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农业推广信息化研究分析计算机专业 开题报告.doc
下载文档

ID:650950

大小:53.50KB

页数:17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重庆农业推广信息化研究分析 计算机专业 开题报告 重庆 农业 推广 信息化 研究 分析 开题 报告
选题报告 学位论文题目:重庆农业推广信息化发展研究 论文选题依据(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研究的特色及重要参考文献目录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一)农业信息化问题 松卡和霍尔特(2003)研究发现,在网络技术参与到农业生产中会出现虚拟化的趋势。这是一种以网络为平台的虚拟农业,是把农业从生产到销售及农业相关部门重新构建的一种新农业经济模式,虚拟农业可以随时让农业专家管理或介入到各个生产的环节中,进而使其能够高效的工作。它不同于传统农业,虚拟农业是高技术高信息化的集成,可以通过网络可以使各行业的专家及时的为农业生产提供帮助,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波普舍(2002)提出了所谓“农民公司”的理论,核心的内容就是农民可以被看做是一个具有决策权的微型“公司”。通过获得大量的市场信息,决策的正确率就会大幅增加,同时政府也降低了决策风险和管理成本,也对社会经济结构做出了相应的优化。 罗伯特·西蒙(2003)认为,农民的习惯性思维和盲目性是因为长期处于信息流通的边缘,无法获得有效的信息。信息沟通的不顺畅往往是导致其所选择不是最优的主要原因。 罗姆赛特(2004)认为,农业生产是一种小型生产。虽然农民规避风险的意识很强,但是市场风险信息不能大量的提供使农民的这种规避行为变成了无效行为。 (二)信息管理问题 勒夫(2006)认为信息资源管理所产生的费用应该有政府机构全部承担,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政府是最大的受益者,并且应该完善法律和政策对信息资源管理和发布加以保护。 考代尔(2007)认为应该系统化的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不同产业不同分类,这样可以使政府对信息的管理效率得到提高。 海斯霍姆斯威特(2006)认为信息资源的交换方式和发布的时机很重要,对于信息服务是否能够得以实现很重要,也是农民在农业推广信息化中得到有用信息的关键。 维森特(2003)认为怎样识别信息的有效和可行性对于个人用户而言是一个难题,对于用户来说信息的有效性及真实性不能够得到确保会是非常不利的。 (三)信息中介问题 罗斯(2005)认为经济信息处理系统中的信息中介具有独立性,它的作用是发布信息,并且是用户所需的信息。 伍曼克 (2002)深入的研究了不同类型的信息中介,他发现不同类型的信息中介在运作的过程中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最明显的差异是私人的收益最大化还是社会总值的最大化。采集、发布对社会影响重大的信息应该由政府或者社会总值最大化的公益性组织所承担。 (四)信息用户的个案研究 Bopanev Lesaoana-Tshabalala(2001)认为农业信息应具有时效性和多样化的特点,以满足不同需求的使用者。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学者对于农业推广信息化的服务体系研究主要两种思路。 第一是对特定情况下的服务模式提出了需要推广普及或改进的意见,钟永玲(2005)等对安徽等地的农民之家模式、服务站模式和协会模式,提出要进一步的整合资源、加强信息化的服务能力,以确立推广模式。陈水阶等(2000)在考察河北廊坊的信息员收集与传播信息的大厂模式基础上与谭英等(2004)在考察陕西宝鸡的农业推广干部开展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模式基础上,分别建议推广这两种模式。 第二是在调查与农民的信息需求和获取信息渠道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服务模式。比如彭光芒(2002)根据农民领袖在科技信息传播中的作用里提出要培养农民并把农民置于信息传播的首要地位,我国眼下的农村信息工作及为农户服务的工作应注意两方面:一方面要建设搭造好以互联网为主体连接院校与农民的互动式信息交流平台向农民传播信息,应当为农户提供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训,另一方面着重指应当强化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推广、示范作用。怎样能在农村有效的实施信息服务,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有:(l)农村信息非常匮乏,需求量很大,其中包括社区信息、教育信息、医疗卫生信息和科学技术信息等;(2)农村相对较习惯于人与人沟通来传播和获取消息;(3)农村需要建立农业专业化信息的服务体系和综合信息的系统,我国的相关研究和同国外相比有两个不同点点:一个是关于农民信息需求的调研重点集中在了农业专业化信息的方面,与农业综合信息需求的相关领域近乎空白,另一个是我国很多相关的调研都是以描述性统计和定性数据为依据的,运用数理统计验证假设的研究很少,这就意味着在该领域我国的研究还是支持决策为主导的。梅方权认为农业推广信息化是农业的生产全过程中及时利用信息的一种模式,可以随时根据网络和数据信息对生产中的各环境、资源加以监测和管理。王康钱等人对农业推广信息化的研究认为应当包括法规、政策,教育信息、管理经营、资源、环境的信息化同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信息化、农产品及农资市场信息化和农村社会经济信息等六个方面。关于农业推广信息化是对农业现代化的深远影响从目前看,农业推广信息化是一个国家现在花农业水平的衡量尺度的一个标准,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怎样能被农业推广信息化所促进就是很多学者的焦点之一。农业推广信息化通过促进农业经济的结构调整,相应的加快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过程中的经营管理者水准也要提高、为闲散的劳动力安排就业、为农民创收这一系列措施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在推广信息化的演进过程中遭遇到的一系列原因和所产生的问题通过研究表明了农业现代化的主体就是信息化,很多研究的人分析了农业推广信息化演进过程中要面对的诸多重要问题,涉农信息的来源需要先支付一块成本就使网络的认知率降低了很多,涉农的信息大部分都是花架子,好看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确没用,这些重要问题都是在农业推广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暴露的。归根结底还是涉农人员的及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信息化农业的标准低、淡薄的意识、人员配置的缺失、农业推广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落后。 基于经济学、社会学视角,赵树凯 (赵树凯, 1985)研究提出要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尤其是促进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建立高效、完善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李守福 (李守福, 1994)则认为,农业职业教育是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必由之路。马建富 (马建富, 1999)则认为,要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满足乡镇企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是根本途径。陆小华 (1998)从教育反贫的视角研究认为,贫困地区反贫进程中要大力开展农业职业技术教育。胡蓉 、洪级曾 (洪级曾, 2005)、马健斌 (马健斌, 2000)、李水山则分别从教育公平、农村职业教育面临问题和困难、农业职业教育院校的视角,研究了农业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李恺等 (李恺等, 2004)指出:中国农村城市化、经济现代化发展所需要的已不是低素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而是受过良好教育的、训练有素的劳动者。高勇,王素君(2007)研究提出,通过建立财政支撑体系,创新农民教育制度,建立高素质的农民教育师资队伍,加强后继农民的培养来保障河北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的顺利实现。刘洪银(2011)在构建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创新模式的基础上,从畅通职业教育升学通道,完善农村职业教育投入机制,修改《职业教育法》,建立校企合作的法律制度,拓宽就业渠道等方面提出促进发展模式实现的对策建议。 二、选题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 理论意义: 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我国正开展各行各业的现代化建设,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农业推广的信息化建设也顺应时代潮流开始走上历史舞台。农业对于这个城市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发展建设现代化的农业体系也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化农业的一项重要指标,农业推广的信息化是实现农业信息化的重要载体。可以说农业推广信息化建设决定着农业信息化的进程也对整个农业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不可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实用价值: 本文重点研究了重庆市农业推广信息化建设的历史现状,包括已取得的成绩和仍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农业推广信息化建设对重庆市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从多方面对重庆市农业推广信息化建设的滞后进行了原因分析,对重庆市农民参与农业推广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重庆市农业推广信息化建设主要模式的分析、对比、探索的基础上,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分析了农业推广信息化的建设现状,阐述了国内外农业推广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对重庆市农业推广信息化建设的启示与借鉴。最后,对重庆市农业推广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了重庆市农业推广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发展思路和重点领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三、本研究的特色 农业推广信息化作为现代的理念和作为公认的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标志,在农业推广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在介绍农业推广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及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基础上, 借鉴国外经验将理论运用到分析并应对哈尔滨市农业推广信息化建设出现的问题处理中, 得到很好的理论效果, 并用结合实际数据验证了理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四、重要参考文献目录 [1]李道亮.现代农业与农业推广信息化[J].中国信息界,2008(5):66-70. [2]王康钱.浅议农业推广信息化在我国的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05(15):83. [3]王于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J].农技服务,2007(3):71-74. [4]杨洪伟等.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2):619-620. [5] 郝 春 晖 等 .GIS 支 持 下 的 农 业 推 广 信 息 化 问 题 研 究 [J]. 中 国 农 机化,2005(4):97-99. [6]李虹.论信息技术与我国农业的发展[J].农业经济,2006(2):65-66. [7]赵是.吉林省农业推广信息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8.6. [8] 王 峥 哲 . 农 业 中 介 组 织 对 农 村 经 济 发 展 的 促 进 作 用 分 析 [J]. 商 业 时 代,2010(23):21-22. [9]王丹,王文生.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现状及特征比较[J].农业网络信息.2007(8):36-39 [10]范凤翠.国外主要国家农业推广信息化发展现状及特点的比较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6):175-177. [11] 中 国 农 业 信 息 网 . 我 国 农 业 推 广 信 息 化 开 始 攻 坚 [EB/OL]. [12]中国农村研究网.当前农业推广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EB/OL]. t20070419_805436.htm.2007.6.18. [13] 农 业 部 . “ 十 一 五 ” 时 期 全 国 农 业 信 息 体 系 建 设 规 划 [EB/OL]. /t20061225_746143.htm.2006.12.22. [14]郝利.杨凌示范区农业推广信息化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15]任广翔.论我国农业推广信息化发展的障碍及其克服[D].吉林大学,2007. [16]曹清平.我国农业信息服务断层研究与对策[J].甘肃农业,2005(10). [17]苗青.发展农村教育是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重要途径[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1):31-33. [18]郑火国,胡海燕.论农业信息服务的模式及其在“三农”中的作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2):18-20. [19]陈加友.信息传播与技术在农业推广中的应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 [20]穆是玉,胡运芝.创建农业信息综合服务体系的新途径[J].湖南农业科学,2005(5):71-73. [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