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主要存在问题以及对策分析研究工商管理专业.doc
下载文档

ID:647456

大小:57.50KB

页数:27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主要存在问题以及对策分析研究 工商管理专业 食用 农产品 质量 安全管理 主要 存在 问题 以及 对策 分析研究 工商管理 专业
目 录 内容摘要 一、绪论 1 (一)研究的背景 1 (二)研究的意义 1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2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4 二、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5 (一)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概念 5 (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含义 6 (三)理论基础 7 三、银海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 9 (一)银海区农业生产现状 9 (二)银海区农贸市场现状 12 (三)银海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 12 四、银海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主要存在问题 13 (一)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缺乏诚信自律 13 (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技术水平低 13 (三)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不够 14 (四)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教育力度有待加强 15 五、完善银海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对策建议 15 (一)加强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建设 15 (二)强化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支撑 16 (三)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 17 (四)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教育培训 19 六、结论和展望 20 (一)研究结论 20 (二)研究展望 21 参考文献 22 内容摘要 食品安全问题永远是关系到人民利益和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是北海市创建广西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我国建成小康社会,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一项主要内容。从“多宝鱼事件”、“瘦肉精事件”、“毒大姜事件”、福喜公司使用过期肉、苏丹红鸭蛋等食品安全事件可以判断,食用农产品不安全导致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食用农产品作为食品生产加工的初始原料,其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关键和核心。因而可知,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目前决定食品安全的一个主要因素,是食品安全的基础环节,也是关键点,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关键要先保证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这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以北海市银海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为例,总结了银海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情况,分析监管区域范围内存在的主要问题,联系所学知识以及国内外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先进做法,提出通过增强食用农产品行业的诚信自律建设、深化技术支撑、提升监管能力、强化宣传教育培训等措施,在管辖区域内建立合作包含地方政府、食用农产品生产单位及经营者、购买者、新闻媒介等社会各行各业在内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为地方政府和相关监管部门更好地开展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食用农产品 质量安全 监管措施 一、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 从九十年代至今,由于农业生产关系的变化和调整、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农产品市场的陆续开放,我国农产品的生产力大幅度上升,食粮连年丰收,基本有了自给自足能力。并且蔬菜瓜果、禽畜、鱼虾等食物的数量和品种日益增多,种类丰盛,有效地解决了“食粮危机”问题。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我国从温饱阶段到了小康阶段,现正努力迈向全面小康社会,老百姓的生活需求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得健康,对食品质量安全的标准和要求逐渐升高。当前,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譬如农残超标、兽药超标、水产品非法添加等问题,“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毒大姜事件”等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导致出现以上问题和事件的原因,主要是食用农产品生产产地不安全、种养环节乱添加等因素造成。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关于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也成为了新时代面临的重大公共安全问题之一。因此,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是解决老百姓舌尖上安全的根本途径。 由于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尤其是九十年代初以来,中国的经济体制进行了转型,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业生产的要求和标准越来越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利益不光要面对国内的地域竞争,同时也要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建立完善有效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农产品的技术标准水平,是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条件,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研究的意义 食品安全永远是关系到人民利益和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是北海市创建广西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我国建成小康社会,解决新时期重大矛盾和重大公共安全的重要环节。食用农产品是食品的最初原料,其是否安全是食品监管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环节。从“多宝鱼事件”、“瘦肉精事件”、”毒大姜事件”、苏丹红鸭蛋等食品安全事件可以判断 ,食用农产品不安全导致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食用农产品作为食品生产加工的初始原料,其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关键和核心。因此,抓好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保证食品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目前正由传统单一的农业过渡到现代化农业,农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但也由此面临着更多问题。构建一套有效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不仅能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高相关监管部门的管理水平,同时也是提升食用农产品的竞争力,加快推进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进程,对于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致富起到了促进作用,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的步伐,为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农产品质量安全意义重大是全人类关注的焦点。许多国际上的专家学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特别关注。早在1879年,德国制定了食品法,距离今天已有近130年历史,20世纪初,美国制定了有关消费者教育的方案,构成了比较完整和先进的食品安全教育培训体系。近几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管理机制渐渐修改和完善,国际学术界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有了进一步的探索研究。笔者根据参考的文献主要归纳为:一是食品消费者的行为研究。Choi,Jensen(1991)指出,消费者假如感知到自己所吃的食物存在某些不健康的因素,如病菌,食品污染等,可能就会减少对该种食物的购买量,而购买相关的一些替代品;Henson,Trall(1993)提出,健康的食品具有收入弹性属性,也属于一种商品,购买者的经济水平越高,对健康食品的需求量越大,愿意支付更高的价钱来提升食品的安全性;Holm,Kildevng(1996)指出,消费者不但关注食品是否影响身体的健康,还关注食品的农业生产、社会环境以及相关文化;二是食品生产者的行为研究。Srarbird、Henson和Havell等人(1999)研究提出,抓生产源头才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的最基本和关键的环节。R.B.Tompkin(2001)认为:政府和企业有义务共同做好食品安全的保障工作,企业或食品生产者对食品安全负有第一主体责任。Henson,Hook(2001)指出,食品生产及经营者对食品安全实行管理的原因是:不仅为了避免违反法律法规而受到处罚,同时在公众中提升企业知名度和好感度,创造更大收益也是主要动机。三是政府保障食品安全的研究。Antle(1999)指出,政府要做好提高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这项工作,不仅能够有效地增强政府的监管力度,降低监管成本,并且能提升食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Crutchfield等(1997)提出,假如政府能通过制定食品的相应法规来减少食源性疾病的暴发,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来提升公众对食源性疾病风险的意识,从而提高公众的社会福利。以上研究,虽然大部分以“食品”为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但“食用农产品”为“食品”的初始原料,确保“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也自然是题中之义。 2.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在农产品的安全管理研究开始时间上是比国外要晚一些,但并不代表在研究进展上的落后,事实上中国在农产品的管理研究上非常迅速的,特别是近些年以来,国内的专家学者们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研究上获得了丰厚的成果。本人根据参考的文献主要归纳为: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形成原因的研究。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出现问题的根源有很多,国内研究学者多角度多方位地对其根源进行了研究分析。周开宁等(2000)认为,市场失灵是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刘慧梅(2011)、毛燕平(2011)、陶舒笑(2012)等多位学者指出,我国没有建立出有效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是影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原因。赵春明(2005)通过研究分析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出现问题的有害物质,把其生成过程归纳为从农田到餐桌的八个环节:1、农业生产环境的污染。2、农作物品种的种植(主要指转基因产品)。3、农作物自然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天然有毒有害物质。4、农业生产过程中投放的化肥、农药等农资。5、农产品存储不当引起霉变或腐烂。6、运输过程不当引起的二次污染。7、包装不当产生有毒有害物质。8、食品加工方法不当产生的污染。所以可以得出,市场的失灵与没有有效的管理体系,或者过于复杂的供给体系,供应链、供应环节的过多,也会加大食品安全风险发生概率,成为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二是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的治理对策。国内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在治理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方法主要集中在法律法规层面描述和对当前的政府管理不到位的分析上,主要有:1、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2、强化检验检测体系、标准体系、技术体系、信息体系等保障体系。3、实施产地标识和追溯制度。4、对公众的宣传教育等方面。李莉等(2011)分析了我国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应加强对农作物的管理、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完善高效的信息化体系等措施。由此可得,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描述、政府监管体系、加大公众宣传教育力度和加强农作物管理等方面的措施,也是国内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方向之一。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方面的研究。很多研究者提出,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水平的前提,这个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黄永武(2008)认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建设包括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控信息系统、农业环境质量的监控系统、农产品质量的安全追溯系统等主要内容,将向着系统规模和信息数量越来越大、共享和整合、采集自动化、传输时化等方向发展。陈汇才(2011在信息不对称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上,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因信息不对称的分析来解释其主要性能及影响,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建议要加快建设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信息化监管体系、加强消费者的引导等多方面能够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的对策措施。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在农产品的安全管理研究上起步虽然晚,但是进展并不慢,并且已经形成了体系。 (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主要针对银海区食用农产品安全保障的实际情况和监管遇到的问题,借鉴国内外相关的理论和经验,对如何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了四方面的方法和建议,为辖区政府及监管部门在提高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的具体研究思路是:先是对相关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其次,概述银海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指出银海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主要存在问题,如生产经营者缺乏诚信自律、食用农产品的监管技术水平低、政府部门的监管和宣传教育培训力度不够等问题;最后,从增强食用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行业诚信自律建设、提升生产管理技术支撑、提高监督管理水平、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等四个方面,提出加强银海区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本文研究以采用实地调研、文献研究和资料分析的方法为主,通过查阅和分析国内外有关食用农产品管理研究等方面的文献资料,获得一些我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情况和数据资料。深入银海区各级相关监管部门进行调查,与有关人员进行座谈交流,将收集到的情况和数据加以分析汇总,再以银海区当前在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作为案例进行分析研究。 二、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概念 1.食品 食品的定义可以划分为两个层面:一种是国家法律层面,《食安法》中食品的规定,除了以治疗为目的,各类可供人食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