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农村
脱贫
奔小康
调研
报告
农村脱贫奔小康调研报告
当前,我县扶贫开发进入最后攻坚阶段,农村脱贫奔小康无疑是这项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事关全县扶贫开发的整体进程。近期,我们对全县农村脱贫奔小康工作进行了全面调查,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提出新的意见、建议,以期对全县脱贫奔小康决策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现状及特点
我县自年初被确定为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以后,着眼“推动科学开展、跨越开展,率先建成脱贫奔小康示XX县区,率先建成山区新农村建设先进县〞的“两开展、两率先〞目标,以新农村建设为统揽,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农村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良好开展景象。
㈠支柱产业初具雏形,农民收入稳步增长。试点建设一年多来,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产业建设为重点,立足山区实际,按照行政推动、市场化运作的方法,着力开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取得了明显进展,各类特色产业基地面积增加2023万多亩,到达近50万亩,特色产业在农村经济总收入中的奉献份额到达70%以上。同时,继续抓好剩余劳动力转移安置,积极开展农村运输、加工和餐饮等二三产业,全面落实各项惠农补贴、补助、救助等政策,也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到达3425元,同比增加362元,增长11.8%,今年可望实现更高的增幅。
㈡根底设施不断完善,农村面貌逐步改观。充分利用国家加大农村根底设施建设投入的机遇,与整村推进扶贫和省市挂点、县直挂钩扶贫有机结合,实行规划衔接一致、工程安排一致、扶持投向一致的方法,千方百计匹配、整合建设资源,年以来,先后投入2亿多元用于农村根底设施建设,有效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在解决行路难上,新修通村水泥路380公里,通组砂石路140公里,城关、店垭、过渡湾镇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全县有213个村通水泥路,占行政村总数的81.6%;在解决饮水难上,根据各村实际,采取修渠道、打水井、建水窖等方法,新建水池、水塔212023处,解决了7.66万人的平安饮水难题;在解决特困户住房难上,本着“建得起、住得下、有平安感〞的原那么,对特困户的危房进行改造,已完成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4286户;在解决农村用电难上,启动了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改造完善了50个村55个台区的农村电网。同时,大力开展生态家园建设,农村面貌快速改观,一大批新农村示范典型不断涌现。
㈢社会事业不断开展,民生问题逐步改善。在大力开展农村经济的同时,着力开展各项农村社会事业,多措并举改善民生,和谐保康建设进程明显加快。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年以来,新建3个乡镇文化站,70个农家书屋;大力开展贫困学生救助,加大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建成比较标准的寄宿制学校55所。大力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效劳体系建设,新建、改扩建县、乡卫生院2023家,增加医疗业务用房1.9万平方米,标准整建村级卫生室402个;将城镇居民纳入医保范畴,设立了惠民医院,对城镇低保对象就医实行费用优惠或减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以上。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农村低保、特困救助、大病救助、“五保〞供养、灾后救济等社会救助体系,农村低保范围逐步扩大,全县纳入低保范围对象到达1.6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7.1%。
㈣基层组织不断加强,村务管理逐步标准。按照“三三〞制原那么和“五根本〞要求,大力实施“双引双培〞工程,全面稳固“三级联创〞成果,村级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较好发挥,有效增强了基层组织引领开展、为民办事的能力,全县涌现出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同时,对全县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探索建立了村干部绩效工资、养老保险等制度,建立“大学生村官〞等干部学习培训制度,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帮助村级组织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健全村民自治机制,村务管理明显标准,其中全县村务公开率达20230%,建立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村达20230%,建立了民主理财小组的村达20230%,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得到了较好保障。
㈤农民素质快速提高,乡村文明逐步形成。按照“六进家〞(政策、道德、法律、文化、科技、卫生)为载体,大力实施“三入户〞(科技入户、政策入户、信息入户)工程,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政策法律素质和发家致富能力,广阔农民素质能力明显提高,培育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同时,深入开展“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小组〞创立,全面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评,广泛开展“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大大提高了农村文明程度,涌现出一批文明镇、文明村、文明户。其中马桥镇进入全省乡村文明建设的先进行列,尧治河、中坪、堰垭等一大批试点村乡村文明建设全省闻名,黄堡镇黄堡村乡风文明示范村建设已初具雏形。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在脱贫奔小康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但是,对照同类先进地区,特别是与仙洪试验区、夷陵区、XX县区等先进地区相比,差距仍然较大。主要表现为“四缺〞:
㈠缺资金。农民脱贫奔小康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民生问题,即建房、饮水、修路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很大的投入。但农民在短期内全部解决这些资金尚不现实,而且各类政策性补贴、扶持也显得杯水车薪,成为制约农民脱贫奔小康的首要因素。如当前我县农民最迫切的愿望是推掉土坯房,建新楼房,以每栋楼房12—15万元计算,一个劳力至少需要积累12年以上才能实现这一愿望,但是依现行的扶持政策,最高也就是五、六千元。而且,农村信用社贷款额度小、期限短、利息高,致使农民人居环境长期难以根本改善。同时,需要集体负责建设的道路、桥梁、水库、渠道等根底设施,也因缺少资金、扶持偏少而进展较慢;农村丰富的资源,优势产业也因缺少资金投入难以快速开发,制约了全县农村脱贫奔小康的进程。
㈡缺技术。目前,我县农村缺技术问题十分突出,农民劳动强度大,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活依然是“苦、脏、累〞的代名词。在种植业上,目前仍停留在牛耕人种的古老水平上,仅在收割脱粒方面根本实现小型机械化作业;而且,测土配方技术、生物防治、化学除草等技术利用率很低。在养殖业上,养猪、养牛、养羊、养鸡这四个传统产业无论是在繁育上,还是饲养管理上,都还停留在初级水平,饲养效益很低,养殖风险较高,经济效益一般。在茶叶、蔬菜、烟叶、袋料香菇等产业上,虽然在生产上技术较高,但受加工技术制约,加工增值不多,产业链条过短,粘合相关产业不够。同时,由于技术匮乏,农副产品加工,农村效劳业都呈现规模不大、效益不高的状况。
㈢缺品牌。当前,经济开展早已步入了买方市场,一个地方的品牌往往决定着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进而决定生产规模和生产水平,而品牌确实立,需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用优质产品“打出〞。我县农业产业的农、林、牧、渔门类齐全,特色产业众多,共达2023个左右。但是,龙头企业过小,品牌要么过多过杂,知名度不高,带头作用微弱,如茶叶产业,仅仅2023万亩面积,注册商标就达4个;要么没有品牌,如香菇、生猪等产业,仍停留卖原产品上。作为传统产业众多的山区,客观上需要在一种品牌“旗舰〞下,各种产业嫁接融合,形成如同“八宝粥〞、“十三香〞那样的态势,联合做大,整体对外。但目前,各个产业分散经营,缺少联合,十多个农业产业,都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都长不大、做不强。
㈣缺人才。一方面,组织领导型人才匮乏。像尧治河、堰垭那样的组织领导型人才少,大局部村级干部都缺乏带着群众干一番事业的领导能力,往往停留在简单地按上级要求,开展产业,抓好管理上,以致于多数村不能实现自我快速开展。另一方面,各类专业型人才匮乏。农村开展需要一批法律、经管、文化专业性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但是由于农村多数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特别是大局部学生一毕业就外出务工,学习掌握的是城镇工商业技能,在农村多无用武之地,以致于农村大量缺少专业性、技能型人才,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开展。据调查,我县各类专业性、技能型人才与正常需求相比,约差5000—2023000人。另外,当前农村技工日工价超过XX县区2023—15元/人仍很难雇到,特别是用工量大的月份,这一问题显得十分突出。
三、对策与建议
当前,我县正处在科学开展的新起点上,进入脱贫奔小康的关键时期。在新一轮的竞争开展中,要坚持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围绕“生态经济强县〞战略,找准脱贫奔小康的定位,解放思想、优化思路,创新措施,扎实工作,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力争提前实现五年脱贫奔小康的奋斗目标。
㈠农民是主体,脱贫奔小康要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在脱贫奔小康工作中,农民是主体,只有坚持广泛发动群众,正确引导群众,多方帮助群众,才能充分激发农民的热情,运用群众力量打好这场攻坚战。一是运用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当前,各项惠农政策格外青睐山区,“脱贫奔小康试点县〞招牌政策含金量高,省直单位帮扶措施安排也都在向山区县倾斜,要多种方式宣传对保康开展有利的优惠政策,让农民自觉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焕发大干快上的热情,把开展各项建设内化为精神的意念,转化成自觉的行动。二是运用返乡人员带动农民。充分利用进城务工农民较多的优势,多种方法引导农民将城市先进技术、加工技能向农村普及,把城市先进经营管理尤其是先进的合伙、合作开展经济实体的经验向农村推广,让城市居民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向乡村传播,使农民快速提高素质,成为脱贫奔小康的能手。三是运用先进典型引导农民。要因时、因地、因情制宜,运用组织农民外出参观、选派村组干部考察、聘请模范专家宣讲等方法,用典型说服群众、启迪群众、提高群众,使群众与党委政府的号召相一致,到达引导群众端正方向、科学谋划、创新实干的目标。
㈡思路是前提,脱贫奔小康要科学进行开展定位。思路决定出路。科学确定开展思路是脱贫奔小康工作的前提。当前,我县脱贫奔小康的蓝图已经绘就,工作重点也已经明确,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要创新思路,改进措施,使各项工作更好的得到落实。一要科学谋划。要科学拟定开发总规,明确开发的指导思想、根本原那么、目标任务、开发重点、区域布局;制定开发详规,遴选一批工程,按方案、分阶段、有重点的组织落实。二要创新机制。着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综合开发、整村推进〞的目标,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各项制度,形成群策群力、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要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根底,强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以股份合作和租赁、承包等有效形式,壮大—批龙头企业,引导企业调整经营方向和开展策略,开发精深农产品加工工程。三要突出特色。脱贫奔小康关键在于开展特色经济,而山区要想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立足实际,突出特色,以特色方可立于不败之地。要依托独特的土壤、气候等条件,开展生态农业,利用并以此为依托,开展农产品加工业;要利用丰富、独特的山水资源,珍稀植物和人文资源,以及原生态农副产品,大力开展以“农家乐〞为主体的生态旅游业。
㈢产业是重点,脱贫奔小康要建立完整产业体系。要把开展产业作为脱贫奔小康的重点内容,立足区域实际,科学确定工程,构建良性机制,配套政策措施,把产业做大做强,成为农民脱贫奔小康的经济支柱。一要开展特色产业。按照突破性开展核桃和生猪产业,稳定开展烟叶和蔬菜产业,提升开展茶叶和食用菌产业的根本思路,加快全省核桃大县、烟叶大县、茶叶大县、食用菌大县建设,力争经过3到5年开展,核桃面积到达50万亩,茶叶面积到达15万亩,烟叶面积到达8万亩,食用菌到达1亿袋,生猪出栏到达60万头。二是抓好农产品加工。重点扶持规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改造升级、重组整合,开发核桃、茶叶、食用菌、生猪、桑蚕等系列产品,力争通过3到5年努力,农特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到达50%以上。三是抓好标准化生产。要结合国家、省市标准,细化生产标准,抓好核桃、烟叶、茶叶、食用菌、生猪、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探索推广农产品生产档案登记制度,健全农产品质量平安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