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文化
旅游
建设
情况
调研
报告
关于文化旅游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了振兴旅游产业,使我区文化与旅游更加深度结合,发挥产业最大效益,营造更加和谐的开展环境。根据区政协年度工作方案,于2023年9月区政协组织局部政协常委、委员和有关人士对我区文化旅游建设情况进行了为时一个月的调研。调研组先后赴岩寺、西溪南、潜口、呈坎等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乡镇、村庄进行了实地调查,召开了文化界、旅游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有关专家学者参加的8次座谈会,并到考察学习。通过调研,全面了解了区文化旅游资源的分布和旅游产业开展状况,认真地分析了当前我区文化旅游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我区文化、旅游、生态等方面资源优势和当今旅游开展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文化旅游资源及开展情况
建区以来,区委、区政府利用我区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本着保护与开发并重、政府主导和市场开发相结合的原那么,积极开展旅游等第三产业,文化文物资源初步得到利用,旅游业取得了明显的开展。
(一)文物资源较为丰富
区已有4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单位面积所占的比例位居全省前列。区古民居品味高、数量多、分布广,受到业内人士普遍称赞。其中历史文化保护区一村两国保的呈坎村有21处国保建筑,是名符其实的国保村;唐模村以水口、水街、孝子湖、古银杏树彰显特色,被国家园林界视为水口的经典村落。另外西溪南、灵山、洪坑、蜀源等14个古村落也别具特色。除此之外,岩寺还有桐子山和中科院命名的岩寺皖南龙遗址,又有小岩元代古岩寺摩崖石刻等文化遗址。据不完全统计全区现存明清各个时期古民居、古遗址120230余处。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点多面广
近年来,黄山毛峰手工技艺、唐模水口文化分别获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还推陈出新了舞和合、柳翠娘、花棍舞等民俗节目,受到了各界的欢迎和好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还有岩寺的上九庙会、世间流传的烂肚宝故事、潜口腊八庙会、灵山灯会等,其风格各异,闻名遐迩。
(三)藉历史名人灿如星河
古老的,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文风兴盛,区历史上共有进士219人,每百人出0.22个进士,高于全国平均数27.5倍。新安画派、新安医学、新安理学名扬四海,科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政治家更是不甚枚举。卓有影响的有:南宋朱熹就盛赞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的兄弟双贤罗愿、罗颂。罗愿于1175年撰成新安志2023卷,是本省第一部地方志书;被誉为明代文坛五子之一的西溪南人汪道昆,著有太函集、太函副墨;明代著名戏剧评论家岩寺人潘之恒,著有黄海;清代洪坑人洪亮吉(1746182023)直言敢谏,率先提出人口问题,写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的人口问题专论治平篇,比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人口论还早5年,并著有洪北江全集;民国时期唐模人许承尧是著名教育家、收藏家、诗人,著有疑庵诗集、歙故(又称歙事闲谭),并主纂XX县区志;此外还有明代制墨四大家中的罗小华、程君房、方于鲁,扬州八怪占其二的汪士慎、罗聘,著名画家、台湾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岩寺人江兆申,当代著名教育家、徽学泰斗潜口的汪世清等等。
(四)文化旅游商品逐步走向市场
以竹雕业为代表的文化产业成为后起之秀,并涌现出了曹篁生、洪建华、朱伟等领军人物,他们屡次在一些大型展览会、博览会上摘金夺银,展示了我区竹雕行业的实力和竞争力。同时黄山毛峰、徽墨、徽派盆景、蜂蜜、苗木等传统工艺不断得到挖掘,有的初具规模,逐步走向工业化生产,为今后旅游产品的开发奠定了根底。
(五)旅游资源丰富多彩
大量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众多的历史名人,注定了区旅游工程的品味高。其中有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唐模、江南第一村中国易经八卦古村落-呈坎、千年古镇-西溪南、华东第一原生态高山湖-丰乐湖,还有潜口明清民居博物馆、呈坎贞靖罗东舒先生祠、新四军军部旧址等一大批旅游景点景区,并拥有文物古迹游、名山秀水古、乡村体验游、红色圣地足迹游等旅游线路和工程,是旅游理想的目的地。
(六)怡人的优美生态环境
的青山碧水,森林覆盖率为71.39%,空气清新,环境宜人,号称天然氧吧。特别是古民居、古村落与自然天人合一、高度和谐,宛假设一幅幅山水画,是开展文化旅游的亮点和优势。
建区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工业立区、开放强区、农业稳区、民营兴区、旅游活区的开展战略,始终把旅游业的开展摆在重要位置,在文化、旅游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以及社会各界的全力配合下,先后启动了潜口明清园,呈坎古村落,唐模、西溪南,龙山湖景区以及华商山庄的开发,创造了三个国家级4a景区,一个3a景区。区的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来徽游客逐年增加,门票收入进一步增长,这为今后我区旅游产业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根底。
二、当前旅游产业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近年来我区旅游产业开展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当前旅游产业开展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乏,它将直接制约着我区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开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文化旅游产业的作用认识不到位
当前,一些部门没有把文化旅游产业真正作为我区经济社会开展的重要产业来认识和定位,对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没有足够的把握,缺乏信心,认为抓旅游税收少、见效慢,富民不富区,形不成支柱产业。有的部门把开展旅游当成旅游部门一家的事,没有作为地区经济开展的重要工作来配合,严重影响了旅游产业开展的速度。应当清醒的看到,旅游产业的开展,产业链最长,带动面最广,无疑是未来一大朝阳产业。旅游产业是我区经济社会和谐开展的需要,更是坚决不移实现工业立区战略的需要。
(二)旅游产业开展专业性规划不到位
旅游产业开展规划是全区开展旅游产业的纲领和蓝图,独具匠心的开展规划必将能更好地指导旅游产业科学、快速和健康开展。我区的XX市区旅游开展规划(2023-2023)和XX市区新农村建设规划虽已先后制定,但主要侧重宏观布局,缺乏对整个旅游产业全局性的指导功能和权威。至今我区旅游产业总体开展规划和景区(点)的修建性详规、控制性详规尚未制定。长期以来,重点旅游景区只有古村落的保护规划,而缺少专业性、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的具体景区景点建设规划。调查发现,一些旅游工程的建设规划,几经变化,缺乏规划执行的严肃性和连续性,朝令夕改,严重影响了古村落历史文脉和优美自然风光。诸如呈坎景区的农民新居建设,丰乐河二坝突兀的两栋新宅和西溪南村不断出现非徽派新建民居hellip;hellip;
(三)对文化旅游品牌确实立不到位
多年来,对于历史文化积淀与具有多元特色的现代文化融合后形成的文化特色,缺乏系统的考察、整理和研究,未能形成一个能够指导我区文化旅游建设的准确定位,缺少统一品牌。这对于我区文化旅游的开展方向、宣传营销都有直接的影响。长期以来,区域文化旅游品牌不清晰,景点景区的宣传品牌定位更是变幻无穷,既失于挖掘整理提炼,更谈不上有效标准使用。
(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
当前,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旅游主管部门与大产业要求的管理职能不适应。一方面,一些政府部门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管理多,效劳少。旅游产业关联性强、涉及面广,涉及到文化、城建、规划、宣传、国土、交通、农业、林业、水利、宗教等众多政府职能部门,在目前的体制下,要完成这种有效的协调还具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我区旅游工程开发总体上讲,投资实力都不强,力度不大,速度不快,或多或少存在着优先占有公共资源而动作缓慢现象。因此,需要根据旅游产业开展的新形势对现有管理体制进行必要的完善和创新。
(五)重点旅游产品精心打造不到位
我区文化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特色鲜明,主要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但小、散、稀的特点也比较突出,缺少有号召力的亮点。景区景点运营的公司综合实力都很弱,投入少、建设慢,且开发的层次不高、深度不强,没有形成吸引力很强的主导产品,致使龙头旅游产品或精品难以形成。从总体看,景区景点分散,满天星星,没有月亮,没有文化旅游产业龙头。所以,有必要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和深度开发,努力把区内重点旅游产品打造成国内旅游行业的精品。
(六)旅游推介促销不到位
当今旅游市场竞争日益突显,品牌包装、宣传促销是关键所在。我区旅游推介促销缺乏,旅游宣传范围有限,在媒体上未能持续进行宣传,形不成强大的宣传声势和合力,致使景区景点知名度不高,仍然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使旅游品牌缺乏吸引力,致使游客人气缺乏。同时,宣传促销缺乏大手笔,促销手段比较单一,创新力度不够,各个景区、旅行社各自为政的状况普遍存在,没有形成整体宣传的态势,加上一些景区景点文化挖掘不深,包装不精,致使旅游市场拓展乏力。
(七)根底设施和配套效劳建设不到位
当前我区大交通环境优势已初步形成,但景区景点内部的道路等级低,高等级公路少。如潜口-唐模-蜀源-灵山-呈坎环形旅游线路,局部路段大型客车难以进入。就全区而言,吃、住、行、游、购、娱效劳体系发育不够成熟,设施功能配套缺乏,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各重要交通入口(尤其是合铜黄岩寺出口处)没有大型的旅游宣传牌。旅游接待效劳设施严重缺乏,宾馆、酒店数量少、等级低、容量小,且缺乏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民俗风情等丰富多彩的旅游形态,尤其是娱乐场所和旅游购物中心尚未合理配置,致使局部游客进不来,或者在区内逗留时间短。这些方面都严重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开展。
(八)徽文化在旅游产品中融入不到位
我区虽然有堪称三大地域文化的徽文化,但风光与文化、文化与旅游结合不够紧,根本上是单打一,文化和旅游两张皮,没有真正把文化融入旅游产品中去,形成不了合力,更没有成为旅游产业新的亮点和新的增长点。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近些年文化建设投入缺乏,文化活动缺乏必要的设施和条件,民间艺术团体开展缺乏资金支持,走向市场步履维艰。文物修缮保护管理经费严重缺乏,以及充分挖掘、整理、推出徽文化的专业研究机构严重缺失,这样给我区文化产业的形成和开展带来一定的制约。由于历史文化、饮食文化、生态文化在旅游上的运用程度不高,绚丽多彩的文化、民俗风情得不到充分展示,耐人寻味的人文历史、饮食文化挖掘、包装缺乏,旅游景区(点)文化注入性差。美好的自然风光空有秀气但无灵气,无文化内涵,韵味不深,这无形之中就缩小了我区旅游产业快速开展的空间。
(九)文化旅游商品开发的深度不到位
一些旅游部门只看重门票收入,对旅游商品重视不够,运作不力。文化旅游景区开发的纪念品档次低、千篇一律,对能表达历史文化形象的可视性旅游商品、工艺品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开发。外乡传统的名优土特产品,如贡菊、灵山贡米、红薯干、酒酿、灵山竹编等,没有配合旅游进行规模开发。旅游商品街建设几乎空白,缺少特色产品定点商店,这样直接影响了游客逗留时间和消费量,导致旅游产业效益低下。
(十)旅游产业的专业人才培育不到位
知识经济时代,专业人才是旅游业开展的关键。但是从我区的实际情况看,旅游专业人才总量缺乏、结构不合理,如导游人员的文化旅游综合水平不高,酒店员工文化素质偏低,旅游筹划管理人才较少等。旅游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整合,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缺乏统一、完善的对接机制。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一些导游人员在介绍景点时,对景点的文化内涵理解不够,讲解词简单生硬,且张冠李戴现象时有发生。旅游专业人才的缺乏,必然会直接制约着我区旅游产业的后续开展。
三、加快文化旅游开展的几点建议
充分发挥我区的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开展文化旅游业,对于增强综合实力,建设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促进文化旅游的深度结合,推动旅游经济的开展,我们建议:
(一)依法保护,珍惜文化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