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电气
自动化
设备
安装
维修
专业人才
培养
调研
报告
范文
天道酬勤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一、调查目的
为了适应中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全面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电气技术应用协作组对常州、苏州、盐城、徐州丰县及周边地区机电装备企业进行了调研,掌握企业对人才及岗位需求的第一手数据,确定机电装备企业的典型工作岗位。
二、调研思路与内容
〔一〕调研思路
首先成立专业调研工作领导小组,然后确定本专业的调研流程、调研方式、调研对象、调研方法,收集相关原始资料。
通过现场观摩、员工采访、座谈会等调研形式,与局部用人单位负责人和局部毕业生进行了面对面的座谈和交流,以及非正式的交谈和交流。
〔二〕调研内容
1.企业近几年对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的需求。
2.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对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
3.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
4.企业认为学生最应掌握的岗位能力。
5.毕业生、用人单位对课程设置的要求。
6.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
三、调研数据分析
〔一〕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在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是一个专业口径较宽的专业,与该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不仅数量多、地域分布广,而且规模、层次各异。如常州化工研究所、常州特种变压器、博世力士乐〔常州〕等都拥有大量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毕业生。在市场经济作用下,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加快,信息化社会所孕育的高新技术大踏步进入制造领域,各企事业单位通过对工业生产线的技术改造和引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创造经济效益。这些企事业单位使用的生产设备和主要技术多采用引进与自行开发相结合。因此,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高技能人才的岗位需求量也日益扩大,这些都将促进以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职业教育的开展。
〔二〕企业调研情况
企业在人才需求上已由理论型转向技术型、技能型。调查显示,考虑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文凭因素的企业占22%,考虑高职高专学历文凭因素的占30%,考虑中专以下学历文凭因素的企业占48%。这说明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时,优先考虑应聘者的条件是技能技术能力,特别是那些适应能力强、技能水平高,并具有创新精神的毕业生特别受企业的欢送。生产一线或岗位管理人员需要的多是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型人才。相比之下,企业对学历文凭因素的考虑逐渐淡化。
调查中还发现,目前技术性职业岗位仍处于不饱和状态。当被问及公司在什么岗位上急需人才时,技术职位占45%,其次是销售职位占22%、管理职位占22%、其他占11%。
证书是反映毕业生能力的硬件条件,也是学生心目中企业挑选人才的量度之一。从调查可知,企业特别看重各种证书的占22%,对证书比拟认可的占33%,认为证书无所谓的占45%。
四、调研结论
〔一〕本专业人才培养中分解目标框架构建
1.能力目标
〔1〕具有一定的电气工程图制图和识图的能力;
〔2〕具有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熟练操作和使用的能力;
〔3〕具有自动化仪表选型、安装和维护的能力;
〔4〕具有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维护、故障诊断与处理的能力;
〔5〕具有电气自动化设备组件调试、设备联调、故障分析和排除的能力;
〔6〕具有电气自动化设备技术改造能力及售后技术效劳等能力;
〔7〕具有一定的生产组织与质量管理以及社会表现能力;
〔8〕具有一定的英语翻译、技术文献资料收集与查阅、继续学习的能力;
〔9〕具有机械制图、识图以及机械装配的根底能力;
〔10〕具有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知识目标
〔1〕掌握以电工根底和电子技术为主的专业根底理论知识;
〔2〕了解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掌握机械制图的根本知识;
〔3〕掌握电机、电力拖动和电气控制设备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根本分析方法;
〔4〕掌握编程控制、单片机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根本分析方法;
〔5〕掌握电气控制线路安装图阅读的方法;
〔6〕掌握自动化设备分析与性能测试、故障分析与排查、组件调试与设备联调、技术改革的方法;
〔7〕掌握生产组织与质量管理的方法。
3.素质目标
〔1〕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法制观念、文明行为习惯;
〔3〕养成爱岗敬业、遵守纪律、一丝不苟的优良职业道德;
〔4〕具有较强的人文素养,具备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开展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平安生产、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创新的意识;
〔6〕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
〔7〕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流能力;
〔8〕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素质。
〔二〕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岗位实境、学做合一〞的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效劳于江苏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开展的需要,贯彻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1.优化课程设置,构建以任务驱动为载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根据企业职业岗位群,确定职业核心能力,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质培养、职业能力训练、专业技能鉴定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与“岗位实境,学做合一〞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2.建立完善的一体化教学体系
〔1〕以工作过程为主线。
〔2〕以职业能力为根底。
〔3〕以工作实践为起点。
〔4〕以工学结合为抓手。
3.坚持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
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加强实践环节。聘请企业工程师、能工巧匠给学生授课,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并派遣教师到企业学习企业管理、专业技能。
4.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1〕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建设全面适应现代化教学与实践、设施完备、设计合理先进、具有仿真职业环境的实训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训教学条件与环境。
〔2〕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坚持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培养,使学校开设的各个专业都有校企合作工程,构建稳定的校企合作基地。把学生的学习和技能培养放到企业中进行,真正实施“做中学、做中教〞;组建由专业教师、企业专家和业务骨干组成的教学团队,课程中引入企业工艺流程和工作工程,聘请企业骨干指导实践教学。
5.吸纳企业实质性参与课程建设
组织协作组内专业骨干编写课程仿真实训软件脚本,寻找优秀企业开发教学软件资源。
6.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三〕课程体系的优化
根据维修电工高级工培养目标以及对职业岗位的教学分析,按照一体化教学要求将所有课程分为文化根底课模块和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块。
文化根底课模块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政治〔德育〕、哲学、机械制图、高等数学、液压与气动、变流技术、检测技术等。
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块包括:电工技能与室内线路、电子根本技能、钳工根本技能、计算机根本技能、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动机与变压器、电力拖动、机床检修、电子制作、Protel99应用、直流调速、单片机、三菱PLC、松下PLC、电气线路设计、电子课程设计等。
〔冯惠秋、毛铁军、张文燕等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