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doc
下载文档

ID:643327

大小:60KB

页数:15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脑卒中 抑郁 相关 因素 分析 护理 干预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忆性分析280例脑卒中病人抑郁发生情况、脑卒中后抑郁与各相关因素的关系、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发生抑郁症90例(32.1%);脑卒中后抑郁发生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合并疾病、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有关。[结论]脑卒中病人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加强对脑卒中病人的心理护理,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是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相关因素;护理干预   脑卒中是神经科常见疾病之一,脑卒中后病人除有偏瘫、失语等躯体功能障碍外,还常伴有情感障碍、认知障碍、行为人格障碍等。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情感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直接影响病人的康复和治疗效果。因此,对脑卒中后病人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康复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抑郁心境,使康复治疗步入良性循环,从而改善预后。为进一步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2023年1月—2023年12月对我科280例脑卒中病人进行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3年1月—2023年12月我科收治脑卒中病人280例,男190例,女90例;平均年龄71岁,>65岁160例,≤65岁120例;脑梗死181例,脑出血99例;初次卒中210例,再次卒中70例;脑卒中部位:左半球120例,右半球160例;程度:轻度71例,中度140例,重度69例;文化程度:小学及小学以下172例,中学80例,大专28例;合并有高血压病220例,糖尿病135例,高脂血症195例,心脏病82例;排除发病20 d内的急性期病人和因严重痴呆、失语及意 识障碍影响抑郁情绪表达的病人。 1.2 诊断标准 1.2.1 脑卒中诊断标准 本组病例均参照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并经头颅核磁共振(MRI)检查明确。 1.2.2 抑郁症诊断标准 所有抑郁病人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CCMD-II-R)、国际疾病分类方案第10版(ICD-10)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IV)的抑郁症诊断标准。 1.3 观察及评定指标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分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1]进行调查。HAMD评分,<8分为无抑郁,≥8分为轻度抑郁,≥17分为中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SDS评分>41分为抑郁状态。观察脑卒中抑郁症的发生情况、脑卒中后抑郁与各相关因素的关系、治疗及预后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脑卒中抑郁症的发生率 280例脑卒中病人中,病人90例(32.1%),其中轻度抑郁52例,占18.6%,中度抑郁28例,占10.0%,重度抑郁10例,占3.6%;90例抑郁病症者SDS自评分均>41分,抑郁检出率32.1%。 2.2 抑郁病症特点 本组病人的抑郁病症主要表现为抑郁情绪、焦虑、兴趣减退、睡眠障碍、孤独、无助感、悲观失望、思维缓慢、运动性迟滞。 2.3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2.3.1 脑卒中后抑郁症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的关系 男性脑卒中病人发生脑卒中后抑郁为24.2%,女性为48.9%,两者比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65岁抑郁发生率为41.3%,年龄≤65岁抑郁发生率为20%,两者比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172例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脑卒中病人中,发生抑郁44例,约为25.6%,80例中学文化脑卒中病人,发生抑郁30例,约为37.5%,28例大专文化脑卒中病人发生抑郁16例,约为57.1%。本组资料显示,文化程度越高,其抑郁发生率明显增高。 2.3.2 脑卒中后抑郁症与合并疾病的关系 本组9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病人,不伴有其他疾病21例,伴有其他疾病69例,两组比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与合并疾病多少有关,合并疾病种类越多,其抑郁症的发生率越高。 2.3.3 脑卒中后抑郁症与脑卒中部位的关系 结果发现,120例左半球脑卒中病人中54例发生脑卒中抑郁,约为45%,160例右半球脑卒中病人中仅有36例发生脑卒中后抑郁,约为22.5%,两组比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4 脑卒中后抑郁症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  轻度脑卒中病人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12.7%,中度脑卒中病人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34.3%,重度脑卒中后病人抑郁症的发生率为47.8%。提示,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与卒中严重程度有关。 2.4 治疗及预后 9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病人,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根底上,使用抗抑郁药物,同时对所有脑卒中后抑郁症病人进行康复、心理治疗及心理护理。90例脑卒中后抑郁病人中死亡7例,其余病人经对症治疗好转出院。 3 护理干预 3.1 认知心理干预 脑卒中病人因生活自理能力及工作能力的丧失而感到抑郁、绝望,表现出情绪低落,缺乏主动性,日常生活过分依赖,对治疗和训练持疑心态度,对生活绝望。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的心理变化,准确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认真倾听他们的心理感受,适时做好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帮助他们走出抑郁。研究说明,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进行早期积极的心理干预,可改善病人的抑郁状态,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2]。 3.1.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在治疗和护理中应用首轮效应,取得病人的信任[3]。首轮效应是人们首次接触某一事物所获得的感知,由此而形成的第一印象。良好的首轮效应是护理此类病人成功的关键。护理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娴熟精湛的专业技术,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尊重病人的人格,用行动、亲情和友情感动他们,使他们感到关心、友好、亲切和温馨,以获得病人的信任,然后,再进行有效沟通,积极为病人提供治疗信息,帮助病人树立信心。 3.1.2 建立有效的护患沟通,注重沟通技巧 脑卒中后抑郁病人思维迟钝,言语减少和缓慢,生活不能自理。因此沟通时要鼓励病人抒发自己的感受、想法,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不可表现出烦躁、冷漠的表情和行为。在交谈中,应防止简单、生、冷、硬的语言。同时也应重视非语言沟通,通过眼神、手势、拉手、抚摸等肢体语言传递对病人的关心支持,可以起到良好的安抚作用。 3.1.3 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护理 心理康复是应用心理学知识和心理治疗方法对卒中病人的心理障碍进行调整,护理人员应通过敏锐、细心地体察病人心理反响,详细了解并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针对病人不同心理状况及时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和预见性 防范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4]。 3.2 认知行为干预 认知疗法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绪和行为的理论,通过认知和行为来改变病人不良认知到达纠正不良行为的心理疗法。有研究报道,认知疗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病人抑郁状态[5]。护理人员应用认知疗法指导心理护理,帮助病人找出僵化、偏颇、悲观的思维方式,改变错误的认知方式,重建病人的认知结构,正确发挥心理防御机制,使病人情绪稳定并能够得到正确的表达,抑郁心境得到改善。采用行为治疗的鼓励技巧,如自信训练疗法、精神奖励法,克服意志力减退、依赖、惰性行为,逐步促进认知功能恢复[6]。 3.3 调动家庭与社会支持 应激引起健康损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缺乏社会支持,病人尤其脑卒中后抑郁病人需要家属的陪护和亲友的探视,在情感上得到医务人员的认可与关心。鼓励病人家属与亲友常来探视,传递信息,给病人以抚慰、鼓励和支持,充分享受家庭和社会的温暖,精神得到抚慰,让病人消除被遗弃感。鼓励病人与病友接触交流,帮助病人认识生存的价值,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4 加强健康教育 通常在信息缺乏时,易陷入情感障碍,产生不良心理影响,护士应加强健康教育指导, ·1696·FAMILY NURSE July,2023 Vol.6 No.7A中危险因素及预防,不良情绪的干预方法、心 理疏导方式,饮食、用药指导,康复训练等,促使病人自觉地建立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模式,以消除其抑郁情绪,增强康复信心。 4 讨论   抑郁症是脑卒中后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国内龙洁等[7]在脑卒中病人大样本调查结果显示,抑郁症的总发生率为34.2%,其中轻度为20.2%,中度为10.4%,重度为3.6%,认为是社会心理因素和神经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显示,脑卒中后抑郁症总发生率为32.1%,其中轻度为18.6%,中度为10.0%,重度为3.6%。也有报道认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与卒中后抑郁有关[8],高龄、女性和文化程度高者易出现抑郁。本组女性比男性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率高,这可能与女性病人内分泌激素有关,发生脑卒中后其心理应激能力更差。老年卒中病人抑郁症发生率为41.3%,病人的心理发生很大变化,其大脑功能衰退、丘脑下部功能失调,均可导致情绪不稳定性增高,可诱发抑郁的发生。在急性期年轻脑卒中病人更易出现抑郁[9],这可能同年龄越轻,在家庭和社会中地位和作用越大,对今后的生活、工作等担忧较多有关。本研究说明,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与卒中部位有关,卒中损伤部位与抑郁关系的研究颇多。大多数研究认为,大脑损伤的不对称性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有影响。左侧大脑半球损伤与抑郁有关,其中左额叶和左基底节损伤病人的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更高[10],这与额叶的控制情感功能有关[11],但大脑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某项机能不可能局限地定在某一区域,所以不管脑卒中病人病变损害的部位在哪里,均需仔细确认是否存在抑郁病症。   本研究还说明,脑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者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高,其机制可能是与卒中损害额叶、边缘系统,更可能与脑卒中这一突发事件引起的应激反响有关[12]。因此,康复过程中尽快提高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肢体功能将有助于减少抑郁症的发生。抑郁的发生与合并疾病种类也有关系,合并的疾病种类越多,脑卒中后 抑郁发生率越高[13]。这提示所患疾病越多,病症越明显,病人的应激反响越大,如果应激水平超过了病人的应变能力,那么容易导致情感障碍,总之,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脑卒中抑郁状态对改善生活、恢复神经功能极为不利,护士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早发现病人抑郁情绪,除要做好疾病本身的药物治疗外,还要针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主要相关因素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健康教育、社会支持等护理干预措施,减少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提高生存生活质量。 脑卒中后抑郁的护理干预 摘 要 目的:探讨采用康复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作用。方法:对68例入选病例采用完全化随机分组法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 组,每组各34例,对护理干预组除行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外加用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比拟在治疗后第3、6周末 两组抑郁分值。结果: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第3、6周末抑郁分值比拟有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积极的康复心理护理干预能明 显改善中风后抑郁患者的心理障碍,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脑卒中;抑郁;护理干预   中风后抑郁(post st roke depression, PSD)指中风后引发的抑郁症,属于继发性抑郁症的一种,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并发症之一[1]。中风后的社会活动减少、家庭关系紧张及生活不能自理等一系列变化,导致PSD发病率高达25% ~60%[2, 3],且在中风后6个月~2年内最严重。中风后抑郁症的严重程度与中风的预后有密切关系,如不给予治疗,抑郁病症至少持续7~8个月,而抑郁症又可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形成恶性循环。PSD除造成情感上的痛苦外,还减慢肢体功能和认知功能恢复,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