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社会
管理
体制改革
调研
报告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调研报告
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又是一个动态深化的实践探索过程。积极推进这项重大的体制改革,必须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精心谋划总体思路,采取并落实一系列相应的配套措施,使之顺利实施,获取丰硕的创新成果。进而,为XX市全方位的率先开展创造管理有序、政通人和、充满活力的社会环境。
一、切实加强对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组织领导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是一件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开展软实力的大事。各级党委、政府都要自觉站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总体布局的高度,把这件具有全局意义的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调查中,一些部门负责同志指出,现有的政府机构设置和社会管理职能配置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实社会管理任务日趋繁重的新形势,集中表现在社会管理职能分散化,综合管理和协调部门“缺位〞。他们建议,在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实施并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之前,作为权宜之计,有必要成立全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及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对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保证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得到顺利贯彻,执行到位。
根据这些负责同志的建议作进一步思考,我们认为,全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应由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分别担任正副组长,具有法定社会管理职能的部门都要指定一名负责同志参加到领导小组中来。领导小组下属的工作机构,应由改革综合管理部门或社会管理职能相对较多的部门负责组建。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有四:一是初步审议全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阶段性和单项性改革方案及重大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区别不同情况,分别提请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有方案、有步骤地组织实施,保证政令畅通;二是组织有关部门加强调查研究,全面地、动态地掌握改革的进展情况,加强检查指导和督办查办工作,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三是加强综合协调,妥善处置、及时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重大问题、尤其是深层次的利益和权力格局调整问题;四是加强与其它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沟通联系,以联席会议这种制度安排交流互通情况,使各项体制改革有机衔接,形成相互促进、良性互补的整体效应,防止工作环节上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障碍,节省改革本钱支出。
二、精心谋划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随着调查工作的逐步展开和探讨问题的不断深入,我们真切感到,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包括多个层级、多项子系统且相互交织的复杂系统工程。这项体制改革涉及范围之广、包含内容之多,牵扯到的利益和权力关系之深,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唯其如此,必须把精心谋划总体思路、精心设计总体方案作为顺利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充分必要条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局在胸,深谋远虑,找准重点、难点,预见可能出现的风险,采取标本兼治的举措,务实有序地推进改革,争取事半功倍的实际效果。否那么,难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治标不治本的结局,甚至陷入“剪不断,理还乱〞的困境。
谋划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必须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注意把握以下要点: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从XX市社会管理的现状、特点及今后开展趋势出发,兼顾必要性和可能性,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设定改革的总体目标及阶段性目标;要牢牢把握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这一重点,疏理各类社会管理关系,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公共政策,对各社会管理主体的管理功能予以正确定位,并明确相互衔接的接点,使各管理主体都能做到有法可依或有章可循,标准运行,有效整合社会管理资源;要围绕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苏州〞建设、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城市市容环境管理、人口和方案生育管理、城乡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等项社会管理工作及与之相关的各项单项改革纳入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总盘子〞,通盘考虑,全面谋划,实现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与各单项改革的有机结合,以及各单项改革之间的紧密衔接,提高这项体制改革的整体推进效应;要着眼于体制机制创新,以整合社会建设资源和社会管理资源为抓手,“一揽子〞设计并形成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以及公共平安机制,注重制度设计和安排,稳固和开展体制机制的创新成果。需要指出的是,谋划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其前提条件是对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管理规律的正确认识。据此,各级各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对现实社会的调查研究,努力掌握真实的社情民意,把各类社会管理资源的“家底〞摸清楚,透彻分析社会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矛盾及其产生的原因,为谋划改革总体思路奠定客观、全面的事实依据。
三、建立健全有关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
把社会管理纳入法治化、民主化的轨道,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根本转变,是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治本之策。鉴于现阶段在社会管理方面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的客观事实,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依法治国的根本方略,把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作为建立健全有关社会管理法律法规的过程,加快立法和法律法规修改进程,依靠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扫除社会管理中的种种体制性障碍,稳固和扩大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积极成果。
建立健全有关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首先要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提高依法管理水平。为此,要依据现有法律法规和规章,界定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权力边界和职责范围,标准政府在实施社会管理中的行政行为。对亟待政府加强管理,而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未作规定、或虽有规定但事权关系不明确的社会管理事务,需要制定或修改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作出明确规定,使政府实施的所有社会管理事项都有法律依据。同时,为提高依法管理的权威性,对一些重大的社会管理事务,实施管理的依据应由法规、规章层级上升到法律层级。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在实施社会管理时,那么要严格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坚决纠正和克服政府部门之间“红头文件〞打架,以及一些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其次,加强有关社会组织的立法工作,为各类社会组织依法登记成立、参与社会管理、表达利益诉求、扩展社会效劳、强化自律管理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也为政府加强对各类社会组织的管理监督提供健全的法律依据。由国务院发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是涉及社会组织的三部法规,标准的重点又仅是登记管理。显然,已难以适应各类社会组织迅速开展和加强对其管理监督的需要,制定有关社会组织的组织法理应提到立法工作的重要日程,以期对各类社会组织的登记成立及其运作行为,以及政府的监管职责等作出明确的规定,促进各类社会组织有序健康地开展。再那么,争取尽早公布经修改完善的城乡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组织法,依法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据了解,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已经屡次修改,并广泛征求意见。各区、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的干部群众都迫切希望这部经修改的法律能及早提交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公布实施。现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也应根据新农村建设、农村社区建设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实际需要,适时进行修改。我们深知,建立健全有关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是一项十分严肃的任务,必须严格按照立法法规定的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法规和规章。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把有关社会管理的课题列入地方立法方案,根据XX市社会管理的现状及今后开展的趋势,在不与宪法和上位法相抵触的前提下,适时制定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四、同步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
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互为依存,相辅相成,两者统一于和谐社会的建设。高水准的社会建设,是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坚实根底;高效率的社会管理,是展现和放大社会建设成果的重要保障。通过对一些社会管理问题的具体分析,我们意识到,当前社会管理中暴露出来的许多问题,大多与社会建设的相对滞后有着直接间接的关系。从这一意义上讲,扎实推进社会建设,是顺利实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重要路径。
社会建设的领域十分广泛,内容非常丰富。这些年来,XX市各级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从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出发,追加公共财政支出,提供更多公共效劳产品,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在开展教育卫生等项社会事业、实施充分就业工程、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加快城乡根底设施建设、创立城乡和谐社区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为人民群众所称道的可喜成果。大家所希望的,是各级政府在经济开展的同时,把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搞得更好、更扎实,真正做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归纳干部群众的意见,今后一个时期社会建设应突出以下重点: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开展小学、中学教育,努力化解当地学生“择校难〞和外来民工子弟“入学难〞;从转变经济开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需要出发,大力开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造就各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加快开展社区医疗卫生事业,方便群众就近就医、保健和康复治疗。实施扩大就业的开展战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广泛发动社会力量,鼓励创业,支持再就业,落实民生之本。大力实施“富民工程〞,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把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表到达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之中,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以及各生产要素按奉献参与分配机制,与经济开展水平相适应,适时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从而,以多种分配途径加速提高人民群众的富裕程度。以推进城乡一体化、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为目标,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根底,以根本养老、根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落实国家调控政策,抑制过高商品房价格的同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调节商品房建设供地,适度扩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规模,注重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从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计,还要加快“城中村〞、“无地队〞和老新村改造步伐、以及农村根底设施建设步伐,显著改善城乡根底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的居住环境和治安环境;依据城市规划,合理布局停车场、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小商小贩“疏导点〞、公共厕所等设施,并加快建设进程,为加强城市市容环境管理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
五、不断提高各级干部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
用科学开展观统领改革开展全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拓展为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理念的重大转变。社会整体转型时期的客观情势要求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与时俱进地更新理念,更新知识,提高领导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努力提高各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就是题中应有之义。
为了有效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首要的任务是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根据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优化领导班子整体的知识结构。调查过程中,我们接触了许多干部,感觉中他们对经济工作都很熟悉,谈论本地区、本单位经济开展的思路和对策,都有较强的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相反,一些干部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却显得十分生疏。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在领导班子建设中必须注重培养、选拔熟悉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优秀干部,选好配强领导班子,实现班子内各类专业人才的优化组合。同时,把领导社会建设、管理社会事务的绩效列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增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追求经济社会协调开展的自觉性。其次,要有组织、有方案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