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加快
经济圈
建设
调研
报告
关于加快经济圈建设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合肥经济圈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为抢抓合肥经济圈建设机遇,促进我市跨越崛起,近期我们深入研究合肥经济圈建设进展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合肥经济圈建设情况分析
1、区域影响力显著提升。一是XX县区划调整提高了xx市在省内的首位度。随着原xx市局部区域的参加,合肥面积扩大了40%,从6000多平方公里变成1万多平方公里,中国特大城市根本都是1万多平方公里,这为合肥建成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打下了坚实根底。二是合肥经济圈总体实力在不断提升。随着长三角辐射作用的增强、东部产业转移趋势的加快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推进,XX省与长三角经济开展日趋紧密,合肥经济圈已经成为长江三角洲面向中西部的重要门户。三是合肥经济圈吸引力与日俱增。随着合肥经济圈影响力的增强,全椒、定远正积极争取参加合肥经济圈,据了解,xx县已向省提出参加合肥经济圈的申请,在六安召开的合肥经济圈城市党政领导第三次会商会议上,已邀请xx县作为观察员出席会议。
2、合作共识不断深化。一是经济圈城市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奠定了合作根底。202223年11月30日,合肥经济圈城市党政领导第一次会商会议在xx市召开,会议围绕“共建·共享·同城化〞主题,签署了合肥经济圈城市合作框架协议,提出要围绕“对全省开展的辐射带动力显著增强〞的要求,推进根底设施、产业布局、要素市场、环境保护等方面一体化开展,逐步实现规划同筹、交通同网、科教同兴、环境同治和产业联动、市场联体、旅游联线、信息联通,明确了经济圈合作的重点和目标。二是淮南宣言进一步凝聚了合作动力。2023年5月18日,合肥经济圈城市党政领导第二次会商会议在xx市举行,会议以“互动·互融·一体化〞为主题,就加强经济圈各市整体联动,加速融合,达成广泛共识,会上发表了淮南宣言,提出以推进重大专题为抓手,以实施区域性重大工程为载体,本着宏观建设与微观建设并举、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并举、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并举,分工与合作、互利和共赢的原那么,分步骤、有方案地推动一批重大专项,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加快推进合肥经济圈一体化进程。三是省“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开展方向。纲要中明确提出,推进合肥经济圈一体化开展。以合肥建设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为统领,深化区域合作,加快推进合淮同城化,优化资源配置,聚合开展能量,形成整体优势,把经济圈建成接轨长三角、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城市圈品牌,并提出了推进“根底设施、产业开展、生态环保、市场体系〞四个一体化。
3、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一是产业合作日趋紧密。经济圈各市依托自身产业开展优势,在支柱产业配套、旅游资源开发、商贸流通、优势农产品布局等方面,合作步伐不断加快。如:合肥的江汽、安凯、熔安动力等大型企业与六安、桐城等地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合作密切;经济圈建立了“合肥经济圈旅游一卡通〞,开展合肥经济圈旅游大篷车巡游活动,开通了合肥—天堂寨、合肥—xx县等旅游直通车;农超对接广泛开展,合肥在六安等地共建蔬菜基地总规模达4.22万亩。二是根底设施对接加快。新桥机场及机场高速连接线建设进展顺利,淮南、六安等异地航站楼启用;合淮阜、合六叶高速建成通车,合马路改造全面完成,环巢湖公路积极推进。随着一批交通、通信、水利根底设施工程顺利完成,合肥至圈内城市“一小时生活圈〞初步形成。三是生态保护合力加大。经济圈在巢湖流域治理、采煤沉陷区治理等方面积极开展区域环保合作,积极促进环保规划对接、生态市共创、环保工程同建、循环经济圈共连、环境污染同治、信息资源共享、应急处置互帮,对进一步改善经济圈区域环境状况,提高区域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开展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四是合作专题稳步推进。根据淮南会签署的合肥经济圈轨道交通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合肥经济圈区号统一合作框架协议、合肥经济圈开展直购电试点工作框架协议和合肥经济圈引大别山优质水源工程合作框架协议等协议内容要求,合肥经济圈城市轨道交通、统一区号、直购电试点和引大别山优质水源工程等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4、合作机制逐步常态化。一是各市党政领导会商制度确立。建立了合肥经济圈城市党政领导会商会议制度,为经济圈各市党政领导高层互动奠定了根底,目前几届会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已经对合肥经济圈的合作起到了许多实质性的推动作用。二是部门会商合作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圈内各市发改、招商、旅游等部门建立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在重大工程合作、联合招商、旅游合作等方面已经开展了许多积极合作,成效十清楚显,为经济圈的进一步深入合作,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三是民间交流日益频繁。合肥经济圈各市民间组织积极组织开展圈内城市之间的文化、体育等交流活动。如:11月19日至20日,由合肥、淮南、六安、xx市乒乓球协会主办,xx市乒乓球协会承办的“合肥客运杯〞合肥经济圈乒乓球友谊赛在xx市举行。通过经济圈的内部交流和合作,进一步密切了经济圈的联系,增强了经济圈融合力和凝聚力。
同时,合肥经济圈建设也存在一些缺乏,需要我们充分认识,积极应对。一是在全国区域竞争中尚处较为弱势地位。在合肥经济圈周围,有南京都市圈、武汉经济圈、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竞争日益剧烈,合肥的开展空间受到了挤压,虽然在县级xx市与xx县划归合肥所辖后,合肥的人口与经济总量已到达特大城市规模,但仅凭自身体量,还缺乏以比肩宁汉。正如有关人士分析的那样,东西方向上,南京都市圈已把安徽的马鞍山、芜湖、滁州接纳为正式成员,在一定程度上对合肥经济圈造成挤压;西边的武汉城市圈从1+8结构扩展为湖北长江经济带。南北方向上,江西的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5万多平方公里,湖南的长株潭城市群扩展为3+5城市群结构后,面积是合肥经济圈的数倍;北边的河南中原城市群在2023年正式变身为中原经济区,其范围确定为跨省性的。通过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比较分析可见,在区域经济新的竞争格局下,合肥经济圈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近年来,xx市在经济建设上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合肥速度〞,但与省外其他经济圈中心城市相比,xx市的经济开展水平仍然较低,对整个经济圈的辐射带动能力有限。二是省内区域一体化竞争更加剧烈。7月28日,铜池一体化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在xx市召开,会议讨论通过了铜池一体化工作协调会章程、铜池一体化高层会商会议制度、铜池一体化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近期六项重点工作,标志着铜池一体化从战略设想正式迈入操作实施阶段。11月13日,xx市、xx市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在xx市会议中心举行。根据合作框架协议,马鞍山、芜湖两市重点在开展规划、根底设施、产业协作、科技创新、市场环境、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和公共事务八个方面展开合作。当前铜池一体化、芜马同城化开展加快,合肥经济圈的开展面临更加剧烈的竞争。三是开展的融合力依然不够。在根底设施方面,存在供水、供电、供气以及信息通信通道不对接、功能不完善等问题。经济圈内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市场和各自优势也没有得到充分整合。在经济开展水平上,202223年合肥人均gdp为4.8万元,处于工业化加速阶段;淮南人均为2.6万元,处于工业化起飞阶段;六安、桐城人均gdp为1.2、1.8万元,处于工业化起步阶段,经济圈各市工业化开展水平梯度差距较大。四是一体化政策支撑体系尚未形成。各城市不同程度地存在市场准入、质量技术标准、行政事业性收费、户籍制度等形式的地方“行政篱笆〞。受行政区划分割等因素影响,经济圈各市政府间缺乏完善的利益协调机制,各级地方政府过度关注本地税源和利益分配,不利于企业流动,使产业趋同问题加剧,并进一步影响到今后经济圈建设中企业间的整合重组问题。
二、我市加快合肥经济圈建设建议
在区域竞争日益剧烈的态势下,合肥经济圈建设,只有坚持开放、合作、共建,才能实现共赢。我市要抢抓合肥经济圈建设机遇,积极主动,全面推进,加快合六一体化进程,加快融入合肥经济圈开展。
1、突出高层互动,提高合作对接效率。进一步加强与经济圈内各市党政领导高层互访,特别是我市党政领导要与xx市党政领导形成定期互动机制,积极开展高层交流活动,及时沟通情况,研究合作事项,推动重点领域合作,不断提高合作成效。进一步加快建立经济圈各城市跨地域对口部门专题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各市发改、经信、农业、交通、规划、旅游、招商等部门联席会议,贯彻落实经济圈经济社会开展合作的具体事宜,形成各市对口部门之间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
2、突出专题对接,深化重点领域合作。要立足我市融入合肥经济圈合作的重点,围绕已经签订合作协议的轨道交通建设、区号统一、引大别山优质水源、开展直购电试点4个专题和即将签订合作协议的交通1小时通勤圈、合六产业走廊、大别山生态保护、旅游联合开发和对外开放联合招商5个专题,推进实施步骤,加快合作进度。要进一步围绕合肥经济圈城市合作共建框架协议,积极推动在市场建设、企业准入、金融、财政税收等方面开展专题合作,推进跨区域电子货币支付系统和即时兑付系统的互联互通,构建区域共享的金融效劳公共平台;探索建立同类企业实现税收“原坐落地〞与“现坐落地〞按比例分成机制,推进区域特色产业整合置换,提高各地政府推进产业集聚的积极性;对于跨地区重大产业开展工程,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调节资源供给地与资源加工地之间在统计、收益等方面的利益关系;进一步消除圈内各市行政审批层面的壁垒,推进工商登记、质量检验、环保评审、卫生检疫、消防平安、外资审批等互通互认,以及加强户籍统一管理。
3、突出工程支撑,做实合作共建载体。围绕合作共建领域,认真谋划遴选重大工程,积极推进。在产业分工协作方面,加快合六产业走廊合作步伐,积极推进汽车零部件、家电、装备制造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推进产业与xx市配套开展。旅游联合开发方面,支持天堂寨、白马尖、万佛湖、寿州古城等一批旅游景点重点工程建设,把大别山打造成经济圈旅游基地。在交通枢纽建设方面,加快开工建设312国道六安段升级改造、206国道舒城段升级改造工程;进一步做好合六城际铁路、合六南通道工程前期工作,积极谋划通往新桥机场快速连接线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加强对淠河、史河等跨地区流域治理,积极实施一批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推进六安城市防洪xx县城、重要城镇防洪工程建设。
4、突出联动开展,强化政策叠加效益。当前除具备合肥经济圈开展政策优势之外,我市还受到皖江示范区、加快皖北及沿淮局部市县开展、促进大别山革命老区又好又快开展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区域政策覆盖,要抢抓这一历史机遇,整合优化区域政策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好、运用好、放大好政策效应。例如,通过皖江示范区建设,加快市集中示范园区、市经济开发区建设;通过合肥经济圈建设,整合带动合六产业走廊建设;通过皖北与合肥结对合作,推动新桥国际产业园建设;通过促进大别山革命老区开展政策,推进金寨等6县区开发园区建设,通过这一系列区域政策的带动,全面构建我市“一轴双翼〞产业布局和统筹开展以舒城城关为重心的杭埠-桃溪-干汊河等五个“金三角〞开展,将我市打造成合肥经济圈重要钢铁、农产品加工、汽车零部件、机电家电等重要产业的产业链延伸承接基地和集群承接基地。
5、突出品牌打造,提升区域开展地位。推动经济圈各市进一步强化整体开展意识,加大开放,加快融合,强化对外宣传,着力将合肥经济圈打造成全国有影响力的都市圈品牌,为安徽走在中部崛起前列作出应有奉献。积极推动合肥经济圈与南京都市圈、武汉都市圈及长株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地区的合作交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竞争,不断提升经济圈的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同时,更要充分发挥我市矿产资源、农产品、旅游、生态等优势,突出我市优质产品品牌和六安区域开展品牌打造,把六安建成中部生态名城、经济圈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全国知名的优秀旅游城市目的地、大别山区域商贸物流中心。
第9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