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对贫困山区农民增收难现况的调研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649342

大小:22.01KB

页数:9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贫困山区 农民 增收 现况 调研 报告
关于对贫困山区农民增收难现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县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开展,群众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遥远乡镇与兴旺地区相比,特别是与大乡大镇相比,差距还较为明显。特别是在一些贫困乡村,受种种主客观因素制约,多年来村容村貌变化不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不少人致富无门,面对放开搞活的新形势无所适从,都觉得党的政策好,但实现真正的开展致富还很困惑。围绕这一问题,近来笔者先后对寺耳镇17个行政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进行了专门调查。通过调研,深切地感受到贫困山区农民增收难是我们基层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最大课题,贫困遥远乡镇实现突破开展的关键在于理清思路,选对路子,真抓实干。 一、贫困山区农民增收难的突出表现 在调查中,我们主要采取走访、座谈、发放表格等形式,先后到17个村的150户村民家里了解情况,还分别与各位村组干部仔细算收入帐,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信息。当前,贫困山区农民增收难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群众收入总体水平偏低。2023年至2023年寺耳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4323元、5218元和620235元,不仅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十分惊人,仅2023年与全县6414元相比,还相距319元,差距十清楚显。同时,上述收入数据还是全村上报的平均数,实际上还有一些农民全家全年收入才两三千元,有的甚至更低。更不要谈一户多残、老龄化等特殊家庭,完全靠低保、养老等惠农政策维持,根本无收入来源。贫困面大,贫困发生率高,个别农户的贫困程度正在加深。 二是农民增收的渠道有限。从走访调研的150户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来看,绝大局部农户仅靠小规模种植、圈养牲畜、种植业等维持简单的再生产,或者是利用农闲时期外出打短工,挣点零花钱,而在如何切实有效增加收入上,显得方法不多、路子不宽。由于增收的渠道有限,群众的收入很难获得实质性突破。 三是增收的外部环境较差。寺耳镇的17个行政村,均地处遥远高寒山区,土地均以岥塬零散为主,土地质量较差,班车通达的农户不到30%,商品流通信息闭塞,造成生产率长期低下,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难度很大。另外,在产业开展补贴方面,由于乡镇没有产业开展扶持经费,农户又不能大规模开展争取国家补贴,加上技术部门人员、素质缺乏,难以真正发挥作用,影响了农民产业开展的扶持效果。 四是增收的技能不强。主要表达在贫困山区群众整体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接受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滞后,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开展和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受益。从整体上来看,贫困山区的绝大多数村民仍停留在传统的粮食种植上,接受、适应新技术、新做法的能力不强。比方全镇由于气候高寒,常年只种植玉米一种单一的粮食作物,土地根本半年闲置,利用率很差。而对于倡导种植的核桃、白皮松、药材、薯类等适生的经济类作物,却害怕不懂技术、投资市场风险大,规模开展缓慢。 五是实现持久性脱贫的难度大。在走访、座谈中,不少村干部和群众反映,由于自然地理条件恶劣,贫困山区实现持久性脱贫的难度比较大。即使越过温饱线的农户,如遇天灾人祸、生大病、子女上学等问题,也极易返贫。比方寺耳镇根本三年会发生一次霜冻灾害,2023年发生了全县受灾最为严重地洪涝灾害;冬季从11月份到持续到来年3月份近半年时间,严重影响了群众生产致富。 二、导致贫困山区农民增收难的主要原因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当前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而在贫困山区表现得更为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快,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农副产品效益比较低下等,使农民增收困难。就贫困山区而言,除了上述根本原因以外,还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殊原因: 一是局部群众思想观念陈旧,落后保守意识较强。目前,尽管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千百年来传统的小农意识,严重阻碍了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导致产业开展速度缓慢,生产效益不高。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小富即安思想〞、“得过且过意识〞占居着相当一局部农民群众意识领域,不少农民仅仅满足于“种粮为饱肚,喂猪图过年,养点鸡鸭买油盐〞的现状,没有更高的要求,甚至以没有外债为生活要求。还有一些农民思想保守,缺乏敢创、敢干、敢担风险的思维和意识。由于群众观念跟不上,因而全镇经济社会突破开展步伐缓慢。这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落后观念和保守思想,成了制约贫困山区农民增收的最大障碍。 二是农民文化水平低,自身素质不高。素质低、缺少文化、没有一技之长是农民难以脱贫致富的根本问题。我们调查走访中,发现农民绝大多数只有初中、小学文化程度,个别人甚至还从未进过学校的大门。这样的情况,在目前的贫困山区还十分普遍。由于农村文化教育事业落后,加上经济条件差,不少农村青少年初中未读完,就辍学在家,或者外出打工。由于大多数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致使先进的科学实用技术难推广、难接受、难应用,生产效益低下,即使外出打工,也挣不了大钱。 三是自然地理条件落后,群众生产生活十分不便。贫困山区乡村的开展缓慢,固然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在于水、电、路、讯等根底设施建设落后,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开展。寺耳镇17个行政村虽然所处地理位置不同,但自然地理条件十分相似,均地处偏僻,远离城镇,信息闭塞,交通条件十分不便。全镇60%的农户分散居住在山间沟壑,班车无法直达。通行道路大多自然形成,交通不畅,难以行车,村民与外界往来主要依靠摩托车,条件十分艰苦。近年来在省、市、县扶贫部门和驻村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水、电、路、讯等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由于根底条件相对太差,设施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偏低,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难以形成,就难以吸引资本投入开发。 四是生产性投入缺乏。开展山区经济,实现持续增收,必须不断扩大生产性投入。当前对贫困山区乡村来说,一方面,县乡财政的投入十分有限,而受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对外来资金的引进也无法跟兴旺地区相比。另一方面,农民的自身投入能够用于农业增收产业的比例也一直很低。不少被调查的农户反映,由于各类手续繁琐,门槛过高,目前的信贷部门真正用于农业生产性的资金很难贷到手。而在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中,往往大局部用于建房、教育、医疗、婚丧等生活需求,真正用于生产性的支出所占比例很低。我们对2023户农户全年的收支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总支出中,用于生活消费、子女入学、医疗、建房、亲属红白喜事送礼的支出根本占3千至2万元,而用于购置生产资料、农用器具等生产性的支出仅1千至5千元,占总支出的比例为16%。由于投入乏力,往往使山区农民持续增收成了一句空话。 分页阅读第1页: 一、贫困山区农民增收难的突出表现第2页: 三、解决贫困山区农民增收难的对策与建议 三、解决贫困山区农民增收难的对策与建议 如何有效化解当前贫困山区农民增收难的问题,不仅事关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同时也事关全县经济社会的长远开展。当前,我县遥远山区农民增收难的形势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形势依然严峻。对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遥远山区农民增收工作的长期性与艰巨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的高度,切实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支持和帮助贫困山区加快经济开展步伐,努力实现农民增收工作的新突破。 (一)在加强对农民的教育上下功夫,充分调动广阔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潜力。文化科技素质不高,缺乏实用技术、致富信息和市场经验,是当前遥远山区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一要加强致富典型的教育。各乡镇和有关涉农部门要广泛宣传,积极引导,通过组织开展讨论,带着群众外出参观等形式,开阔他们的视野,不断激发他们的致富意识和创业热情。同时,要充分发挥农村经济大户、致富能人的示范引导和辅射带动作用,通过鲜活的致富典型来引导、教育、启迪身边群众。二要加强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要通过举办科技培训、田间指导、生产咨询、印发资料等形式,宣传普及现代农业科技知识,使农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提高科技致富本领。要广泛开展信息效劳,引导农民掌握市场信息,拓宽市场渠道。三要整合教育资源,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增加农村寄宿学校和教育质量,确保贫困家庭子女有条件读书和读得起书,培养新一代有文化、有知识、有技术的农民,不断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 (二)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千方百计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在认真落实党的各项优农惠民政策的同时,各级各部门要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对遥远贫困山区的节水灌溉、人畜饮水、农村道路、水电等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降低农民生产生活本钱,为他们增产增收创造和提供便利条件。一是要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进一步加大县乡财政投入的同时,建议县委、县政府把上级扶贫资金、根底教育资金、医疗补助资金、根底设施建设资金等更多地向遥远贫困山区倾斜,以帮助贫困山区群众尽快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要用足用活国家扶持政策。只有在吃透国家各种扶贫政策的前提下,才能够进一步千方百计争取国家对贫困山区的支持力度。三是要抓好社会扶贫工作的落实。各驻村帮扶单位要从各个贫困村的实际出发,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帮助贫困地区加快根底设施建设,启动实施一批见效快的开展工程。对各包扶部门要实行扶贫目标管理,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做到扶贫对象不脱贫,帮扶单位不脱钩。同时,要通过大力弘扬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广泛发动社会各界支持贫困地区的开发建设,有钱出钱,有物出物,共同为遥远乡镇农民增收作出积极的奉献。此外,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涉农资金和工程的监管,确保各级扶持贫困地区的资金切实用到农业生产上,用到农户身上,真正地造福于贫困山区群众。 (三)大力组织劳务输出,加快农村充裕劳动力转移步伐。扩大劳务输出,实现农村充裕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当前,在我县的局部乡村,有不少贫困农民靠外出打工,迅速实现了增收。这充分说明,扩大劳务输出,实现农村充裕劳动力向非农化和城镇转移,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现实途径。因此,各级各部门要把大力组织劳务输出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和空间。县劳动等部门和各乡村要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多形式搞好中介效劳、信息效劳和就业培训,积极为贫困山区劳务输出创造条件,组织、引导农村充裕劳动力外出打工赚钱,增加收入。同时,很多群众通过外出务工拓宽了视野,学到了技能,改变了生活,更带着本领回乡创业,所以对于创业农民工扶持力度更要加大。 (四)大力开展农产品加工业。开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新的消费需求,而且还可以扩大农村就业,是贫困山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从我县遥远贫困山区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局部村组都有丰富的资源和特色产业,只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一优势,下大力气在农产品深加工上做文章,农村经济就会突飞猛进地开展,群众生活水平就会很快提高。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引导贫困山区群众依托科技,不拘形式地创办各类加工厂,并扶持各类农产品加工厂向规模化、科技型方向开展,实现农产品的成倍增值,使农民的收入得到实实在在地增加。例如寺耳镇的华山松子、土蜂蜜、山核桃、糁子等在全县小有著名,却只是农户自发销售,没有任何加工和包装,也难以实现真正的产业化和商业价值。 (五)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进一步加大效劳扶持力度。对广阔贫困山区群众来说,各村有各村的村情,各户有各户的具体困难。对农民增收,简单号召一下不行,开开会、发发文件、按部就班地抓一抓也不行,县乡干部特别是包村干部、驻村工作组干部,必须转变作风,深入村组农户,亲临生产一线,解决群众生产和增收的具体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落实具体措施,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应增加基层乡镇、部门产业资金使用权限,不能让包扶有心无力,更不能让包扶成为一句空话,向投入要效益,向农民增收要效益,真正带着农民因地制宜开展生产,指导农民规模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