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关于加快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港产城一体化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根据市十二届十一次政协常委会的要求,市政协人资环委开展了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一、全市新型城镇化工作进展情况2023年末,全市城镇化率到达55.7%,较“十一五〞末提高4个百分点,城镇化建设初见成效。市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50平方公里,常驻人口增加到12023万人;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后,市区面积由1200平方公里扩大到270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由98万人扩大到216万人;先后编制完成xx市城乡统筹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等各类城乡规划200余项,完xx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和57个乡镇总体规划、1536个村庄规划,全市乡镇总体规划、镇村布局规划和村庄规划覆盖率达20230%;推进63个乡镇、119个村庄的城乡统筹试点工作,重点建设了赣榆柘汪、灌云燕尾港、灌南堆沟港等9个省级重点中心镇,创立了2023个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完成2049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文化教育、就业效劳、社会保障、根本医疗、社会养老等根本公共效劳体系不断完善,“一委一居一站一办〞新型社区管理模式全面扩大。制定实行了城乡统一管理的户籍制度和外来人口居住证制度,有序开展城市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城乡一体化迈出了新的步伐。二、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在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容无视和亟需着力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开展综合实力缺乏。从区域经济开展来看,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在省内地位均较低,县区产业结构不优,综合竞争力不强,支撑新型城镇化开展的能力较弱。2023年,我市国内生产总值为1785亿元,仅相当于全省地级市平均水平的37%;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为233亿元,仅相当于全省地级市平均水平的4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0416元,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51%。县域经济支撑城镇化开展的能力更弱,人均公共财政收入第2页共7页仅相当于市区水平的1/6,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当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6%。二是城镇承载辐射能力不强。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城镇效劳功能滞后于人口集聚、管理创新滞后于城镇化进程。与此同时,由于城镇空间结构体系不完善,尤其是许多小城镇根底设施差、功能偏弱、建设质量不高,无法发挥小城镇对于乡村办的功能辐射作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社会治理等问题凸显,城镇承载产业、吸纳就业、集聚人口等功能较弱,中心XX县区特别是城乡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