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农村
留守
妇女
社会支持
生活
小学生
影响
分析
农村留守妇女社会支持 [留守生活对小学生社会支持的影响分析]
【】 目的 探索小学留守儿童生活现状及对其社会支持特点,为制定相应的教育和心理辅导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修订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自编小学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调查表,对206名小学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小学留守儿童的各项社会支持(SSRS)得分在与父母联系频率、与邻里成人关系、同伴关系、家庭教育方式各方面表达出了一定的显著差异。(1)行动化支持显著地影响小学留守儿童SSRS得分;(2)与父母联系频率对小学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影响最全面且力度最大,与成人、同伴关系不同层面、不同程度地影响小学留守儿童SSRS得分;(3)严格和根本不管两种极端家庭教育方式提高小学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感受水平。结论 留守生活对小学生的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存在影响。应对小学留守儿童加以行动指导和支持。
【关键词】 社会支持;生活变动事件;精神卫生;比照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395.6 C 9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22)07-0806-03
Impacts of Left-behind Life on Social Support Among Primary School Children/REN Junx, LV Jian-guo.x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M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Mianyang(621000), Sichu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 of social support ofpupils" left-behind experience,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making education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Methods A total of 206 left-behind children were assessed by revised social support scale (SSRS) and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on left-behind pupils.Results SSRS score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primary school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frequency contacting with parents, relationship with adults, relationship with companions and styles of family education. Enacted support has impacts on SSRS score of left-behind childrensignificantly; Frequency contacting with parents influence on the level of family social support widely, while relationship with adults and companions had some influence on.Strict and no interfered styles of family education raised the level of social support of primary school"s left-behind children. Conclusion Left-behind experience do harm to pupils" social supports and quality of life.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should be given to the practice guidance and support.
【Key words】 Social support; Life change events; Mental health; Comparative study; Students
“小学留守儿童〞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留在户籍所在地而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小学儿童。小学留守儿童年龄一般为6~13岁,身心开展极不成熟,家庭核心角色-父母的缺位,使小学留守儿童的家庭社会支持发生质的变化,影响其健康开展。研究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方式呈现出社会支持的朋辈性、亲子关系的残缺性、社会交往的闭锁性与自主性等特点[1];父母外出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社交行为和社交技能的培养有较大的负面影响,由于不能得到父母的正确指导,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上容易出现偏差[2];外出务工者的子女在父母外出后表现出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年龄越小的孩子表现越突出,尤其是小学生表现明显,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情绪问题、社会交往问题和自卑心理等[3];与父母联系等留守儿童社会生活状况影响留守儿童家庭功能的发挥[4]。本研究拟对小学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相应的教育和心理辅导策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共取得了有效被试206人,其中男生105人,女生101人;三年级以下20人,四年级41人,五年级62人,六年级83人。
1.2 方法
1.2.1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选用并修订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5],该量表通过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3个维度测量小学留守儿童知觉到的受社会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绪体验和满意程度。客观支持指实际的、可见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如家庭、朋友、同事或组织、团体的交际等所获得的程度;主观支持指体验到的或情绪上的支持,指个体受到被支持、被理解的情绪体验和满意程度;支持利用度指个体将领悟和体验到社会支持应用于生活的程度。
该量表共10个条目,根据小学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对量表的一些工程进行了改动。例如,将第4题的“您与同事〞改为“你与同学〞,将“和同学、同事或朋友住在一起〞改为“和亲戚、邻居或老师住在一起〞;将原先第7题的“配偶〞改为“父母〞、“同事〞改为“同学〞、“工作单位〞改为“学校〞,增加了“老师〞、“邻居〞两项等。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7。
1.2.2 留守儿童社会生活根本状况调查表 儿童的社会支持通过其活动的家庭、学校、社区环境形成一个相互影响、支持、制约的有一定结构和内容的系统,可分为知觉到的支持、社会情境影响、行动化的支持三大类[5]。社会情境影响和行动化的支持是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的环境要素,是生活状况根本面的表达,并影响儿童对社会支持的觉知。
由此,研究者通过父母外出打工情况、父母外出时间、留守监护人、家庭物质条件等反响小学留守儿童的社会情境影响,通过联系方法、联系频率、家庭教育方式、与邻里成人关系、同伴关系等反响社会支持的行动化的支持。对前述影响因素进行指标体系建构,自编小学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调查表。
1.3 统计分析 运用SPSS 13.0进行数据统计。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前,进行了数据根本检测,社会支持各个方面数据呈正态分布、方差齐、方差等,满足方差分析的条件。
2 结果
2.1 小学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根本状况 以小学留守儿童的SSRS各个方面为因变量,以父母外出打工情况、外出时间、联系方法、联系频率、父母对子女了解情况、留守监护人、家庭物质条件、与邻里成人关系、与同伴关系、家庭教育方式等为自变量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显示,留守情况、留守时间、联系方法、留守监护、家庭物质条件对SSRS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与父母联系频率、与邻里成人关系、同伴关系、家庭教育方式等对SSRS的影响进行分析。见表1。
2.2 小学留守儿童不同留守生活状况下社会支持差异比较 为深入探析不同留守生活状况下小学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特点,采用LSD方法进一步对各组均数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见表2。
随着与父母联系频率的降低,小学留守儿童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得分逐步降低,联系很少和非常少的儿童的社会支持得分均显著低于联系较多儿童。
随着与邻里成人关系的亲密程度的降低,小学留守儿童的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利用度得分逐步降低。在主观支持方面,感觉到很受邻里成人关心的小学留守儿童高于其他较低受关心程度的小学留守儿童,而其他较低受关心程度儿童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对社会支持利用度方面,感觉到明显不受邻里成人关心的小学留守儿童得分显著低于比较受关心和很受关心的儿童。
同伴关系的水平对小学留守儿童的主观支持影响显著,随着同伴关系水平的降低,主观支持得分降低,有很多朋友的小学留守儿童的主观支持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同伴水平较低小学留守儿童。
随着家庭教育方式从很严格、较严格、一般、根本不管管理强度的逐步降低,小学留守儿童的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利用度得分根本呈现“√〞形趋势,一般家庭教育方式小学留守儿童得分最低,而家庭根本不管的儿童的得分最高;一般家庭教育方式小学留守儿童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利用度得分显著低于教育方式很严格、较严格的小学留守儿童。
3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与父母联系频率、与邻里成人关系、同伴关系、家庭教育方式等行动化的支持方面留守生活状况因素对小学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影响突出。
在本研究中,和父母联系非常少的儿童人数可能不具代表性(4人),但这类特殊的留守儿童也是极其需要相应关注的,其社会支持的各项得分根本都显著低于其他和父母联系频率更高的儿童。与邻里成人关系两极分化现象,对小学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影响明显。同时,朋友的数量对儿童社会支持影响很大,指导小学留守儿童建立起跨年级、性别建构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对小学留守儿童进行较好的社会支持。在家庭教育方式方面,小学留守儿童的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利用度得分根本呈现“√〞形趋势,即很严格和根本不管两种极端家庭教育方式有利于小学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研究者认为,貌似矛盾的研究结果可能说明了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严峻性,由于父母亲家庭核心教育角色的缺失,小学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一般为隔代的年长者,他们在物质方面对儿童进行尽可能的满足,但在思想认识、价值观念、行为支持上的引导和帮助却很难胜任,对儿童的教育影响力和心理开展支持力较弱,儿童可能倾向于到社会、学校中去寻找社会支持,导致较放任的教育方式反而是提高儿童社会支持感受的结果。可见小学留守儿童生活在社会支持系统不完整的环境中,但父母仍是对他们开展影响最大的“重要他人〞, 父母交流频率及沟通状况更影响留守小学生的生活质量。如何在留守不可防止的前提下,指导父母和子女进行亲子沟通,并在形式和内容上纳入科学教育的轨道,最大限度发挥父母对儿童社会支持的正确影响,可以弥补留守生活对儿童社会性开展的不良影响 。
此外,儿童的社会空间由一系列与之有不同关系的人们所构成,这些人们在性别、年龄、与儿童的共同活动等方面具有各自的特点,不同社会关系在儿童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已有研究也显示,留守儿童日常交往主要表达为同伴交往、师生交往、亲情交往和社区交往 。社区引导成人对小学留守儿童进行行动指导和支持,学校通过团队组织、实践活动、兴趣小组、学生小活动团体等方式指导学生开展良好的同伴关系,可提高小学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开展水平。
4 参考文献
[1] 王雁飞.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