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农村空巢老人情况调研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624424

大小:18.96KB

页数: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农村 空巢 老人 情况 调研 报告
2023年农村空巢老人状况调研报告 镇有22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3.2万多人。其中六十岁以上的人有5302人,占总人口比例16.1%,其中空巢老人占老年人的30%,他们的生活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进展,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党的各项重大决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 一、农村空巢老人现状 1、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现状差 这些农村的老人,属于贫困的弱势群体,他们大多依靠家庭的供应,然而由于我们的农业生产落后,使得以农为生的他们收入微薄,他们的家庭通常子女超标,中青年农夫供应老人成为他们很大的一大负担,另外,在改革开放以后农村中青年越来越多的流入城市,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地携带妻儿进城谋生。虽然,青壮年外出务工的收入高于种地收入,但他们对留守老人的经济支持往往很有限,以至于大局部老人还要靠劳动来维持生计。特殊是那些男性老人,不得不重新担当起繁重的农活和家务,他们参与农业劳动的比例高达80%。同时,外出打工的子女多数也将承包的土地交由父母耕种,这样一来无疑加重了农村空巢老人的劳作负担。本该颐养天年的他们,真可谓苦不堪言。 2、农村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令人担忧 人老了,病痛自然多。尽管实行了农村医疗合作,空巢老人参与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仍有不少人连补偿起付标准线以下的费用也负担不起。同时,农村老人普遍有“拖〞病的心理,他们一方面埋怨医院收费太高,每次病痛发作,吃一些廉价的止痛药,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节俭,舍不得花钱看病,对待小病,他们总是一拖再拖,得了大病就干脆不治了,万一遇上病情突发,家中无人,又会错过治疗时机,导致难以治愈的严峻后果,有的农户家距村卫生室超过5公里,到镇卫生院、县医院看病就更不便利了。老人们得了急性病经常会耽误治疗,严峻影响身体健康。 3、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空巢〞最难熬 “空巢老人〞外出务工的子女由于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 ,让老人陷入孤寂之中。万家村1组的郭承全夫妇就是如此,两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并将小孩也带到打工处上学,几年时间不回家探视老人,老人反而每天为儿孙的生活状况担忧焦急。 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远。老人们只能围着自己的“空巢〞打转转,生活在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成天郁郁寡欢。 除了天伦之乐的缺失,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格外贫乏。受多方面因素限制,全镇局部村、社区活动室只是作为摆设,活动室更没有健身、康复的器材设备。镇合江村共有“空巢老人〞50户,其中20户家里连电视机都没有。 有些老人还为教育子孙伤脑筋。教育孩子,这本是年轻父母的事,可是,由于子女大多在外务工维持生活,孙子辈的读书、教育这项任务全部落到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身上。双河村的王世清老人无奈的告知我:“我两个儿子都出去打工,放下两个孙子在家读学校,要管吃、管住、管监护,教育孙子不但责任大,而且极为操劳,今日不是孙子生病,明天就是孙女闹别扭,又是隔代教育,加之性格孤避,不听话,又不争气,时不时还给你惹祸上身,再加上我们没文化,无法辅导读书,怕影响娃娃终身。教育不好又怕儿女埋怨,真是心烦〞。 二、当前“空巢老人〞产生的缘由 1、经济环境差造成空巢老人 由于改革开放,收入支配不均,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物价持续上涨,农村的经济收入已无法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于是产生了农夫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得不外出务工来补贴家用,近年农村惠民政策不断出台,政策宽松,农夫工地位明显提升,种地与务工收入比对,形成明显差距,加上近年来打工人员中局部人员已成为外地老板留用人才,工薪较高不愿返乡等因素,造成空巢老人。 2、人口的老龄化和少子女化造成空巢老人 20世纪七八十年月以来,农村生育率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优育观念逐步形成,使农村产生出大批的少子女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家庭规模缩小,也使得代际重心发生倾斜,“宠幼厌老〞的现象有所抬头。有人猜想,到21世纪的三四十年月,城市里的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后可能有60%—70%与已婚子女不住在一起,而农村中的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后可能有30%与已婚子女不住在一起。 3、家庭缘由造成空巢老人 一是老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为避开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产生冲突与冲突,而选择独立生活。二是子女压力大(子女的子女读书等),无暇照看老人,老人也不愿加重子女的负担,而选择独立生活。三是受住房紧急等条件制约,无法与子女同住。四是极少数子女具备条件,但赡养老人的观念很淡薄,嫌弃老人,从而使老人不得不独守空巢。 4、老人长期养成的生活观念和习惯难以转变 一些进城务工的年轻人,在城市购置了房子,也情愿把父母接到身边一起“享福〞。但城市生活是一种与乡土生活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很多农村老人很难适应城市的生活。城市高层的单元套房、相对淡薄的人际关系,使得一局部老人对久居的农村生活布满思念。也有的农村老人虽然期望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但觉得双方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方面存在差异,为避开共同居住与子女产生冲突而选择返回农村居住。总之,对于大多数农村老人来说,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留在农村。所以,除了那些进城务工尚无多少进展的大量青壮年的父母而外,即便是那些在城里站住了脚的少数青壮年的父母,也一样多半会不得不自守农村的“空巢〞。 三、对改善“空巢老人〞现状的建议 农村老年人问题是突出的民生问题,不仅关系到宽敞老年人能否安享晚年,而且关系到千家万户,由于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所以,我们应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幸福的重要高度,乐观应对,综合治理。要遵循“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心〞的老龄工作方针,从农村实际动身,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空巢老年人享受到党和国家优待政策,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1、进一步进展新产业,解决就业问题 家庭养老任然是养老的主要模式,要致力于经济的进展,让更多的农村青壮年能留在家乡,既能养家,又能照看老人。镇作为“农特之乡〞,可以依托传统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进展传统工艺“手工面〞和“盐花生〞,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来带动农村的经济和削减农村的富有劳动力。其次,镇内土壤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政府可以在调查、争辩的根底上,引导农村青壮年引进产量高,效益好的优质农作物,实现规模种植,吸引宽敞的年轻人回乡创业。从而从根本上改善“空巢老人〞的现状。 2、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社会化的养老方式,是与现代化社会相适应而有效分散风险的制度。目前,农村老人还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家庭赡养,而子女的外出务工并不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救济,这就意味着留守的空巢老人假设单纯依靠家庭养老那么有着较大的风险和不行预见性。农村养老保险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要得到更一步补充,全面推行协议养老、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逐步落实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贴,建立健全高龄补贴制度,提高高龄补贴标准。扩大农村老年人享受低保范围,“五保〞老人全额财政供应。完善养老院设施和逐步推行居家养老模式,提高效劳水平。农村养老保险要实现全掩盖,逐步提高根底养老金,让农村老人都能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老有所养。 3、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网络建设 现阶段,村级老年人协会建设缺乏40%,老年活动中心、室、场地更少。村级老龄工作网络建设滞后,严峻影响老龄工作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村级老年协会是关心老年人生活、疼惜老年人难处,解决老年人家庭冲突,检查催促家庭赡养状况的老年人自我管理组织,能直接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生活难处和实际困难。加强镇村两级老龄工作网络建设,乐观应对老龄化,各级党委政府应刻不容缓地摆上议事日程,为形成县、乡(镇)、村三级老龄工作格局打下坚实根底。与此同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健全村级老年活动室、活动中心,老年人图书报刊阅览室、棋牌室等,提高农村空巢老人和全部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4、进一步开展“敬老志愿者〞活动 调动各种乐观因素,为农村空巢老人效劳。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敬老助老,营造敬老气氛,建立长期效劳机制,开展“志愿者〞效劳活动,联系一个空巢老人家庭常年定期开展上门效劳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困难,关心他们疏通渠道,解决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镇村两级可组织低龄“老年志愿效劳队〞,就近为高龄空巢老人、特困空巢老人、病残空巢老人供应日常照料效劳。 5、进一步加强宣扬,营造尊老敬老气氛 家庭养老是我国的传统养老模式,今后在农村仍占主要地位。我们要大力提倡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表彰敬老养老先进,责怪不尽孝道行为。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的理念深化人心,使子女应担当的赡养和照料老人的义务落到实处。此外,要在各中、学校中开展孝敬主题教育活动,从小培育孝敬父母以及尊老、敬老传统美德。 空巢老人问题是一个涉及家庭、社区、社会、政府以及个人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需要家庭、社区、社会、政府以及个人共同的努力。期望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为让空巢老人和全部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而共同努力。 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