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农村信息化调研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622962

大小:20.39KB

页数: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农村 信息化 调研 报告
农村信息化调研报告 近年来,xx市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以农技12023网络、农民信箱、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为效劳手段,不断夯实根底,延伸信息效劳对象,拓展效劳领域,改进效劳方式,提升效劳水平,建立起以农村为主阵地、以农民为主体、以市场化为主导的信息化效劳体系,构筑起覆盖全市的双向互通信息平台,成为农业产业化开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得力“好帮手〞,xx年xx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增长2023.2%,为推进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根本措施 1.加强领导,政策推动。市级成立市委书记任组长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开展农村信息化工作,县、乡也相应建立领导小组,并建立农技12023工作考核督查制度,要求市、县、乡三级农技12023确保做到“六个有〞:有协调组织,有专家队伍,有场地设施,有经费保障,有规章制度,乡镇有网络专管员;对农民信箱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也制定相应的工作考核制度,从而在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上予以保障,推动农技12023、农民信箱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落地开花。 2.搭建平台、完善网络。xx市作为农技12023的发源地,自xx年11月创办以来,就成为xx市加强基层科技公共效劳平台建设、效劳“三农〞的重要抓手,着力深化平台建设,强化农技12023终端建设,健全以市为龙头、县、乡为骨干和村级信息效劳终端为根底组成(简称三站一终端)农技12023效劳网络,在市设立效劳中心、县和乡镇配备网络专管员、村配备信息员,不断扩大网络的覆盖面。目前,全市已有2118个行政村种养加销大户和其他农村经济主体建起了村农技12023信息效劳终端,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81.04%;与此同时,加快构建信息网站群,先后创立开通中国农民网、中国柑桔网、中华白鹅网、xx农业信息网、xx农村网、xx水产网、xx农村科技信息网、江山蜂业网、食用菌在线、网上家禽市场、华东竹产品信息网、网上技术市场xx分市场等效劳农民为主的网站,使原先的“一条线〞变成“一张网〞。实行全天候“集群式〞效劳,根据农技12023效劳指令,相关科技效劳队和专家组.通过窗口咨询、网上解答、现场指导、疑难会诊、信息效劳、技术培训、专题讲座等形式,为广阔农民提供信息、技术、政策等综合性效劳。 3.与时俱进,创新模式。一是开设农民信箱。通过发放农民信箱手册,采取集中培训、分级培训、重点培训、结对培训、活动培训等多种形式,提升效劳水平,帮助农民掌握运用技能,扎实有力地开展农民信箱推广应用工作,目前,xx市已注册农民信箱7.2万户,信箱启用数6.7万户,启用率到达93%,培训人数4.5万人次,发布各类信息和信函16.62万条,信箱启用率、培训率、公共信息发布数、提供农业信息资源集成数和农民发布买卖信息数等指标在全省保持领先水平。二是开通网络、 咨询系统。建立网上咨询平台,开通了农技12023-cdma掌上信息平台;根据农业生产实际,市本级开通了柑桔、粮食、畜牧、植保、特产、种子、农村经济管理等24条移动专家咨询热线 、22条联通专家咨询热线 ,局部县(市、区)也相应开通了专家呼叫系统,由农户直接与专家联络,接受咨询等效劳;同时,还通过发送 短信的方式提供病虫情报、农业气象、农业技术、农产品价格等效劳信息,使经营大户及时掌握农情信息。三是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06年7月,xx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正式启动,在试点的根底上,各县(市、区)迅速部署,积极做好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建设筹备工作。如xx市XX县区财政投入20230万元专款,部门、企业、个私业主等方面筹措资金167万余元,共同支持开化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目前,该县完成终端接收站点建设424个,占应建宜建终端接收站点的20230.24%,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生动直观等优势,开展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四是开展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以万名农民素质工程为依托,全市各级农技12023积极开展农业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信息技术培训,农技12023网站上开通了影视频道,有131部农业科教影片和8个专业的技能培训多媒体教材,各级农技12023科技人员不定时下乡对农民进行面对面的指导。 4.丰富内涵,拓展领域。在推进信息化过程中,坚持以农业为主,积极开辟“三农〞效劳新领域,使信息效劳深入到农村多种领域。在提升农技信息效劳的根底上,积极开拓产业化效劳领域,及时提供农产品产销信息、加工信息等产业化、市场化信息渠道。据不完全统计,农技12023自成立以来,全市各级农技12023已收集信息37.66万条,发布信息21.81万条,累计接待咨询51.2023万人次,接受网络访问112.75万人次,通过网上促销、网上订单和网上招商,累计实现农产品成交5725次计4.203亿元。农技12023专家对农民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实行全程技术指导和效劳,起到了免费中介效劳的作用。同时,利用网络技术,全市已有一半多行政村实行了村务网上公开,接受村民和社会监督。 二、主要成效 1.推广了一批农业新技术。农业信息化建设,使技术推广更快速、更广泛、更到位,农业生产由传统的生产方式向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变,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开展,如利用先进技术,深度开发和系列开发有机茶、高山蔬菜、水生蔬菜、反季节珍稀品种食用菌等,仅今年以来就引进推广了农作物新品种52个,优质种苗190余万株,无性系良种茶园940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1.1万亩,使农民获得很大的实惠,成为科技增效的典范,直接带动了农民增收。 2.引进了一批农业新工程。通过资源包装,利用信息网络发布农业开发工程招商,吸引外地客商和本地能人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开发农业基地,带动了当地农业的开展。目前,全市累计由个人出资创办的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5478家、生态农庄24个、生态养殖园区50家,极大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3.开展了一批绿色特色新产业。互联网信息的集群优势,使农技人员和农民能及时了解到最新的产业开展信息,及时跟踪市场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农产品,从而抢占市场先机,在改造传统农业产业的根底上,因地制宜开展了一批绿色特色产业。目前,全市初步形成畜禽、柑桔(含胡柚)、食用菌、笋竹、粮油、蔬菜、名茶、蜂产品、水产品等特色主导产业,特色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0%,农业品质、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有效地带动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4.培育了一批创业新农民。在信息入户工程和农民素质工程的联动推进下,一批素质高、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脱颖而出,有的成为联系农户的农业经纪人,有的成为专业大户,有的创办起农业加工经营企业。如衢江区高家镇篁墩村农民陈锡松自开通“农民信箱〞以来,与本省杭州、建德等地40余名客户建立业务关系,达成塑料编织袋加工及种苗交易28笔,交易额120万多元;XX县区石门镇琚家岗村农民毛顺福,承办了该村农技12023效劳站,创立“中国农民网〞,并牵头成立了XX县区种养信息化产业协会,通过网络信息发布、网络接单、生产供应等,使50多个种养大户结成联合体,将本地产品销往广东、福建、上海等省市,蚯蚓和竹荪远销日本和韩国。据统计,全市已有农产品经销大户5782户,各类农产品流通经纪人11132人,农民营销队伍有3万多人,产品远销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年农产品经销额30多亿元,成为农业开展、农村繁荣、农民致富的带头人。 三、几点启示 1.农村信息化建设要坚持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在推进农业信息化中发挥引导作用。积极发动组织农业、科技等部门,实行统一部署、统一考核,发挥各自优势,整合力量,协同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同时,要坚持资源的整合利用,吸引相关通信运营商和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利用其技术和资金优势,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不可或缺的平台和支撑。 2.农村信息化建设要广泛发动农民的积极性。农民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体,也是直接受益者,没有农民的广泛参与,农村信息化就失去其生存的价值。因此,必须通过宣传发动、政策引导、典型示范等有效途径,把农民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尽最大可能为农民创造参与的条件,让农民充分接受新观念、新事物、新技术,培养更多的新型农民,以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为开展提供动力支撑。 3.农村信息化建设要紧密结合当前当地农业开展实际和市场需求。农村信息化建设必须突出以农业市场需求为本,脱离了这个根本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要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目标,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农民关心、关注的热点上,提供符合当前当地实际、贴近市场需求、农民急需而又乐意接受、引进推广应用价值高、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工程、信息、良种良法,促进和提升农业产业化开展。 4.农村信息化建设要充分发挥农技队伍的支撑作用。在农村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较高素质的农技队伍是重要保证和力量支撑。一方面,要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和乡土农技人员的的专业特长,通过示范培训来提高农技队伍的整体素质,适应现代农业开展的需求;另一方面,要鼓励农技人员创新模式,积极参与农业生产经营,以自身实践带动农民开展生产,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第7页 共7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