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农村调研报告4篇.doc
下载文档

ID:624566

大小:50.50KB

页数:41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农村 调研 报告
农村调研报告4篇 图1 图2 图3 编者按xx年毕节5名留守儿童因在垃圾箱生火取暖,造成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的阴影还未散去,xx年6月9日晚,毕节七星关区田坎乡的4名留守儿童在家中死亡,悲剧又一次上演,引发了社会对留守儿童生存命运和困境的深深关切和担忧。来自全国妇联的数据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达6102.55万,其中独居留守儿童已达205.7万,留守儿童的心理和情感贫困程度比物质贫困更为严重。xx年5月,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状况调查,并最终形成了题为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九个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的课题报告。我们编发此报告,目的是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关注他们学习、生活和心理面临的诸多问题,让上述悲剧不再上演。 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面临社会、心理等多方面问题 1.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凸显 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其中前四项分别高5.3、1.6、3.9和3.1个百分点〔图1〕。意外伤害的发生源于留守儿童平安防范意识和知识的缺乏,但更多的是父母及监护人履责不到位。 2.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缺乏 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49.4%〕、上学迟到〔39.6%〕、逃学〔5.5%〕的比例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8.6、4和1.3个百分点;不想学习〔39.1%〕和对学习不感兴趣〔43.8%〕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 然而,有九成多留守儿童认为学习重要,其学习态度与状态的差异,一方面缘于普通农村学校培养目标单一与留守儿童教育需求多元化的矛盾,学习知识一旦脱离自身的开展根底和需求,学习兴趣自然就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与留守儿童自身的情况有关,因为缺少有效监督和应有的学习辅导,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较差,问题积累多了,势必影响学习的自信心。有58.1%的留守儿童表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比非留守儿童高出5.8个百分点。 3.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拟突出 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弱化,你最信任的人是谁你和谁最亲近你的心里话主要跟谁说遇到困难你会向谁求助谁经常鼓励你表扬你5种情况的平均百分比,非留守儿童排前三位的依次是母亲、父亲和同学朋友,留守儿童那么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但可以看到,留守儿童来自父母的支持较弱,而朋辈性倾向明显,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警惕。 30.5%的留守儿童认为校园里或周边有不良帮派团伙, 25.7%认为有同学参加不良帮派团伙,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4.3和1.4个百分。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表达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此外,还有17.6%的留守儿童表示社会支持主要来源是自己,这说明他们感知不到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状况是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预测变量,社会支持弱化使得留守儿童消极情绪更多,经常感到烦躁〔46.0%〕、孤独〔39.8%〕、闷闷不乐〔37.7%〕,以及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19.7%〕的都多于非留守儿童。 4.留守女童负面情绪相对明显 留守女童的自我接纳程度更低,对自己总体上感到满意〔76.5%〕和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个百分点,而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个百分点。经常感到烦躁〔47.6%〕、闷闷不乐〔38%〕和无缘无故发脾气〔21.5%〕的女童比例比男童高3.7、1和3.5个百分点;女童自评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来抑郁、焦虑、爱发脾气、胆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经常觉得孤独,不仅高于留守男童6.2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个百分点〔图2〕。 总体来看,留守女童负面情绪多、孤独感强。其原因。一是性别的差异使留守女童更需要父母的爱抚;二是家庭和学校的情感支持不能满足留守女童的心理需求;三是传统的社会角色期待加重了留守女童的心理负担。留守女童的家务负担远高于男童,也高于非留守女童。在为家庭转移更多劳动负担的同时,留守女童承受了更多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与父母外出带给她们的心理影响叠加在一起,不仅影响了她们的身心健康,也可能会影响到她们未来的开展。 5.留守男童问题行为令人担忧 留守男童问题行为多,学习及校园生活中的障碍也多。留守男童迟到〔41.8%〕、逃学〔7.4%〕、受老师惩罚〔73.5%〕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5.3、1.9和5.4个百分点;不想学习〔40.4%〕、对学习不感兴趣〔44.8%〕、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64.4%〕、没完成作业〔54.8%〕、成绩下降〔83.2%〕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10.7个百分点,也都高于留守女童。 某县综治委的同志说留守男童是当地犯罪青少年的重要群体,称他们为110的后备大军。其原因:一是缺乏有效的监管,这是留守男童不良行为相对突出的直接原因。男生成熟较女生晚,更需要来自父母的监控,否那么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难以理解、掌握和内化社会所提倡的价值观念、行为标准和道德准那么,从而导致价值观和行为偏差。数据显示,留守男童更赞同老实守信的人容易受欺骗〔55.1%〕、一夜成名的人令人羡慕〔47.1%〕和做好事经常得不到好报〔39.0%〕等说法,比留守女童高4~6个百分点。 二是家庭中父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男童影响较大,本次调查中有91.9%的留守儿童父亲外出或双亲外出。父亲外出缩小了儿童的生活和活动空间,也使得家庭中缺少权威形象,使男孩的管教和监督变得更为困难。此外,对于男童而言,父亲还提供了男子的根本模式,供其参照和认同,父亲远离不利于留守男童的性别认同。 6.青春期叠加留守使得初二现象更为显著 初二留守学生在学习及校园生活方面遇到的障碍更多,上学迟到〔49.8%〕、逃学〔8.7%〕、不想学习〔62.8%〕、对学习不感兴趣〔67%〕、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86.3%〕、遇到问题没人帮助〔68.4〕、没做完老师留的作业〔62.7%〕以及被老师惩罚〔75.2%〕比例均高于初二非留守学生,分别相差2.3~14.4个百分点。 初二留守学生与父母的关系更差,经常和妈妈交流〔64.3%〕、经常和爸爸交流〔57.9%〕的比例低于初二非留守学生4.1和8.7个百分点,而被父母训斥吓唬〔22.8%〕的初二留守学生比例最高。唯有初二留守学生把同学朋友视为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43.4%〕,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母亲,其中的某些负面影响值得关注。 初二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身心急剧开展变化,存在着种种开展的可能性,他们具有叛逆、盲目、易受外界影响、情绪变化大、成绩两极分化普遍、违纪违规频繁等特征,又具有可塑性、主动、追求独立等特点。对于初二留守儿童来说,青春期的影响与父母外出务工的影响叠加,放大了种种问题。 7.父母外出对小学四年级儿童影响更大 在四年级到初三6个年级的留守儿童中,过去一年,有3.6%的四年级儿童遭遇触电,比例最高;而非留守四年级儿童为1.5%,比例最低。在上网的留守儿童中,有26.9%的四年级儿童玩网络游戏, 9.9%在网上浏览色情暴力内容,在6个年级中位于前两位。此外,有10.6%的四年级留守儿童在生病后选择自己忍着。 外出父母及代理监护人,因为觉得这个阶段的孩子长大了,已经适应校园生活而又尚未面对升学压力,容易对其放松监管。这不仅使得他们更易遭受意外伤害,也无视了他们一些不良品德和行为的滋生和开展。按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划分,十岁左右的儿童正是道德水平从他律向自律过渡的关键阶段,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引导。 感觉父母外出后自己更容易被欺负〔23.7%〕、被歧视〔19.8%〕、性格比原来内向〔41.7%〕、胆小〔18.9%〕的四年级留守儿童比例在6个年级中也最高。他们经常想念父母〔76.7%〕、担忧见不到父母〔59.2%〕、担忧父母不爱自己〔34.6%〕的比例最高,比初三学生高21.3、25和11.1个百分点。 8.寄宿留守儿童对生活满意度相对较低 寄宿生的日常生活习惯较差,曾用吃零食代替吃饭的寄宿生〔49.6%〕比非寄宿生高10.5个百分点,平均每天睡眠9小时以上的寄宿生〔15.2%〕比非寄宿生低5.9个百分点。学习和校园生活状况更糟糕,上学迟到〔49.2%〕、没完成作业〔54.6%〕、不想上学〔45.6%〕、对学习不感兴趣〔48.9%〕、听不懂老师讲课〔62.9%〕、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56.7%〕、成绩下降〔78.5%〕以及被老师惩罚〔67%〕的寄宿生比例均高于非寄宿生,相差5.9~12.6个百分点。 寄宿留守儿童各种需求的未满足程度高。一是学习辅导缺乏,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学业需求。寄宿生表示晚自习经常有老师答疑的仅有四成〔40.4%〕。二是生活单调,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精神需求。寄宿生学习之余或节假日最经常做的是在宿舍和同学聊天〔50.1%〕,其次是在室外锻炼、玩耍〔38.5%〕和看电视〔24.5%〕。三是情感支持缺乏,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七成多〔76%〕留守儿童表示在住校期间想家,仅两成多〔23.9%〕表示生活老师会经常找他们谈心。四是管理不到位,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成长需求。寄宿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较差,生活卫生设施配备与维护状况不容乐观,就餐满意率仅六成多;平安状况堪忧,有87.5%的寄宿生表示宿舍中发生过丧失财物的现象,57%表示宿舍里有同学拉帮结派欺负别人。 低龄寄宿趋势明显。有35.2%的留守儿童是从小学就开始寄宿的,其中15%从小学四年级及以下就开始寄宿,寄宿留守儿童从小学高年级不断向下延伸,少数学校还出现了一年级甚至是幼儿园就开始寄宿的现象。 9.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整体状况欠佳 父母都在外地的留守儿童最多,占51.7%,其次是父亲外出的,占40.2%,母亲外出的最少,占8.1%,但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在各个方面的问题最突出。他们生活习惯更差,网络不良行为更多,意外伤害更多,对留守生活的负面体验也更高;学校表现更糟糕,遭受欺负的比例更高;在自我接纳和人际交往方面,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表现矛盾,他们觉得自己更有用,同时也觉得别人比自己运气好;他们觉得自己更受人欢送,但不愿意和别人谈话聊天;他们认为自己的好朋友更多,但无助感最强。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威尔对亲子依恋的研究结论是:心理健康最根本的要求在于婴儿应该有与母亲〔或稳定的代理母亲〕之间的连续不断的温暖、亲密的关系。他深信,早期依恋特征对个体后期开展有重要影响,而且早期依恋的开展是不可逆的,一旦错过关键期,儿童依恋难以重新建立,个体会出现情感不稳定的状况,面对挑战时也容易出现易怒情绪。 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虽然面临学习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对现在生活的满意度最低,但他们没有放弃对自己和生活的信心,仍旧表现得积极向上,他们中有94.4%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比父亲外出的高2个百分点;有87.8%对未来怀有希望,比父母外出的高6.3个百分点〔图3〕。 新农村建设参观考察调研报告农村调研报告〔2〕|返回目录为进一步激发调动学员们对湖北经济文化的认识的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武汉警官职业学院组织110名学员和辅导员老师到XX省XX市XX县区进行了新农村建设实地参观考察。一天的时间,先后参观考察了官桥村和潘家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