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648980

大小:20.46KB

页数:8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人大常委会 文化产业 发展 情况 调研 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文化产业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方案安排,5月23-24日,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柏涛为组长,局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市人大代表组成的调研组,围绕省重点扶持开展十大文化产业的内容,开展工作调研。调研期间,听取有关部门的情况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观察7家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工程,通过一听、二看、三访、四谈等方式,了解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文化产业开展的现状 近年来,市政府立足我市区位、文化、生态等资源优势,以“建设文化强市〞为主线,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在深入挖掘外乡历史文化资源的根底上,克服了我市文化产业开展起步晚等诸多困难,着力培育和做好彰显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工程,促进我市文化产业的不断开展。2023年,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经营单位303个,文化产业资产6.21亿元,主营收入6.27亿元,从业人员0.24万人,文化产业增加值2.47亿元,占gdp比重2.22%,我市的文化产业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初步形成特色文化产业。一是茶文化企业开展迅速。我市的茶叶品种较多,有正山小种红茶、有机绿茶、双狮历水仙茶、高山岩茶和贡眉白茶等,茶文化企业已开展近140家。预计到2023年底,规模以上茶企产值可达3.6亿元。二是特色工艺企业显现。通过创立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举措,培育了13家重点文化企业,逐步形成了建盏、黑陶、文泉毛笔、雕刻、竹木工艺、仿古家具等一批特色文化产品。三是影视摄制企业萌芽。目前,我市已开展了三家以影视摄制为主的影视企业,摄制了密战太阳山、烈日灼人、密战1942、断肠草,古装喜剧片连升三级正在加紧拍摄,国宝迷案、永远的守望已获电影摄制许可证。四是绘画备受青睐。作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建阳工笔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近年来我市工笔画作品参加全国画展获各种奖项20230多件,逐渐走上规模展览交流与市场预约创作之路。 2、筹划推进一批重点文化工程。一是政府加大投入,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近年来,市政府加大文化重点工程的建设力度,总投资1.5亿元的潭山公园朱熹文化广场及投资1500万元的麻沙游酢文化广场已建成投入使用。“印象·考亭〞4a级文化旅游景区、卧龙湾休闲度假区、西郊绿道及绿色生态村庄等一批文化生态旅游重大工程建设持续推进。福建嘉禾生态旅游工程,已完成生态茶园、采摘园等场地景观绿化设计。二是加大了文化产业的招商工作。我市筹划了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工程,紧抓武夷XX县区建设开展重大机遇,借助文博会、茶博会、武夷国际投资洽谈会等平台积极招商及组团展示推介。今年在文化产业招商引资中,签约的有塔山文化园、巨龙山庄养生观光园、白塔山生态休闲养生度假区等工程,工程投资金额超22亿元。 3、积极规划与搭建创意文化平台。一是建盏文化创意基地规划初定。为开展建盏产业,培育建好建盏产业集聚区,现已成立“xx市建窑建盏协会〞,并出台建盏文化创意基地具体规划方案,园区定位为集研发设计、生产制作、建盏展示、教学培训、旅游观光、产品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建盏产业集群区。二是积极筹建塔山文化园。规划建设融“茶艺、奇石、建盏、根雕、古玩等文化交易展示和儿童游乐〞于一体的“塔山文化园〞。三是大力打造朱子文化园。在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指导和推动下,兆阳开展(福建)大力构建和打造朱子文化园等旅游景区,使之成为弘扬朱子文化走产业化道路的创业园。 4、不断促进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一是依托朱熹、宋慈等历史名人和“红色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扩大文化旅游的影响力。规划编制了中国武夷(建阳)朱子文化旅游度假区规划,把弘扬朱子文化作为打造区域人文特色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高建阳文化旅游吸引力。去年,市政府与国家博物院签订了宋慈墓和蔡元定墓的规划设计合同,宋慈纪念馆正在建设中。中央苏区纪念园、太阳山革命历史纪念园等相继建成,并对外开放,为建阳历史名人文化和“红色〞文化旅游奠定了根底。二是依托生态优势,积极培育开展城郊乡村文化游。开发建设了卧龙湾休闲度假区、“印象·考亭〞4a级文化旅游景区等,乡村文化生态游将成为城乡居民休闲生活的一大亮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文化产业开展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仍处于起步、培育阶段,还存在一些缺乏和问题。 1、规模偏小,竞争力弱。一是总量小,整体实力不强。2023年,我市规模以上茶企总产值约3.15亿元;竹木工艺、印刷业等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总产值9.8亿元。二是资源整合欠缺,经济效益欠佳。2023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仅为2.47亿元,位居xx市第六位,占gdp比重居xx市倒数第二。三是产业链不长,产业集群尚未形成。我市文化产业开展仍处在自发性状态,布局分散,政府引导缺乏,市场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具有高附加值的文化创意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四是产业经营水平不高。文化产业市场拓展力量缺乏,推进力度不大,经营水平不高,制约了潜在的文化资源转化为规模化的产业。 2、产业结构欠优化,工程品质不高。一是文化企业小而分散,科技含量低。我市文化产业的产业化程度不高,缺乏市场优势,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如茶艺、建盏等文化企业经营小而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化的产业园区。二是文化产业工程品质不高,高附加值文化产品开发十分欠缺。我市的文化产业工程,仍然是以传统文化产业为主,对历史的人文景观和民间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开发、投入和利用还很缺乏,文化与产业的结合还不够紧密,缺少文化内涵的支撑。 3、支撑和保障文化产业开展乏力。一是扶持政策不够健全完善。我市未设立文化产业开展专项资金,相关的配套政策尚未健全。如在民间和社会资金的投入、土地使用、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方面的政策制定和扶持力度欠缺。二是效劳机制不够健全完善。政府对文化产业开展保障缺乏,在为文化企业提供技术创新、信息交流、市场拓展、经费投入、人才培训等方面,尚未形成完整、多层次、全方位的效劳平台。三是人才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完善。我市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文化产业经营人才短缺,尤其是专业技术人才和文化创意人才严重缺乏,与目前文化产业快速开展和面临的剧烈竞争趋势不相适应,严重制约我市文化产业的开展。 三、几点建议 我们认为,一个城市的文化产业承载着这一城市的文化历史、价值与追求,也是文化软实力的表达。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日益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开展能力的根底指标和关键因素,逐渐成为经济持续协调开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为进一步推进我市文化产业的繁荣开展,提出如下建议: 1、强化组织领导,推动文化产业开展。一是完善文化产业调查统计工作,及时掌握产业开展动态,为文化产业开展提供决策依据。二是进一步做好各类新园区建设的规划,使之成为文化产业集聚开展的平台,发挥集群效应。三是加大朱子文化园、塔山文化园、水吉建盏文化创意园等工程的投入力度,引进一批带动力强的文化产业工程落地。四是因地制宜地合理规划和改善老文化街区,在有条件的广场、社区等设立户外的“文化企业〞宣传橱窗,为文化产业开展提供展示平台。 2、盘活文化资源,加快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一是全力打造以朱子理学文化等建阳历史名人为主题的景点,积极主动与武夷山旅游风景区对接,融入大武夷范畴,加快培育开展我市独特的历史人文资源优势的“人文〞游。二是立足我市“青山绿水〞生态环境优美的绿色资源优势,加快建设田园观光、绿色环保食品、守猎场、森林地质公园等生态文化产业工程,开展绿色“生态〞游。三是充分利用“中央苏区纪念园〞、“太阳山革命历史纪念园〞、“上饶集中营南迁徐市旧址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红色〞游。 3、利用资源优势,打造外乡特色文化产业。一是突出建窑建盏产业。要提高建盏烧制水平和产品质量,加大对建盏发源地的宣传,形成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效益。二是突出茶文化产业。要尽快建设茶叶精品产业园区,促进茶叶产业的迅速开展,形成茶文化产业的集聚区。三是突出历史名人文化产业。要加强对朱喜、宋慈、游酢、蔡元定等历史名人的史料研究和整理,充分利用文学、影视等宣传形式,形成历史名人文化产业链。四是突出文化生态游产业。要加强田园观光的生态旅游资源与朱子文化、茶文化、历史名人文化、影视文化、民俗文化等各类文化资源的有机融合,做到“一景一历史、一物一故事〞,开发最能反映建阳特色的文化生态游景点和旅游线路。 4、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文化产业开展支撑保障。一是制定有关政策措施。要结合实际,制定出台我市文化产业开展的新政策,强化资金、税收、信贷、土地等要素保障,设立文化产业开展专项资金,为文化产业开展提供政策平台。二是整合文化产业资本投入资源。要进一步降低民间和社会资本创办文化产业的准入门槛,引导、鼓励和支持民间和社会资本参与对文化资源的优化整合,促进民间和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三是大力扶持文化创意产业。要通过设立奖励政策,鼓励文化创意企业拓展业务,积极探索品牌筹划推广、动漫游戏和广告会展制作等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培育新兴业态。四是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力度。要进一步优化招商环境,提高效劳水平,制定鼓励机制,积极促进多层次、多领域的文化产业招商,重点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大工程,发挥文化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五是加大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要加快建立引得进、留得住、用得活的用人机制,造就一批懂专业、善经营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促进文化产业的传承和创新,为文化产业开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第8页 共8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