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农村建筑物抗震设防情况调研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623925

大小:26.06KB

页数:1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农村 建筑物 抗震 设防 情况 调研 报告
农村建筑物抗震设防情况调研报告 XX省委、省政府决定从起利用左右的时间在全省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平安工程,全面加强农村住房建设和管理,尤其是抓好农村民居地震平安工程,是统筹城乡开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抓手和重要措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底工程和造福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我县地处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带的边沿,构成了县境内复杂、破碎的地质结构,是一个地质条件很不稳定的地震多发地区,80%以上人口在农村,山区面积占90%,大多数民居分布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山区,地理环境、地质条件复杂,村庄规模小,布局分散,农民建筑主要以土木结构、砖木结构为主。过去,农村民居的建设在规划选址、设计施工、质量平安等各方面都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建筑抗震设防的标准不高,建筑质量低、抗震性能差、平安隐患大。要使广阔农村民居到达抗震设防要求,有效抵御地震灾害,减轻因震灾造成的经济损失,有相当一局部农村民居需要加固改造甚至撤除重建。我们要按照“地下搞清楚,地上搞结实〞的要求,引导农民合理选址、科学建房,努力提高农村民居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让农民群众住上具有抗震设防能力的平安房、放心房,力争到2023年,使农村民居根本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也就是8度设防,使广阔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平安得到根本保障。 一、县农村民居抗震性能现状 全县共有农户13.98万户,房屋89.82万间,面积2388.7万平方米。 在房屋建筑年代方面,1979年以前建盖的4.31万户(占30.8%),646.4万平方米;1979年至19xx建盖的3.1万户(占22.4%),554.4万平方米;1990年至1999年建盖的3.29万户(占23.5%),583.7万平方米;至建盖的3.21万户(占23%),574.6万平方米。 在房屋建筑结构方面,砖混结构3153户(占2.3%),72.4万平方米;砖木结构3.5万户(占25%),600.2万平方米;土(石)木结构8.55万户(占61.2%),1421.7万平方米;茅草(杈杈)房513户(占0.4%), 8.3万平方米;墙抬梁1563户(占1.1%),22万平方米;其他1.17万户(占8.3%),179.3万平方米。 在房屋抗震性能方面,抗震性能低于6度的房屋8.43万户(占60.3%),1392.1万平方米。需要加固改造的房屋5.41万户(占38.7%),952.7万平方米,其中特别危险急需加固的有9304户(占6.7%),153.6万平方米;需要撤除重建的房屋3.02万户(占21.6%),439.4万平方米,其中特别危险急需撤除重建的9348户(占6.7%),129.6万平方米。 二、县传统农村民居抗震性能的优势和劣势 农村民居具有独特的风格,经过历史的演变,逐步形成了“一正(主房)两厢(左右厢房)一照壁(或面楼)〞的整体结构,多为二层木架房屋,木架与砖墙(土坯墙)混合,这类房屋占86.7%, 12.5万户,2023万平方米。 ﹙一﹚县传统民居的优势: 1.千百年的传承,群众普遍接受。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可供建筑使用的天然材料丰富多样,经过长期实践,木结构民居建筑广阔群众普遍接受,已形成了我县农村主要的传统民居。农村民居通过千百年的演变,无论是在先择建筑材料、房屋结构、施工方法上群众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从而增强了木结构房屋的整体平安性能。群众形象地说:木结构房屋在地震中能“晃而不散、摇而不倒〞,“墙倒柱立屋不塌〞,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2.布局合理,建筑方式独特。我县传统民居主要形式为木结构中的穿斗式屋架,一般分为单层(平房)或两层(楼房),开间数3~5间,层高单层多在2.2~2.8米,两层的底层一般为2.5~2.7米,二层一般为2.4~2.6米,开间一般不超过4米。平面、体形布置规那么,简单对称,屋内的配置(如装围等)都是对称设置,以防止刚度与质量中心的偏离,平面布置中单体房屋以长方形为主,群体房屋那么是与正房中心为轴线对称均衡布置,这样的布置十分有利于提高房屋的抗震功能。屋面材料都是轻型材料:木质的桁条上用铁钉固定木椽子,木椽子上面是直接铺设的筒板瓦或小青瓦,楼面为木楼板,屋面、楼面较轻,有优良的防震性能,外墙(围墙)多为砖墙或土坯墙,两层的楼房墙体下节是石脚(出土高约1米左右),其余局部是砖砌体带内砖柱(砖柱均对齐紧抵边柱砌设,又称内扶壁柱),这些做法提高了整体抗震性能。 3.结构紧密,整体拉连好。我县所采用的穿斗式结构屋架是以柱子为主要承重的构架形式(墙体只起围护使用),屋面荷载直接由檩传至柱,再传入地面。正因如此,这类结构需要落地的柱较多,柱距较密,同时因每一棵柱所承受的荷载相应要小,柱径也不需太大(一般得6寸头7寸脚)。因为柱子是整个构架的承重部份,假设柱子一倒,那么全屋皆塌,所以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农村建筑物抗震设防情况调研报告第2页 了许多巧妙的方法,以确保屋架的整体性。 ⑴进身方向。在柱头、柱中部位(腰台)设有梁、插、承重等枋料外,还加放三穿、五川,柱脚处还设有一匹连通各柱的锁脚(又称地伏),房屋进身方向的抗震性能得到了加强。 ⑵顺身方向。在柱头设有箍头枋(用于屋架顺身方向连接箍锁柱头的枋料),一般多用于中柱头箍,为了提高抗震性能,在我县南部开始用三箍九连环加木锁把所有的柱头箍住,并且把桁条与挂方用木销销紧。在腰台(柱中部)使用任眼枋进行连接,柱脚部位那么全部使用地脚枋,门槛进行连接,为加强整幢房屋的整体稳定性,群众在实践中,设置高任枋(牵心);在挂枋、任眼柱节处设木扁担(又称千斤担),并用木销使之与挂枋、任眼枋串通,这些措施的实施,对房屋顺身抗震稳定性奠定了坚实的根底。 ⑶柱脚的连接。各柱脚连接使用的地脚、锁脚(地伏),使每棵孤立的柱子连成柱网,稳固地立在地基上。木结构房屋的地脚、锁脚,被称为木结构的“抗震箍〞。 ⑷榫卯独特。我县木结构的榫卯普遍使用银锭榫,这种榫卯对房屋接点具有较强的拉联作用,对抗震也起了很好的作用。 4.选料认真,质量标准高。县农民建房选料认真,砍伐木料时间很有讲究,普遍说法是七竹八木,能够防止虫蛀和糟损。需要建房的农户,一般都选择在2023-12月备料,然后在水塘或泥塘中浸泡1-2年,然后才开始建房。 ﹙二﹚县传统民居的劣势: 1.外墙易倒塌,特别是土坯外墙,易造成人员伤亡。 2.木架穿斗房屋在楼面处(开榫眼处)木柱断面削弱较大(大于50%),地震时柱在楼面处易折断造成屋架倒塌。 3.走檐柱柱脚因无地锁脚拉连,且又大多使用高石磉,地震时高石磉易移位或倒伏,导致上部屋架变形过大撕垮屋架。 4.屋面斜度均超过30度,屋面小板瓦无固定,地震时易梭落导致人员伤亡。 三、对全县农村民居抗震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我县实际,结合省建设厅颁发的XX省农村民居地震平安工程技术导那么(试行),我县的传统民居的抗震设防与抗震加固工作有以下4点建议供参考。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我县处于复杂、破碎的地质结构地带,属于地震多发地区,农村民居地震平安能力又普遍低下,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等自然灾害,将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安居才能乐业,乐业才能和谐,没有农村的平安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平安,没有农村的和谐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和谐,重视和解决好农村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是缩小城乡差异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广阔农村既是我县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也是难点。必须把切实解决好农民居住平安问题上升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抓,加强领导,居安思危,提高对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平安工程的认识。 (二)未雨绸缪,实施好农村民居地震平安工程。我县80%以上人口在农村,山区面积占90%,大多数民居分布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山区,地理环境、地质条件复杂,村庄规模小,布局分散,农民建筑主要以土木结构、砖木结构为主。农村民居的建设在规划选址、设计施工、质量平安等各方面都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建筑抗震设防的标准不高,建筑质量低、抗震性能差、平安隐患大。全县有5420230户,952.7万平方米的房屋需要加固改造,其中特别危险急需加固的有9304户,153.6万平方米;需撤除重建的房屋有30200户,其中特别危险急需撤除重建的9348户,129.6万平方米。农村民居地震平安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惠民工程〞、“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保险工程〞,是科学防震、主动减灾的有效途径,各乡镇要以农村民居抗震性能普查数据为依据,按照“排除危险,保证平安〞的要求,以“特别贫困、特别简陋、特别危险〞的农村民居为地震平安工程建设的重点实施对象,统筹规划,分期安排,实施好工程工程,让农民住有所居,住得平安、放心。 (三)突出抗震设防技术要点。县农村民居建筑和农村公共场所木架结构建筑总的思路是“弘扬传统优势和特点,完善抗震设防技术和要求〞,在以下几个方面要狠抓落实。 1.构件齐。木屋架的主要材料不能缺失。如三穿、五穿、箍头、地脚、锁脚。目前南片乡镇存在木架房屋材料缺失现象,特别是地脚、锁脚,对抗震平安极为不利,必须得到纠正。 2.加剪撑。木屋架竖立后,暂时没有能力打墙和装围的农户,应将房屋架校正后使用斜撑或斜剪,即在顺身方向上,沿中柱在两山开间上设置两套木质(可用长椽子或平排料)斜撑或斜剪,它是屋架抗歪斜变形最有力、也是最有效的手段。 3.放墙缆。针对外墙易倒塌的问题,其加固措施是沿围墙在靠墙的边柱上每柱不少于设置三道ф6以上的钢筋,或对两山墙连柱架一起用ф12以上的钢筋进行整体大拉连加固更好,这种墙柱拉连可有效地将围墙与屋架拉连在一起,地震时不致使墙柱相互冲撞造成墙体倒塌。 4.钉铁件。木柱中间部位或柱顶同一高度榫眼较多,容易破损和折断,加固的措施主要是在接点处钉铁件加固,以加强节点强度,增强房屋的整体稳定性。 5.固石磉。县的民居前檐柱脚都习惯用高石磉(三棵),设散走廊通道。针对走檐柱的高石磉与柱脚的处理措施有三种。一种是直接使用阴阳榫处理,这种方法主要针对撤除新建和新建户而言;第二种是用钢筋ф20以上长36公分(上下各18公分),插在中间进行处理;第三种方式是用铁件焊成铁箍将石磉箍起再焊接到柱脚的铁箍上。通过处理能到达预防高石磉在地震时倒伏或位移而使屋架变形。 6.罩筒瓦。县民居屋面主要使用小青瓦(板瓦),普遍民居对屋面无固定处理,地震发生时,易梭瓦伤人,必须用筒瓦砂浆以“一脊三沟四带〞的方式固成大棋盘或小棋盘来进行处理,从而到达“小震不梭瓦,中震缓梭瓦〞,使室内人员有逃生时机。 7.换材料。对糟损、变形、虫蚀蚁蛀的材料须一律进行更换;对于既有房屋中的墙抬梁房屋一律增设端屋架方式来改变其传力方式。 四、推广普及抗震设防技术知识。通过各种形式,广泛普及农村民居建设抗震设防知识,倡导科学减灾理念,提高广阔农民群众的防震减灾素质。无论是民居建筑还是公共场所的建筑,都要推广使用抗震设防技术,普及抗震设防知识,要通过工程示范点、示范户,带动面上建筑抗震设防技术的应用。 五、进行大整合实施大拉动。在实际工作中,我县始终坚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扶贫整村推进相结合、与水电开发异地搬迁相结合、与村容村貌整治、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与解决困难户住房困难相结合及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相结合的原那么,注重表达工程建设的实效性,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如腾越镇朝阳村、玉璧村、侍浪坝村,中和乡大村村,和顺镇大庄办事处把农村民居地震平安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推广新户型,建设新家园,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民的居住环境居住质量明显改善和提高。多数乡镇都把农村民居地震平安工程工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