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震遗址保护与开发问题及策略研究分析地质学专业.doc
下载文档

ID:654723

大小:248KB

页数:14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地震遗址保护与开发问题及策略研究分析 地质学专业 地震 遗址 保护 开发 问题 策略 研究 分析 地质学 专业
唐山地震遗址保护与开发问题及策略研究 摘要:1985 年经国务院批准,唐山共有七处地震遗址被永久保存,成为纪念地震灾害的实物资料以及展现出当地有关地震各方面信息的重要凭证。可是,在当地这些地震遗迹经过这些年的风雨侵蚀以及人为的破坏早就变得破败不堪,尤其是钢铁公司遗迹以及食品公司以及都搬迁了。而现在有的地震遗迹里面,也多多少少的出现了损坏的情况。这么下去的话,早晚有一天这些遗迹都会消失。所以,怎么才可以让这些遗迹长久的保存下去,使其在记录震撼人心的灾难的同时发挥独特的功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 本文对比其他地区地震后对地震遗址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经验,阐述了唐山地震遗址资源进行系统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性,并根据对唐山地震遗址具体情况,提出对唐山地震遗址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方法。 关键词:唐山;地震遗址;保护 目 录 一、研究背景 1 二、唐山地震遗址现状梳理 2 (一)唐山市机车车辆工厂铸钢车间 2 (二)河北理工大学原图书馆楼 3 (三)唐山陶瓷厂办公楼 3 二、汶川地震遗址保护案例 4 (一)造址保护汶川 4 (二)物质形态的保护 5 三、保护与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6 (一)对地震遗址的价值认识不够 6 (二)对地震遗址的保护力度不够 7 (三)唐山现存地震遗址多处于荒废中,缺少管理和维护 7 四、地震遗址资源保护与利用思路 7 (一)强化措施,加大保护力度 7 (二)制定长远规划,加大开发力度 8 (三)弘扬抗震精神,发扬抗震文化 8 (四)宣传抗震科普知识,增强防震减灾意识 9 (四)实现可持续发展 9 1、凝固历史的纪念物 9 2、遗址公园 10 结 语 11 参考文献 11 一、研究背景 1976 年7 月28 日清晨,在我国的唐山出现了震惊中外的大地震。一刹那,城市被震为平地,整座城市就好像到了世界末日一样,当地的百姓跌入惨痛的灾难之中。唐山也因这场大震灾,留下了沉痛而珍贵的地震遗迹档案。1 97 6 年唐山发生7.8 级大地震, 政府为使部分震迹完整地保存下来, 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些永久的纪念, 1983 年确定了7 处遗址为国家重点保护项目。例如唐山机车车辆厂铸钢车间厂房, 厂房为预制结构。地艇使车间两端墙柱倾斜, 墙体倒塌, 屋架落地, 厂房变成废墟,这些照原样保护的废墟成为历史文物, 展示着那场地震造成的巨大灾难。 1976 年的唐山地震,是中国成立至今为止最大的地震,让唐山二十多万百姓失去了性命,有十多万人因此身体受到伤害,而对于唐山这座城市来说,完完全全被夷为平地。在九年之后,我国政府在唐山境内设立了七座地震遗址,作为大地震的见证。而就在第二年,当地的政府建设了地震的纪念碑以及开始宣传在地震当中的英雄事迹。就在这几年里,当地政府开始重视起对这些地震以及的保护工作:要保持遗址的原样,并且增强其对我们后代的教育意义,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展旅游事业。 虽然政府开始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不过这些地震遗迹不论是从保护方面还是在使用方面都是存在一定的缺陷的。首先,政府现在开始重视起保护地震遗迹为时已晚。在这次大地震发生之后,因为在那个时候我国还不算很发达,各方面的技术都比较落后,当中大部分极为珍贵的资料、物件和遗迹等等在后来灾区重新建设的时候都被当做垃圾一并清除掉了,可以说,这些实际物件都没有得到良好的保存。其次,现在保存的地震遗迹保护方面还有些薄弱。对于这些地震遗迹的损坏程度来说,有愈来愈严重的倾向,到今天为止依旧如此,当中,钢铁公司遗迹以及食品公司的以及因为搬迁而消失。而剩下的五个遗迹里面,尽管后期都进行了修复,不过各种建筑物已经七扭八歪,并且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变得破败不堪,一些遗迹甚至受到了人为的破坏。再次,不能很好地利用这些地震遗迹,在思想上还认识不够。现在这些地震遗迹大部分还处于无人问津的境地当中,没有专门人员对其进行管理,更别提对其进行维修了。尽管去年当地政府有关部门针对机车厂的地震遗迹做出了将其建设为一个公园的决定,实际上这个项目运转起来十分艰难。而一些领导在这个方面显然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拿不出更好的方案来。 二、唐山地震遗址现状梳理 (一)唐山市机车车辆工厂铸钢车间 这个工厂在1959 年建成,占地大约9072 平方米,总共有三个跨度,分别是东部、中部以及西部:东部长度是150 米、宽18 米、高15.61 M;而中部横跨长度是162 米、宽18 米、高10.22 M;西部横跨长度是144 米、宽24 米、高12.45 M。这个车间的地基是由粘土建成;屋顶则是重屋顶,墙面是砖结构。当时,地震的中心就在这个车间的东南方,距离是一千米,这个车间显然是证明大地震发生的最好见证。受到地震的影响,这个车间的墙面支柱全部倾倒,而在地震发生的时候,车间里面有二十人,当时就死亡了十一人,有三个人身体遭到重创,里面的硬件设施全部被地震损毁。这个车间上面原高三十五米的烟筒被地震震掉一大部分,现在仅仅高十九米。现在从外面看,可以看到当时地面是如何振动的。这个大型车间乃是大地震中的一个典型的案例,这为很多行业或者是学科提供了真实的数据,让全世界的专业人士来此进行研究。 图1机车厂被地震损毁的铸钢车间 如今,这个遗迹周边已经建成了一座公园。这座公园总共占地四十万平方米,在这个区域内,设有很多歌区域,当中,包括了遗迹区、水区、林区、广场等等,这完全展现出了当地人民对于地震的敬畏之情,同时体现出对于因为这次地震而失去宝贵生命的人而惋惜,还体现出对于科学的一种研究精神,体现出对于历史事件的记忆。这个公园的建成,让当地百姓有了一个可以追掉死者的区域,诉说自己的哀痛之情。 (二)河北理工大学原图书馆楼 这座图书馆大楼在地震发生的前几天刚刚建设完毕,可是还没投入到使用当中就被大地震彻底损毁。图书馆总共占地4040㎡,从上面看上去整座图书馆呈现出英文字母T的形状,里面分成两个区域,分别是书库以及阅览室。阅览室长度是七十米,总共有四层,高度接近十米,宽度是十二米,地基以及房屋的支柱全部是混凝土建造,而地震的中心位置就在这个图书馆的东南方四千米处,离震源非常近。整个阅览室西面全部坍塌,东面墙体受地震影响全部开裂,而书库这个区域在地震发生的时候整体发生了偏移,最下面的一层全部损毁,而二楼到四楼得以保存。这个地震遗迹有很多遭到损毁的情况,是值得专业人士进行探究的。这个以及因为时间过得太长了,整体结构不是很稳定,于是学校对其进行了修复。这个遗迹在学校里面,乃是半开放半封闭的情况,周边有很多粗大的数目围绕,环境相当好。 图2图书馆楼地震遗迹 (三)唐山陶瓷厂办公楼 这个遗迹在当时的陶瓷厂南面,在山上建设而成,它的地基是由黏土构建而成,在地震中心的边缘地带。这个建筑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就被建成了,占地七百平方米,长度是二十六目,高度接近八米,宽度是十六米。整体的构造比较整齐,下面是条石,墙体是斜石,每一个楼层都是用混凝土的圈作为房梁,而楼板也是混凝土的结构,整体看上去,建造技巧十分讲究,属于极为实用的建筑。在大地震发生之后,仅仅是墙体上出现了细微开裂的情况,其他未损,经简单维护后仅供该厂员工使用,完全不对外开放。周围有与建筑相同年龄的大树几株,别无特别绿化,亟待美观维护。 图3陶瓷厂旧办公楼 二、汶川地震遗址保护案例 汶川地震灾害,与河流、沟谷地形裂变相伴,造成该地区多处地貌的破坏。同时, 地震导致建筑、工业生产设备以及各类人文景观均有不同程度的损毁。对于这些破坏, 我们需要奔着尊重原貌与历史事实的原则, 分类进行信息整理、保护与开发,为人们提供一个完整详实的历史记录. 并为以后的可持续开发研究提供资料支持。 (一)造址保护汶川 结合汶川地震遗址的具体特征, 提出遗址保护的五条原则: (1) 真实性原则: 从震迹遗址保护角度出发,把地震遗存作为核心, 如实展现所保护的建筑与景观; (2) 整体性原则: 关于震迹遗址的保护, 不仅要考虑所保护遗存建筑的本体, 更要注意保护其所处的环境, 包括自然地理环境, 也包括社会环境; (3) 续密性原则: 对地震遗址及其环境采取任何措施前, 必须对其进行全面充分的调查. 处理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和材料必须有充分的根据; (4 ) 最低限度原则: 尽可能地采取最低限度的维护措施, 以降低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对遗址的破坏; (5 ) 可识别性原则: 要求在对遗址展示的建设工程中必须保护原有信息的可辨认性。 这一做法本身就是对震迹遗址真实性的强调, 是对地震遗址价值的保护。保护的目标是为了保护、保存、展示和遗传后代。关于汶川地震遗址的保护, 从可持续发展观点来看, “ 开发利用” 是这一历史性遗址予以保存的根本目的。在此基础上, 保护、保存、修复等等其实只是实现这种目的的前提。遗址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探讨: 一是物质形态的保护, 即对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所造成的自然遗存物质形态的保护, 以满足历史史料价值的开发; 二是功能开发, 即为记载、纪念地震而保留下来的人文信息, 赋予这些信息载体新的功能价值, 如地震碑刻、石刻、纪念碑、纪念馆等等, 满足文化情感价值的开发。 (二)物质形态的保护 (1)特色建筑的保护。面对历史文化遗产, 我们应该更多地思考它的潜在涵义。地震毁坏的建筑遗迹所传承的文化价值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性。它可能不再适应现代化的功能要求, 但是它的形式记载着一段展撼的历史。汶川是全国仅有的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 境内居民羌族3 5 5 35 人, 占3 4 % 。羌族碉楼是当地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 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在汶川地双中,很多羌族民居由于是石砌或者土夯, 抗震能力差,出现大规模倒塌。首先应根据地震破坏程度, 进行细致的基础性调研, 准确评价碉楼的损坏状况;然后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以“ 整旧如旧” 的原则进行处理, 采用原施工工艺和原建筑材料, 保留羌族文化特征。 (2) 特定环境的保留。在特定的环境中, 可以探索特定历史的本质, 不仅应关注其中建筑自身的实体或实体所围合的空间, 更应该关注于意义的追寻. 从场所意义到场所精神。任何建筑必须以某种方式存在于实践的某一环节中, 并发生影响, 又不断变成过去. 成为过去的延续。从而蕴藏在建筑空间之中的深层精神. 在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链条中源远流长。 汶川地震造成很多工厂设备与厂房的损坏, 城市地面裂缝、铁轨扭曲等等。对于这些地震破坏的基础设施, 应适当截取一部分保留下来, 在以后的城市建设与景观开发中, 通过受损结构成为独特的建筑小品, 记录这段历史信息。 (3 ) 地震建筑的保存。任何记忆与教训都不如直观地看到被损毁的建筑的景象更让人印象强烈、深刻。在进行全城清理的时候, 对于在地双中遭到破坏的某些现代建筑, 可以根据地及评估价值报告,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适当保存下来。 地震遗留建筑的适当保留可以让人们在感怀纪念的同时. 也记住这些建筑在地班中倒塌的教训, 总结建筑经验用于新的建筑物建设中。 (4 ) 展后地貌的保存。 以保护自然遗产的真实性为原则, 对于表现地球历史阶段的重要实证的区域适当留存。地瓜效应导致的一些地貌形态产生一定的变化, 主要有地面陷落、陷落槽、崩塌体、地裂缝、断层位移等。地震致使汶川地区的地裂缝四处可见。基岩地裂缝多是地震效应加剧和扩大构造所致. 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而且,在山势险峻、基岩风化破碎的河谷地区. 由于强烈地震形成了“ 堰塞湖” 。这些地震湖均可经过后期人工修缮, 在灾后重建规划中, 从可持续开发角度进行重新的目标定位与建设。 三、保护与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这些年以来,唐山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对于地震的遗迹用了很多种办法进行保护,比如说对这些遗迹尽量保持其原样,增强遗迹在教育和科研方面的作用,在遗迹周边搞旅游等等。不过,这些方法显然还不够,在保护以及使用遗迹方面还是有缺陷。 (一)对地震遗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