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网络新媒体对未成年犯罪的影响及预防措施分析研究
法学专业
网络
媒体
未成年
犯罪
影响
预防措施
分析研究
摘 要
随着现代网络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对现代社会中未成年人的影响正日益加深,而如何预防未成年受到网络新媒体的不良影响也是目前现代社会的共同难题。本文主要通过介绍我国网络新媒体发展的现状,指出目前新媒体存在的内容低俗、伦理失范、容易使未成年人产生畸形心理等负面影响,并分析了新媒体本身的特征致使未成年犯罪成本降低这一动态运行逻辑,再从媒体内容监管、社会合力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实施网络实名制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对策,从而帮助实现从根本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
关键词:网络新媒体;未成年犯罪;犯罪预防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odern online new media, the impact of new media on minors in modern society is deepening, and how to prevent minors from being adversely affected by new media on the Internet is also a common problem in modern society.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in China's network,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current content of new media is vulgar, ethical anomie, easy to cause minors to have abnormal effects, and analyzes the dynamic operation logic that these characteristics of new media itself will result in lowering the cost of juvenile crime. And ten proposes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aspects of media content supervision, social cooperation to strengthen young people's 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twork real-name system, thus helping to achieve the goal of fundamentally preventing juvenile delinquency.
Keywords: online new media; juvenile delinquency; crime prevention
目 录
一、绪论 4
(一)研究背景 4
(二)理论和应用方面意义 5
二、网络新媒体与未成年人犯罪概述 6
(一)网络新媒体的概况 6
(二) 未成年犯罪现状 7
(三) 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与未成年犯罪的联系 7
三、网络新媒体的危害及对未成年形成的不良影响 8
(一)网络新媒体社交平台的庸俗化、娱乐化造成未成年心理的扭曲 8
1. 内容的庸俗化、娱乐化导致新媒体传播伦理失范 8
2. 网络新媒体的失范极易导致未成年人心理状况畸形发展 9
3. 心理状况的畸形发展极易造成未成年人人格缺陷从而引发犯罪行为 9
(二)网络新媒体营造的虚拟空间弱化未成年人的辨别认知能力 12
(三)传播的开放性以及身份的隐匿性降低未成年犯罪的成本 12
四、网络新媒体时代预防未成年犯罪的措施 13
(一) 加强对新媒体平台内容的监管 13
1. 建立健全新媒体法律监管体系 13
2. 加强执法监督,净化网络环境 14
(二) 加强网络新媒体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15
(三) 发挥社会合力,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15
1. 学校方面应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 15
2. 家庭方面应加强引导未成年心理发育,善用网络新媒体平台 16
(四) 借鉴国外的网络实名制度,加大利用虚拟网络进行犯罪的违法成本 16
结语 17
参考文献: 17
III
网络新媒体对未成年犯罪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抖音、快手等网络新媒体在青少年生活中日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且这些媒体的内容也在深深地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心理状态。美国学者雷夫克威茨在一项长达十年的研究后发现,在小学三年级时喜欢暴力视频的儿童其10年后的行为也于暴力倾向。英国心理学家对1500左右的12-15岁的未成年研究也表明,在那些喜欢看暴力色情节目的少年中,约有47%有不良举止或犯罪行为。11 ①陈坤林. 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分析与预防对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2.第4页
与此同时,国内已有学者进行了未成年犯罪心理的研究:在刘邦惠老师的《犯罪心理学》中,研究了影响未成年犯罪心理的各种内外在因素,也具体分析了这些因素是怎么导致未成年群体形成犯罪心理进而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并且,之后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犯罪心理学》中更加深入的分析了未成年犯罪心理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过程。比如未成年犯罪心理中的内外化机制,四阶段论等,他指出,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依次是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和道德主观主义阶段。因此他指出,未成年犯罪预防必须通过道德教育在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开展。虽然这些著作中都有关于青少年犯罪心理的研究,有一定程度的指导作用,但还是不够充分的。即使2017年6月1日实施的《网络安全法》也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作为重点改进方向之一,只是说明了立法水平的进步。但是,在当今社交媒体时代的,仍然没有专门针对新媒体对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影响的研究和可行性措施,未真正从源头上解决未成年可能因接触不良的新媒体内容而导致的诸如此类的犯罪问题。
(二)理论和应用方面意义
1、理论意义
鉴于目前的犯罪学研究方面尚未对社交新媒体平台影响未成年人犯罪为视角展开研究,因此本文以分析新媒体为视角开展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研究,为未成年人犯罪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此外,本研究除了在刑事司法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外,还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学价值。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对于社会进步具有极强的意义。而未成年犯罪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其中,外界不良的干扰往往起着极大的作用,新媒体平台就是其中之一。
2、实践意义
现在是网络时代的主流,社交媒体在近年发展迅猛。直到现在,新兴媒体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记录、直播、分享生活,成为人们甚至青少年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国网络监管不足下,注定了媒体内容提供者会在道德与法律的边缘反复试探,提供恶俗、色情、暴力等内容的新媒体作品来吸引眼球。由于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尚不成熟,容易被外界影响和辨别能力薄弱,导致其沉迷于充斥不良内容的网络环境中无法自拔,将其本应用于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被分散开来,在无限刷屏状态下被消耗殆尽,娱乐至上、享乐主义这种消极状态成为未成年人的主流心态,而丧失了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然而,尽管未成年犯罪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学界关注,但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仍不够深入细致,尤其是对于近年来网络上新兴媒体对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研究方面更是凤毛麟角。因而,研究网络新媒体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对于减少未成年犯罪、净化社会风气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二、网络新媒体与未成年人犯罪概述
(一)网络新媒体的概况
新媒体这一概念最先是由CBS(美国哥伦比利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P·Goldmark提出,它又被称为数字媒体,是指通过计算机来存储、处理和传播信息的媒体 彭吉象.新媒体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3(01):第45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一词的概念也不断得以拓展。
新媒体,简而言之,就是继电视、杂志、报纸、广播这几个传统媒体发展起来的新媒体形态,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信息传播的媒体。近年来,网络新媒体呈蓬勃发展的状态,已经逐渐成为大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不仅可以通过媒体平台阅读文字内容,还可以看视频、听音乐、打游戏、语音聊天、购买商品等。比如,门户网站(例如网易、新浪等),新闻客户端(今日头条),视频网站(例如优酷、乐视等),微信,网红直播平台等。其中,短视频录制(抖音、快手等)是如今发展势头极为迅猛的一种新媒体,它通过明星、网红的流量效应造就了其年轻化、时尚化的产品想象,从而备受年轻群体追捧。
(二) 未成年犯罪现状
根据中国统计局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未成年人口总数多达3.2亿,占人口总量的24.1%, 参见中国统计局官网《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报告》
而未成年犯罪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重视。根据《中国司法大数据之未成年人犯罪综合报告》,仅在2016一年,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就多达2.4万件。 参见中国司法大数据网《中国司法大数据之未成年人犯罪综合报告》
可见,未成年犯罪的确值得引起人们的深思。未成年人群,尤其是14—18周岁这一年龄段的青少年,他们普遍处于青春叛逆期,由于心智发展不健全、认知判断能力不强,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从而误入歧途、抱憾终生。因此,该如何正确引导未成年群体,从早预防未成年犯罪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
(三) 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与未成年犯罪的联系
事实上,网络新媒体与未成年犯罪问题有着紧密联系。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0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7.7%。其中,我国网民以青少年、青年和中年群体为主,20岁以下的群体占总体网民的20.8%;中国网民中学生群体最多,占比达24.8。 参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主办,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文)
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广大未成年群体已经成为网络新媒体传播的主体,而网络新媒体由于监管不严导致其传播的大量不良内容势必会对作为受众的未成年人的心理认知等方面造成负面引导,甚至成为其走向犯罪的诱因。因此,研究网络新媒体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三、网络新媒体的危害及对未成年形成的不良影响
(一)网络新媒体社交平台的庸俗化、娱乐化造成未成年人心理
1. 内容的庸俗化、娱乐化导致新媒体传播伦理失范
近几年,以“抖音”“快手”为例,短视频平台作为新媒体平台中的一股新生力量,成为了人们甚至是青少年日常娱乐必不缺少的一部分。短视频成为内容创业的风口,但很多平台上出现了掐头去尾、未经许可随意下载或转发短视频的侵权现象。而除了著作权方面的侵权盗版外,大量的短视频在内容素材中也存在违法行为。比如部分短视频内容利用观众猎奇窥探心理,采用偷拍等方式将他人隐私作为“卖点”,极大地损害了当事人的利益,是一种性质恶劣的侵权行为。此外,现实中发生的网络暴力,即因为在新媒体平台上肆意发表对当事人侮辱性质的言论而对当事人造成极大的身心摧残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我们都知道,轰动一时的空姐滴滴遇害案,空姐乘坐滴滴顺风车遇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