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市农村社会管理的调研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651992

大小:27.90KB

页数:1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农村 社会 管理 调研 报告
市农村社会管理的调研报告 十八大明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近年来,赣州立足欠兴旺、后开展的市情,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扎实稳健地探索农村社会管理的创新路径和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助推了广阔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团结。 一、主要做法 (一)构建全覆盖、常态化的联系效劳群众网络。2023年底开始推进干部直接联系效劳群众“双向全覆盖〞、常态化,将“三送〞由阶段性活动提升为经常性工作。 1、实行“三联系一挂职〞,架起干群“连心桥〞,解决“干部怎么下去〞的问题。一是领导挂点联系。每位市、县领导联系1个乡镇(街道)。在此根底上,市领导指导1个县(市、区)、挂点1个村(社区),县(市、区)领导干部挂点1个村(社区)。二是单位结对联系。每个市、县单位联系1个以上村(社区),做到全市所有村(社区)均有单位结对联系。同时,各单位抽调干部组成驻村(社区)工作队,其中1名中层干部任工作队长,后备干部优先当队长。三是干部包户联系。市、县单位干部每人联系2023户重点群众,驻村(社区)工作队每人联系20户重点群众。重点群众主要为产业大户、信访户以及五保户、低保户、困难党员、军烈属、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其他农户由乡镇干部采取分片方式负责联系。县城所在镇(街道)设立工作组,分片联系社区居民,既确保了全市每户群众均有干部结对联系,又使机关的业务工作不受影响,基层的主体作用不受干扰,做到“两不误〞、“两促进〞,干部愿意、群众满意。四是干部基层挂职。县级以上机关要选派干部特别是后备干部、年轻干部、缺少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和新进工作人员,到乡镇(街道)、村(社区)挂职,驻点包户,开展“三送〞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通过这些方式,全市9.3万名干部每一名干部都有直接联系户,228万户群众每一户群众都有干部联系,实现干部直接联系效劳群众“双向全覆盖〞。 2、明确干部直接联系效劳群众的主要任务。从群众最期盼、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入手,注重发挥“三送〞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干部“三送〞的任务明确为“五促进〞,解决干部直接联系效劳群众“干什么〞的问题,一是促进创业致富。帮助群众开展致富产业,提高创业致富能力。二是促进环境提升。帮助整治村容村貌,改善群众生活环境。三是促进民生改善。帮助开展扶贫攻坚,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四是促进社会和谐。帮助排查调解矛盾纠纷,及时就地化解信访问题。五是促进基层党建。落实“强基〞工程,帮助加强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提升村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 3、标准干部直接联系效劳群众的运行机制。建立干部直接联系效劳群众“五项机制〞,解决长效化常态化问题。一是公开承诺机制。将联系效劳的责任单位、下派干部名单、联系对象等进行公示,公开承诺帮扶的具体事项、措施方法及完成时限,给群众以希望,给干部加压力。二是民情家访机制。联系干部每年都要逐户上门家访,记好“民情日记〞,建立“民情台账〞。三是四级联动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实行市、县、乡、村四级联动解决,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建立全市统一的“96333群众信息效劳中心〞,群众有什么疑惑、困难和问题,拨打“96333〞 后,反映的情况即由该中心转至相关责任单位和部门,限时答复和办理,群众满意才能销号,办理情况进行登记和定期通报,纳入年度考评,为群众提供了全天候、开放式效劳。四是民意测评机制。组织当地群众对“三送〞工作队及干部进行满意度测评。提拔使用干部时,实行实绩公示,到其联系点和群众中进行延伸考察。五是鼓励奖惩机制。每年对联系效劳群众情况进行考评,评选表彰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对先进单位在编在岗干部增发一个月奖励性工资,对先进个人作为确定后备干部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二)抓住百强中心镇、市级示范镇和农村社区等几大载体。顺应农村人口梯次迁移的规律,按照省里3个三分之一的人口布局规划,将有三分之一的农民转移到城镇、三分之一留在农村,在抓实县城建设的同时,着力推进百强中心镇、市级示范镇和农村社区建设。 1、提升规划建设品位。市委、市政府紧密结合省百强中心镇建设,出台了关于推进示范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各县(市、区)围绕省、市要求,相继出台了加强中心镇建设的实施方案和意见,成立了以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中心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中心镇建设的统筹调度和指导。下发关于做好示范镇、中心镇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明确中心镇、示范镇规划编制任务与时限。各县(市、区)强化镇村联动全域规划理念,落实规划编制经费,聘请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单位,高标准编制规划。如南康区聘请江西农业大学园林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实地勘察,对房屋风貌、景观设计、文化内涵、社区功能等进行了全域改造科学规划。此外,市新村办和规划建设局设计了36套具有赣南客家特色、符合农民生产生活习惯的农村新户型,投入35万元编印近万套免费发放到行政村供农户选用。 2、注重产镇村融合开展。产业强那么经济强,经济强那么城镇强。我市各中心镇结合实际,加强产业平台建设,因地制宜开展特色支柱产业。xx县大塘埠镇、xx县版石镇、xx县麻州镇、xx县新城镇等镇依托工业小区或农民创业园建设,吸引了一大批企业落户;如大塘埠农产品加工小区,先后办起了食品加工企业32家;xx县江口镇引进了赣州富申投资等30余家企业入住山田工业区;xx县过埠镇充分发挥竹林优势,大力开展竹炭精深加工。同时,各干道沿线中心镇还大力开展特色优势产业。xx县快乐镇按照“政府引导,能人带动,协会运作,基地示范,群众参与〞的模式,不断壮大苗木花卉产业,全镇苗木花卉总面积达5000亩。xx县天九镇的九曲旅游度假、xx县南迳镇的万亩芳香产业、xx县小松镇的白莲米粉加工等特色产业也得到了有力开展,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3、保障资金用地需求。在保障资金方面,我市对市级示范镇,每年每个镇安排3000万元专门用于示范镇建设,其中争取省级帮扶资金、市财政扶持资金、县配套资金各202300万元,目前已根本落实到位。设立示范镇建设融资主平台,每个县(市、区)安排20230亩商住用地公开出让,土地出让金专项注入融资主平台进行融资贷款。据统计,各县(市、区)保障22个中心镇财政资金2.48亿元,税费返还1356万元,新增财政收入返还1亿元,较好地保障了中心镇建设资金需求。在保障用地方面,我市要求各县(市、区)用地方案向示范镇倾斜,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等三项试点政策,确保每个镇每年建设用地指标不少于200亩。据统计,各县(市、区)共下达22个中心镇土地指标3651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指标1131亩。此外,安排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用地指标9605亩。 4、落实扶持政策。我市在关于推进示范镇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从用地保障、财政扶持、金融支持、工程倾斜、扩权强镇、人才保障、社会保障等方面政策,对示范镇给予重点扶持。在落实资金用地的根底上,完善社会保障政策,每年安排每个镇不少于300万元小额担保贴息贷款,自主创业家庭每户可申请5-2023万元两年贴息贷款。建立挂点帮扶机制,按照一个镇一名市领导、一家企业、一个市直部门的原那么进行多方面帮扶。各县(市、区)积极落实省委办、省政府办关于加快百强中心镇建设推进镇村联动开展的意见中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xx县制定了过埠镇扩权强镇实施意见,共下放规划、土管等41项管理权限到过埠镇。此外,优先改造干道沿线的农村危旧土坯房,并享受260元/吨的特价水泥和0.27元/块的优惠红砖等专供建材,每户可节约建材费用5000元以上;同时,为缓解用工紧张、工价上涨的难题,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联合规划建设局免费培训5万多名工匠。 (三)紧贴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中心。近年来,我市以赣南苏区振兴开展为动力,突出以农民居住平安、饮水平安、用电平安为重点,集中资源、集中精力,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平安饮水工程、低电压改造等民生实事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和称赞。2023—2023年,全市撤除危旧土坯房40.6万户、面积2500多万平方米,维修新建平安住房27.64万户,优先解决了6.42万户“两红人员〞及烈士遗属遗孀及子女、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等特困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平安工程建设,建成1.84万处农村饮水平安工程,解决200.87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平安问题。筹集20.75亿元资金,全面推进农电网改造升级。新建改造35千伏变电站35座,线路147公里;新建改造2023千伏线路621公里,配电变台1133台,低压线路756公里,累计实现25.2023万户低电压用户正常用电。 1、开辟了扶贫攻坚新途。2023年,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一次性全面改善了2023万多户贫困农民居住条件。特别是安排“两红人员〞及烈士遗孀、“两红人员〞及烈士子女、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等五类优先改造对象2.95万户。2023年,在全市11个扶贫开发片区县安排11.35万户改造对象,占全市总任务的66.6%。此外,在全市优先安排34659户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等特困改造户,让13.9万特困人群切身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心关爱。 2、加速了农村开展变革。通过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引导改造户向城郊集中、向圩镇集中、向产业园区集中、向中心村(社区)集中建房,加快了新型城镇化进程。2023年建成了820个20户以上的集中建设点、2023年又规划建设了899个集中建设点,规划总户数达6.41万户,优化了城乡空间和生产力布局。结合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和产业开展,大力整治村庄容貌,改善农村水、电、路等根底设施,完善文化、文艺、体育、学校等公共效劳配套,打造了一批“五美四和谐〞的新型农村社区和旅游新村、产业新村。 3、提高了群众健康水平。通过建设农村饮水工程,农民群众喝上了及时、卫生、方便的饮用水,一方面,极大地改善了广阔群众生活用水条件,人的体质得到增强,疾病发病率明显下降,地方病得到有效抑制,医疗费用大幅减少;另一方面,农村环境卫生和群众个人卫生条件也得到了明显改善。自来水入户,带动了洗衣机、热水器、室内卫生间等现代生活设施进入农家,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4、保障了农村用电需求。开展细致周密的农村“低电压〞诊断分析,积极地寻求解决“低电压〞问题的方法,按轻重缓急,制订整改方案,加快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减少电压降落,降低线损,提高供电电压质量,降低了供电本钱,减轻了农村居民负担,最大限度满足农村用户用电需求。 5、锻炼了基层干部队伍。农民居住平安、饮水平安、用电平安改造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现实情况千差万别,时间紧、任务十分艰巨。市、县两级农房办干部、“三送〞干部以及乡村干部全面发动,迅速行动、结对帮建,协助改造户解决资金欠缺、手续报批等实际困难,为改造户排忧解难,调处改造矛盾纠纷,提升了干部效劳“三农〞的能力,密切了党和政府与农民关系,增强了农村对党的感情。 (四)融入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等正能量。赣州是苏区精神的发源地。这块红色土壤的道德血脉里积淀着“红色基因〞、延续着文化的正能量。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推动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1、建设红色文化传承创XX县区。组织由赣南采茶歌舞剧院创作并排演的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快乐标兵等红色剧目巡演,实施苏区文化史料抢救性保护工程,甚至在许多镇村联动点上都建设了红色文化广场、红色故事、红色歌摇等,着力推动红色文化在传承中开展创新,大力提升苏区精神和红色文化传承力、生产力、效劳力、凝聚力和创新力,让人民崇尚“坚决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