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城市中学生社会人格状况考察报告范文.doc
下载文档

ID:650104

大小:17.50KB

页数:6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城市 中学生 社会 人格 状况 考察报告 范文
城市中学生社会人格状况考察报告 当代城市中学生社会人格状况调查报告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我们的社会处在现代化的进程当中,而教育界也在逐步完成自身的现代化。新的时代需要新的培养人的机制,新的人才需具备哪些特征?目前学校和家庭对中学生的不利影响有哪些?这些问题自然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故而在“社会调查实践〞中,我们选定了“中学生家庭与学校教育现状抽样调查〞这一课题。经过调查和分析汇总,参考各种文献,现选取当代中学生的社会人格特征作研究对象,原因有以下两点:①通过调查了解当代中学生社会人格的现状,可以发现我们的家庭、学校在学生性格培养上存在的缺乏,是哪些因素导致积极的社会人格,而哪些又导致消极的人格。②对目前处在转型社会中的我国中学生而言,其社会人格同其社会的性质同样具有过渡特征,在传统与现代的人格类型转换的现阶段中透视当代中学生的人格特征,哪些透视出时代的特色,而哪些还体现出历史的束缚。前一点主要出于应用的思考,而后者那么更多偏重于对社会文化变迁的理论思考,所有这些,构成了我们从事调查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研究中,我们采用了抽样调查的方法,共计回收中学生答卷175份,经检查,结果客观有效,问卷质量高,并按照调查工作方案中确立的指标项目分别作检验分析,同时结合图书馆中的人口学资料,作了初步的思考。下文中,拟从当代中学生对所处环境的态度与感受、偶像崇拜、人格倾向、转型社会人格结构几方面具体阐述。 二、社会转型期中学生对所处家庭和学校环境的感受和态度 1.局部父母老师的德育影响力与子女自身难以协调一致。在被调查的中学生当中,有70.2%的父母较注重子女的德育教育,而且在平时能够作到言传身教,自身具有示范性作用,这对子女的教育是非常有利的,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有29.8%的父母那么不是很注重德育的教育,这已是一个不低的比例,事实上,父母亲在家庭内的各种行为所体现的道德、形象和道德内涵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子女的楷模,这在人生观尚未完全定型的青春期前期的少年儿童中尤为如此。父母与子女在家庭里充当的角色与地位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说“父母是施教者,子女是受教者,是依赖者,他对有支配权的一方--父母,会发现’自居作用’,而子女在这种作用下会追随和仿效父母,以期将来能成为父母那样的人。〞当然这种机制的作用有时完全是潜意识的。由调查的结果来看,在问及学生“当老师教导您怎样做人与父母教导不一致时,您会选择什么?〞有4.7%的中学生选择了〔A〕“听父亲的〞其较之〔B〕“听母亲的〞所选比例4.3%稍高,但由此已可看出现代中国家庭德育中母亲的地位较之古代“父严母慈〞的家庭中母亲的地位已有很大的提升,虽然这样,还是可以看出现代中学生对父母的教导的依赖性已下降到足以引起重视的地步,因为也有11.9%的学生选择〔C〕“听老师的〞,可见在学生的品德教育的施行者中,老师无疑是较之家长更具有道德典范和说服力的人物,其所行所言会给尚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奠基阶段的中学生带来巨大的塑造性影响。当然,在“父母教导与老师教导不一致时〞,大多数中学生还是理性地选择了“谁对就听谁的〞〔F〕,这一比例达50.2%,而不是像以上三个简单地选“父亲〞〔A〕4.7%、“母亲〞〔B〕4.3%或“老师〞〔C〕11.9%那样,“谁对就听谁的〞说明了他们已具有判断的能力,不盲从、不迷信权威,这是当代青少年心理上的一个显著特征。不过我们仍须看到另一面,竟然有24.3%的中学生选择〔E〕“谁的说法与我相符合就听谁的〞,这一比例之高是让我们始料不及的,我们起码可从中看出当代中学生的“自我中心〞倾向的表现,当代的中学生,由于独生子女占较大比例〔本次调查结果中,独生子女占66%〕,在家庭中地位较高,致使一局部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得到强化。而这种性格特征一方面会导致一局部学生持有过度的“自尊感〞,而且对于他们未来生活中面临的人际关系的良好开展无疑是一种潜在的阻碍。这一局部学生较之前面“谁对就听谁的〞那些学生而言,更难以与人相处,常常以自己的价值标准评判一切事物,难以做到客观、公正和替他人着想,这是我们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所应重视的一个问题。 2.学生在家庭内、学校内缺乏与家长、老师的情感交流,就调查问卷中“交流状况〞一题而言,“与同学谈心或讨论问题〞是中学生人际交往中最为频繁、最为主要的形式,用SPSS中的Descriptive〔描述性统计〕功能得出中学生总体对“与同学交流与讨论〞一项的总体平均值为1.87,在取值①“非常多〞与②“较之多〞间,靠近“较多〞,这反映了中学生的人际交往对象中,同辈群体和首届群体间的交流更容易让他们接受,正是在这种交流中个人开始作为一个主动参与者,作为一个社会的“准成员〞逐步领会各种社会角色的含义和标准。其次,“与父母一起看电视〞的总体平均值为2.53,在取值②“较多〞与取值③“一般〞中间。但相比之下,语言的交流状况那么不是很令人乐观,“与母亲谈心和讨论问题的总体均值为2.71已靠近〞一般“水平,〞与父亲谈心和讨论问题“均值为3.13,〞与老师谈心和讨论问题“均值为3.62,已在〞一般“与〞较少“之间,且大大低于与母亲的交流状况均值。由以上数据得知,青少年选择的交流对象首先是同学或朋友,其次是母亲,再次是父亲,最后才是老师,这同目前的学校教育现状有关,据调查,仅有1.7%的学生成认经常有老师到家中家访,有20.7%的学生成认偶尔有老师家访,有77.4%的学生从未见过老师家访。同样,在对“学校诸方面的满意度〞调查中,学生最不满意的列举项中,排在第三位的就是学生认为“师生间缺乏交流与理解〞。应试教育格局下师生间缺乏交流,亲子间缺乏沟通已成痼疾,目前,素质教育已提到中国教育改革的议事日程上,我们相信在将来的学校教育中,越来越多的师生间会建立一种融洽、和谐的友谊关系,这是新时代社会的需要,也是未来人人格的需要。公务员之家: 3.对家庭、学校的各种状况的满意度:在问卷上,我们一共询问了中学生对其家庭的七种根本情况的满意度,得到的每项的平均值均在取值②“较满意〞与取值③“一般〞之间,但达不到超过“较满意〞的水平,按满意度从高到低地排列为:“父母从不体罚自己〞〔2.12,指均值,下同〕;“对父母的职业〞〔2.27〕;“对家庭的住房情况〞〔2.41〕;“对家里给自己的零用钱〞〔2.48〕,“对家庭的收入〞〔2.53〕,“对家庭对自己的兴趣的了解〞〔2.56〕,最低的是“听取自己的意见〞〔2.74〕,由均值最低的两项来看,目前中学生对家庭觉得较不满意的方面主要还是亲子间的交流与了解不够,特别是对自己缺乏一种“以成人对待〞,能够给自己在家中以一定的决定权和发言权的民主态度,这对于处在青少年期的中学生而言,是一种缺乏认同与肯定的不利因素,故而当我们在“自我评价〞一题中询问“您觉得自己是否独立〞,答复值的平均值为1.88,非常靠近值②“一般〞水平,由此可见青少年学生面对以上家庭环境难以培养自我的独立感与成就感. 以上列述的道德协调状况;人际沟通状况;对学校家庭环境的满意度三个方面的问题均是个人社会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境因素,所以寻找当代中学生对其家庭、学校环境的认识和感受态度,是有助于解释他们的社会人格特征的,这也正是我们罗列出以上的调查数据的原因。 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