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学生社团对大学生个体影响的分析和思考.docx
下载文档

ID:643684

大小:21.96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生 社团 大学生 个体 影响 分析 思考
关于学生社团对大学生个体影响的分析和思考   :学生社团是大学校园中的重要群体类型,参加同一社团的学生认同一定的目标标准,具有相同的爱好,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彼此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和情感联系,进而产生心理和行为上的影响。本文通过列举几种社团和社员之间的关系,简要阐述了社团对学生心理和成长产生的假设干影响,进而提出了几点提升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积极影响力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学生社团;大学生;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3)10-0150-02  社团活动是大学校园文化活动重要的组成局部,亦是学校日常管理和党建工作中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现在校园中的众多社团在满足广阔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对改善千人一面的教学目标和开展学术钻研起了有利协助作用[1][2],但是社团建设依然存在缺乏,社团生活对学生情绪还产生着诸多困扰。学生社团能否向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的方向开展及其开展水平关乎到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这就使得高校学生管理人员更要关注这一群体组织。  一、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概述  (一)学生社团概述与分类  学生社团是大学校园中存在的重要群体类型。参加到同一社团的学生认同一定的目标标准,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兴趣爱好。学生通过共同工作、参加活动等彼此之间相互交流,建立情感联系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目前根据社团活动内容可将其区分为理论学习类、科技活动类、文学艺术类、志愿效劳类、体育健身类和综合类[3],或者文娱型、创造型、效劳型、学术知识型[4]。  (二)不同类型学生社团成员的分类  参加不同类型社团的成员在追求开展的价值取向上存在一定的区别。如董来国认为参加文学社团活动的学生更追求以高雅的教育方式到达自我提升[5];学术型社团组织成员在专业学习或训练上更具有积极性、主动性和钻研精神;假设对学生进行劳动意识、群众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教育,那么参加效劳型社团活动的学生更容易引起共鸣。  参加不同类型社团的成员在心理健康状况上亦存在一定的区别。如:对于参加思维缜密度较强的学术知识型社团的学生而言,开展的活动多是思维的交流,心理压力释放量不明显,可以说是“内向型〞的人;对于文体类社团而言,涉及到肢体角度进行的交流活动明显高于学术型社团,而活动对调节情绪压力、降低紧张焦虑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6],从而造就“外向型〞的人。诸多研究结果也说明,参加文体类社团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非体育社团成员[7]。  二、社团和社员之间的关系  因社团具有不同的特点,其吸纳的社员长时间接触这种不同,性情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改变,社员与社团彼此之间相互作用。  1.社团对社员具有制约作用。虽然社团是为具有相同兴趣和特长的同学建立的一个交流与学习的平台,但每个人都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特质。学生在社团中存在,往往要依从或满足其他成员的要求,造成个性因满足群众口味而在一定程度上被抹杀,当然,这种群众口味和非本社团社员之间的差异更大。  2.社员对社团具有导向作用。每个社员都带着自己的独特性参加社团,并试图在社团中有所开展,就势必对社团或他人施加一定的影响。一个在群体中占主要角色的人物,他的思想和言行对群体的作用更大,比方社团的负责人,他们在招收社员、制定社团制度、活动方案时都带有很强的个人因素,致使在经过假设干届成员之后,社团建立的初始目的和意义会发生一定改变,有时是开展,但有时却失去了社团本身的独特味道。  3.社团往往会赋予个体新的特征。假设干社员组成的社团形成一个统一整体。这个整体将会产生不同于个体组合体的新特质,如产生群体心理效应——社员的跟从、感染、模仿等。心理学分析,具有相似特征的人之间更容易产生模仿行为。学者认为被感染者往往是通过对感染者在某些方面的突出特质所吸引而爱屋及乌似的倾心于其他方面。社团中的成员因共同爱好、目标组织到一起,彼此吸引和模仿,影响力更大。这个影响的范围除了在共同特质上有所表现,还会涉及到其他方面,其中社团负责人受到的关注和影响又要大于普通社员。[8]  三、社团对学生心理和成长产生的影响  1.社团活动没活力引起学生抵触学校管理。由于社团实施的是自我管理和效劳,假设管理不善,那么会出现报名时人满为患、活动中拖沓怠慢、退役时毫无留恋的境况。为了使社团能够正常运作,局部高校采取了硬性指标,如每年开展几次活动,规模如何等。在此机制的催促下局部社团经过细心筹划组织了有意义的活动而使社团活了起来,但也出现了为办活动而办活动的应付行为,这样的活动往往因为活动质量不高而使学生不断产生反感抵触情绪。学生会认为是社团申请和活动审批把关不严,使他们对学校的管理制度和能力产生不满或不服。长此以往,学生不仅对社团活动提不起兴趣,也对其他活动产生排斥心理,使活动质量大打折扣,完成的效果自然欠佳,校园文化必将受到影响。  2.社联干部的功利心打击学生自信心。社团联合会作为学生与学校的纽带,对社团进行指导、监督和效劳,并对社团干部有人事任免权或建议权,同时社团接受社联的指导和监督。但是个别学生干部在工作中耍威风、摆架子,学生就会觉得自己的社团组织是没有地位的。再加上社团属自发组织的性质,就导致了局部社团学生干部认为自己“不正规〞而失去工作动力,这对新社员培养社团情感极为不利,严重时会导致社团成员从此一蹶不振,社团内部逐步瓦解,这种情况是对社员尤其是充满希望的社员工作积极性和自信心的严重打击。  3.社团之间待遇差距影响学生平等观念。经费问题是影响社团开展和社员工作情绪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学生机构的活动经费除了通过收取会费、追求社会赞助等方式来解决,学校也会给予适当的补贴。而学校往往对示范社团和重点社团活动的支持力度较大,但对影响力较小的社团关注度相对较少,其开展的经费根本完全依靠自己。通过“待遇〞比照,小社团的成员会因被无视感而产生自卑情绪,要么丧失信心、动力缺乏,要么愤世嫉俗,不予合作。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