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社区
青少年
教育
管理
调研
报告
社区青少年教育管理调研报告
内容提要:
社区青少年是城市市场经济改革中出现的边缘化弱势群体,具有群体结构复杂、活动方式结群、活动方式边缘等特点。对社区青少年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事关社会的长治久安与社会和谐开展,同时也事关社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社区青少年的教育管理要确立“以人为本、依法维权、热诚效劳、促进开展〞的科学理念,要从改变社区青少年的消极心态入手,以解决实际困难为突破口,同时要整合各方资源,加强教育管理队伍的专业化,不断充实和改进教育管理的内容和手段,“教〞、“管〞配合,以“教〞为主.形成配套完善的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
关键词:社区青少年教育管理
以下正文: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逐步深人与推进,在日益剧烈的竞争环境下,出现了一批未能升学、就业16-25岁的青少年—社区青少年,他们是城市开展中不稳定的边缘化弱势群体。如何教育管理社区青少年帮助引导他们走出困境,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丈面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对此想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见。
一、牢固确立“以人为本、依法维权、热诚效劳、促进开展〞的科学理念
所谓“社区青少年〞是指16至25周岁、无固定工作和收入或已终止学业和尚未进一步就学的青少年群体。按照“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行、社会多方参与〞的总体思路所进行的社区青少年工作,是旨在构建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的一项开拓性试验。从政府实施社会控制,确保城市长治久安的角度,把社区青少年教育管理工作看作是维护和促进社会稳定的系统工程,当然是社区青少年教育管理工作的题中应有之意。但我们对这项工作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于此。因为社区青少年教育管理工作,同时更应是一项事关社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护其合法权益,不断增强他们社会竞争力、适应力和自主开展能力的希望工程。
做好社区青少年教育管理工作,首先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依法维权、热诚效劳、促进开展〞的科学理念,并在具体工作中充分表达。必须把政府“自上而下〞的工作规划与社区青少年“自下而上〞的开展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绝不能因为求社会稳定这个宏观目标,而无视社区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和他们求开展的合理需求。社区青少年工作者必须从心理上摈弃对社区青少年的一些带有明显偏见的传统观念,并在平等时机和尊重人格的根底上,努力做好各项效劳工作,切实维护他们整体的合法权益,促进他们均衡地健康开展。只有牢固确立“以人为本、依法维权、热诚效劳、促进开展〞的科学理念,并以此理念开展工作,才能使社区青少年成为一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才能真正做好社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防治工作。
二、突出重点,针对实际,从改变杜区青少年消极心态入手
社区青少年的情况复杂多样,社区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工作应有重点。那些准备创业和升学,以及预备出国的纯粹过渡性的社区青少年,不是我们教育管理的重点。而那些文化程度低,失学、失业、失管时间长,没有一技之长,整天混日子,没有进取心,家庭社会对其无力约束的青少年,才是我们工作的重点。这些青少年心理消极、自卑,但心理戒备意识强,外界不易与其沟通,不少人抱着过一天算一天,得过且过,乃至破罐破摔的心理。如果缺乏及时有效的疏通和引导,加之交友不慎等原因,极易走上歧途。
对于这些社区青少年要重点解决的首先是心理问题。有关调查发现,社区青少年许多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缺乏自信心和自尊心,在于缺乏对自己的正确定位,结果心理耐挫折力不强,容易造成心理失衡,引发偏激、攻击等心理问题,以至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对社区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是开展其他教育管理工作的前提和根底。我们要努力为这些社区青少年营造一种受尊重、被关爱的气氛。家庭、朋友和社会的关爱能够帮助他们培养自尊、自信,改变懒散的生活习惯,重新鼓起工作和学习的想法和愿望。同时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尤其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治疗),尽力消除他们的自卑感、戒备心理,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他们与正常社会的联系和交往,帮助他们摆脱各种情绪烦恼,克服各种心理困难。在改变其消极心态,使其树立自信自尊的根底上,我们要加强他们的人生观方面的教育和思想方面的引导,激发起他们积极进取的品质。并要提供适宜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使他们有正确的就业观,并要加强管理,防止他们向不良群体靠拢。这样就能使这些社区青少年逐步恢复自信、找回自尊,以积极的心态重新开始自己的成长开展之路。
三、以帮助社区青少年解决实际困难为突破口
社区青少年教育管理工作要做到“以人为本、依法维权、热诚效劳、促进开展〞,最根本的就是要帮助社区青少年解决工作、学习以及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难题,努力为其出谋划策,积极为其寻找出路。
如前所述,由于社区青少年是一个结构和类别相当复杂的混合群体,因此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可采取区分对象,对症下药的对策。目前大多把社区青少年分为有严重不良行为的和情况一般的两类。前者包括心理和行为上存在不良倾向和已染上恶习、曾有罪错的社区青少年;后者包括弱智、残疾、家庭有缺陷、生活比较拮据或有其他特殊困难的社区青少年。对于前者,可由居(村)委、社区民警、专业社工等结对帮教,并要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就业等实际问题;对于后者,其中身心残疾的要针对实际情况,尽可能为其联系并创造治疗和康复的条件。对于离异、单亲等家庭有缺陷的社区青少年,要积极为其提供社会心理、情感支持,对其中的未成年人要帮助作好监护工作。至于那些因家庭贫困导致失学辍学,以及有就业愿望因为学历和技能条件差而失业的社区青少年,要给予必要的政策和经济支持,比方可以考虑对他们进行一些自己感兴趣,社会也需要的技能培训,通过专款支持、无息贷款等方式为他们求学和谋得一技之长提供帮助。需要指出的是,对社区青少年的帮助,要考虑到他们的感受和需要,顾及到他们的自尊与人格,并以促进他们的自助、自立、自强为最终目标。
四、“教〞、“管〞协调配合,以“教〞为主,形成配套完善的教育管理体制与机制
社区青少年教育管理工作的关键不在“管〞上,而在“教〞和“导〞上,我们要多在教育和引导上多下工夫。现在把社区青少年工作纳入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社区青少年教育管理倾向于稳定与管理一头,根据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长期稳定开展的客观需要来看,这是无可厚非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决不可无视对社区青少年的教育引导。教育管理最终都应表达在对社区青少年的帮助和效劳上,表达在维护社区青少年的合法权益,表达在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开展上。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包括专业社工在内的社区青少年工作者与社区青少年之间是平等的关系,而不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工作中应尊重社区青少年,在平等中取得他们的信任,在信任的根底上开展工作。事实上,许多社区青少年对被人“管〞,存在着本能的抵触情绪,多数情况下他们的现状本身就是家庭和学校等“管理〞失败的产物。
对社区青少年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最终还要靠配套完善各项工作体制与机制来进行。首先要尽快建立并健全由政府授权并由共青团组织负责的,附属关系清晰、法律地位明确的“主轴型〞三级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现有的社区青少年教育管理土作组织领导机构为:市一级是由市政法委(综治委)设立,并由团市委负责的“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区一级是由区政法委(综治委)负责的“预防与减少犯罪办公室〞(该机构与禁毒、社区矫正工作混为一体);街道(镇)一级是设在街道原有的司法科(该机构也与禁毒、社区矫正以及其原有工作混为一体)。这样的体制下,难免会出现政法委和团市委双重领导的矛盾,而阳光青少年事务中心及其社工站,也同样不免面临政府与社团双轨制约下的困顿。这种体制存在着法律地位不明、责任主体模糊、上下关系脱节、不易管理和协调社区青少年教育管理工作的问题。因此急需改进和完善。其次,要尽快健全完善的机制尚有,社区青少年信息调查管理及反响机制、日常协调检查机制、分类教育管理机制、工作评估表彰与鼓励机制等等。
五、不断充实和完善社区青少年教育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方式
社区青少年具有群体结构复杂、活动方式的结群、经济上依赖、活动方式边缘等特点,在他们身上存在几对突出的矛盾:有一定的理想信念,但缺乏意志,比较自卑;学历相对较低,技术水平差,但对职业心理期望值较高;感情上渴望得到关心,但缺少家庭和社会的认同;生活水平相对较低,但经常出入消费场所。
针对社区青少年的上述特点和矛盾,我们在社区青少年教育管理工作的内容上,应充实和加强心理、就业、法制、人际交往以及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内容。心理教育方面要突出社区青少年的自信心、自尊心的树立与养成;就业观教育方面要教会他们正确进行择业定位,并加强对他们的职业技能培训;法制教育方面要重点突出青少年维权、青少年保护和罪错青少年的矫治,并要多方配合,长期坚持;人际交往教育方面要使社区青少年养成正确、合理的人际交往态度、方式和原那么,学会如何择友、交友,如何与不同类型的人进行交流与沟通,如何改善自己的谈吐举止和在社会上的形象等等;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重点仍应放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育引导上,要注重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16-25周岁的社区青少年都已不同程度地具备了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对其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上,应该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寓教于乐,寓管理于效劳,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手段。例如可针对社区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兴趣需求,利用社区文体健身场所、学校活动场所,开设各类受其欢迎的活开工程(文艺表演、体育竞赛等),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逐步消除他们的戒备和逆反心理,同时也可以减少他们出入社会娱乐场所沾染社会不良影响的时机。又如可以组织社区青少年参与一定跳社会公益活动,为社区内的其他弱势群体效劳,参与大型活动担当志愿者等,由此提高社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心和社会公德意识,提高他们的自信与自尊。再如,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具有开放性、隐匿性、迅捷性、跨时空性的特点,并能极大满足人们公开、平等、自由的交往心理需求,我们在对社区青少年进行教育管理时可以充分利用其上述优势。通过网络平台,在不受地点、时间、性别、年龄和职业等限制的情况下,与社区青少年进行平等、自由的对话与互动交流,更多地及时地了解他们的活动情况和心理动态,更有效地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难题,做好各项工作。最后仍需强调的是,社区青少年是一个弱势群体,需要师长的教育引导,需要有关部门的管理帮助,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关爱和保护,但任何教育、管理和效劳只有建立在社区青少年自尊、自重、自强、自立的前提上才会有效。这是我们在改进与完善社区青少年教育管理内容与方式时必须明确的一点。
六、进一步加强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同时注意整合各方面的教育管理资源
社区青少年教育管理工作应当逐步由专业社会团体承担。社区青少年教育管理工作走专业化、职业化、市场化的路子值得肯定,应当坚持下去。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加强现有社区青少年教育管理者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由于双重领导、双轨建制的影响,可以由以下两局部人组成社区青少年社工,一局部为青少年事务中心通过政府从社会招聘来的人员,一局部来自公安、检察等政法机关的抽调人员。后者虽有丰富的法律专业知识和司法工作经验,政治觉悟也相对较高,但他们大多缺乏为社区青少年效劳的社工理论知识和具体方法,而且年龄相对老化,与社区青少年的亲合性不强。他们上岗前虽经短期培训,但难以转变其长期形成的司法行政知识结构、工作习惯和态度。前者由于招募时其所拥有的社工专业知识是录用要求之一,因此,他们大多具有较强的社工专业知识。但他们也存在年纪轻,缺乏工作经验,尤其缺乏与社区青少年打交道的经验等缺乏。这种状况自然导致现有青少年社工整体专业水平不高,职业性不强,社会认同率低。笔者认为,在理清理顺相关体制机制的根底上,通过有针对性的社工专业技能培训辅导.派出考察学习交流,以及聘请专家授课督导等,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
社区青少年教育管理工作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