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农村文化建设专题调研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624062

大小:21.46KB

页数:10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农村 文化建设 专题 调研 报告
2023年农村文化建设专题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局部,它为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供应政治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于农村社会的进展、农夫素养的提高、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进展,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近期,我们深化局部乡镇村,通过与村干部座谈、入户走访、实地考察等形式,对全县的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可喜成就 近年来,我们抢抓库区移民搬迁补偿机遇和国家、省出台的相关政策机遇,围绕“活动设施完善、文化特色鲜亮、组织标准有序、社会风气良好〞的目标,遵循整体部署、阶段推动、分类指导的思路,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推动文明村镇创立、加强基层文化网络建设和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为主要载体,扎实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成效。 (一)基层文化网络初步形成。近年来,全县上下紧抓国家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机遇,乐观向上争取政策、争取资金、争取项目,建设农村文化阵地,完善农村文化设施,农村公共文化效劳网络初步形成。全县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依据统一标准进行了新建或修理改造,站房面积均在500平方米左右,内设“三室一厅〞(书刊阅览室、文化科技培训室、办公室、多功能活动厅)。同时作为共享工程效劳中心,12个乡镇均配置了3台以上、1台投影仪、1台易播宝,其中有8个乡镇配备了卫星三级站。全县192个村(居)委会建起了文化室,配备了兼职管理员;高标准建成农家书屋147个,每个书屋配有标准书柜5组,报刊架1个,有用图书1500册,电子音像制品100种,报刊杂志30种以及阅览桌椅、电视机、影碟机、等设备。全县共有27户市级、101户县级、1360户乡镇级文化科技中心户。每个社区至少有1户文化科技中心户及1名文化信息员。这些由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以及文化科技中心户构成的农村文化网络在确定程度上满足了农夫群众看书读报、健身消遣的需求。 (二)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乐观开展各种文化文艺活动,组织各村、居委会以村文化室、农家书屋、文化科技中心户为载体,乐观开展文化文艺活动,活泼农村文化。经常性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把科普学问送到田间地头,把义诊药箱背到偏远山村,把先进文化带到农家大院。全县每年送科技下乡达100多场次,送戏下乡达150多场次,送电影下乡达2023多场次,丰富了农夫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文化馆、文化站等文化机构的组织和阵地作用,利用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广场文化活动等载体,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自2023年开头,全县开展了三次电视歌手大赛,每次大赛均吸引数千城乡群众参与,屈乡大地处处歌声飞扬,群众性文化活动由此高潮迭起、精彩纷呈。每三年一届的民间文艺汇演,也使一些安静多年的优秀民俗文化得以开掘,并绽放异彩。如民俗表演开山号子、陪郎“四十八〞揖、正月十五烧毛狗、灵牛耕地,薅草锣鼓象牙床,山歌对唱车风斗,杨林堂鼓等,这些节目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一搬上舞台就在社会上引起共鸣,广为流传。目前,全县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6人,县政府连续表彰了三批48名县级优秀民间艺人。2023年,屈原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除此之外,茅坪、归州、沙镇溪等乡镇还投资数万元举办农夫运动会或专场文艺汇演,广受群众欢迎。各乡镇的广场文化、节日文化蓬勃兴起,为乡村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气与活力。 (三)农村文化队伍不断壮大。农夫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既是农村文化成果的享受者,又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参与者。近年来,我们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首位,留意在农夫中开掘人才,建立起稳定的骨干队伍,逐步壮大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艺术才华,为农村社会进展供应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通过艺人传授、集中培训、沟通学习等方式,培育了一批基层文化骨干,涌现出了一批宽敞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文艺节目和民间艺人。全县大大小小的民间艺术社团有40多个,大多由农夫自筹资金、自置道具组建而成的业余剧团、文艺队、戏班子。这些社团活泼乡村,为农村的婚丧嫁娶及重大节庆供应演出效劳,走出了一条以艺养艺,市场促艺的新路子。比方,杨林桥镇的民间文化能人组建了2支民间艺术表演团队,1个文艺节目筹划工作室,全年开展演出活动达50多场次。梅家河、九畹溪等乡镇的民间艺人自发组建的文艺社团,年创收达数万元。这些文化社团的演出节目涵盖歌舞、小品、秧歌、皮影戏、吹打乐等特色艺种,原汁原味、诙谐幽默,颇受农夫的青睐。 二、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文化建设观念滞后。局部领导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生疏缺乏,“一手软,一手硬〞的状况照旧存在,“只要经济搞上去了,一俊可以遮百丑〞的观念照旧存在。文化工作“排不上号,摆不上位〞,消逝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钱紧了扔掉〞的现象。还有的片面的认为:“文化工作是吹吹打打,蹦蹦跳跳,可要可不要〞,因此“上面检查装装样,任务来了一阵风,风头一过无影踪〞。诸如此类,种种错误生疏,导致文化工作得不到重视和支持。 (二)农村文化阵地总量偏少。近年来,在各级文化政策的惠顾下,全县各乡镇综合文化站虽然都完成了兴建或修理改造的任务,但内部配套设施有限,利用效率不高。村级普遍存在“阵地少、活动少、设施差〞的现状。局部村里的农家书屋、文化科技中心户多年未购进新书,现有图书陈旧破损,内容过时,少有人借阅。少数村虽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但因其设施简陋、设备陈旧而少有人光临。这些现象,非库区乡镇较之库区乡镇,经济弱乡镇较之经济强乡镇,显得更为突出。截至目前,全县只有20%的村建有文化广场,农村文化科技中心户占全县农户的比例尚缺乏1%。这直接影响着农夫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农村文化队伍格外薄弱。乡镇文化干部绝大多数为兼职,主要在节日期间组织一些文化消遣活动,平常主要精力忙于其他工作;有的文化专职人员年龄偏大,学问结构陈旧,整体素养不高,在组织指导群众文化活动中发挥不到应有的职能作用。由于待遇偏低,条件较差,难以吸引优秀的年轻专业人才到基层工作,这已成为制约农村文化进展的一大障碍。 (四)农村文化市场发育缺乏。为农夫供应的公共文化产品、文化效劳总量偏少、质量不高,农夫很难享受到一些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农村特色文化资源的利用率低,农夫群众文化增收的意识淡薄,渠道单一,很多民间艺术品、工艺品自产自用,很少进入市场流通,商品转化率低,对经济的奉献率较低;民俗文化活动大都由农夫自发组织,没有与旅游产业结合,形成民俗旅游项目;文化产业进展滞后,缺乏规划指导,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尚没转化为产业优势。 三、加快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稳固文化阵地。文化阵地是宽敞农夫群众树立共同的信念和目标,形成和谐的思想与文化,分散才智和力量的有效平台。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建好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效劳网络。一是要坚持“政府主导、多方支持〞。当前,文化阵地建设的资金来源照旧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县、乡两级要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有专项资金用于文化根底设施建设,并在经济不断进展、财政不断增长的同时,逐年提高在这方面的投入比例。要连续实施好播送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同时,要把项目带动战略引入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一些投资大、影响大的建设项目,可实行招商引资,实行商业化运作,推动一批公共文化工程的顺当实施,逐步缩小公共文化设施的城乡差异、区域差异。二是要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在有财力条件、有工作根底、有工作乐观性的乡、村、农户领先建立一批质量较高、活动较正常的宣扬文化中心、文化活动室、文化中心户。以点带面,通过建成一批稳固一批,示范一批带动一批,逐步在全县建立较为健全的网络阵地。三是要坚持“综合利用、资源共享〞。集镇中心村可与乡镇宣扬文化中心“共同使用〞,村文化活动室可“一室多用〞,并明确一名村干部为文化协管员,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充分发挥阵地的实际效用。充分发挥农村中学校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方面的作用,提倡中学校图书室、阅览室、运动场所定时就近向农夫群众开放,把中学校校建成宣扬、文化、信息中心。在学校布点整顿中腾出的闲置校舍,可改造为村文化活动基地。 (二)拓展文化内涵。依据农夫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不断丰富农夫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充实活动内涵,创新活动形式。一要丰富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农村节庆日、农闲等时机开展文化活动。在活动形式上,要把经常性、小型多样的文化活动与定期举办大中型群众文化活动相结合;在活动时间上,要把“三下乡〞与“常下乡〞相结合;在文艺风格上,要将传统节目与现代节目相结合;在文艺内容上,要将民俗表演与政策形势宣扬相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既为群众供应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又增长农夫的科技、法律等学问,提高依法致富的本领,增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意识,培育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气。二要深化创立活动。要依据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广泛开展群众性文明创立的文化活动,提倡形成良好的公共秩序和社会风气。乐观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充分发挥文化部门的资源优势,通过送戏、送图书、组织人民群众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文艺活动等形式,推动文明社区、文明乡村、文明家庭的创立工作,乐观营造乡风文明的良好气氛,引导宽敞农夫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抵抗腐朽文化,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三要培育典型特色。通过特色文化增加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和吸引力,对现有的民间文化资源要疼惜好、进展好,对民间文化资源要系统挖掘、整理,依据“抢救疼惜、传承创新、开发利用〞的方针,加强对民间文化艺术的抢救工作,争辩开发疼惜传承屈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疼惜好高龄艺人,特殊是在全省、全市有影响的民间艺人,对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和传统工艺,建立传承机制。建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疼惜项目为抓手,原生态文化疼惜区为根底,优秀民间艺人和代表性传承人为重点,文化中心户为阵地,村文化室和农家书屋为补充的多层次的原生态文化网络体系。要乐观开发具有当地传统和特色的民间工艺项目,创新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开发文化生态游、农家乐等民俗旅游项目,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培育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四是提倡自办文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扶持民间文艺队伍或个体办的文化实体,支持农夫自办书社、演出队,促进农夫自办文化的健康进展。力争到2023年,全县每个乡镇甚至行政村都有业余文艺队伍,最终以乡镇文化效劳中心为根底,以民间文艺队伍、个体办的文化实体为补充,逐步形成文化网络,因地制宜地开展小型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农夫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创新文化体制。农村文化建设不仅要靠外部支持,而且也要通过对现有文化体制的改革创新形成良好的运作机制。一要深化改革。县级文化馆、图书馆、电影公司、屈原艺术团等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其在农村文化中的主导作用。要不断深化文化单位的劳动、人事、支配制度等方面的内部改革,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的竞争、鼓励、约束机制和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同时要理顺乡镇文化站的管理体制,到达“管人、管钱、管事〞的统一,人员编制进入县级文化主管部门,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纳入文化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人员工资福利纳入全额财政供应,解决其后顾之忧;活动经费依据有关政策列进县财政预算的“盘子〞,由县财政按渠道拨付。县级文化馆、图书馆、艺术团等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其在活泼农村文化中的乐观作用。二是要多方支持。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鼓舞农夫自办文化,开展各种面对农村、面对农夫的文化经营活动,使农夫群众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乐观扶持热心文化公益事业的农户组建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文化室、图书室等;对于现有民间艺术团体。如皮影戏剧团、花鼓戏剧团、龙狮演出队等,要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