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农村金融供给对农业产出效应分析.docx
下载文档

ID:624583

大小:20.49KB

页数:9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农村金融 供给 农业 产出 效应 分析
农村金融供给对农业产出效应分析 。作为国民经济第一产业,农业在国家经济体系中占据着根底地位,农业的开展对于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有着重要促进作用。现阶段下我国农村金融开展滞后,农村金融供给缺乏严重影响到我国农业产出的提高。本文通过对农村金融供给与农业产出效应进行介绍,深入分析我国农村金融供给现状及存在的缺乏之处,并提出新常态下强化农村金融供给对农业产出推动效应的具体措施,为完善我国农村金融建言献策。 关键词:农村金融供给;农业产出;效应分析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行业在我国城市地区开展迅速,但在广阔农村地区,金融开展现状不容乐观,据银监会相关数据统计,2023年我国农村家庭活期存款账户和定期存款账户占农村家庭总数的比例分别为42%和12%,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受农村地区根底设施建设滞后、经济开展水平低下等因素的影响,农村金融供给排斥现象比较严重,农村金融供给缺乏给我国农业产出的增长带来了不利影响。 一、农村金融供给对农业产出的效应分析 金融市场最根本的功能是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完善农村金融供给可以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化配置功能,从而推动农业产出的增长,具体分析如下: (一)农村金融供给通过金融产品创新和提高资本边际 生产率来提高农业产出。首先,金融机构可以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分散风险的作用,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降低农业生产者所面临的市场风险,针对农业生产季节性的特征,银行、保险机构等金融机构可以开发出大宗农产品期货合约、保险合约等金融产品,锁定农业生产者远期农产品交易价格,从而降低由于农产品未来市场价格变动给农业生产者带来的损失,让农业生产者安心开展农业,推动农业生产的稳定开展。其次,完善的金融体系可以将资金充分应用于资本边际生产率最高的生产活动中,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2]。完善农村金融供给可以有效地解决金融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降低农业生产者等资金需求方与金融机构资等资金提供方的交易本钱,生产效率高的农业生产者可以在金融市场上获取所需要的生产资金,从而推动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开展,同时,金融机构闲置资金也能够用在效率较高的生产活动中,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资金需求方和资金提供方双方效率的提高,推动农业产出增长。 (二)农村金融供给通过影响农村居民储蓄率和投资率 来提高农业产出。金融市场越完善,金融产品和效劳品种越齐全,就可以吸收更多的存款,并提供更多的贷款资金,推动经济的增长[3]。首先,农村金融供给的完善可以降低农村居民在金融市场上进行各种业务活动的时机本钱和交易费用,全面且便捷的金融效劳有利于吸引更多农村居民来银行存款,而不是将大量资金闲置在家,一方面解决了农村居民对现金平安问题的担忧,同时也吸纳了农村地区大量的闲置资金,提高了农村地区储蓄率,为农业生产者资金需求提供了来源,更好地满足了农业生产投资的需要。其次,农村金融供给的完善可以提高农村资金的投资效率,一方面农村金融市场通过将农村地区银行存款投资于本地区高效率的农业生产活动,另一方面农村金融市场通过为农村居民提供相对于银行存款而言的回报率更高的金融产品,在拓宽农村居民的投资渠道的同时效劳于农业生产,推动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开展。 二、我国农村金融供给现状及存在的缺乏之处 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农村金融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金融机构出于风险和收益的考虑,对我国经济落后的广阔农村地区的金融开展重视程度仍然不够。据银监会相关数据统计,截止到2023年底,我国城乡居民银行存款总额突破20230万亿元,其中城市居民存款比例约为80%,农村居民存款比例约为20%;2023年全年银行贷款总额突破90万亿元,其中城市贷款所占比重超过95%[4]。农村金融开展严重滞后于城市,尤其是在金融供给方面,农村地区金融供给排斥现象严重,具体分析如下: (一)地理排斥。相对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由于其根底设施建设滞后、交通不便、人口集中程度不高、经济开展水平较低,在我国广阔农村地区,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网点缺乏。据银监会相关数据统计,截止到2023年底,我国乡镇银行金融机构网点的平均数量为4.6个,全国超过3000个乡镇没有任何金融机构网点[5]。金融机构覆盖缺乏、涉入不深、效劳不全是导致农村地区金融供给排斥的重要原因,农村金融需求由于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缺乏而得不到满足,给我国农业产出的增长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条件排斥。出于贷款风险和收益的考虑,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对外放贷时需要对借款者信用记录、偿债能力等方面进行详细评估从而确定贷款对象和贷款规模,在抵押贷款的条件下还需要贷款者提供相应的抵押物,以降低银行贷款风险,防范由于贷款者经营不善导致银行贷款无法收回而给银行造成的损失[6]。但是我国广阔农村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缓慢,尚未形成健全的信用评价机制,银行无法对农户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价,导致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经营风险过高,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开展业务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三)价格排斥。现阶段下,商业银行由于风险收益不对称等原因不愿意进入农村地区开展业务,农村地区金融效劳大局部由政策性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提供。但是,中国农业开展银行通常是对农业生产提供大额贷款,对于农民小额资金需求未予以全面考虑;尽管邮政储蓄银行遍布我国广阔农村地区,但其在农村金融体系中扮演的更多是“农业经济抽血机〞的角色,只存不贷的现象突出[7]。同时,受现行金融体制的影响,农村信用社通常采用央行规定基准利率的2倍至3倍的贷款利率向农民发放贷款,金融产品价格超出农民预期导致局部农民放弃金融效劳。 三、新常态下强化我国农村金融供给对农业产出推动效应的具体措施 从我国农村金融供给缺乏之处出发,新常态下强化我国农村金融供给对农业产出的推动效应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树立农村金融开展理念,完善农村金融体制建设。首先,政府应当在大力开展城市金融的同时,清醒地意识到我国农村金融供给现状,充分认识到农村金融供给的完善对于提高农业开展水平、推动农业产出增长的重要作用,加大对农村金融供给的重视程度,强化农村金融开展理念。其次,政府应当完善农村金融体制建设,一方面,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法律法规,综合考虑农村开展新变化和未来开展需求,着手进行农村金融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工作,完善现行金融法律法规的缺陷,严厉打击地下钱庄等非法借贷组织,标准农村金融开展;另一方面,政府应当加强农村地区信用评价机制的建设,建立统一的社会信誉信息化管理平台,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提供客观参照标准。同时,政府应当适当降低农村金融市场的进入门槛,鼓励民营金融机构积极进入农村地区开展业务,简化农业生产贷款的审批程序,为农民贷款提供便利。 (二)加强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推动农村金融全面开展。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当深入了解农业生产的特点,针对农业生产者不同贷款需求开发出相应的金融产品和效劳,加大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农业生产季节性的特点开发出农产品远期合约和保险合同等,降低农产品市场波动对农民造成的损失[8];金融机构也可以对贷款担保方式进行适当创新,考虑到我国广阔农业生产者并没有价值较高的房屋等不动产和机器设备等动产作为银行贷款抵押物,金融机构可以根据我国新物权法的规定将农业生产者的土地经营权、在产农产品等作为抵押物,或者通过村民联保的形式,提高农村金融供给。同时,金融机构也可以进行农村金融组织形式的创新,通过设立农业生产互助资金等形式,吸纳农村闲置资金,进行适当的稳健型投资,增强农业生产者抵抗自然灾害、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强化内部金融体系构建,加大农业金融支持力度。对于农村信用社、民间借贷等农村金融内部体系,政府在加强对其监管的同时,也要加大对其支持力度。首先,政府要继续强化农村信用社效劳三农的理念,在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中要继续扎根农村、效劳三农,加强对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加快对符合条件的农村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革步伐,进一步明晰产权,强化现代化银行管理理念,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内部治理机制,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村金融开展要求。其次,政府应当加强对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机构借贷行为的标准,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制定民间资本进入金融市场的统一标准和程序,保障借贷双方合法权益,促进农村金融合法、标准开展。 (四)重视外部金融体系开展,提高商业银行支农热情。作为我国资产规模最大、金融产品最多、效劳范围最广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是农村金融开展不可或缺的组成局部[9]。但是商业银行由于其自身营利性组织的市场定位,在进入农村市场时它考虑更多的是其风险和收益。基于此,一方面,政府可以给进入农村开展金融业务的商业银行相应税收优惠政策,也可以适当放宽商业银行对三农贷款的利率浮动范围,积极引导商业银行进入农村地区开展金融业务,发挥商业银行对农村金融开展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政府应当加强央行、证监会、银监会等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的信贷投放的监管力度,引导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地开展信贷投放业务,保障农村金融稳定开展。 综上所述,农村金融供给对于提高农业产出效应主要表现在金融产品创新和农业生产投资方面,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仍存在着地理排斥、条件排斥和价格排斥等缺乏,通过完善农村金融体制建设、加强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强化内部金融体系建设、重视外部金融体系开展的措施,可以强化我国农村金融供给对农业产出的推动效应,为我国农村金融的健康开展奠定扎实的根底。 参考文献: [1]刘薇,赵艳君.农村金融对我国农业产出影响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3,12:3733-3735+3738. [2]张阳.XX省XX县区农村金融对农业产出影响的实证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23,05:20235-12023. [3]陈时兴.农村金融支农效率的比较研究——以XX省农村信贷投资的产出效应与收入效应为例[j].中共XX省委党校学报,2023,06:98-20234. [4]刘长庚,戴克明.农村金融开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及政策思考[j].金融经济,2023,04:51-57. [5]刘轶夫.XX省农村金融供给对农业产出作用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金融,2023,02:50-52. [6]陈丹妮.农村金融、农业产业化与农村经济增长前沿理论综述[j].河北金融,202223,01:7-9. [7]陈雷生.中国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开展的影响——基于农业经济开展和农民增收的视角[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23,06:742-747. [8]林炳华,张文棋.我国农村金融供给支持作用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2023,2023:113-116. [9]高宏霞,杨林.农村信贷资源分配扭曲与产出效应的分析——以XX市XX县区、XX县区、XX县区为例[j].经济研究参考,2023,22:23-30. 第9页 共9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