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心理咨询
个案
报告
心理咨询个案报告
对学校适应不良儿童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西南大学xx学院xxx
。本文表达了求助者的一般资料,通过主述和个人陈述,对求助者的观察,以及参考心理测验结果,将求助者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属于环境不良造成的学校适应障碍。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咨询时,了解求助者各方面情况后,与其共同商定了初步咨询目标和咨询方案。之后进行了五次咨询。就减少求助者的攻击性行为,改善其当前人际关系,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提高求助者控制负面情绪的能力等方面逐步进行咨询和治疗。在结束咨询时,进行了效果评估。认为求助者情绪控制能力得到加强,亲子关系也明显得到改善,初步重建了新的信念,根本实现了预期目标。
1.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到达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阿尔波特·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阿伦·t·贝克(a·t·beck)和雷米(v·c·raimy)的认知疗法(ct)以及唐纳德·梅肯鲍姆(donaldmeichenbaum)的认知行为疗法(cbt)。
认知行为疗法具有这些特点。(1)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2)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3)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改变;(4)通常是一种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目标问题的短期和教育性的治疗。所有认知行为疗法都建立在一种结构性的心理教育模型上,强调家庭作业的作用,赋予求助者更多的责任,让他们在治疗之中和治疗之外都承担一种主动的角色,同时都注意吸收各种认知和行为策略来到达改变的目标。
合理情绪疗法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们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其理论核心是abc理论,即对诱发事件a的解释、看法以及评价(信念)b,会导致抑郁、焦虑、沮丧等情绪反响和行为结果c的出现。因此,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观念b来改变、控制其情绪和行为结果c,这是治疗实践的核心。其中所使用的重要方法是对不合理信念加以辩驳和驳斥,使其转变为合理的观念,最终到达新的情绪以及行为的治疗效果。这也是合理情绪疗法的独到之处。
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是,咨询师从表层错误观念开始,运用建议、演示以及模仿等技术对这些观念加以检验和纠正,并通过语义分析技术进一步揭示出求助者深层的错误观念,逐步使他提高对子机错误的认知过程和观念的认识,用新的思维方式来替代、评估旧的思维观念,用新的行为代替旧的不适应的行为方式。同时在每一次咨询之后,咨询师都要根据具体情况给求助者布置一定的家庭作业,以布置家庭作业或让求助者阅读有关认知疗法材料的方式给求助者提出某些相应的任务,即认知复习。到达补充、稳固的效果。
有代表性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是应对技能学习程序,其根本原理是通过学习如何矫正认知“定势〞来获得更有效的应对压力情境的策略。压力接种训练(sit)是应对技能学习程序的具体应用。它是一系列技术、过程的组合,包括信息给予、苏格拉底式讨论、认知重组、问题解决、放松训练、行为复述、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和改变环境情境。既可以应用于当前问题,也可以应用于未来困难的应对技能。它的应用领域包括愤怒控制、焦虑管理、自信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提高、抑郁治疗和对健康问题的处理。此外,压力管理训练也被用来治疗肥胖症、多动儿童、社会孤立者、创伤后应激受害者以及精神分裂症患者。
2.案例情况介绍2.1一般情况
2.1.1人口学资料、精神状态、身体状态、社会功能
xx,男,12岁,某市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2.1.2个人成长史
25岁时父母就离异,自小由祖母带大,其后父亲再婚,生下一小妹,与二妈和小妹妹住一起,更是少有时间回去看他。偶尔过问时,态度粗暴,信奉“棍棒教育〞,根本没有正面鼓励。因为是由爷爷奶奶带养,对其疼爱有加,每次犯错时,奶奶怕他会遭到父亲责备,时常帮助说谎粉饰太平。
上课总是捣蛋,违反课堂纪律,经常无缘无故打同学,揪女同学的辫子、咬同学的手等,受到批评不接受,影响其他同学上课。与同学相处不好,常为一些小事与同学打架。显得性情孤僻、不合群,并且敌视他人,因此同学们都不愿意与他相处。很不听父母的话,经常发脾气,动辄摔东西,与父母吵闹。在校时,也不愿意与老师说话,班主任找他谈话时,态度抵触,有对抗情绪。情绪波动很大,别人一句不经意的话可能会导致他暴跳如雷,与同学反目。如果有取得一点成绩就会目空一切,认为自己很了不起。情绪非常多变。
在校经常打骂同学,暴躁伤人事件屡屡发生,严重违反行为标准,他的行为引起了班上同学的极大反感和很多家长的强烈不满。老师和家长采取的教育措施几近无效,并疑心其有心理障碍,希望得到正确的心理引导和指导。
2.1.3心理测验结果:
2.1.3.1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测验结果:
总粗分57,超过分界值(38分)19分;标准分72分,高于常模(50,2023)两个标准差。
2.1.3.2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测验结果:iq分值:1183.主述和个人陈述
求助者于2023年5月第一次来访,因求助者上课经常睡觉,不愿意回家,其奶奶找到学校里,但其仍然不想回家,于是我在征得家长同意后,与其进行交谈。
他在校经常打骂同学,暴躁伤人事件屡屡发生,严重违反行为标准,他的行为引起了班上同学的极大反感和很多家长的强烈不满。老师和家长采取的教育措施几近无效,并疑心其有心理障碍,希望得到正确的心理引导和指导。
求助者自述其五岁时父母离异,父亲很严肃。他喜欢父亲但是又
3很怕他,父亲有时会打他,挨打时心里会恨父亲。认为母亲对他很好,提任何要求都会得到满足。不喜欢二妈和小妹妹。另外还提及喜欢看武打片和漫画等。
求助者希望自己成绩可以好一点,看到老师表扬成绩好的同学的时候总是不服气,甚至有点嫉妒。很想和同学一起玩,但是同学都不对他好,有时候看到同学们在聊天会凑上去,聊天的同学就散开并且会嘲笑他。求助者一时气愤就会和这些同学打架,认为老师处理事情不公平,只批评他一个。希望得到大家的重视和注意,因此总是捣蛋。
4.观察和他人反映4.1咨询师观察
求助者身高一米五八左右,体态偏瘦的男孩。由老师陪同来到咨询室求助。一进门就直视咨询师,并且四处打量咨询室的环境和家具,有点挑衅的味道。老师进房间后就说这孩子没法管了,然后不断的表达孩子在学校中出现的问题。他人反映4.2他人反映
班主任反映上课总是不能集中注意力,有小动作,或成心发出声音,影响邻座,干扰课堂纪律,似乎是为了引人注意。同时,认为求助者生性敏感,会为小事与同学吵架,也会主动挑衅,不服管教。屡次家访,要求家长配合学校教育,但效果不大。
同学普遍认为求助者脾气暴躁,不易接触,并且没有上进心,学习吊儿郎当,与他交往没有好处,因此都不愿与他交朋友。
5.评估与诊断
5.1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分析5.1.1生理因素
求助者年龄偏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受环境作用而冲动,情绪不稳定,易冲动。
5.1.2心理因素
求助者性格暴躁,易发脾气,不易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自从父母离异后,由于学习成绩的滑坡,求助者对群体的归属或被接纳的需要的满足受到了阻碍,同学开始挖苦和挖苦求助者,求助者处于被同
4辈群体排斥的地位,这样造成了求助者的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小时候求助者与同学打架是对一些挖苦挖苦的情绪反响,但随着年龄增长,其自我意识在增强,产生了在同辈群体中表现自我、获得成认和尊重的需要,而这些需要也没有方法获得满足。同时,由于求助者在学校和家庭中得到过多的排斥与否认,学习也不出色,其肯定和成就的需要就不能得到满足。
由于根本需要得到不到满足,求助者产生了与班级、学校以及家庭严重的对立情绪,并伴有对抗行为。同时他又希望可以进入同辈群体,参与其中,获得成认和尊重,但同学的抵触和排斥使这样的愿望不能实现,使得求助者心理严重失衡。由此引发了一系列行为偏差,如违纪、情绪波动大等等。并且恶性循环,求助者失去自信,表现为极端自尊掩盖下的自卑心态。
5.1.3环境因素
根据求助者的个人经历以及自我陈述、亲戚反映的资料分析,他学校适应不良有攻击行为与亲子关系有很大相关。他从小由奶奶抚养,与父母关系不够亲密,父亲在教育上的角色的缺失,对孩子没有耐心也没有积极的正向关注,并且经常责打孩子,加之母亲性格柔弱,使他没有与母亲也形成良好有效的沟通方式。同时,在学校也被同学孤立,只能通过发脾气,通过挑衅的方式来引起人注意。
5.2初步诊断
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一般心理问题的范畴,诊断为环境不良造成的学校适应障碍。
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攻击行为和交往不良倾向;
2.人际关系紧张(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及亲子关系);
3.学习适应性不良。
5.3诊断依据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情绪不稳定,较难适应外部环境。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
根据求助者的行为表现,一方面由于父母自小离异,亲子沟通不良,导致求助者呈现消极负面的自我观念,且亦无法满足求助者被关心呵护的需求。对二妈的排斥,以致不愿和她说话,已造成亲子距离
5愈来愈大。同时,祖父母又过分溺爱和庇护。另一方面教师未能及时纠正,造成了求助者心理损伤和适应困难。
5.4鉴别诊断
求助者智力正常,没有表现出与同年龄儿童相比在阅读、书写、计算或运动技巧等方面的发育有显著延迟或缺陷,所以排除学习困难的可能。
求助者没有出现精神病病症,自知力完整,社会功能并未受到影响。尚不构成神经症和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只属于一般心理问题。求助者没有出现其他的精神病症,躯体方面也没有异常表现。心理问题出现的时间较短,且有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目前只表现在事件本身,没有泛化到其他方面。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持续的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和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儿童精神障碍,例如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早发儿童精神分裂症、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
6.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家长和求助者协商,确定的咨询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情绪方面。教会求助者如何正确的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要,与父母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要求父亲能对孩子进行无条件的正向关注,多关心孩子的情感需求,进而使孩子到达心理的松弛。要求求助者与父亲都学会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进行合理的宣泄。
行为方面。减少求助者的攻击性行为,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改善和同伴以及父母的关系。
6.1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
减少求助者的攻击行为;改善其当前人际关系;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帮助求助者认清自己认知中的不合理因素,提高自信;提高求助者控制负面情绪的能力并能合理的进行宣泄;与父亲建立良好的沟通。
6.2最终目标和长期目标
6完善求助者的人格,增强其人际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习得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
7.咨询方案的制定
7.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