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调研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648699

大小:28.21KB

页数:1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统筹 城乡 发展 建设 生态 文明 调研 报告
关于统筹城乡开展建设生态文明的调研报告 为学习借鉴其它省市统筹城乡开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成功经验,为我市建设城乡协调、生态文明的科学开展试点市出谋献策,4月16日至23日,市委办公室与市委政研室组成调研组,前往XX省xx市,XX省xx市,XX省xx市,XX省xx市、xx市、xx市等六市进行调研。调研组认真听取六市关于统筹城乡开展、建设生态文明的经验介绍,收集相关资料,实地考察示范典型。在调研过程中,调研组深刻感受到六市统筹城乡开展、建设生态文明目标明确,措施有力,成效显著。现将六市的经验做法以及调研组的体会报告如下: 一、六市统筹城乡开展的主要做法 六市在统筹城乡开展中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走工农互促、城乡互动、城乡共荣的新路子,努力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效劳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 (一)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六市十分注重统筹城乡开展规划,主要是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坚持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统筹规划,以城乡一体化规划、一体化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开展。xx市以科学规划、集约建设、精细管理为抓手,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城市规划强化科学性、先导性和权威性,市区控制性规划覆盖率到达20230%。xx市以推进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为重点,着力提升县域经济开展水平,方案到202322年建设20个中心镇和一批中心村,城市化率到达70%。xx市实施“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城市空间战略和“XX县区开发、老城提升、两翼展开、整体推进〞开展思路,城市开展框架根本拉开。完成新一轮城市规划修编,编制完成南部山区分区规划和重点区域控制性规划、北跨地区开展战略规划,中心XX县区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新农村建设规划全面展开,城乡规划体系根本形成。xx市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实施“中心极化、组群互动、梯度推进、城乡协调〞的城镇化战略,构筑“一群(南部城镇群)、两轴(皖赣铁路城镇开展轴、合铜黄高速公路城镇开展轴)、三级中心(中心XX县区、区县城、中心镇)〞市域城镇空间结构,形成以中心XX县区为核心,区县城为骨干,中心镇为纽带的城镇体系。xx市争取在202322年底,实现全市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和相应专项规划全覆盖,城镇总体规划和重要专业规划全覆盖,城镇规划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村庄集镇建设规划全覆盖;实现城乡规划集中统一管理,建立覆盖全市城乡的规划监管体系。 (二)统筹城乡产业开展。六市通过统筹工业与农业、城市工业与农村工业以及城乡效劳业的开展,实现城乡产业的相互促进、良性循环,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开展。一是以产业化引领现代农业开展。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完善产业化组织模式,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xx市以建设高效、生态、品牌农业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突出抓好“四百工程〞(建设20230万亩高产优质高效粮食示范区、20230万亩以设施蔬菜为主的现代农业示范区、20230万亩优质出口花生基地和20230万亩优质果茶花卉基地)建设。目前,xx市已经逐步培育形成了以生态农业、体验农业、节会农业、都市农业等为特点的特色产业。xx市的畜牧、水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到达了66%,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到45家。xx市整合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和专业村,连点成线,扩线成带,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带。从2023年开始,方案用5年时间,围绕茶叶、花卉、水产、畜牧、休闲观光等12类产业,重点建设50条左右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xx市通过狠抓基地、企业、品牌、文化旅游、市场建设,培育黄山茶叶品牌,将茶业打造成为了全市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xx市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郊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郊县工业集群化开展格局初步形成,工业增加值占郊县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7.3%。积极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高效农业面积逐步扩大,休闲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等品牌效应不断增强。二是以城镇化促进城乡产业开展。通过开展中小城市,加快培育中心镇,推动城乡良性互动开展。xx市加快五区融合,提高对XX县区和周边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中心城市对广阔农村的吸纳能力。以14个省级中心镇、20个市级重点镇为重点,以北部沿海和蓝烟铁路为开展轴线,通过工程带动、配套效劳设施和住宅小区建设,切实增强小城镇的集聚与带动功能。实施“农民向城镇集中〞工程。在城郊、园区和重点城镇,集中规划建设一批面向未来、面向周边农民的中低价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小区。通过宅基地置换等方式,吸引零散的村落向中心村集聚。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半工半农〞农民进城定居。以产业为先导,整合城乡资源,加快农村工业化步伐,为农民向城镇集中提供产业和经济支撑。xx市实施以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和中心镇为重点的城镇化战略,加快人口和产业向中心城镇的合理集聚,逐步形成分工明确、功能突出、优势互补的产业开展空间格局。 (三)统筹城乡根底设施建设。打破城乡在规划、建设和投入方面的分割局面,把根底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推进城市根底设施向农村延伸,构建城乡一体的根底设施体系。xx市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强化统筹,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原那么,着力加强农村根底设施和公共效劳建设。202322年,投入15688万元,将村村通公路和通客车向遥远村庄和村内街道延伸,硬化道路202332公里,硬化街道52023个村。xx市新完成1181个村的编制规划,有1343个村庄开展了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有52个镇、300个村开展了沼气综合开发利用建设,有1192个村开展了“四改〞(改水、改厕、改灶、改圈)工作,农村文化大院由原来的1602个增加到2746个,新硬化农村公路77公里,全市通自来水村庄普及率到达87.7%。建立城乡一体的交通体系,继续推进“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客车〞及“岛岛通航〞工程,优化五区公交线网布局。建立城乡一体的供水体系。推行“一县一网〞、“多乡一网〞或“一乡一网〞等规模化供水模式,推进联片集中供水工程建设。xx市突出抓好根底设施建设,乡镇通油路率达20230%,行政村通公路率、通水泥(油)路率分别达97.5%和83%。xx市建设市域“一小时半〞交通圈,开通市区到各县城的高速公路,加快省道干线和乡村道路建设,形成干支相连、区域成网、城乡通达的公路交通网络,根本解决农民出行难问题。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实现城乡居民统一电价;按照“村村通、长期通、数字通〞的要求,积极实施有线电视乡村通达工程,通过一系列举措,加快农村根底设施建设。 (四)统筹城乡资源配置。统筹城乡资源配置,就是统筹城乡之间的各种生产要素,引导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营造城乡各类经济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xx市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积极促进统筹城乡就业,初步搭建起城乡一体的信息网络平台、就业效劳平台、职业培训平台和社会保障平台。202322年,在总结xx区统筹城乡就业试点经验的根底上,将xx区、xx区、xx市纳入区域化试点范围,并将其他四市的失地农民全部纳入试点范围,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促进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组织开展了“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项就业活动,将大学毕业生、农民工等各类群体全部纳入就业效劳范围。xx市鼓励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和非营利性职业介绍机构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效劳,把职业介绍补贴与效劳成效挂钩起来。并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被征地人员及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补贴。xx市突出自己的特色,发挥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美的优势,大力开展乡村旅游业。世界遗产地西递、宏村,就是xx市开展以文化和生态为特征的乡村旅游的典型代表。乡村旅游业的开展不仅使农民得到了实惠,而且提升了他们的素质。据统计,202322年,全市乡村旅游总接待量达841.56万人次左右,旅游总收入约32亿元,全市有近20万农民从事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人均年收入超7000元。xx市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成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引导农户通过转包、转让、互换、租赁、入股等方式,探索建立“农民土地股份合作公司〞。自202322年开始,对从事种养业规模经营和农业根底设施建设的,纳入农业综合开发工程优先支持;举办的经济实体,享受与民营企业同等的优惠政策。鼓励工商企业资本参与传统农业改造,在其获得使用权的土地上投资兴建农田水利根底设施,修建直接用于种养业生产、管理和效劳的非永久性固定建筑,其占地不视为建设用地,免相关手续和收费。健全城乡统一的就业管理制度和就业失业登记制度,破除地域、身份、行业等限制性政策,制订落实农民工进城落户、进城就业、子女进城就读“三无障碍〞的具体措施。 (五)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开展。六市扎实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农村社会建设,加快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事业开展,推进根本公共效劳向农村延伸。xx市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提升农村社会事业开展水平。在全省率先免除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建立了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机制。202322年,全市58.9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6019.9万元;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53.6万人,参合率到达87.03%;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去年的900元提高到202325元,五保集中供养率达80%;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数45.1万人;开展各类农民教育培训202300多场次,受训农民2023万多人。xx市大力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不仅建立完善了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还构建完善了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标准完善了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目前,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超过160万人。城镇职工根本医疗保险参保职工已达199万人,覆盖到城镇各类用人单位以及包括个体自由职业者、进城务工人员在内的各类从业人员;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超过20230万人;xx市是全国首批发放失业保险金的城市,截至202322年2023月底,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企业共有42111户,参保职工到达116万人。xx市实施医疗惠民行动,投入8119万元,开展“新农合〞306.9万人,完成乡镇卫生院提升扩建30个;实施弱势保障行动,投入1832万元,落实了1.9万户农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投入2520234万元,完成“村村通〞自来水466个村,解决了9.1万农户平安饮水。xx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保续保农民到达55万人以上,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在80%以上。xx市扎实开展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202322年全市有6.47万人和97个村实现脱贫。实施一批为民办实事工程和民生工程,解决城乡居民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让改革开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二、六市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做法 六市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初步形成了经济、社会、环境“共赢〞的局面。他们在生态建设过程中有特色、有新意,创造了许多可学习借鉴的好经验。 (一)开展生态经济。六市把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开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开展和高度统一。青岛借举办奥运会的契机,将绿色渗入到产业最深层,建设经济新生态,推进风能、太阳能、废水回用、海水淡化、清洁能源开发等工程,方案到202322年,新能源占全部能源的替代率达5%,到2023年到达20%。xx市积极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创新性机制,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xx市创造性地对莲花峰、天都峰等景区实行轮换“休假〞,让这些景区景点休养生息、自然繁衍,确保黄山生态的可持续开展。xx市充分发挥杭州产业特色和优势,走新型产业化道路,推进“两港五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和生态工业开展,积极开展以绿色食品为主的生态农业,开展知识型效劳业为依托、绿色消费为特征的现代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