量840毫米。农作物以马铃薯、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蔬菜、水果等,其中三个村民组属凉山和半凉山,适宜种植马铃薯、高山冷凉蔬菜。受高海拔、土地贫瘠、资源性等严重影响,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较低;村民收入以种植马铃薯、玉米、蔬菜和养殖能繁母牛、山羊以及外出务工为主。 〔二〕贫困情况 现目前全村人口有 552 户 2112 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105 户 518 人,截止2023 年底,85 户 463 人已顺利实现脱贫,2023 年方案脱贫 20 户 55 人,现贫困发生率为 2.6%〔兜底 14 户 21 人〕; 二、平安住房情况及“3+1〞补短板情况 〔一〕历年来危房改造共 414 户,竣工率 100%。 〔二〕2023 年住房补短板 8 户;脱贫形像提升补短板 47 户。 三、饮水平安情况 河边村全村共实施平安饮水工程四个,稳固改造工程一个,现全部完工,全村农户平安饮水得到全面保障,所有农户均到达 1135 标准。 四、医疗保障方面情况 全村参合率 100%,家庭医生签约率 100%。现有大病 10 人〔其中贫困人口 7人,非贫困人口 3 人〕,慢性病 25 人。 五、教育保障情况 〔一〕义务教育阶段:全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237 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学生53 人。 〔二〕非义务教育阶段:历年来高中〔中职〕及以上享受教育资助 89 人,现在高中〔中职〕及以上享受教育资助 77 人〔其中高中或中职 38 人,大专 17 人,本科 22 人〕。截止 2023 年 7 月 30 日,全村没有一名辍学学生,全村无漏助或疑似漏资助情况, 六、根底建设情况 〔一〕“组组通〞 全村共实施 4 条组组通公路,里程 25 公里,已全部完工,全村自然村寨全面覆盖;实施串寨路建设 1290 米〔宽 2.5 米〕。 〔二〕“三化〞 修建情况:完成联户路硬化 292 户,10141 ㎡;完成院坝硬化 324 户,8359.8㎡;房前屋后排水沟 1 户,10 米,全村实现全覆盖。 七、产业开展情况 〔一〕种植方面:2023 年度马铃薯种植 1660 亩、玉米 900 亩、烤烟 308 亩,蔬菜 613 亩〔辣椒 278 亩〕、经果林 900 亩、魔芋 25 亩,荞麦 314 亩,其他农作 物 253 亩。 〔二〕养殖方面:全村共养牛 668 头(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养牛 214 头)。全村贫困户有 81 户获得政府产业补助资金 1 万元,应购置牛 150 头,实际购置到位 151头,现贫困户存栏牛 214 头。全村共养羊 3100 只,其中 28 户建档立卡贫困养羊1001 只。 八、易地扶贫搬迁情况 〔一〕原搬迁:无。 〔二〕新增搬迁:纳入全县方案新增 2 万人搬迁任务有 3 户 14 人。 九、党建情况 有党员 32 名〔含 2 名驻村干部〕,其中预备党员 2 名,女党员 3 名,少数民族党员 32 名,大专及以上学历 6 名,入党积极分子 3 名。 十、特殊人群情况 〔一〕2023 年农低保:24 户 55 人。 〔二〕特困人员〔五保户〕:10 人。 〔三〕孤儿:3 人。 〔四〕困境儿童:1 人。 〔五〕留守儿童:40 人。 〔六〕80 岁以上老人 30 人。 〔七〕一二级残疾人口 16 人,三级智力残疾人口 3 人。 十一、全村劳动力情况及就业情况 全村劳动力 1480 人,其中贫困劳动力 263 人。外出务工就业 326 人,其中贫困户外出务工就业 140 人〔涉及贫困户 62 户〕;本村公益性岗位解决就业 41 人。 脱贫攻坚调查报告 脱贫攻坚调查报告 xxxx市是我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守着石山,河池人祖祖辈辈都在与贫穷作斗争,到2023年底,这片山区还生活着162万农村贫困人口。怎么拔掉穷根?搬下山、兴产业、建根底设施……一场涉及百万人命运的脱贫战役在桂西北腹地打响。 水泥路是新的,果园是绿的,说起自己的“脱贫路〞,xxxx市天峨县甘洞村的唐淑英湿了眼眶。3年前,穷了大半辈子的唐淑英东拼西凑30万元,流转100亩耕地,种植珍珠李。“3年挂果期完全没有收入,今年终于要见到效益,可以脱贫喽。〞 搬出来,换个活法 xxx来终于住进让他期盼了30多年的新家。 在xxx市都安县下坳镇坝牙村拔地而起的新村背后,是连绵起伏的大山,xxx来老家的房子就在大山深处。 那是个养育了xxx来一家六代人的土坯房,简陋又孤独。这些年,xxx来一家五口人就靠山上的几亩地维持生计。由于耕地少、海拔高、种植收成差,附近的邻居陆陆续续都搬下了山,只剩xxx来一家留在山上。 山路难走,两个孩子到最近的学校上学,每天路上要消耗两个多小时。xxx来感慨,能搬到交通便利的山下居住,是他和家人多年的夙愿。 这个夙愿在今年1月份终于实现了。xxx市启动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为xxx来在山下安了新家。 xxx市位于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滇桂黔石漠化区内。河池穷,就穷在一方山水。xxx市石漠化土地面积72.3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1.6%,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达84.5万公顷。长期守着石漠化山区,全市有7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3个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县,684个贫困村,是广西贫困人口最多的地级市。 易地扶贫搬迁,成为河池脱贫攻坚的“当头炮〞。“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要想彻底拔穷根,不得不换个环境谋开展。〞xxx市副市长陈继勇说,搬出来,换个活法!依托城镇、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等安置地的承载能力,或商或工或农,已成为河池各级党委政府斩断石山区穷根的共识。“十三五〞时期,xxx市易地扶贫搬迁目标任务为24.53万人,其中建档立卡对象22.45万人。 “目前坝牙村共搬迁入住贫困户100户555人。〞下坳镇党委书记杨慧说,安置房户均住房面积90平方米,每户人均购房补贴2.4万元。按每平方米建设费用1400元计算,xxx来迁入90平方米的房子,自己只掏了6000元钱。 搬迁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xxx说,实施易地搬迁扶贫,最大的问题仍然来自生存。搬出去吃什么?这几乎是每一名面对面发动群众搬迁的镇村干部需要解答的首要问题。“搬迁农户的就业问题是重中之重,为此,市里招商引资,大力开展产业,使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 兴产业,拔除穷根 无论是对于易地搬迁扶贫的贫困户还是对于安住故居的贫困户来说,开展产业,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怎样开展产业才能致富?河池的体会是:必须选准产业,还要“认清自己〞。河池人均耕地少,石山地区耕地碎片化,大规模的粮食种植和养殖产业成不了气候。如何把劣势转化为优势?当地政府选择开展特色农业,有特色才有竞争力。 投入向产业倾斜。去年,xxx市共支出各级财政扶贫资金28.92亿元,整合涉农扶贫资金支出27.87亿元,推广“产业+金融〞扶贫,鼓励贫困户将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每年获得固定金额分红。 xx县芒场镇者麻村以贫困户入股,开展猕猴桃和核桃产业。2023年,者麻村有机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在本村流转620亩土地种植红心猕猴桃。村里有60户贫困户入社,每户入股3500元。按合同,3年后,贫困户连续15年,每年可固定分红500元。 产业开展有了资金,贫困户还能参与分红,看上去是个好事。但猕猴桃产业需要长期培育,3年挂果,4年才见效益,在这之前,贫困户靠什么挣钱? xx县尝试“长短结合〞模式,不仅可以解决当下贫困地区的增收问题,也给持续增收创造了条件。芒场镇镇长覃大军说,村里的食用菌产业,就是以短养长的。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统一种植、统一收购,每5户农户种植一亩食用菌,户均年增收4000元,当年种植,当年见收益。 “短平快的种植工程见效快,增强了贫困户的脱贫信心。长远的种植工程,可以让村里在未来3年至5年有一个主导产业,根本可以实现稳定、持续增收。〞覃大军说,“试行一年,去年全村101户贫困户,现在仅剩6户还没脱贫,今年准能摘帽〞。 按照设计,除了分红,贫困户还有土地租金、打工薪金收入,变身“三金〞农民。者麻村有机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黎承开说,仅自己的合作社就根本吸收了附近的全部劳动力,“80元至100元一天,贫困户学到技术后,还可以自己干〞。 目前,xx全市有桑园82万亩,水果88.53万亩,蔬菜129.12万亩,食用菌1.639亿棒,桑蚕、毛葡萄等特色产业的种植规模均排在全区前列。截至2023年底,xxx市农民合作社开展到3884家,家庭农场开展到549家;建成市级以上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10个,创立各级示范区108个,带动农户5.04万户,产业聚集效果显现。 投建设,石山变金山 xxx市市长助理王乃岳说,“石漠化地区脱贫攻坚,离不开根底设施的支撑〞。河池根底设施建设欠账多,光秃的石山无法修养水土,常年旱涝交替,种地主要靠天吃饭。“要开展特色农业,没水浇地肯定不行。〞王乃岳说。 为此,河池强化水利根底的带动作用,加大农田水利投入。2023年,全市共有11个县市区被列入中央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和专项县,累计完成工程投资5.91亿元,集中对中小型灌区进行节水改造,完成渠道防渗1586公里,受益灌溉面积40.75万亩,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23年的0.31提高到2023年的0.471,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40.91万亩。 根底设施建设思路不断创新,在“山水田林路〞根底上,将文化环境与产业开展融入其中。在南丹县巴平村,层层叠叠的梯田上千亩油菜花随风起浪,这个聚集着壮族、布依族、苗族和瑶族的古老村落,经过水渠修整、道路硬化等综合治理,近年来成为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之乡。村民韦英干脆在家门口摆起了烧烤摊:“村里环境好了,来游玩的人多了,油菜花节期间每天能挣3000元至4000元,比打工强多了。〞 xxx市政府总结,石漠化治理是河池脱贫攻坚必须迈过的坎:一些石漠化治理较好的地方,群众产业开展道路多,从而更重视保护石山生态;石漠化治理滞后的地方,群众缺乏产业支撑、脱贫困难,被迫开荒扩种,陷入恶性循环。 “将石漠化治理与扶贫开发、经济开展相结合,减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依赖是关键。〞陈继勇说,经过多年摸索,河池创造了治理荒漠的24字方针:“人下山、树上山、草绿地、羊入圈、药盖石、水蓄柜、土保持、民致富〞。 返乡创业的“90后〞大学生蓝钧3年前创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吸纳70户贫困户入股,在都安县下坳镇隆坝村龙磊山流转350亩耕地,全部种上毛葡萄。“葡萄藤根部能‘抓’住土层,不让泥土被雨水冲走,既绿化了山地,还能带动周边村民致富。〞xxx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