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农村金融影响城乡收入分析.docx
下载文档

ID:624629

大小:20.25KB

页数:9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农村金融 影响 城乡 收入 分析
农村金融影响城乡收入分析 1我国农村金融开展区域差异分析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分类标准,东部包括北京、天津等11个省(市、区),中部包括山西、湖北等8个省(市、区),西部包括XX省、西藏、重庆等12个省(市、区)。利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农村金融效劳图集的相关数据,从农村金融深化及农村金融效率2个方面分析我国农村金融开展的区域差异。 1.1我国农村金融深化的区域差异 以农村地区贷款余额与该年度gdp的比值代表农村金融深化,比值越高,农村金融深化程度越高。从表1可以看出,总体而言,三大区域农村金融深化程度呈东部>西部>中部的格局。东部地区农村金融深化程度最高,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农村金融深化程度显著低于东部、西部。202223年以来,东部地区农村金融深化程度呈快速上升趋势,而中部地区农村金融深化程度的动态变化并不明显,因此202223年以来农村金融深化的区域差异逐渐加剧。202223年,东部农村地区贷款余额在gdp中的比率已达66.74%,高于西部约2023百分点,高于中部约32百分点。 1.2我国农村金融效率的区域差异 发动和运用储蓄是金融中介机构最根本的功能。制约农村金融体系功能发挥的掣肘并不在于储蓄发动能力缺乏,而在于农村储蓄不能有效转化为农村贷款,农村稀缺的金融资源外流,因此主要从农村金融中介机构将农村存款转化为农村贷款的能力方面度量农村金融效率。贷存比指农村地区贷款与存款的比值,贷存比越高,农村金融机构将农村存款转化为农村贷款的效率越高,农村金融中介机构效劳农村的功能越强大。从表2来看,三大经济区域农村存款转化为农村贷款的比率都小于1,说明三大区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农村金融资源流失。总体来看,农村金融效率呈现出东部>西部>中部的格局。东部地区农村存款转化为农村贷款的比率最高,且呈上升趋势,202223年东部农村地区存贷比高达0.79,远高于同期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存贷比。中部农村地区存款转化为贷款的比率最低,且呈下降趋势,202223年以来贷存比已下降至0.5以下。西部农村地区贷存比先下降后上升,虽然高于中部地区,但与东部仍有一定差距。 2我国农村金融开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区域差异 2.1面板数据模型及构建 拟采用2023—202223年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农村金融开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区域差异。与横截面数据及时间序列数据相比,面板数据能够同时涵盖农村金融开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区域特性和时间特性。另外,面板数据可以“加大样本容量,把不同时点从同一总体中抽取的多个随机样本混合起来使用,可以获取更精确的估计量和更具成效的检验统计量〞[7]。为检验农村金融开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是否具有区域差异性,建立如下回归模型:srcjit=ai+β1×njit+β2×lnrjgdpit+β3×eyxsit+uit,(1)式中:srcjit代表城乡收入差距变量;nj代表农村金融开展变量;lnrjgdp和eyxs为控制变量,其中lnrjgdp是经济增长变量,由各地区的人均gdp取自然对数值代表,eyxs是二元经济结构变量,由各地区的二元比照系数代表;下标i表示地区(1,2,…,31),下标t表示年份。二元比照系数是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之比,以第一产业代表农业,以第二、第三产业代表非农业,那么农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等于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与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的比率,非农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等于第二、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与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的比率。农村金融开展变量包括2个:以农村地区贷款余额与农村gdp的比值(njgm)代表农村地区的金融深化程度;以农村地区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值(njxl)代表农村金融效率。表3给出了各变量的统计性质。为防止多重共线性问题,将2个农村金融开展变量分别放入回归方程中:在回归方程1中,农村金融开展变量是农村金融深化程度(njgm);在回归方程2中,农村金融开展变量是农村金融效率(njxl)。农村金融开展数据全部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农村金融效劳图集中的相关数据计算而来,其余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及各地区统计年鉴计算而来。因为农村金融效劳图集只报告了2023—202223年的数据,因而实证数据的时间跨度为2023—202223年。 2.2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2.2.1模型的假设检验结果 首先利用hausman检验判断应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另外,面板数据还可能存在截面异方差、截面相关和序列相关,上述情况存在的情况下会导致参数估计有偏,因而使用modifiedwaldtest检验是否存在异方差,使用wooldridgetest检验是否存在序列相关,使用pesaran''''stest检验是否存在截面相关。假设检验的结果如表4所示。 2.2.2实证结果分析 由表4的假设检验结果可知,需要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上述面板数据模型。但由于上述模型根本均存在截面异方差、截面相关和序列相关问题,故还需采用driscoll-kraay标准误即xtscc模型对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修正。表5是对固定效应模型修正后的回归结果。从表5的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1)农村金融深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农村金融深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0.05水平下显著,该变量的符号为负,说明东部地区的农村金融深化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深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均不显著。(2)农村金融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也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农村金融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为负,说明农村存款转化为贷款的效率提升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该变量在0.01水平下显著。中部地区农村金融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显著。西部地区的农村金融效率在0.05水平下显著,系数的符号为负,说明农村金融效率提升同样能够促使城乡收入差距降低。虽然在东、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效率都能降低城乡收入差距,但东部地区农村金融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强于西部地区。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农村金融开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整体而言,东部地区农村金融开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要大于中西部地区———无论是农村金融深化还是农村金融效率,都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效率也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弱于东部地区。在中部地区,农村金融开展对城乡收入差距没有显著影响。(2)农村金融开展可能对降低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积极作用,这一点在东部地区表现尤为明显。与农村金融深化相比,提高农村金融效率对缓解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可能更强。在东部地区,农村金融效率变量的回归系数不仅大于农村金融深化变量,而且该变量在统计意义上也更为显著。 3对农村金融开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区域差异的解释 农村金融开展可能有助于降低城乡收入差距,且东部地区农村金融开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强于中西部地区。其原因包括:首先,农村金融开展可能有助于降低城乡收入差距。众所周知,信息不对称使金融市场充满着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为了躲避这些风险,就必须对潜在贷款者进行筛选。筛选的准那么是尽量选择“平安〞的客户,这就要求提供抵押。穷人与富人相比,难以提供合格抵押品且单次借贷金额往往是小规模的。对于穷人而言,如果存在信贷约束,那么一个人即使可以具有学习天赋或具有较高的企业家天赋,也不可能通过贷款对自身进行人力资本或生产资本方面的投资,以期获取更高的收入。也就是说,信贷市场的不完善可能使得低收入群体对初始禀赋存在路径依赖,导致弱势群体收入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8]。由此可知,金融开展之所以能够影响收入分配是因为信贷配给程度对穷人和富人是不一样的,穷人由于初始财富禀赋低,受到的信贷配给更严重。信贷配给进而影响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投资时机,穷人和富人由于时机不均等导致收入差距扩大。金融开展影响收入分配的微观机理凸显出农村金融开展的重要意义。农村金融开展水平提高,增强了农村经济主体的金融资源可得性,更多的难以获得金融效劳的农村低收入群体和农村中小企业享受到金融开展的收益。如果获得金融效劳,这些弱势群体就能够克服初始不平等的影响,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和物质资本投资,这增加了弱势群体获取高收益的时机。因而,农村金融开展可能有利于降低城乡收入差距。其次,农村金融开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存在区域差异。从前文分析可知,我国农村金融开展水平呈东部>西部>中部的格局。东部农村地区不仅农村金融深化程度最高,而且农村金融效率最强,农村金融资源流失程度最轻。根据农村金融开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逻辑机理,农村金融开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其农村居民越容易获取各种金融效劳和金融资源,进而增强其获取高收益的时机,农村金融开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可能越强。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存在以下区域差异:(1)与中、西部相比,东部农村居民受到的信贷配给更少。据王曙光等的调查,地域因素是影响农户信贷配给的重要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东部地区的农户比中西部地区的农户更容易获得贷款;东部地区的农户平均贷款规模显著高于中部地区[9]。(2)与中、西部相比,东部农村居民的物质资本投资时机及规模更大。以农户家庭在农业生产机械上的投资为例,东部农户拥有户均价值为12.6万元的机械,中西部农户分别仅拥有户均价值为6956、3713元的机械[2023]。(3)与中西部相比,东部农村居民的人力资本投资时机及规模更大。以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支出中的文化、教育、娱乐支出和医疗保健支出代表农户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根据2023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计算,2023年东部农村居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总额为1125元,高于中部的741元及西部的619元。综上所述,由于我国东部地区的农村金融开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农民金融资源可获性也强于中、西部地区,因此东部地区的农民更容易按照自身意愿进行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东部地区的农村金融开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可能强于中、西部地区。 4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研究从农村金融深化和农村金融效率2个层面,考察中国各地区农村金融开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通过东、中、西部3个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了农村金融开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是否具有区域差异性及差异存在的形式。结果说明,我国农村金融开展可能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东部地区农村金融开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最强,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的农村金融开展对城乡收入差距没有显著影响。基于上述结论,本研究的政策涵义是:(1)继续放开农村金融市场准入门槛,同时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涉农贷款补贴和税收优惠。通过提高农村金融供给,降低农村金融市场的参与门槛,使更多农村弱势经济主体获得金融效劳,改善城乡居民的时机不均等,这有助于改善城乡收入差距。(2)制度及政策优惠应该更多地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农村金融开展水平的目标应该是提高农民的信贷可及性,这样才能缩小城乡居民在获取金融资源及投资等方面的时机不均等,才能真正改善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开展。(3)鉴于在中西部偏远乡镇建立农村金融分支机构本钱高昂且规模不经济,可借鉴国外一些开展中国家的经验,大力开展 银行业务。基于现代通讯手段的无分支行网点银行,摆脱了传统银行业务对网点、人员的依赖,可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在农村地区低本钱地提供存款、汇款、贷款和保险等根底性金融效劳,有利于金融机构在维持财务可持续的原那么下,不断扩展金融效劳覆盖面[11]。 第9页 共9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