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设施
农业
发展
情况
调研
报告
关于设施农业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显著标志,具有生产集约化程度高、技术密集、商品化率高等特点。大力开展设施农业对于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对于加强农业根底地位、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切实有效地推动省委、省政府大力开展设施农业,努力把设施农业转化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形成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标志,培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省政府参事室于9月7日至9日组织局部参事就我省设施农业开展情况进行了为期3天的调研,听取了省农牧厅领导整体开展情况的介绍,实地观察了大通、互助、平安、乐都四县设施农业建设,耳闻目睹了设施农业蓬勃开展的大好局面和加快开展的美好前景,感受颇深,倍感振奋,增强了加快我省设施农业开展的信心。
一、现代设施农业开展形势喜人,成效明显
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三农〞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速新农村建设的部署,突出特色,强化力度,力促设施农业建设,积极打造河湟流域特色农业“百里长廊〞,有力地推进了设施农业开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全省农业开展实现了五大历史性转变:即在开展观念上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在产品结构上由单一粮油作物向蔬菜、马铃薯、特色果品多元结构的转变;在经营方式上由农民“单打一〞向多种经营形式的转变;在开展模式上由“小规模〞向“大规模〞、“大群体〞的转变;在养殖上由分散养殖向“规模小区养殖〞的转变。主要表现在:
(一)建设力度逐年加大,设施农业快速推进。一是各地把设施农业作为未来农业的开展方向,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领导,狠抓落实,力促设施农业大开展。大通、互助、xx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设施农业,形成举全县之力抓设施农业建设的新格局,设施农业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二是推进土地流转,积极招商引资,加大设施农业建设力度。今年,各地出台优惠政策,吸引老板、能人开展设施农业,许多地区实现了由农民投资建棚为主向老板、合作经济组织、村委会、能人共同投资建棚为主的转变,形成了多元化建棚、多形式开展设施农业的新格局。同时,随着养殖效益不断增加,财政投入到标准化规模养殖、养殖小区建设、农区畜用暖棚建设等设施畜牧业开展工程的资金明显增加,有力地拉动了社会资本投入到畜牧业的开展,给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注入了新的活力,加快了畜牧业调整转型,推动了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
(二)温棚建设渐成规模,农民增产增收明显。截止202223年底,全省已建成日光节能温室11.23万栋,温棚总面积到达15.6万亩,设施净栽培面积到达6.24万亩,全省以蔬菜为主的经济作物实现农民人均增收32.8元,占到种植业新增收入的81%。大通县温棚经济受益农户已到达820230户,xx县蔬菜产值已占到全县农业总产值的68.2%。全省已建成的1o个奶牛规模养殖场、8个奶牛小区和8个奶牛养殖专业村,共存栏荷斯坦能繁母牛1.51万头,实现纯收入2543.51万元。62个生猪规模养殖场、11个养殖小区、18个养殖专业村,共出栏生猪32.48万头,实现纯收入8377万元。2023个肉牛规模养殖(育肥)场、3个肉牛养殖(育肥)小区、1个肉牛养殖(育肥)专业村共育肥出栏肉牛9792头,实现纯收入202340万元。5个肉羊规模养殖(育肥)场、4个肉羊养殖(育肥)小区、6个肉羊养殖(育肥)专业村共育肥出栏肉羊9.3万只,实现纯收入1757.63万元。设施农业已日益成为各地竞相力促的重要产业,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三)区域布局更趋优化,规模优势初步显现。经过几年的开展,全省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川水地区为主的温棚产业带,集中连片百栋以上的温棚基地已到达172处,五百栋以上的温棚基地到达16处,并且呈现出由西宁周边地区向州府县域附近开展的良好势态,形成了以12023国道沿线为主线,西宁、海东各县和州府县域为两翼的格局。由川水地区向浅脑山地区开展的步伐加快,乐都、民和、化隆等有条件的浅山地区温棚规模越来越大,大通、湟中、湟源和互助等县脑山地区温棚逐渐增多。由农区向牧区拓展的进度加速,海南、黄南、果洛、玉树州的大局部县也都建成了设施农业生产基地。202223年东部农区共建成各类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26个、规模养殖场87个、集中养殖模式的养殖专业村33个,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正逐步成为畜牧业开展的主导模式。
(四)区域特色日渐突出,品牌效应日益扩大。近年来,各地根据各自的气候、地理和市场条件,按照“宜菜那么菜,宜菌那么菌,宜花那么花,宜果那么果〞的原那么,努力培育各自的特色,形成了一批集中连片、规模相当的特色蔬菜、果品、食用菌、花卉种植区。互助和大通县已建成4个千栋食用菌生产基地;xx县多巴镇双寨村社员、村办企业、村委三方入股建成日光节能温室150栋,花卉基地面积到达600亩;xx县拦隆口镇扎什营村建成拥有餐饮娱乐温室1栋、观光采摘温室62栋、拱棚3座的西纳川神农油桃观光示范园。以此同时,各地积极推行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着力打造“高原牌、绿色牌、有机牌〞,一批品牌产品应运而生,“大通〞牌蔬菜、“民乐〞牌蔬菜、“老爷山〞牌鸡腿红葱、“乐都〞牌长辣椒、“青乐〞牌紫皮大蒜、“圣域〞牌蚕豆、“循化红〞线辣椒的知名度大大提高,卓有成效地增强了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蚕豆、大蒜、食用菌、牛羊肉、山羊绒、西宁大白毛等已经远销到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大城市和日本、韩国、台湾、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二、进一步加快开展设施农业的几点建议
我省设施农业近年来虽然有了很大的开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还存在政府财政资金补助缺乏、根底设施缺乏配套、科技效劳跟不上、地域特色不突出、集约化开展水平低、品牌带动辐射面小、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弱诸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解决。根据调研,我们对进一步加快全省现代设施农业开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坚持以现代开展理念引领设施农业,加速形成区域特色和规模优势。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区域化是开展现代农业的前提和根底。青海农业环境和市场条件千差万别,必须根据各自不同的气候、水土及地理位置,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确定各自设施农业的开展方向,进一步调整设施农业结构,实施小规模大群体的集中连片开展战略,引导优势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加速培育各自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区域特色优势设施农业,形成对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格局。例如乐都应以开展长辣椒、紫皮大蒜、樱桃为特色,互助应以开展马铃薯、油菜制种为特色,大通应以开展设施畜牧业和黄瓜生产为特色,湟中、平安应以开展大宗蔬菜、花卉、食用菌为特色,着力强化特色,扩大规模,提升优势。当前要特别注意防止设施农业分散化、一般化的倾向,集中力量高标准建设好农业园区,着力培育独具特色的产品优势,扩大特色产品规模,强力推动设施农业特色化、规模化、园区化开展,加速形成各自的设施农业优势。各地要认真研究市场需求和自身开展优势,找准设施农业开展的市场定位,实事求是地制定设施农业开展规划,有目标、有方案、有步骤地加速设施农业开展。省级农业部门要整体规划区域设施农业开展,加强对地方设施农业开展的指导。
(二)强化根底设施配套建设,提升设施农业开展水平。高标准暖棚、节水灌溉、引电入棚、道路畅通是开展设施农业的根本条件。由于资金缺口较大,目前全省各地设施农业的根底设施和综合配套都还存在较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强化根底设施建设,提高设施农业标准,增强综合配套能力。一要重视加大对落后设施的改造力度,新建设施要高标准,适度超前,力争设施一定时期内不落后。二要积极整合交通、水利、电力等部门资金,对50栋以上的设施农业基地实施水电路等根底设施综合配套建设,提升设施农业园区的综合配套水平。三是省上应拿出一些资金,统筹安排支持建设一批区域性的贮藏、保鲜设施和物流效劳设施,建立和完善省级良种蔬菜培育中心、球根花卉种球繁育中心、优质食用菌种培养中心以及种子冷藏库建设,为设施农业的快速开展保驾护航,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积极培育多元投入主体,加快形成多元投入格局。一是省级财政应进一步扩大支持设施农业开展的资金规模,提高对设施农业的补助标准,进一步扩大补助范围,把水电路等根底设施纳入财政支持范畴,持续强化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二是金融部门应进一步调整和扩大对设施农业开展的信贷业务,积极尝试按自然村、行政村集体担保的方式,解决农户和龙头企业贷款抵押担保难的问题。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农业开展银行应争取多向设施农业建设工程发放贷款,并简化贷款申请程序,为农户和企业贷款提供方便。三是要加大设施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和鼓励省内外企业及外资通过直接投资、租赁经营、参股经营等多种方式,进入设施农业开展领域,有效拓宽设施农业投入渠道。四是要鼓励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专业技术协会和乡村经纪人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加快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努力使农民成为设施农业的投资主体。
(四)大力推进科技效劳体系建设,提高设施农业科技含量。设施农业的开展,必须以科技为先导。一要有效整合各种农技培训资源,加强对设施农业经营户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方位培训,通过现场“手把手〞以及外出观摩学习等形式,保证每家至少有一个接受不间断技术培训的劳动力,确保他们能够真正掌握先进种养业技术,有效提高农民的整体技术水平。二要参照教育系统招聘特岗教师的做法,从农业院校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聘一批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充实基层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切实有效地解决好目前普遍存在的基层农业科技人员青黄不接、知识断层的问题。三要认真总结和推广xx县农业科技人员进入农业园区开展技术承包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充分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体制机制,有效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技术转化“最后一道坎〞的问题。四要加强技术引进和推广工作,重点引进一批优质、高效、市场竞争力强的优良品种,示范推广一批节本增效配套技术及高效种养模式,增强科技成果吸收、转化能力,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的科技含量。
(五)打响设施农业品牌,增强生态绿色优势。品牌是设施农业走向市场的通行证,有好的品牌,才能有好的价格,有好的价格,才能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要充分发挥我省冷凉气候、环境无污染的条件,重视增加设施农业名、优、特、稀品种的生产比重,大力推广使用高效、低毒、无残留农药,切实加强农产品农药残留的检测和监控,着力推进生态绿色开展,维护和提升设施农业“绿色、生态、无污染〞的形象。二要积极推动设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创立国家级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和产品生产基地,加快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步伐,扩大获取绿色食品标志农产品的范围和种类,提升设施农业质量和水平。三要进一步加大对特色农产品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企业开展精深加工,提升产品档次,形成知名品牌。四要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手段,有效整合品牌资源,引导和支持知名企业收购、兼并、重组农产品加工小企业、小品牌,加快做大做优做强,培育几个像内蒙“蒙牛〞、“伊利〞那样能代表一个省、一个区域的大企业、大品牌。
(六)重视推进流通体系建设,有效扩大设施农业市场占有率。农产品的流通销售是实现自然经济、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转变的必然过程,必须把设施农业产品流通作为设施农业开展的重中之重来抓。一要下大力气推动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区域性农产品市场建设,布局建设一批区域性特色突出的规模化、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形成区域性市场对设施农业开展的带动力。二要积极应用互联网等现代便捷手段,加快开展设施农业网上市场,畅通流通信息,提高流通效率,有效拓展国内外市场。三要着力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专业流通合作社、流通协会、流通大户、农民经纪人做大做强,培育一批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销售的强势设施农业流通企业,增强设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四要积极参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