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农业科技
推广
运用
情况
调研
报告
关于区农业科技推广运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业科技的推广和运用,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开展的有效途径。为全面了解和推动农业科技在我区的推广运用,在区政府及其相关涉农单位配合下,由区人大常委会农工委牵头,于2023年4月,结合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市开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技推广法执法检查工作,就农业科技推广运用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区根本情况
全区拥有耕地135.1万亩、水面3.13万亩、林地139万亩。2023年止,全区粮食播种面积20230.53万亩,其中水稻面积34.91万亩,旱粮65.62万亩。茶叶面积0.635万亩,蔬菜40.64万亩,经果21万亩。生猪存栏51.3万头,能繁母猪存栏4.5万头;牛存栏3.2万头,其中能繁母牛存栏1.5万头,奶牛180头;羊存栏5.5万只;家禽存栏245万只。
全区农业系统专业技术高、中、初级岗位结构比例设置情况为1.5:
4.5。4。其中高级12023个,中级340个,初级213个。区农委下设正高级岗位3个。自2023年以来,农技推广队伍申报中高级职称评审111人,通过99人,评审通过率89.19%,其中高级职称21人,中级职称78人。
二、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区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始终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着力推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效劳水平,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区农业科技的整体水平有了一定提高。
(一)结合地区实际,认真开展农技推广宣传工作。针对传统农业生产模式逐渐向现代农业开展转化、农村劳动力结构不断变化等新形势,区政府相关农技推广部门通过采取召开专题讲座、春耕现场会、开办农民田间学校、农业“三下乡〞活动等措施,以发放宣传手册、张贴标语、电视报纸以及 信息等形式,向广阔干部群众、现代农业经营业主和种养殖大户宣传农技推广相关知识,不断提升农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群众科技素质。
(二)强化体系建设,为农技推广奠定坚实根底。区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因地制宜原那么,结合本区域农业特色、森林资源、水系和水利设施分布等情况,及时出台了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程工作方案。在全区20个街镇机构改革中,全部设立了农业效劳中心、镇畜牧兽医站以及水务效劳管理站为一体的农技推广机构。在村级设立水管员,并给予适当经费补助。同时,积极推进区农技推广机构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农业技术人员相结合的“一主多元〞的农技推广组织体系建设。截止2023年底,已累计培育开展家庭农场654家,农民合作社452个。农业社会化专业效劳开展势头良好,已建成社会化专业效劳组织6家,如石壕镇富隆现代农业公司以提供农业技术效劳外包方式,为全区9个镇,共计3500亩果林提供提供农业技术效劳,有效地带动了全区农业生产科技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提高。
(三)切实强化保障,农技推广能力不断提升。一是通过每年对现有农技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岗位再教育,分层分类分批开展培训2022人次,稳步提高农技人员效劳能力。通过新型职业农民、阳光工程、田间学校绿色证书等培训16000余人次,有效提高农业生产者专业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二是联合西南大学、市农科院、市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单位,开展“院(校)-地〞科技合作,促进“产、学、研、推〞有效结合开展。三是构建了“2023名专家+20230名技术指导员+500科技示范户+5000农户〞的效劳推广新模式,建立起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机具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链。四是加大了区财政农口部门根本预算编制,保障农技推广工作需要。2023年,区级工程财政资金支出达920238万元,较2023年增长13%,呈逐年增加趋势。
(四)坚持科技引领,农技推广运用效果逐渐显现。2023年以来,在实验、示范根底上,坚持科技带动和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为原那么,积极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目前,已建成试验示范基地18个,培育农民田间学校17所,展示主导品种87个、主导技术89项,主推新品种216个、新技术98项。取得了高山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xx市xx区耕地地力评价等科技成果,主要粮食作物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到位率90%以上,成为xx市第一个自主创新搞研究的区县农业推广部门。整治完成0.15万亩农田高效节水工程,新建水土保持林0.1万亩、保土耕作面积0.35万亩、新建坡改梯1.28万亩。全区拥有大型农业机械96000余台(套),农业总动力达38万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38.96%。通过大力推广集中育苗、机耕机收、统防统治等现代农业效劳方式,为广阔农户节约本钱956万元,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全社会农技推广意识有待增强。一是基层少数领导存在“重工轻农〞倾向,对农技推广运用的理解比较片面,农技推广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二是农技宣传形式单一,且大多仅限于面上的宣传和推广,农业技术推广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三是农村现有劳动力老龄化严重,且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小农〞思想根深蒂固,主动接受农业新科技、新技术推广运用的积极性不高。
(二)农技推广经费总体投入缺乏。受制于地理环境影响,加之农业历史欠账较大、地方财力相对困难,农技工程推广投入力度仍显缺乏。三年来,我区涉农工程经费支出仅占农业财政总投入的12.8%。一些工程配套资金无法及时跟上,导致出现“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为难局面,在一些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应用方面还存在心有余而力缺乏的情况。例如,我区各街镇均建立了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但由于缺乏专门的检测经费支持和人员配备,目前大多数检测设备根本处于闲置状态,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三)农技推广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强。局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在引导帮助农民及农业大户区外选种、科学高效生产以及提供农业技术指导效劳等方面,作用发挥还不够明显,农技推广效劳“最后一公里〞仍待打通。农业专业社会化效劳组织开展缓慢,生物防治、滴灌、农业机械化等新技术、新品种推广面较窄,农户种植的随意性大,生产经营活动重“量〞不重“质〞,管理水平普遍不高等现象依然存在。
(四)农技队伍建设滞后。目前,xx区农技人员年龄在50岁以上达200余人,占在编在岗总人数的40%以上,30—40岁的中坚力量占比小,农技人员结构不尽合理。同时,专业性农技人才严重匮乏、农技人员地位不高,且混岗现象突出,导致实际从事农业效劳人员偏少、积极性不高。以调研的个别镇为例,镇农技效劳中心现有编制30人,实有人数29人,但实际在编在岗只有4人,仅能应付日常事务和处理相关报表等常规性工作,根本无法主动、有效地开展农技推广工作。另外,上世纪80年代左右,通过乡政府招录的一大批农技人员,至今没有认可身份,工龄、社保等养老问题得不到解决,反响较为强烈。
四、几点意见与建议
(一)统一思想认识,优化农技推广开展环境。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引领带动。各级政府及其相关涉农部门要进一步统一和提高农业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将贯彻实施农技推广工作纳入“三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继续开展好科技下乡、科技入户、田间学校、实用技术培训等活动,培育开展更多新型职业农民。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持续广泛地宣传和引导广阔农业经营主体、基层群众自觉接受和应用现代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效,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气氛。
(二)深化体制改革,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一是进一步完善“一主多元〞的农技推广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好农技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开展好经营性效劳。二是进一步加大与农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科研合作力度,注意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三是依托农业龙头企业、科技大户、专业合作社以及家庭农场,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专业社会化效劳组织培育和扶持力度,延伸农技推广效劳触角,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奉献率。四是坚持以工程为载体,推动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有效发挥示范基地农技推广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农技推广保障机制。一是积极争取上级农技推广工程资金支持,进一步加大对各级支农资金的整合力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二是在保障和改善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前提下,尽量确保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示范和推广的工程资金得到保证。三是要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平安检测经费的投入比重,优化整合街镇农产品平安检测与食品药品检测等相近机构、设备、技术力量,进一步强化农业技术推广的效劳功能。四是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活动,构建“政府扶持、社会参与〞的农技推广新格局,加快农业技术、农业科技成果的示范和推广的步伐。
(四)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农技推广效劳水平。一是每年适当安排一定经费,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形式,加强对现有农技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更新其专业知识,全面提高农技人员业务素质、专业能力和水平。二是提高农技人员政治待遇,完善考核鼓励机制,建立健全农技人员动态管理制度,激发广阔农技人员工作热情。三是以设置岗位效劳年限为要求,有方案地招录一批农学大专院校毕业生充实基层农技推广队伍,适度限制农技人员混岗现象,改善基层农技队伍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农技队伍的技术水平和效劳质量。四是研究成立村级农技推广员队伍,并给予一定资金补助,打通农技推广效劳“最后一公里〞。五积极争取研究出台相关政策,依法依规解决基层农技人员历史遗留问题。
第7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