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加强
流动
党员
教育
管理
调查
思考
报告
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调查和思考报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开展和人们就业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外出务工经商和人才流动中的党员越来越多,形成了一支庞大的流动党员队伍。如何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新时期党建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也是当前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的热点、难点问题。近期,本人结合工作实际,对我县流动党员(仅指外出流动党员,下同)的根本情况和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进行了一些粗浅的调查和思考。
一、我县流动党员的根本情况
XX县区是一个劳务经济大县,据不完全统计,全县76.8万人口中,常年在县外务工经商的流动人员有16万余人,其中外出流动党员4367人,占党员总数13.8%。从这些流动党员的构成来看,主要是以下几种对象:一是农村外出务工经商的;二是机关、事业单位停薪留职自主择业的;三是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尚未落实单位或自谋职业的;四是企业职工下岗或买断身份外出打工的。分析我县外出流动党员这一群体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域、行业分布广。从地域分布来看,流动党员的流向可以说是“五湖四海〞,其中大局部是流向经济兴旺的沿海地区。从行业分布来看,流动党员主要集中在私营企业和从事个体工商劳动,所从事的职业包括出租车营运业、饮食、服装、超市、建筑业、制造加工业等各行各业;二是素质比较高。流动党员以中青年党员为主,文化水平和专业素质较高。据统计45岁以下的占90%;高中以上文化的占55.5%,并大都有一技之长;三是流动时间长。长期流动居多,时间大都在3个月以上。其中有不少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常年在外,有的甚至准备在外安家落户;四是流动性较大。从一定程度上说,流动党员就好比是一支游击队伍。除少数流动党员工作单位和地区比较固定外,大多数流动党员流动比较频繁,很难在一个单位、一个地方较长时间工作,“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现象比较普遍;五是数量不断增多。近几年我县流动党员每年约以15%的速度增加,特别是农村党员中的比例明显加大,城市中下岗党员流动的比例也不断上升。
二、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近几年来,我县在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我们针对我县在深圳从事“的士〞营运行业的流动党员人数较多并比较集中的实际情况,以“一地一行业〞为突破,按照“两地共建、双重管理〞的模式成功组建了XX县区驻深圳流动党员管理中心党委的做法,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受到了深圳流动党员的欢迎,也得到省、市委组织部以及深圳当地党组织的充分肯定。但流动党员由于具有人数多、流动时间长、流动性大、地域和行业分布广等特点,使得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成为当前整个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难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对如何解决这一难题,都还没有找到一个系统的、科学的、全面的解决方法,各地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对这项工作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在实际工作中也遇到了不少新情况和新问题,可以概括为“五个难〞。
一是流出去向难掌握。局部流动党员受市场经济负效应的影响,组织观念淡薄,想出去就出去,想回来就回来,既不开具党员证明信、不转移组织关系、不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外出后也不与党组织联系。还有一些流动党员党性观念淡薄,认为到外经商办企业如果成认是党员,还多个部门来“管〞,不如不成认是党员;有的甚至认为党员找工作更难,而不愿意表露自己的党员身份,从而造成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底子难摸清。如我县今年8月份组织对流动党员的调查摸底中,全县4300多名流动党员,有60%的党员只知道流出到了县外,但具体是什么地方、什么单位搞不清楚。
二是组织关系难接转。按照规定,流动党员流出时间在3个月以上,有固定工作和住居地点的,都要转出组织关系或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但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县流动党员中,有80%以上没有转出组织关系或办理流动党员证。即使是转出了组织关系的党员,也有局部把组织关系揣在口袋里,成了名副其实的“口袋党员〞。特别是有的流动党员还处于预备考察期,由于远离组织,其预备期的表现难掌握,培养考察难落实,转正手续难办理;有的外出预备党员到期不按时提出转正申请;有的大学毕业生、复退军人党员,由于在外寻找工作,或把组织关系揣在口袋,或把组织关系挂靠在原户籍地党组织,以致一两年,甚至三、五年脱离党组织。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流动党员本人主观方面的原因,譬如有的流动党员觉得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程序繁琐,花费时间,怕麻烦;有的在心理上对党组织依赖的程度有所减弱,不愿意参加组织活动;有的不愿意交纳一笔数额较大的党费。此外也有一些客观方面的原因。譬如有的流动党员现工作的企业单位未成立党组织,组织关系无处可转,社区也不愿意接纳。有的流出地党组织党务工作人员工作不够负责,没有主动催促流出党员转出组织关系或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
三是各种活动难开展。一方面,流动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无法参加原支部的活动,即使逢年过节回乡也是来去匆匆,时间上难保证。另一方面,有的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入的党员不问不管。还有的流动党员由于分布零散,或流动地点不固定,难于集中;或缺乏活动场所和经费,组织活动难于开展。此外,流动党员的党费收缴也较难,大局部流动党员是在返乡或出发前一次性交纳全年党费的或由其亲属代交,不愿交纳党费或不按要求交纳党费的流动党员也占了相当的比例。
四是教育培训难到位。主要表现。一是教育要求的单一性与党员需求的多样性不相适应。随着市场经济的开展,流动党员流动范围的扩大、从事行业的增多,再加上党员年龄、文化结构的不同,党员对教育需求也就各不一样,而一些党组织无视了教育对象需求的差异性,没有从实际需要出发,在教育要求上过于强调一致性,不能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二是教育内容的一维性与党员思想的多维性不相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决策多元化、利益多样化,带来了党员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多元化,特别是流动党员走南闯北,接受新鲜事物多,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较快,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单一思维转向多元化思维。而一些党组织在党员教育内容上却显得单一、空泛,不能贴近思想实际,解决深层观念的思想问题。三是党员教育形式的静态性和党员活动的动态性不相适应。流动党员的流动性、分散性,使党员教育在人员、时间上都难以落实。在这种情况下,集中上课,统一培训的党员静态教育形式也越来越不相适应。
五是党员先进性难表达。先进性是党员区别于一般群众的重要标志,但党员先进性的表达是与党员发挥作用的环境密切相关的。有的党员在原地、原单位具有先进性,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但离开原来的环境,流出到了外面,由于整天忙于生计,攒钱养家糊口,就可能把党员的一些权利义务抛到九霄云外,从而丧失党员的先进性。有人说,以往是“党员不党员,只差两角钱〞,而现在对有的流动党员而言连二角钱的差异都没有了。
上述问题,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流动性大,不好管。随着流动党员数量的不断增加,流动范围从农村到城市,从县内到县外的不断扩大,加上流动地点的不固定,使得这局部党员越来越不好管。二是认识不清,不想管。有的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另眼相看,甚至存有排斥和歧视心理,把流动党员列入“另册〞。一些基层党组织那么存在畏难情绪,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管好外来(出)的不如管好当地的,把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当作额外负担,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不少基层组织对流动党员长期脱离党组织既不管,也不处理。有的基层党组织连党员的去向如何,也一问三不知。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和经营不景气的中小企业里,一年一度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流于形式,致使一些不合格党员长期滞留党内,给党员管理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三是模式老化,不会管。随着社会的不断开展和改革的深入,“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致使一局部党员与原单位或所在地的人事、行政、户籍等方面的紧密型联系逐步变得松散。而在社会基层单位建立党组织的传统模式已逐渐不适应,即使建立流动党员支部,也因当地隶属关系不清,出现无法管理,或挂靠单位不愿管理等情况。四是思想复杂,不服管。一局部流动党员,跨地域流动,广泛接触社会各层,长期脱离党组织,“免疫力〞减弱;有的行为自由化明显,不愿接受党的组织纪律的约束,把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看作是负担;有的认为自己在外地工作,与当地生产经营活动无关,对党组织的态度冷漠,甚至财大气粗,凌驾于党组织之上。
三、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化,流动党员的数量将不断扩大,如何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是一个亟需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事关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就当前而言,必须重点研究和做好如下工作:
1、要切实增强流动党员的荣誉感和参与意识。相对而言,流动党员所处的社会环境更为复杂多变,他们的理想信念和人生价值所经受的来自各方面的冲击更为剧烈。增强流动党员的荣誉感和参与意识,是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问题。一方面,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流动党员享有党章规定的所有权利,保证他们同流入地党员享有同样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具有与其他党员同样的“含金量〞;另一方面,各级党组织要积极创造条件让流动党员有更多地参与党的各项活动的时机,享有对本地本单位事务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的权利,为他们提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条件,如在各级党代会代表名额中让流动党员占有一定的比例。
2、积极探索“社区建党〞的新路子。突破“单位建党〞的单一模式,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以及镇村、街道,以社区为根本单位,建立流动党员社区党组织,对辖区内因所在单位没有党组织、或因居住于社区内及其他原因处于流动状态的党员实施统一管理。“社区建党〞是对“支部建在连队上、建在单位〞的开展和创新,将成为流动党员管理的一大趋势。可以预料,在不远的将来,除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其他工作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基层单位的党员都将实行社区管理。
3、努力探索流动党员动态管理的新体制。一是树立“全国一盘棋〞、“全省一盘棋〞的大党建观念,改变以往单向、被动管理方式,改为由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密切配合、共同负责的双向管理体制。二是改革以户籍、行政关系为主要依据的流动党员管理模式,在各地的县(市、区)一级统一建立流动党员效劳站,乡村(街道)设立流动党员登记站,有专人负责,定期开展活动。三是加强组织关系接转各环节的管理,建立自动联系、不脱节的管理机制。可考虑改进党员证管理,增强党员证的科技含量和信息量。依托网络,实行全国联网,与身份证配套使用,解决身份难确定的问题。四是实行党员证定期年检制度(如一年一次)和党员定期登记制度(如三年一次),自动淘汰一些不合格党员。五是将管理与效劳结合起来,寓管理于效劳,在效劳中加强管理。各地党组织都应关心流动党员的工作和生活,流出地应及时办理接转手续,流入地及时接收并分配到相应的党支部,同时在工作、生活中给予关心和帮助,使流动党员时刻体会到党的温暖,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
4、认真做好疏通出口工作。对流动党员无正当理由不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或流动党员活动证的,要给予批评教育;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的,应按自行脱党处理;对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的,要劝其退党;对要求退党的,经过支部大会讨论决定,予以除名;对堕落为腐败分子的,要坚决予以去除。
5、建议修订局部不适应形势开展需要的条文规定。一是要尽快解决党员接转组织关系程序复杂、手续繁琐的问题。在严格执行党内有关纪律的前提下,可考虑下放转移党组织关系的权限,使基层党委有权在全国范围内相互接转党员组织关系,为流动党员的动态管理提供便利。二是将流动党员缴纳党费的期限适当放宽为2至3个月甚至半年缴纳一次。三是考虑到流动党员党组织的特殊性,为解决他们活动经费严重缺乏的困难,可允许他们将党费全部自留使用,由其上级党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