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关于银行业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研究.doc
下载文档

ID:620671

大小:27KB

页数:14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关 银行业 支持 社会主义 新农村 建设 研究
关于银行业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研究 关于银行业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研究 中央从2023年开始连续四年下发了四个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积极开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假设干意见中指出“农业丰那么根底强,农民富那么国家盛,农村稳那么社会安。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开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开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实质,按照“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从落实科学开展观的高度,从经济社会开展的全局出发,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底和有利条件,抓住和利用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机遇,始终把金融支持“三农〞工作放在特殊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大农村信贷投入,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改善农村金融效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谐开展。 一、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的现状 总体看,“十五〞期间,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支持“三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三农〞的信贷投入逐年增加,支农效劳方式逐步改良,较好地促进了“三农〞开展。2023年末,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开展银行三类机构涉农贷款〔包括农村信用社各类贷款、农业开展银行收购贷款和农业银行用于农村龙头企业、扶贫、乡镇企业、电网改造、根底设施贷款等〕余额到达4万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总额20.7万亿元的19%,比“十五〞初期增加1.6万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1.7%。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资金投入缺乏是目前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的瓶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银行信贷和金融效劳提出了更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首先,资金需求总量更加巨大。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到2023年,新农村建设新增资金需求总量为5万亿元左右。按照过去农村投入资金中财政资金、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的经验比例,即使考虑到公共财政加大对新农村建设投入的情况,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中的大局部仍将由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其次,效劳需求方式更加多样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多领域、多层次、多类型的金融需求,既有一般农户的小额信贷需求,也有产业集群化龙头企业的大规模资金需求;既有普通的存贷款效劳需求,更有各类银行卡等支付结算和理财等效劳需求,客观上要求金融效劳品种更加丰富,效劳手段更加多样,效劳方式更加便捷,而现有的农村金融效劳在这些方面显然还存在明显缺乏。第三,中西部金融效劳需求更加突出。现有的金融效劳在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差异明显,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金融资源缺乏,金融网点缺乏,竞争力缺乏,金融效劳整体水平较低。如何突出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农村金融效劳,确实面临新的挑战。 二、制约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的因素 以上存在的问题,反映出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体制上、机制上、方式上仍不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的需要,农村金融机构本身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制约着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好地发挥支持“三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滞后于城市金融体制改革;二是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政策性金融和商业金融在支持“三农〞中的合力作用发挥不够;三是农村金融机构普遍存在资产质量差、财务包袱重、风险补偿能力低的问题。特别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虽然近年来通过改革和政策扶持情况有所好转,但是由于根底差、底子薄、历史包袱重、管理体制特殊,目前面临的风险仍然非常严重,制约着支农作用的发挥;四是由于商业银行撤并农村机构网点、上收权限和邮政储蓄资金运用不合理,导致农村资金倒流城市,加剧了农村资金供求矛盾;五是风险补偿和政策支撑体系不完善,制约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三农〞的资金投入。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逐步予以解决。 三、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的对策 针对农村金融面临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改良农村金融效劳,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银监会党委经过认真分析研究认为,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效劳体系,形成有效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金融合力。总的思路是: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以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合力,积极引导其他金融机构增加支农投入,适当鼓励支农融资方式的创新,逐步完善金融支农的配套制度建设,努力实现四个“不断〞,即确保支农力度不断加大,支农质量不断提高,支农功能不断完善,支农效果不断显现。 (一)充分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各自优势,增强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合力。 1、政策性银行要积极探索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农业开展银行将继续在农村经济开展中发挥作用,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没有完成之际,农发行将仍然发挥粮棉收购方面的作用,此后还要发挥支持小城镇建设、农田根本开发以及农业科技、龙头企业等方面的业务。尽快改变政策性金融支农功能萎缩、效劳领域狭窄的状况,提高商业性贷款在各项贷款中的比重。国家开发银行要加大对农村根底设施建设方面的信贷支持力度,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模式,力争在运用开发性信贷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农民就业和培训、农村小城镇根底设施建设和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开展方面有新突破。中国进出口银行要大力支持农产品出口创汇,运用信用手段,支持涉农企业“走出去〞。 2、国有商业银行主要是农业银行改革将主要立足于更好地为“三农〞和县域经济效劳。各国有商业银行应积极研究新时期农村经济开展和农村金融效劳的特点,适当调整支持县域经济开展的信贷政策,扩大对基层行的授权授信,改善农村网点布局,完善效劳功能,突出支持重点。特别是农业银行严格执行“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改革方案。“面向三农〞,指出了农行改革开展方向必须为“三农〞效劳,农业银行要在其中发挥主要商业银行的作用。“整体改制〞,是指整个农业银行系统要在整体改制这种框架下,加强内部管理,努力消除不良资产,要摸清家底,然后商业运作。“商业运作〞,是指由于体制原因,尽管农行是商业银行,但仍然有一些政策性贷款等业务。但下一步要搞全面商业运作,经营业务必须基于商业化根底。“择机上市〞,如果前三项任务都到达,也可以在方便的情况下上市,运用上市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农行进行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的改善。紧随新农村建设进程,农行要合理布局机构网点,更多关注和满足具有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的农产品产业带、主导产业生产基地、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的有效需求,提高对优质农业重点龙头企业的综合效劳水平。3、农村信用社要不断增强支农主力军的功能。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明晰产权、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改善资产质量,加快组建农村合作银行的步伐。利用点多面广的优势,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桥梁纽带作用,真正办成为“三农〞效劳的社区性金融机构。坚持“七个一起抓〞,即,在支持“三农〞上,坚持开拓资金渠道,增加资金数量与保证质量一起抓;在效劳创新上,坚持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机构创新与体制创新一起抓;在风险防范上,坚持信用风险与操作风险以及今后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一起抓;在管理上,坚持制度建设与制度执行一起抓;在培训上,坚持前瞻性培训与实用性培训一起抓;在改革上,坚持稳固成果与稳步推进一起抓;在文化建设上,坚持树立信用文化意识和培育“三农〞感情一起抓。突出“五个重点〞,即,重点抓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支持“三农〞;重点抓稳固五级分类成果,确保资产质量不断改善;重点抓案件防范,确保专项治理大见成效;重点抓放宽市场准入标准后的方向引导,机构培育,政策配套,操作完善;重点抓以管理培训为主的企业文化建设。农村信用社根在农村,农村市场是信用社的主阵地,支持新农村建设是信用社的天职,农村信用社要围绕“农〞字做文章,积极探索支持“三农〞的有效途径,努力创新农村金融品种,切实改善农村金融效劳水平。 4、充分发挥邮政储蓄银行的“支农〞功能。邮政储蓄银行已于2006年底开业,要继续发挥它在农村地区的储蓄汇兑等便利效劳方面的功能;另外,完善、增加其小额信贷功能,使其充分发挥支持“三农〞作用,使其资金“来源于民,反哺于民〞。 5、加快新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力度。为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应缺乏、竞争不充分等问题,更好地改良和加强农村金融效劳,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银监会下发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假设干意见,以“新导向、新机构、新标准〞加快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效劳体系,鼓励其他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到农村设立机构〔包括贷款子公司等〕,开展业务;支持民间资本到农村投资,开办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外资到农村投资,设立村镇银行和贷款子公司;鼓励农民群众按照“自愿入股〞原那么投资创办的资金互助组织等。更大范围地满足农村多样化的金融效劳需求,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6、积极开展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合作。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要在充分发挥各自效劳优势的根底上,积极开展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业务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分散信贷风险,有效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二)为“三农〞着想,找准信贷投入的立足点。1、立足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对农村根底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农田水利、灌区节水改造、农村电网改造、农村“六小工程〞等农业根底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农村经济开展后劲。积极探索开发性金融支持农村公共根底设施建设的有效模式,重点支持城乡公路建设,加大对农村环境治理、水土保持以及农业综合开发的贷款投入,对荒山造林、天然林保护、小流域综合治理、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等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信贷需求积极给予支持,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显著改善。 2、立足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支持产业化经营。要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特色农业、订单农业的信贷支持,重点支持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规模涉农企业,大力提高农业科技现代化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项目建设,加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业的信贷投入力度,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企业化管理。积极支持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提高农业的比拟效益和整体竞争力。优先支持农业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重点扶持“公司+基地+农户〞等产权明晰的经济联合体,培植一大批专业乡镇、专业村、专业户和富有地方特色的生产基地,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 3、立足于完善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贷投入。把支持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作为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采取“区别对待,重点扶持〞的方法,及时做好信贷规模配置和系统内资金调度,满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更新改造和生产环节的合理资金需求。同时,注重将信贷支持龙头企业开展与扶持农户农副产品生产结合起来,形成“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生产体系,促进农业产业化生产水平与农户经营效益的同步提高。探索和创新信贷担保手段和担保方法,切实解决龙头企业收购农产品资金缺乏问题,支持龙头企业大力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和市场开拓能力。支持农产品外贸企业扩大对外出口,对企业在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信用证业务、贸易融资、出口退税账户托管、应收账款融资等方面的金融需求提供配套效劳。 4、立足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大对县域经济和农村劳务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把符合产业政策的乡镇企业、民营经济作为信贷支持县域经济开展的重点,支持开展农产品加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企业配套产业、农村效劳业和具有市场需求的其他优势产业,提高产业聚集程度。进一步加大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快开展县域经济和农村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