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农村信用社改革调研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623061

大小:22.09KB

页数:10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农村信用社 改革 调研 报告
农村信用社改革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如何发挥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经济开展的作用,是银监部门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拟从为“三农〞效劳的要求来探讨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向的问题。 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历程及其评价 我国农村信用社开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农村信用社组建和开展阶段,根本保持了合作制的性质。二是反复和停滞阶段。农村信用社下放给社队,成为方案经济体制下农村筹资和分配的主要渠道。三是农行代管阶段(。信用社归农行管理,两套编制,两本账薄。农村基层信用社入股组建县联社,信用社与县联社为两级法人体制。四是19x年至今。19x年信用社脱离农行,开始恢复合作金融性质。19x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农村信用社正式脱离与农业银行的行政隶属关系,逐步改变为“农民自愿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效劳〞的合作金融组织,并由中国人民银行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理顺外部关系、明晰产权、强化内部管理的改革。 从19x年以来迄今为止的改革实践看,我国信用社有三种形式: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信用合作社。尽管农村信用社经过一系列改革,但无论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合作制银行,还是信用合作社,离完善的产权制度仍有一定距离。县联社统一法人形式,沿袭了原有的信用社产权结构特征,仍存在所有权缺位的问题,民主管理有名无实,成立县联社统一法人,使信用社离农民越来越远,对信用社的参与程度越来越低。在信用社扩大规模和信贷业务高度专业化以后,信用社的民主管理更加难以实现。在省联社与县联社之间,在组织形式上,省联社是行业自律组织,承担着标准与管XX县区联社的职责,而实际上,县联社是省联社的股东,作为一级法人,它有合法经营的自主权,省联社对县联社的管理成了法人管法人,会出现县联社不服管的局面。就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募集的股本中,中小股东所占股本比例太小,而法人股东尤其是政府股份占较大比例,可能造成内部人控制或者是政府对信用社的行政干预,为信用社偏离其经营目标埋下了隐患。合作制银行的改革形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合作制中,自然人股东多,股本小,农民的无知和对合作社的不关心,使信用合作社的民主管理无法落实。而且,一人一票的表决方式,使大股东也没有对合作银行的实际支配权,而成了行长说了算。 二、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农村经济开展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农信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使地方政府与信用社的关系从行政干预到对其负责。 农村信用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一方面有利于落实管理责任,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帮助农村信用社改善经营和开展业务;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管理信用社后,直接承担了信用社的盈亏责任,这样,地方政府会加大打击逃废信用社债务行为的力度。这样,就能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营造地方经济开展的良好环境。事实上,由于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地方政府更加重视和支持信用社的开展,各地纷纷出台了支持本地信用社开展的政策措施,信用社的经营状况开始得到改善。 2、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的建立有利于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城乡一体化开展。 在经济兴旺地区,二三产业迅速开展,农业产值和农业就业的比重都日趋下降,农村信用社作为一种合作金融组织,逐渐失去了效劳对象。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及民营企业开展所需资金量大,信用社已不能满足其需要,所以,成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成为农村经济开展的迫切需要。 3、成立县联社统一法人后,能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开展。 农村信用社成立县级统一法人后,农村信用社加强了管理,节约了本钱和费用,资金调节能力增强,业务范围得到扩展。同时,由于税收减少及一些优惠政策的实行(无息再贷款,呆坏账分期进入本钱核销,成立信用社风险补偿基金),使信用社的盈利能力增强了,信用社有更多的资金用来支持农村经济开展;成立县级统一法人后,授信额度增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所需的较大额度的资金在更大程度上得到满足;由于统一法人后,县联社统一提取准备金,统一核销呆坏账,过去的风险社支付压力减小,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更有可能得到金融支持。 (二)不利影响 1、农村信用合作社自身开展的需要使其偏离合作金融方向。 我国的农村地区经济开展水平低,资金投入缺乏,资金回报率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总的方向就是要增加农村资金投入,建立为农村经济开展的完善的金融体系。信用社作为农民的金融合作组织,农村金融效劳的主力军,承担着为农业、农民、农村效劳的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农业是弱质产业,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都很大,比较效益低,如果信用社的资金大量投入农业,必然造成资金回报率低、回收难。信用社改革后,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信用社自身的开展无论从其本身吸收股本、扩大规模,还是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经营风险来看,都不愿意把大量资金投入农业领域。所以,农村信用社有着烈的离农倾向。出现了中央要支农、地方要开展、监管部门要防范风险、农信社要生存的矛盾。 2、信用合作社资金非农化倾向。 目前,我国以合作制形式存在的农信社大多有着大量不良资产,亏损严重,资不抵债。鉴于信用社经营资产不良状态,没有人愿意入股。而且,落后地区的农民相当贫困,很少有货币财产,靠他们入股集资,是达不到开办农信社的标准的。落后地区,有钱的人不需贷款,不愿意入股信用合作社;无钱的人想贷款但没有钱入股。这就决定了农村信用社的资金筹集只有走股金资本化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补充资本金,维持信用社的生存与开展。因此,出现了合作金融的性质与股金资本化之间的矛盾。在资金的运用上,成立县级统一法人后,县联社与基层社的权力配置发生了变化,基层社的经营自主权变小了,原来,基层社可以根据本地情况,确实贷款的对象、期限与额度,现在,受到县联社的制约,对要地急需资金的农户和经济组织难以及时给予支持。基层社的贷款授权一般在2023万元以下,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最多也不超过5万元,对最大的一宗客户贷款余额不得超过信用社资本总额的30%。那些最缺资金的农户和企业得不到及时的资金支持。所以,信用社资金筹集与使用都有非农化倾向。 3、地方政府管理导致行政干预信用社开展。 省级人民政府要坚持政企分开的原那么,对信用社依法管理,不干预信用社的具体业务和经营活动,不把对信用社的管理权下放给地(市)、县、乡政府。实际上,在地方政府有管理权的情况下,信用社的人事权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要保证其不对信用社进行干预是非常困难的,农村信用社很容易成为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因此,信用社的新一轮亏损及金融风险无法防止。目前,我国各级地方政府财政吃紧,债务缠身,所以,大有挖东墙补西墙之势,尽管他们也知道信用社的亏损再也不可能再由中央政府埋单,但在情急之下,也管不了那么多,毕竟开展是第一要务,不投资哪来开展。哪来gdp增长。而且,在当地出现社会稳定问题时,就更管不了将来的亏损,将来的问题只有留待将来慢慢去解决,他们必须利用手中的权力来解决目前的问题。在经济兴旺地区,财政状况要好些,筹集资金也相对容易,这些问题还不明显,但在落后地区、贫困地区就十分严重,因为除了信用社有可挪用的资金外,地方政府没有别的渠道来解决燃眉之急。 三、以效劳“三农〞为导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农村信用社作为由广阔农民群众自愿入股组成的金融组织,根在农村,在农民。解决好“三农〞问题,既是农村信用社生存和开展的需要,又是党和国家赋予农村信用社的重要社会职责。50多年来,农村信用社对农村经济的开展作出了突出的奉献,而今已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成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持力量,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必须把自身开展同做好支农工作、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居民非农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新情况结合起来,依托政府组织,发挥自身优势,找准支农着力点,创造农村经济开展的支撑点。 (一)转换农村信用社的营销理念,积极探索为“三农〞效劳的新方式。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开展较好的省份的共同点在于,在经营中能真正立足于“三农〞,端正经营方向,对支农方式进行创新,积极拓展农村信用社的开展空间。各地区域开展不平衡的实际,要求选择不同的效劳方式,因地制宜地确定各地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投向、贷款方式、对农户的授信额度,积极探索金融支持农村生产力开展和为广阔群众根本利益效劳的新方式。首先,应该准确把握农村信用社效劳“三农〞的市场定位,按照优先“三农〞的原那么有效配置信贷资产。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应优先用于满足农民种养业的有效资金需求,剩余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农民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等多种经营活动,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确有充裕的,可适度支持辖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有销路、效益有保障的中小企业。其次,要适应农村经济开展变化的新特点,制定分类指导措施,创新支持方式。如对符合贷款条件的种养大户、品牌农业、产业化组织、个私经济组织,可以分别实行支农信贷卡、联保贷款、一次性贷款授信、评优授信等方式,确保信贷支农。第三,应根据经济变化的新需求,强化效劳功能。如创新贷款品种、增加效劳手段、转变效劳方式、提供市场信息等。第四,加快改革步伐,突破机制障碍。通过加快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的改革,确保内部机制改革和扶持政策逐步到位;通过建立约束与鼓励机制、内控机制、创新信贷管理机制等,提高农村信用社的效劳效益、管理效益和经营效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二)立足于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业务创新和内部管理的突破。 1、要继续重点开展传统业务。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人缘、地缘、点多面广的优势,实行全员营销。狠抓存款,壮大资金实力。盘活贷款存量,创新贷款业务。坚持走以“农〞为本,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农业产业开展的“特色〞路线。 2、要在拓展中间业务方面寻求突破。进一步增强和完善信用社效劳功能,充分发挥信用社在农村和XX县区的网点优势,积极争取开办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委托业务和代收代付业务,有方案、有系统地开展宣传营销活动,向社会推介效劳工程和业务品种。加快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形成完备的支付交易结算系统和金融信息系统,为中间业务开展创造技术和信息条件。 3、要在加强内控建设与执行方面有质的转变。要强化内部控制措施,使内控真正成为农信社内部管理的重要环节。 4、要培育有理性的控制权代表——农村信用社分散股东的代理者——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是一个专家化的群体,代表农村信用社的自然人投资者行使资本经营权或所有权,一是有能力参与公司治理,可以克服农村信用社众多单个自然人股东行权能力缺乏或无行权能力的问题;二是机构投资者集农村信用社众多小额投资者的资本,股权集中度较高,也具备参与农村信用社治理的条件。因此,可以认为,农村信用社领域机构投资者的出现,将是农村信用社内部治理的历史性转折。 (三)做大作强农村信用社必须依靠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一是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明确开展思路,加快县域和农村经济开展。应从区域优势、资源优势、比较优势着眼大力开展特色经济、绿色农业,支持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开展拉长农村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农村经济。从开展生态旅游业,支持小城镇建设入手。引导农村信用社资金与农业科技、市场信息相结合,为农村信用社资金投放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二是要积极支持农村信用社做好增资扩股和壮大资金实力工作。地方政府应加强协调和指导,出台相应措施,引导和鼓励农民、城镇居民、工商企业、民营资本等民间资本投资农村信用社,以不断扩大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为加大信贷“支农〞力度提供资金保障。三是要大力整治信用秩序,培育和建设良好的信用环境。要把信用环境纳入打造诚信政府这一系统工程,像抓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