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关于加快来料加工业开展的调研报告来料加工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三低两大〞(就业门槛低、本钱低、风险低,就业自由度大、就业拉动力大)的产业特点,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工厂〞、“没有污染的工厂〞。开展来料加工业是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的最现实门路,是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创新创业、实现“富民强县〞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四型xx〞、实现跨越开展的“助推器〞。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来料加工业更好更快开展,是一个非常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本文在深入调研的根底上,总结开展经验,分析面临困难,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对策建议,供决策参考。一、根本情况我县来料加工业起步较早,根底较好,开始于改革开放初期当时主要是加工仿古工艺品;80年代初期,逐步接纳上海、台州等地出口商的绣花来料加工;90年代中期,家庭来料加工业也随之全面开展,有彩灯、毛线鞋、珍珠领带、竹席、竹垫、箱包、披肩等。近年来,我县来料加工业迅速开展,不断壮大,一直位居全市之首,来料加工工作连续两年(2023年、2023年)获全市一等奖。到2023年底,全县共有来料加工经纪人218名(其中一级经纪人83名),加工人员24569人,发放加工费5032万元,市级特色基地2个(白竹村、姓潘村),县级特色基地7个。今年1-7月份,全县共实现加工费收入4035万元。经过2023多年的开展,我县来料加工业出现了六大可喜变化:一是渠道不断拓展。从原来的台州逐渐开展到现在的以义乌为主兼顾温州、台州、东阳、绍兴等地,货源不断扩大。其中50%来自XX县区场,15%来自XX市场,2023%来自XX市场。二是地域分层推进。从原来的以盘溪片为主,逐步向全县的各个乡镇拓展覆盖,遍布70%的行政村,呈现出20多个乡镇分层推进、竞相开展的良好势头。目前,加工人数较多、村数分布较广的有五云、新建、东渡、白竹、双溪口、壶镇、舒洪、溶江、胡源、前路等16个乡镇。三是品种比较全面。加工品种从第2页共8页原来的以小商品为主,开展到现在的涵盖小商品、服装、节日灯、圣诞礼品、竹制品、电子、钩针、钉片等2023多个门类。其中,编织类(钩针、手工编织、机器编织等)、串珠类(钉片、挂件、饰品等)各占30%,流苏类、竹制品类各占2023%,圣诞礼品、服装、节日灯、雨伞等占20%。四是形式灵活多样。加工形式从原来单一的农户零散加工向现在的固定场所加工、农户领料加工、乡村专业加工转变,并逐渐向专业化、工厂化、块状化方向开展。五是队伍日益扩大。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