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罪刑
法定
原则
刑事
辩护
路径
分析
罪刑法定原那么的刑事辩护路径分析
【内容】本文主要从罪刑法定原那么的根本情况分析入手,重点介绍了其内涵和主要内容,阐述了遵循罪刑法定原那么开展刑事辩护活动的多维度根基,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可行的刑事辩护路径,即界外无罪和界内未必有罪两个方面,希望能够为刑事辩护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 键 词】罪刑法定原那么;刑事辩护;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D9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23)08-0147-02
作 者 简 介:黄雪光(1984-),男,广东连平人,广东广淼律师事务所,律师,研究方向:刑事辩护、民间借贷。
基于罪刑法定原那么开展刑事辩护工作,是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提升该项工作实施效果的良好途径。本文重点研究和介绍罪刑法定原那么的刑事辩护路径,希望能够为刑事诉讼活动的稳步开展提供一定支持。
一、根本情况
从含义来看,罪刑法定原那么意为“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分〞,表达在刑法施行中,是要求按照刑法所规定的各项条文来判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罪,并且依据法条所规定的具体罪名判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罚种类和期限。法条是学习法律的重要途径之一,细致分析和研究刑法第3条法条,可以发现前半句确定国家刑罚权,后半句才表达出罪刑法定原則,究其原因在于该原那么本质是限制国家刑罚权。
二、内容
国家刑罚权包含法律的制定和执行等一系列内容,在刑事立法、司法和具体执行过程中全面贯穿着罪刑法定原那么。立法机关是唯一可以规定犯罪和相应刑罚的主体,无论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还是行政法规都无权制定相关刑罚。习惯法在实际应用中本身存在着一定的不明确性,无法准确预测,因而罪刑法定原那么中是排除这一方面的。
罪刑法定原那么具有十清楚显严格性,要求以法律条文的固有含义出发解释刑法中的相关规定,对于刑法中尚未明确规定的犯罪行为,是不应该按照类似解释的方式作为犯罪行为进行判断的,因为这种现象会扩张国家刑罚权。罪刑法定原那么是事前的、成文的以及严格的,这些都是从形式角度进行分析的,不容无视的是,该原那么还存在着明确实质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罪刑法定具有确定性。刑法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和自由,其在确立之初要求具备较高的明确性,且还要求在司法中充分表达出明确性。在具体司法实践中,起诉书、判决书、指导性案例都要能够遵循明确性原那么。司法人员作出相应的刑事判决,需要注重严格按照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1]。
三、根基
刑法中提出罪刑法定原那么,从思想渊源来看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三权分立学说,分别是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相互独立、制衡。罪刑法定原那么就是该思想在刑法中的表达。第二,心理强制说。犯罪人是由于多方面原因实施犯罪行为的。一定程度上,现代刑法还受到民主、自由要素的影响,从而坚持罪刑法定原那么。
遵循罪刑法定原那么开展刑事辩护活动,拥有着多维度根基,具体表现在:第一,是民权刑法的必然要求。刑法出发点在于保护公民利益,限制国家行为,由此可以看出其属于民权刑法。国内刑法更多表现为国权刑法,但是其转向为民权刑法是必然趋势,刑法的首要任务在于保障人权,因而其应该能够充分关注到辩方的诉求。第二,权力制衡思想的表达。尽管罪刑法定原那么是人权的产物,但三权分立学说也是罪刑法定原那么的思想来源之一,立法也容易存在着恶法的风险。国内司法机关拥有着较大权力,刑罚权的行使会直接影响到公民的权利,因而需要对其加以制约。从这个角度来看,罪刑法定原那么是国家对于公民的承诺和约定,其严格限制和约束着国家司法权。第三,保障人权的客观需求。任何公民都享有人权,犯罪人也不例外。以罪刑法定原那么为根底,开展刑事辩护具有一定理论根底[2]。
四、路径
(一)界外无罪
犯罪属于反社会行为,按照其危害程度的不同,统治阶级将一局部行为确立为犯罪,通过立法形式加以确认。刑法中罪刑法定原那么的应用,明确各项犯罪行为,针对各项犯罪行为进行管控,使其形成封闭的犯罪圈。对于公诉机关来说,其是在这一封闭范围内指控犯罪行为,而犯罪行为构成要件方面,也需要在一般人可以预见的范围内加以确立,也就是说一般人能够通过刑法条文明确其所禁止的犯罪行为。刑事诉讼活动中罪刑法定原那么的应用,控方、辩方以及审判方所采用的逻辑语言和逻辑路径是有所差异的。相较于控方所能够指控的封闭范围来说,辩方拥有着更为广阔的自由活动范围,也就是除了刑法所规定的犯罪圈之外的内容。刑法保障除却其规定之外的自由领域,无罪人不会受到刑事追究。
将刑法所规定的法条内容作为一个圈,该圈之外就是普通公民可以自由活动的区域,公民可以在这些领域中自由处置自身的各项财产和人身、行动,且不会受到他人的意志所支配。
在实际刑事辩护活动的过程中,辩方遵循罪刑法定原那么,主张界外无罪,为被告人进行辩护,争取获取无罪证明。罪刑法定原那么为犯罪行为提供相对准确的认定标准,从而保障无罪之人免受刑事追究。刑法还没有规定的一些行为即不属于刑事犯罪行为,因而也不需要接受刑事处分,哪怕这一行为给社会公众造成危害,激起民愤,也无法加以定罪。
(二)界内未必有罪
不在刑法规定范围内的行为都不属于犯罪行为,但是尽管处在刑法范围内的一些行为也不完全都是犯罪行为。这是因为国内刑法罪刑法定原那么针对司法机关的权力作了限制,依据是“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司法机关在依法执行的过程中,需要全面按照刑法法条的规定,确保刑事案件是在刑法明确规定之下,从而依法实施定罪判刑工作,但是并不是说必须加以处分,其还是要结合案件被告人的具体行为和表现出的社会危害进行分析和研究。
实际判断某一行为是否属于犯罪行为,是否需要对其进行刑事处分,一方面需要考量到对其进行刑事处分是否具有必要性,另一方面还要考量到刑罚的均衡性,具体而言,要始终能够从刑事诉讼程序的正当性入手,重视罪刑法定[3]。针对犯罪行为加以判断,需要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作所为和罪名的具体构成要件进行比照,但是在具体司法实践活动中,尽管有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些行为符合某些罪名的构成要件,却可以将刑法第13条作为抗辩理由进行使用,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刑法第13条对于犯罪概念作了细致准确定义,为开展定罪量刑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依照罪刑法定原那么,法官依然可以针对一些已经虽然符合法条但按照程度来说不构成犯罪的情况,作出无罪判决。法官在判决犯罪行为过程中,考量到罪刑法定这一原那么,关注被告人行为是否具有实质上的社会危害性。由此可见,刑法第13条关于犯罪概念的定义中,表述社会危害性的内容主要是借助于西方法益侵害理论,为刑法标准的具体适用工作提供了一定依据,也就是说,在实际判断一个人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需要凭借其是否造成了法益侵害这一标准。这一法条的规定,是实质理性的社会危害性个别化、消极化判断,为罪刑法定功能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准确路径。这一条款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表现为尽管一个人的行为在形式上存在着违法性,但是还存在着不构成犯罪的可能性。对于刑事诉讼活动来说,辩护人要注重从这一点出发,积极寻求被告人犯罪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或者社会危害性较低的证据,从而做出无罪辩护[4]。
五、結束语
罪刑法定原那么是刑法中的基准,遵循该项原那么开展刑事诉讼活动,一方面可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合理权益,另一方面还可以维护稳定的法律秩序和法律权威性。以罪刑法定原那么开展刑事辩护活动,具有重要的法律根底,且能够起到良好效果,具体需要从界外无罪和界内未必有罪两个方面入手。
参考文献:
[1]肖吕宝.罪刑法定原那么与保安处分之适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2):92-99.
[2]刘艳红.法定犯与罪刑法定原那么的坚守[J].中国刑事法杂志,2023(6):258-259.
[3]冯涛.国家本位与个人本位下的罪刑法定原那么思考[J].法制与社会,2023(3):00102-00103.
[4]张庆立.民间法融入刑法之障碍破除与实现路径——揭开刑法中常情常理常识之面纱[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0(1):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