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经济形势
分析
展望
2023年经济形势分析与2023年经济形势展望
2023年经济形势分析与2023年展望
2023-11-8 9:50:25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23年11月5日 刘世锦 余斌 陈兴盛
今年是加快开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有效引导市场预期,经济运行企稳向好,开始出现向开展新常态转变的积极迹象。但受结构性问题制约,当前经济上升根底尚不稳固,预计全年GDP增长7.6%左右。
展望2023年,国际经济总体趋稳,内需增长面临下行压力,预计经济增长略高于7%。在实施“双稳健〞财政、货币政策的同时,坚持稳中求进、以稳促进的思路,努力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切实降低企业运营本钱,促进经济运行向新常态平稳过渡。
一、上升根底尚不稳固
结构性矛盾突出
7月份以来,经济运行呈现景气上升态势。主要推动力量包括:外部市场进一步趋稳,出口上升,虽然增速仍处较低水平,但相对于年初虚假贸易明显减少,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根底设施、制造业投资上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在20%以上,对包括重工业在内的上游产业的带动作用逐渐显现;小微企业减税、营改增扩围、简政放权、铁路投资逐步放开、设立上海自贸区等,使市场活力增强,预期改善;居民消费增速企稳,结构有所改善等。另外,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也是一个影响因素。
(一)上升根底尚不稳固
首先,重工业上升持续性不强。受房地产、根底设施投资前期持续上升的拉动,煤炭和黑色金属采选、钢铁、电力、铁路制造等重工业增速反弹。但是,房地产投资有所回落,第三季度增速比上半年下降0.6个百分点;9月份以来电厂日均耗煤量也有所降低,重点电厂的煤炭库存可用天数上升,9月发电量增速明显放缓;螺纹钢、动力煤、有色金属等工业品价格,8月中下旬后出现回落;CRB综合指数和工业原料指数走低。
其次,本次上升未引发库存积极调整。通常,经济上升首先表现为企业预期改善和库存增加。
7月以来经济企稳向好,而库存水平却相对降低。
8月工业产成品库存为3.19万亿,同比增速仅为5.7%,9月仅略上升了0.3个百分点。产成品库存与GDP之比处于2023年以来的低位。
PMI的产成品库存和原材料库存指数均在50分界线下方。这意味着,前一段时期投资上升拉动的需求,主要发挥了维系生产和消化库存的作用,并未出现增加库存、提高产能利用率和扩大生产的良性循环。如果需求扩张不能持续,短期经济上升势头那么可能逆转。
第三,工业企业利润集中在少数几个行业。前三季度,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3.5%,但主营业务利润增速仅为5.3%。其中,电力热力、石油加工炼焦与核燃料两个行业合计新增利润达1456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额的86.5%。工业上下游行业间尚未形成良性联动的局面。
(二)结构性矛盾的制约依然突出
1.资金配置扭曲,价格高企。货币供给量增速明显高于GDP名义增速,预计8月末M2占GDP比重超过200%,社会融资规模快速扩张。但是,金融系统资源错配、期限错配等问题突出,资金链条不断加长,对央行的流动性政策越来越敏感,资金价格攀上新台阶。大量新增资金被直接或间接配置到房地产、根底设施等领域,工业企业负债并没有与货币、社会融资出现同步增长。房地产泡沫和隐形政府担保,支持货币信贷的快速扩张,金融资源配置扭曲状况加大,推高市场利率,并挤出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
2.房地产市场趋势性分化,风险进一步积累。以往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变化趋于一致,而且一线城市往往具有先导、带动作用。但经过近年来的迅猛开展以后,房地产市场区域格局发生了趋势性变化。三、四线城市呈现住房和土地供给“双松〞状态。由于住房供给持续增加,人口集聚速度趋缓,三、四线城市开始出现供大于求局面。但在现行财政框架下,为了推动市政建设和维持财政平衡,政府仍继续供给土地,导致住房供求关系更加宽松,一些城市泡沫开始破裂。与此相反,一、二线城市那么呈现住房与土地供给“双紧〞状态。由于就业吸纳能力提高和公共效劳较为完善,城市规模仍处于持续扩张状态,刚性需求旺盛,但这些城市住房用地占比偏低,土地和住房供给相对缺乏,价格上涨压力较大,导致泡沫进一步膨胀。
3.产能过剩严重,调整进程缓慢。根据我们9月份对3545家企业所在行业产能过剩情况的调查,71%的企业认为目前产能过剩“非常严重〞或“比拟严重〞。截至目前,企业设备利用率仅72%,比去年低0.7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设备利用率仅70.8%,比去年低1个百分点。设备利用率低于75%的企业,占制造业企业总数的55%。同时,产能过剩呈现行业面广、绝对过剩程度高等特点。由于地方保护和缺乏有效退出机制,过剩产能调整进展缓慢。67.7%的企业认为,要消化目前的过剩产能,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其中认为“需要5年及以上〞的企业占到22.7%。
4.出口竞争力有所下降,国际市场份额缩减。自2023年起,我国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开始低于GDP占全球的比重。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在2023年和2023年连续下降。在国内完成劳动密集型加工环节、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在2023年出现十多年以来的首次下降。今年来依然延续了这种态势,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仍将对美元缓慢升值,而与我国形成竞争关系的其他国家的本币大多保持弱势,这将继续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值得欣喜的是,我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仍呈增长态势。但这能在多大程度上以及在多长时间内替代原有的出口增长点,取决于出口竞争力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速度。
宏观政策效果显现、市场预期改善,是当前经济上升的主要原因。但受需求上升不稳固和结构性矛盾制约,经济运行中风险因素较多,可持续性仍面临挑战。在三季度GDP增速小幅上升后,预计四季度有所回调,全年增长到达7.6%左右;物价上涨整体温和,全年涨幅在2.8%左右。总体上看,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预期目标能够如期实现。
二、预计明年经济增长略高于7%
(一)国际经济总体趋稳,我国出口维持相对低速增长
2023年世界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恢复期,总体态势趋于稳定。欧洲经济走出衰退将增强全球经济的增长动力,但需要高度关注美国量化宽松政策(QE)退出对美国经济复苏的影响和对新兴经济体的冲击。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将略高于今年,我国外需状况将小幅改善。同时,由于削弱出口竞争力的因素短期内难以改变,预计出口增长10%左右。
债务上限和QE退出将增加美国经济不确定性。因两党就预算案未达成妥协,使得联邦政府短期停摆。虽然这对经济运行的直接影响有限,而且债务上限调整问题得到短期拖延,但这深刻反映了两党的严重分歧,以及导致政治失能问题,短期难以妥善解决。受债务问题影响,美联储QE年内估计难以启动退出,短期有利于全球资本市场稳定,但对QE退出预期的混乱和敏感性增强,将进一步增加金融市场的波动性,特别是对开展中国家资本短期流动的冲击加大。
QE退出那么可能导致流动性收紧,由此带来的利率上升将抑制房地产复苏,也会抬高消费信贷和商业融资本钱,不利于私人消费和投资的增长。与今年相比,明年美国经济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加。考虑到美国经济调整取得的实际成效,就业状况逐步改善,房地产和汽车消费恢复良好,2023年经济增长仍有望到达2%左右。
欧盟经济逐步走出低谷。欧盟正逐步走出债务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默克尔优势连任,有利于欧盟和欧央行政策的连续性,也有利于欧元区朝“欧元稳固〞的方向开展。目前除欧洲火车头德国经济上升态势明显外,作为第二大经济体的法国也在逐渐好转,西班牙等南欧国家出现向好迹象,今年三季度欧盟有望实现正增长。明年将延续这一态势,并推动全球市场信心改善,但高企的失业率和结构调整缓慢,欧盟经济增速超过1%的可能性仍较小。
日本经济刺激效应缩减。受非常规宽松货币政策、刺激性财政政策的支撑,以及汇率大幅贬值效应,今年日本经济逐步走出通缩,预计全年GDP增长2.6%左右。但三大支柱中的结构性改革难以短期见效,加上明年4月消费税率由5%提高到8%,对消费增长形成抑制,“安倍经济学〞的短期效应缩减。即便日本政府采取相应的财政刺激,以抵消其影响,但能源、资源进口本钱上升、物价和长期利率上涨、政府债务压力增加、奥运经济的短期拉动作用尚小,明年日本经济增速可能会下降到1.5%左右,中日贸易难有明显改观。
新兴经济体相对减速格局仍将维持。美欧经济复苏,将拉动开展中国家特别是制成品出口国的经济增长,也有助于通过出口渠道促进我国经济企稳,从而带动大宗商品市场复苏,有利于资源出口国的经济增长。但自2023年以来,兴旺经济体逐步上升、开展中国家相对减速的增长格局将维持不变。特别是美国QE退出的影响、资本流动的冲击,以及通胀压力等,仍是新兴市场稳定开展的潜在风险因素。
(二)内需增长面临一定下行压力
1.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奉献略有下降。一是房地产投资增长将呈回落态势。房地产区域格局日益分化,三四线城市供给已相对过剩。受今年土地购置面积和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速较低、资金本钱较高、保障房投资明显减缓等影响,预计明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将下降至16%左右。二是根底设施投资增长将有所下降。铁路、城市地铁和公共设施、环境治理、网络宽带等领域存在较大投资潜力,但投融资平台负债率较高、税收收入下滑、土地收入增幅下降,地方政府投融资能力缺乏。随着简政放权、放宽准入,民间资本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但短期替代作用不会十清楚显。三是受终端需求不振、产能过剩及利润偏低等因素影响,制造业投资增长将继续分化。纺织、家电等竞争力较强、集中度适中的行业投资有望保持稳定;钢铁、化工、建材等重化工业峰值临近,投资增速将持续下降;医药、仪器仪表、文化办公用机械等成长性产业,投资将实现高增长。此外,剔除房地产业和局部基建,效劳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到达12%左右。在居民消费升级、政府增加民生支出等带动下,文化体育、商务效劳、节能环保、批发零售等产业投资有望继续高增长。但相对于基建、房地产和传统制造业,成长性行业支撑作用尚缺乏,预计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左右,对经济增长的奉献略有下降。
2.消费增长保持根本稳定。今年以来,消费增长降中趋稳,既反映了“三公〞消费泡沫被挤出、群众网络消费蓬勃兴起的积极一面,也体现了居民收入增幅下降、企业效益不佳、结构性就业困难等对消费增长的直接影响。明年商品房销售前景不容乐观,与住宅相关的装修、建材、家电、家具等消费将受抑制。电子商务、信息网络、小额贷款效劳等持续完善,信息、文化、教育、健康、旅游等消费热点不断涌现,高端餐饮娱乐场所有望积极面向市场转型,消费结构逐步改善。预计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左右,对经济增长的奉献略有上升。
3.物价温和上涨,农产品、效劳与工业品价格分化。当前,我国物价总体处于温和上涨周期,加上存量货币偏多、劳动力本钱上升和房价上涨、实施水资源和土壤保护方案等,食品、效劳和居住类价格总体仍看涨。有关要素价格改革在三中全会后假设能顺利启动,也会对物价上涨形成一定压力。但也应看到,受美国QE退出和全球需求温和增长的影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不大。PPI涨幅有望缓慢变正,但产能过剩会继续抑制工业品价格上涨,CPI和PPI仍存在一定幅度背离。明年整体物价上涨压力比今年略高,但仍处相对温和状态。
2023年,世界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恢复期,总体呈趋稳态势,新兴经济体相对减速格局仍将维持,我国内需增长面临下行压力。综合考虑,预计明年经济增长略高于7%,CPI涨幅3.5%以内。现阶段,维持7%—7.5%的GDP增速,既有利于为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创造相对宽松的宏观环境,也有利于逐步增强微观主体对中速增长的适应能力。
三、重视向新常态过渡出现积极迹象和面临的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