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金融
经济
发展
情况
调研
报告
关于区金融与经济互促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受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复杂形势影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各地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如何突破困局,特别是破解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促进地区金融与经济良性互动协调开展,成为了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和难点。2023年初,市政协和xx区政协共同协商谋划,将“xx区金融与经济互促开展情况〞作为开展联合调研的重点课题,进行了周密安排,组织成立了由市、区两级政协领导牵头,发改、经信、商务、农牧业、统计、财政、金融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联合调研组,广泛深入地开展了调研活动。先后组织召开了政府部门、工商企业界、金融保险界、涉农合作经济组织和个体工商户、农户代表等多个层面的专题座谈会,参与座谈会各界人士200多人次;走访政府相关部门、金融、保险、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20230多家,广泛听取和征求各方意见建议,深入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研究对策,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xx区金融与经济开展根本情况
(一)从开展速度看,金融与经济深度融合,实现互促开展。“十一五〞时期(2023年—202322年),xx区经济进入高速开展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2%,202322年到达178.9亿元。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也呈高速增长态势,其中存款余额年均增长24.5%,202322年到达259.7亿元;贷款余额年均增长24.2%,202322年到达195.7亿元。进入“十二五〞,xx区经济增速放缓,进入了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换挡期〞。2023年-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预计2023年到达285亿元。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增速也有所下降,其中存款余额年均增长15.4%,预计2023年到达460.9亿元;贷款余额年均增长20.3%,预计2023年到达393.1亿元。可以看出,不管是“十一五〞的高速开展期,还是进入“十二五〞的“换档期〞,临河地区的经济开展与金融开展一直保持着相同的开展趋向,正相关关系十清楚显。特别是金融存贷款总量与增速均高于同期经济总量与增速,金融业的持续开展对地区经济开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二)从金融资金投向看,金融资金的投向结构对于经济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2023年-2023年,金融机构存贷比由81.4%上升到85.2%,资金使用效率稳步提高。贷款资金投向一、二、三产的比例由2023年的12.7:48.7:
38.6演变为2023年的2023.3:52.0:
37.7。虽然投向一产和三产的贷款资金比例减小、数量也远远低于二产,但也正是因为长期以来金融资金对第二产业的重点投入和持续稳定增长,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了工业化进程。xx区三次产业结构由2023年的23.2:
38.3:
38.5调整为2023年的16.3:51.4:
32.3。从另一个角度看,贷款资金投向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的比例由“十一五〞末(202322年)60:40变为2023年的62:38,投向大中型企业资金占比持续上升,投向小微企业资金占比持续下降。虽然金融“嫌贫爱富、重大轻小〞的本性一时难改,但对大中型企业的重点持续扶持,保证了龙头企业的投资和运营,促进了支柱产业的开展,对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另外,虽然投向一产和三产、以及小微企业的资金比例有所减小,但总量和增速仍在不断增长,金融对一产和三产、以及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仍在不断加大。从目前来看,这种结构性的矛盾仍将长期存在,需在今后的开展中逐步加以引导。
(三)从金融总量和规模看,xx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开展,有力地促进了金融业的开展壮大。xx区现有国有商业银行5家: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政策性银行1家:农业开展银行;地方股份制银行3家:河套农村商业银行、包商银行、黄河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7家,担保公司5家,保险公司24家。各类金融机构共有营业网点220多个,从业人员4600多人。2023年—2023年,金融存、贷款余额年均增速分别到达了21.8%和20.4%。随着金融业的开展壮大,对地方财政的奉献也在不断加大,2023年—2023年,金融对地方财政奉献由3.8%上升到11.8%。可以说,xx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开展,为金融业的开展壮大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加,存贷款规模不断扩大,对地方财政的奉献不断加大。
二、地方政府支持金融与经济开展情况
近年来,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为推动金融业快速开展,大力支持实体经济,特别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做了大量工作和实践探索。
(一)推进金融改革。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金融业开展的意见,设立了金融业开展基金,市本级财政拿出500万元对引进金融机构、扶持企业上市和信贷增量进行奖励。同时出台了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意见,建立了绿色通道和推进企业上市工作联席会议制度。xx区完成了农村信用社改制,组建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河套农村商业银行和黄河村镇银行,引进了包商银行。特别是河套农村商业银行组建以来业务迅速开展,2023年2023月末,存、贷款余额分别占到临河地区全部金融机构的24.4%和24.1%。地方金融机构对扶持中小微企业开展,促进xx区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推动金融产品创新。针对中小微企业和农户资信缺乏、担保缺乏和财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金融机构在法律、政策、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尽最大能力满足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时段企业的贷款需求。其中河套农商行大力推广“商户联盟贷款〞和“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公司+农户〞、“基地+农户〞、“担保+农户〞等贷款模式,有力地支持了“三农〞开展。截至11月底,涉农贷款余额到达43.44亿元,同比增长11.1%。农业银行突破抵押担保贷款的政策限制,创新推出了“专业合作社+农户〞、“多户联保〞等信贷产品,为从事农业的专业合作社和农户提供融资52.13亿元;工商银行推出了适合小微企业融资“短、频、快〞特点的“网贷通〞,已累计发放贷款23.51亿元;中国银行以“中银信贷工厂〞为依托,为不同行业的小微企业量身定做了“银商通达〞、“乳业通宝〞、“粮食通宝〞等十余种授信新产品,业务量明显上升;包商银行围绕地方特色推出了“圈链客户〞信贷业务,存、贷款余额增长达30%以上。这些创新性金融信贷产品的推出,促进了金融效劳多元化,满足了不同群体的信贷需求,缓解了融资难问题。
(三)落实政策性贷款。国家开发银行XX省分行、民生银行等域外金融机构累计为xx区20230多家中小微企业发放政策性贷款3亿多元,其中:区城投公司为37户中小企业向开行打捆贷款1.2023亿元;市农投公司为60多家企业贷款2亿多元。
(四)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对金融机构的资金扶持,xx区共争取财政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资金342万元、担保业务补助资金470万元。
(五)完善融资担保体系。xx区政府出资2550万元控股了xx市山圣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专门为临河地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同时鼓励引导临河地区其他4家融资性担保公司为本地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2023年,5家融资性担保公司担保余额预计到达14.5亿元,占总量的70%以上。
(六)推进中小企业融资多元化。2023年,xx区组织300多家中小企业参加“新三板〞和XX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业务知识培训,推荐20户成长性好的企业到XX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鼓励引导中小企业注册“XX省融资效劳网〞,有6家企业完成了注册。协调市金融办为巴运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向XX省股权交易中心申请发行企业定向私募债券500万元,用于扶持临河地区种养殖户。
三、金融与经济互促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总量相对偏小。目前,xx市全部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量分别只占全自治区总量的4.49%和4.53%。xx区除了2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地方性股份制银行,尚无一家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入驻和外乡上市企业,吸引外地资本的能力较弱。主要表现为金融资产总量小,资本市场融资规模低,金融业竞争力不强,金融供给还不能完全满足临河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开展的需要。
(二)信贷政策刚性约束较强。一是工、农、中、建等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审批权限上划,造成基层机构自主审批权限弱化,除拥有局部小规模贷款审批权外,几乎没有上规模的贷款审批权限。二是在严格的信贷考核约束机制和复杂的经济形势下,银行“惧贷、惜贷〞气氛浓重。三是为防范金融风险,金融机构设置了极其严格的信贷制度和审批程序,贷款审批链条和时间长,直接影响资金使用的时效性。在调研走访中,企业普遍反映在符合贷款条件的前提下,金融机构实际审批贷款的时间通常需要20天到1个月,初次贷款审批时间通常需要3-4个月。在当前经济下行、银行惜贷的情况下,贷款审批时间往往更长,难以满足企业灵活使用资金的需求,对企业把握商机产生了不利影响。四是抵押担保形式单一。抵押担保贷款以其风险低、授信容易等特点,成为现行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主要做法,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授信额度。大局部中小企业在将厂房、设备作为抵押担保进行贷款后,资金仍然无法满足生产经营需求。为解决担保缺乏的问题,金融机构提出了“联保贷款〞的做法,要求3-5户客户进行联保,共同申请贷款,共同承担借贷合同连带责任。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担保缺乏的问题,但对担保户来说那么存在潜在风险,一旦有一家还不上贷款,所有联保户和担保公司都要承担共同还款义务,同时因违约而降低信用等级。去年就出现了一户通过联保模式贷款的养殖大户,由于经营不善,破产跑路,只能由全体联保户共同归还贷款,给其他担保户造成重大损失。另外,由于农村宅基地、房屋、温室、圈舍没有产权证,无法用于抵押担保贷款,造成农民及农业种养殖合作社贷款方式单一,获取资金的渠道比较狭窄,阻碍了金融机构向农村投入更多的金融信贷产品。近期,有关部门正在积极探索开展股权、应收账款、仓单动产等形式的抵质押贷款业务,但需要严格的第三方监管,由于临河地区还没有成熟的第三方监管公司,想要促成此项业务,仍需要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三)信贷结构不尽合理。一是存在“抓大放小〞的问题。在贷款操作过程中,商业银行热衷支持风险低、收益高的大工程、大企业,贷款投放多集中于房地产、工商业等少数利润较高的行业。小微企业因资信水平低、规模小,达不到授信标准,难以取得贷款支持。在无法获得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支持的情况下,局部急需资金的企业融资方向被迫转向外地或民间融资。如XX省美洋洋食品公司,业务开展快、资金需求量较大,在本地金融机构无法满足融资需求的情况下,到xx市的金融机构借贷,资金短缺的问题才得以解决;有些企业在高利率、高风险的压力下,停产、限产甚至破产。如万野食品公司由于涉足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由此产生的债务、经济纠纷案件至今未得到彻底解决。二是信贷品种、投放周期与需求不相适应。临河作为一个以农业为根底的地区,相关产业的开展与农业的生产周期息息相关,普遍表现为周期长、回笼资金慢。而现行信贷政策及工程多集中于短期贷款工程上,减少了对中长期信贷资金的投放,而且大多是“春放秋收〞,与规模经营、设施农牧业、农产品收购和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经营规律不相适应。如在设施农业开展上,从建造温室大棚到产生经济效益,一般需要1年到2年的周期,且初期资金投入量大,资金回笼慢,现行主流的一年期短期贷款与其生产经营规律不相适应。
(四)政策信息不对称。目前,临河地区效劳实体经济与金融机构的公共信息平台还没有建立起来。从金融机构来看,仍存在客户找银行、银行等客户的传统观念,虽然金融机构积极创新金融信贷产品,树立信贷市场营销理念,但还没有建立起与客户面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