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农村劳动力
从业
结构
分析
思考
农村劳动力从业结构分析与思考
一、种植业仍是农村劳动力从业的主要渠道
随着全区农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入,种植业不管在经营方式、种植方法及品种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2023年,XX县区改变了传统的粮食种植方式,采用抛秧种植技术,机械化耕作面积不断扩大,加大了设施农业的投资力度,一大批名优梅菜、甜玉米开始大批量的种植,他们抓住机遇,围绕特色种殖、精品蔬菜二大产业做文章,开展绿化食品,找到了新的开展机遇,并从中受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第一产业内部有65069人从事种植业,占第一产业人数的91.8%,因此,种植业仍是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
二、农村劳动力总体素质不高,职业适应能力差
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明显高于在家农村劳动力的整体水平,但与城市劳动力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根据2023年农业普查数据显示:按户籍人口受教育程度分:外出从业劳动力共有4442023人,其中未上学的有42人,小学学历的有252023人,初中学历的有36585人,高中学历的有4420人,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有856人,分别占外出总数的0.2023%、5.65%、82.38%、9.95%、1.93%;户籍从业劳动力数量共有155785人,其中未上学的1666人,小学学历的有28569人,初中学历的有12023288人,高中学历的有13345人,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有1917人,分别占在家总数的1.2023%、18.34%、70.79%、8.57%、1.23%。外出劳动各种学历所占比重与在家各种学历所占比重比照分别是:未上学的低0.98个百分点、小学学历的低12.69个百分点、初中学历的高出11.59个百分点、高中学历的高出1.38个百分点、大专及以上学历的高出0.7个百分点。从以上数字可清楚反映,外出劳动力的受高教育程度的人数比重明显比在家劳动力受高教育程度的人数比重高,这也是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要高于在家农村劳动力的整体水平。素质上的局限性决定了他们在行业选择上的局限性,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主要集中在工业、建筑业、效劳业及其他一些行业,大多数从事的是简单劳动。
三、农村从业劳动力数逐渐减少,文化程度结构明显改善
2023年,全区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183716人,从业劳动力总量到达152043人,比1996减少2.7%。其中,农业从业劳动力7202315人,比1996年下降23.94%;非农业从业劳动力81128人,比1996年增长28.63%;数据显示农村劳动力数量在平缓中减少,其中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是大幅度下降,从事非农业的劳动力是大幅度上升的,这也反映了目前XX县区农村劳动力就业选择方向逐渐从农业转向了非农业。
90年代以来,我区持续加大开展农村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广泛开展扫盲活动,举办多种形式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加快“科技兴农〞步伐,全区农村劳动力的整体文化素质得到明显提高。文化程度结构不断改善。据第二次农普资料显示,在全部农村从业劳动力中,按受教育程度分的农业常住从业劳动力数量分别为: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劳动力所占比重逐年降,2023年占的比重是33.03%,比1996年的52.51%下降了19.48个百分点;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从业劳动力所占比重逐年上升,2023年占的比重是66.97%,比1996年的47.49%上升了19.48个百分点,其中上升最多的是初中程度的所占比重,2023年初中程度的从业劳动力所占比重是62.06%,比1996年的42.90%上升了19.16个百分点,初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已成为农村劳动力中比重最大的群体。按受教育程度分的非农业常住从业劳动力数量分别为:2023年,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劳动力比1996年下降了13.24%;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比1996年上升了13.24%,其中上升最多的也是初中程度的所占比重,2023年初中程度的劳动力所占比重是69.29%,比1996年的60.47%上升了8.82个百分点。无论是农业还是非农业,农村从业劳动力的文化程度结构都在不断的改善当中,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大幅度减少,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大幅度增加,这是我区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提高的表现之一。
四、农村从业劳动力非农化就业趋势显著地区差异较大。
伴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向
二、三产业,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趋势日渐显著,从事非农产业劳动力的比重明显上升。据统计资料显示,2023年全区主要从事非农业人员数占农村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已由1996年的40.35%上升到53.36%。同时各地由于其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生产条件和经济开展程度的不同,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在地区间的差异较大。以202223年各镇办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分组标志:我区7000元以上的桥东、惠环、小金口、陈江三办事处,农村从事第一产业的从业劳动力占他们农村从业劳动力的比重为20.2023%,
二、三产业所占比重高达79.93%,比全区平均水平高出26.57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比重为51.03%,第三产业比重为28.9%;7000-5000元的龙丰、江南、江北、河南岸、沥林、水口、马安七个镇办,农村从事第一产业的从业劳动力占他们农村从业劳动力的比重为34.52%,
二、三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为65.48%,比全区水平高12.12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比重为41.91%,第三产业比重为23.57%;5000元以下的三栋、汝湖、潼湖、潼侨、横沥、芦洲六个镇办,农村从事第一产业的从业劳动力占他们农村从业劳动力的比重为75.8%,
二、三产业所占比重仅为24.2%,比全区平均水平低29.16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比重为14.94%,第三产业比重为9.26%。
存在主要问题
从XX县区近十年间农村劳动力开展变化特点及其社会经济环境来看,农村劳动力结构调整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与问题,有的将长期贯穿于全区农村现代化的始终。
(1)农村劳动力数量仍然庞大,剩余劳动力总量仍在日益增加。(2)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仍较低下,制约了向非农产业的转移。(3)目前XX县区,低级劳动力市场竞争过度,高级劳动力市场供应缺乏,“有人无事做,有事无人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在总量上制约着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水平。(4)城市化进程缓慢和城市自身就业的压力,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空间。
对策建议
1、优化农业内部就业结构,扩大农村第三产业的就业容量。
(1)狠抓观念转变,扩宽生产门路,促进农业内部劳动力的合理分布。今后我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必然针对本地资源现状,突破农业劳动力主要从事农业尤其是种植业的局限,因地制宜,广开门路,促进农业劳动力在农业内部的合理分布转移。在种植业生产内部,要提高土地生产率,向种植业的深度、广度开展。在大农业内部,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展种养业和特色农业。同时要逐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改变农村效益低的状况,促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利益分配的合理化,不断提高农业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程度,最终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和整个农业劳动力布局的合理化。
(2)大力开展第三产业,使第三产业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产业流向。
一是要大力开展批发零售餐饮业,完善市场建设。各级政府要在完善、充实专业市场的同时,培育各地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用生产资料市场。二是要积极开展交能运输业。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中、小型运输队伍,加强供需联系,提高运输能力和整体经济效益。三是要利用农村站、农科教中心的持术力量,开展农村使用、修理、保养指导等修理业、咨询业和社会效劳业。四是要发挥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融资作用,开展农村金融业。五是要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各地要充分利用独特的农村旅游资源,积极开发一批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农业特色的旅游景点,六是要利用农村相对广阔的地域,开展综合开发的房产业和仓储业。七是要结合本地传统习俗和土特产,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第三产业体系,最大程度地扩大农村第三产业的就业容量。
2、强化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开展,农民市场观念、品牌意识的增强,许多农民愿意接受各种专业技能的培训,以此来提高他们在市场竞争中的能力。根据2023年农村住户调查年报资料统计,当年农村劳动力受过培训的仅有2023.1%,其中由政府组织培训的人数占受过培训人数的仅有13.5%,因此,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应该大力宣传,转变就业观念,使无业人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使单一从事传统农业经营的群体更多地了解潜在致富的门路,对闲置农村劳动力和失地农民,根据当地的产业特点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根本技能的要求和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分门别类进行培训,使之掌握一两项实用操作技术,学之能用。
3、完善就业效劳,解决劳动力的供需衔接。
目前二三产业的用工需求经常性缺乏和农村劳动力较多闲置同时存在,因此,各有关部门应在解决劳动力的供需衔接等问题上发挥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主导作用。一是建立单位用工信息网络,要专门组建覆盖二三产业的用工信息网络,即时地搜集全区用工的现状和需求信息,分类疏理公布。二是对闲置农村劳动力实行登记制度,及时掌握他们的动态、技术特长、职业要求。三是建立供需双方信息交换平台,交互沟通信息,促成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直接对接。
第二篇: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现状分析与思考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现状分析与思考
实施“百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农民的就业竞争能力,加速农村充裕劳动力向城市和二三产业转移,提高农业资源的人均占有率,促进农业更好地开展,推动农民持续增收。两年来,我市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也存在缺乏和问题。本文就此作些分析,供参考。
一、我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
现状
2023年是我市实施“百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的第二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级党委、政府结合本地实际,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面超额完成年度各项培训任务。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21.51万人,完成市年度方案的130.77(完成省方案的270.76)。其中,农业专业技能培训12.48万人,完成市年度方案的124.82(完成省方案的580.56);农民转移技能培训4.49万人,完成省、市年度方案的128.5(省、市方案相同);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2.98万人,完成市年度方案的149.2023(完成省方案的159.45);后备劳动力培训1.56万人,完成市年度方案的164.47(完成省方案的367.65)。转移培训就业率到达了75.75。总结各地的工作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是做到了“四个结合〞。
(一)加强领导与落实责任相结合,完善工作机制。
加强领导是搞好培训工作的前提,落实责任是搞好培训工作的保障。市委、市政府把农民素质培训纳入了今年的市委、市政府工作目标,市委专门下发了丽委(2023)1文件,对今年的农民素质培训工作提出了要求。市政府把它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十个方面实事之一,分解给相关市领导。2023年上半年,根据领导和机构变动,市里及时调整了市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组成人员。县(市、区)也根据领导和机构变动及时调整了领导和办公机构。八月份市委、市政府在XX县区召开了培训转移工作现场会,各县(市、区)分管书记、县长、素质培训办公室主任参加了会议,市委副书记陈荣高,副市长肖建中分别进行了重要讲话。此次会议的召开进一步提高了各级领导对农民素质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推进了我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还屡次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进行调研和检查指导。12月27日又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