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农村教育调查报告1.docx
下载文档

ID:624027

大小:16.38KB

页数: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农村教育 调查报告
2023年关于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获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XX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随着我国社会开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征询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党的xx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根底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那么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根底和核心,没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进社会变革与开展的重要力量,既能够阻碍经济与社会开展的效率目的,又能够阻碍经济与社会开展的公平目的。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淌、社会分化中具有“选择器〞的功能,又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开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开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开展。农村开展的根底是搞好农村的根底教育。根底教育是地点事业,担负着为地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根底教育办得好坏,直截了当关系到地点经济和社会的开展与进步。然而,农村根底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调查对象   此次我调查的对象确实是针对农村的根底教育现状展开的。根底教育,确实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征询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 根底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养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根底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一般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有关我国农村地区根底教育的现状。   三、调查目的   1、通过进展实地调查和网上搜集农村根底教育现状的信息和材料。   2、分析农村根底教育所存在的征询题,并找出出现征询题的缘故 。   3、通过分析详细农村地区的根底教育现状的案例,实在掌握农村根底教育征询题出现的缘故和处理的途径。   4、对本地区的农村根底教育征询题进展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   5、探究处理农村根底教育征询题的途径,探究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   四、中国农村根底教育现状分析   自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施行以来,我国的农村根底教育事业有了特别大开展。但由于农村教育先天缺乏,再加上后天失调,因而农村教育情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仍然存在诸多征询题。   (一)政府投入有限,农村根底教育经费严峻缺乏,办学条件差。   教育的开展离不开一定的财政支持。农业经济开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峻缺乏,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开展难以实现。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在校生占全国在校生的绝大多数。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合计约1.93亿人,按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70%算,农村在校生约1.3亿人。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中义务教育阶段所占比例过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占总投入的比例不断低于60%,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近年还缺乏30%。而且,在农村义务教育总投人中,政府财政拨款所占比例也不高。尽管近年中央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有所增加,但最高也只到达64.9%。国务院开展研究中心“县乡财政与农民负担〞课题组XX年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农村义务教育的投人中,乡镇一级的负担竟高达78%左右,县财政负担约9%,省地负担约11%,中央财政只负担了2%。而在国外,中央政府是义务教育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有的国家中央政府投入占整个根底教育投入的比重高达80%。   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主要以农民投入为主。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往常,农村义务教育事实上主要由农民承当。税费改革后,农村根底教育的经费来源根本是以乡镇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农村教育费附加以及收取学杂费、教育集资等。乡级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中承当了全部责任。农民的“合理〞负担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支柱。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在农民减负的同时,教育也大幅度减收,一些地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情况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由于经费缺乏,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设备十分落后,一些中小学的根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XX年,我国农村地区危房比例仍然较高,全国小学和初中共有4542.3万平方米的d级危房。此外,每年新增危房约1750万平方米,因自然灾害受损的校舍约200万平方米,小学和初中校舍危房率分别为5.6%和3.7%。尽管XX年,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新的保障机制,许多学校新修了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但在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材料、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方面,农村中小学与城市相比都有特别大差距,其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水平更低,从而最终导致农村学生流失。   (二)师资力量严峻缺乏,老师教学水平低,教学质量堪忧。   老师队伍的建立,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至关重要。师资力量的好坏,直截了当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调查觉察,农村老师队伍的现状不尽如人意。   1、师资力量匮乏,农村师资“缺血〞。   由于农村老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拖欠老师工资的现象严峻,特别多人不愿到农村任教。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宁愿在家待岗,也不愿当乡村老师。同时,家里有途径的、教学水平稍高的老师也想方法挤入城市。再加上这几年城市学校扩招,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缺乏,也开场从农村招聘老师。随着进城老师的择优录用,越来越多的优秀老师流向了城市。由于师资的流失,贫困农村的中小学校里一个老师跨年级、包班上课的现象司空见惯。在农村许多学校,老师严峻缺乏,无法习惯新课改后的需求。另外,造成农村教育师资力量缺乏的一个重要要素确实是老师的单向流淌,即优秀老师只具有向上的流淌性。假设村里的老师教得好,那么入编进入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假设教得好,那么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这种带有刚性的评选机制导致农村根底教育系统只能得到较差的师资来源。农村师资本来“先天〞缺乏,无奈又遭流失之痛,农村师资严峻“缺血〞。   2、老师素养参差不齐,老师专业化程度偏低。   农村中小学老师学历普遍偏低,学历达标与才能达标存在较大落差,老师素养参差不齐。农村小学专任老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的比例不到城镇的20%,初中也只相当于城镇的一半,如大田集镇中学老师第一学历合格率为22.7%。尽管通过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农村老师学历达标率得到极大提高,但老师素养仍然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快速开展的需要。农村一些学校的大局部老师是本镇(县)未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一些初中毕业生也当起了老师,特别多贫困县还有一局部老师小学毕业。另外,相当一局部农村老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难以习惯教育改革开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迅速开展的今天,他们无法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使得农村中小学老师队伍构成不了梯队,专业化程度不高。老师的低素养直截了当阻碍、限制了学生素养的提高。由于教学质量不高,农村一些学校的生源逐步流失。在一些地区,“村小学到中心小学,中心小学到县城小学,农村初中到县城初中,优生不断流向县城〞已成了趋势。长此以往,学校将堕入一种恶性循环并将随着这种恶性循环而趋于萎缩。   (三)家庭贫困,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   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由于教育投资少,本应由财政支付的教育经费负担转移到农民家庭,义务教育已无义务之实,老百姓需要本人负担学费。农民一年的收入本来就特别少,大局部用来支出子女的学费,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现了教育致贫现象。农民不堪教育费用的重负,导致其子女失学、辍学。另外,近年就业情势不太乐观,职业教育极不兴隆,导致学生在大学学的知识在农村派不上用场,使得农村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家长认为,与其让小孩读书,还不如让小孩早点出去打工挣钱以补助家用。尤其是那些家庭比拟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小孩,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特别微弱,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贫困人口失去学习时机,也就限制了他们获得个人开展的时机。   五、xx镇xx村根底教育案例分析   此次调查我来到了大田集镇李楼村镇北联小,调查结果如下   (一)教育现状   一方面,师资力量缺乏老师不配套和跨年级上课现象严峻, 特别多老师都是上了这门课再上那门, 由于照顾不过来, 只能让 一些班级学生自习或做作业。我们还理解到由于农村老师的待遇低, 办公条件差, 农村根底教育岗位难留人, 老师调动频繁。另一方面, 老师队伍普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素养低的“三低〞现象。大局部老师为“民转公〞老师, 由于他们的年龄偏大, 业务素养在短期内不可能有特别大的提高。   (二)面临的主要征询题   1、老师队伍数量缺乏、分配不均、素养偏低。 由于受政策要素的制约, 该村近5年未补充过老师, 导致老师严峻缺乏和失衡。而镇上的中心学校和交通条件较好的学校老师普遍超编老师队伍数量缺乏、分配不均、素养偏低。同时由于一批学历低、素养 不全面的人员进入老师队伍, 再加上“民转公〞老师,   使得老师队伍整体素养不高, 年龄构造也不合理。农村课程改革对目前的农村老师提出了宏大的挑战, 它要求老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角色行为必须实行全方位的转变。由于农村老师队伍年龄资历、学征询水平、身心情况差异较大, 因而转变过程困难特别多。   2、 学校治理方面有待改良。一是校长构造欠合理, 老的老了, 工作精力有限; 年轻的又过于年轻, 没有什么工作经历, 更谈不上有较好的工作经历。二 是局部校长对学校的治理工作较为片面, 只注重学校教学治理, 对教学治理以外的, 如学校平安治理, 学生的德育工作、疾病防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 治理的力度不够。   3、 学校经费困难。施行“一费制〞和“两免一补〞后, 人民群众的负担确实减轻了, 但学校的办公经费遭到一定阻碍, 由于政府财力有限, 上面的拨款也难以及时足额到位, 使学校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 遭到一定的阻碍, 一些根底设备建立无法施行, 如校舍建立、绿化学校的创立等。   六、关于农村根底教育征询题的对策考虑   针对农村根底教育出现的困难,今年我国提出了施行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国家、社会团体和个人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接受教育的时机,从政策、物质和资金上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所提供的援助。限于农村的根底,农村地区难以实现教育的自救,因而,积极发挥政府的调理功能,及时施行农村地区的教育救助就成为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开展的必定选择。   (一)教育经费方面   1、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同时建立农村教育财政保障机制。   缓解根底教育投入征询题的关键是处理财政乏力的征询题。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应当由政府承当责任。建议国家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并严格规定农村教育投入的恰当比例。我国许多省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被取消,县乡财政收入减少,为了保证县乡对根底教育的投入,中央应确定一定比例的税收进展转移支付,专门用于农村根底教育。实在发挥国家公共财政资金在配置农村义务教育资源中的绝对主体作用,构建根底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承当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最终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和保障农民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时机的长效机制。   2、拓宽筹资渠道,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由于我国的经济开展水平和综合国力还没有到达完全支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水平,因而从长远开展来看,农村教育经费完全靠国家长久支付的可能性并不大。要想使农村义务教育得到更好的开展,除了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证外,还应该通过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筹措经费。比方能够建立“义务教育基金会〞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捐助;发行教育彩票,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和支持义务教育。所得的资金由政府按照有关政策统一进展调配,实在定向用于农村教育。同时建议国家出台农村教育救助法,以保证农村教育的优先开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