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619348

大小:19.50KB

页数:1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关 农村 留守 儿童 调研 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篇一: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 冠县清水镇中心小学 路玉莲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的农村劳动者进城从事其他 产业,于是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生存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在构建和谐社会开展的今天,这不容无视。针对这一问题,通过查阅文献,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对所任教学校的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调查主题为:关注留守儿童的童年,促进和谐社会的开展。 调查的主要问题有:你和谁生活在一起,你的业余生活怎样,你希望爸妈在家吗你和老师同学的关系怎样等等。 一、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 (一)留守儿童对亲情需求较强 根据对学校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不难发现他们家庭的经济状况大都不容 乐观,也许由于经济原因,留守儿童父母回家次数也普遍较少,其中仅在春节回来的占33.2%。还有11.1%每隔三年回来一次,这局部样本主要集中在外省的打工人员,在对留守儿童采访中甚至还发现极少数七八年未回来的例子。 从留守儿童对家庭生活的期望上看,54.5%的留守孩子希望“和爸爸妈妈 在一起〞,希望“与亲戚共同生活〞占8.6%,希望“一个出去,一个在家〞占36.9%。这说明孩子当前严重的“亲情饥渴〞,尽管如此,35.6%的留守子女却表示与在外打工的父母相处时感到生疏冷漠,交流困难,据调查,留守子女渲泄烦恼的途径,“憋在心里不说,写日记〞的占51.2%,“和同学或朋友说〞的占23.5%,由于缺乏或者不愿意采取与人交流这些正式的渲泄方式,过半的孩子积压忧郁,必然产生自卑心理,还有一局部主要从同龄人中获取抚慰,这样同伴的不良文化,一些越轨的行为很容易蔓延,甚至出现“拉帮结伙〞的现象。 (二)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留守儿童和监护人对待读书和教育的认识上也不容乐观。由于监护人素质不够高引起许多监护人对其孩子的教育都疏于管理,从对留守儿童的调查问卷结果中不难看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容乐观,这背后主要是心理问题干扰及学习自控力较差造成的,农村父母文化程度以小学居多,很难辅导子女功课,80%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自律性较差,以及79%的留守儿童无人催促学习。 (三)监护状况堪忧 监护既是权利,又是义务。这里结合坳头村留守儿童实际情况,重点讨论以下两项内容:根本监护(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以及深层监护(对被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 1、监护人情况分析:据调查、留守家庭中84.6%,是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15.4%由亲戚代管,尽管82.4%的隔代亲人很快乐照看留守子女,但是由于体力、知识等原因,57.1%的隔代监护人表示“照看孩子感到吃力〞,85.8%的亲戚表示“不乐意但没方法〞或“无所谓只要父母给钱〞,可见他们对待孩子的态度相当冷漠,大多碍于情面而照顾,我们所接触的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这种情况。 2、沟通是实现家庭教育的前提。而64.4%的监护人直接表示“很少或不与孩子谈心〞,只有11.3%的留守子女表示“有烦恼的时候和照顾我的人说〞,同时54.3%的孩子还透露监护人有过罚跪、罚站等家庭暴力行为,可见双方在沟通态度和方式上存在很大问题。在教育态度方面,58.8%的隔代亲人及亲戚表示“只照顾生活,别的不管〞,只要有所交代就可以了,这说明孩子缺乏必要的家教气氛,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亲戚,对孩子大多局限于吃饱穿暖的浅层关心,难以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 二、留守儿童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以上的调查结果及结果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留守儿童在成长,开展中所呈现出的主要问题如下: 1、监护人素质普遍偏低,对孩子的学习介入过少导致的学习问题。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等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的问题一般都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只有一方在家的,由于每天所要承担的家务很多,也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很少对孩子的品性进行教育,对学习更是缺少必要的指导。 2、平时缺乏亲情的关爱。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缺乏亲情关爱会对孩子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最为直接的也许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难得到很好的照顾,使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留守儿童成长期间缺乏抚慰与关心,这也是我们应该给予重视的。 3、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的心理问题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开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和冲突,这里,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也需要有人能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家人在这方面应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由于父母在外,留在家里的其他亲属及他们情绪情感的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时机,这种情况长期积累,对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会住不导致性格的缺陷 ,从而引起犯罪动机,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三、留守儿童形成原因分析 1、从社会整体开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2023年我国农村流动人口已到达1.139亿,比2023年增加38.8%,即增 长了1000万农村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中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开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特殊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了两地教学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从家庭认识来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农业部2023年数据显示,劳动力不外出的原因中“怕影响子女上学〞仅占6.7%。这其中即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儿——流动的变动中长大。 3、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开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4、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开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开展方面存在很多的困惑和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和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来弥补亲子关系缺乏对人格健全开展形成的消极影响。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 师,也很少有组织有方案的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这些教育内容的缺失是很重要的。 四、解决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留守儿童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开展,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开展,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效劳于基层,坚持关注弱势群体,坚持学习实践科学开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假设干意见和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就必须从社会大局、制度层面整体地加以考虑和解决。 1、各地政府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加大寄宿制中心学校建设,让留守儿童吃住在学校。 2、建立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的保护网络。比方建立以祖父母及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基层组织为主体的管理网络,以学校老师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等,对留守儿童给予对口的帮助。 3、调整人口管理制度,逐步取消户籍差异,并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农民工“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4、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学校教育应该成为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重要渠道。努力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在校外的生活真空,促进他们的健康开展。对此,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对于父母常年 篇二: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员: 所在班级: 调查时间: 2023.10——2023.11 xxxxxxxxxxxx学院 调查详情 调查内容: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我们针对留守儿童现状有必要进行深入的调查和了解。通过对留守儿童个案的调查以及网上收集的关于留守儿童的原始资料,我们掌握了他们的一些共性,也对他们的家庭教育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从社会开展的大环境下看待和解决留守儿童这个社会问题,来进行调查报告的编写。 分析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留守儿童问题,并不是这一弱势群体的生存问题更重要的是我国的开展问题,关系到我国根底建设和人民素质的重要建设方向。那么,这个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呢: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城乡不平衡的教育制度是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外表上看是父母外出打工不在身边造成的,其实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管理带来的深层次矛盾。改 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农业比较利益的下降,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飞速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与国家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相矛盾的是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义务教育制度,进城务工农民虽然在城市工作、居住和生活,但享受的是与城市居民完全不平等的待遇。所以这样直接导致务工农民会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农村,由老人看管。 二、家庭情感教育明显缺位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直接原因 许多“留守儿童〞在幼年时期就被迫与父母别离,他们早期无法与父母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在长期与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生活的过程中,他们的需要、情感常常无法得到亲人的反响,这必然对他们的亲社会行为开展产生不良影响,也易使他们产生诸多心理问题。而一些家长因为长期在外务工,对子女心生愧疚,往往通过钱、物等大量的物质满足来补偿对孩子的精神关爱,而这些孩子在花钱方面又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极易使他们产生错误的价值观而误入歧途。 分析留守儿童产生的社会影响和其生存现状: 我们发现在调查中的留守儿童一般都具有三个根本特征: 缺少关爱,生活质量低下,管理松散。造成了他们的得不到一个健康全面的身心成长环境,令人堪忧。 留守儿童身心全面健康成长的几大问题: 生活问题: 在营养状况、身体健康等方面受到影响。特别是在年幼的阶段,孩子的教育、保护显得更为重要,如果不能与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生活,那么他们的生活起居势必得不到良好的照顾。 心理问题: 由于得到的亲情、情感和心理关心的缺少,许多孩子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又很少与外界接触,使得孩子们的性格多显得自闭抑郁。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孩子其实特别想和家人在一起,这是他们最大的心愿。由于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与家人产生了隔膜和陌生感,内心的封闭、情感的冷漠、甚至行为的孤僻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容易出现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碍。 教育问题: 在我们调查中得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务劳动甚至一些农活都落在了留守儿童身上,不能保证孩子们的学习时间,学习成绩因此而有些下降。临时监护人对孩子学习的催促帮助不够、方法不当,也容易使孩子产生厌学、弃学现象。由于目前农村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有的由于家长不断在农村、城市之间变动,孩子也会随之由“留守〞到“流动〞再到“留守〞,不能及时接续学业。我们调查的资料显示,留守儿童在小学阶段的入学 率相对高一些,初中阶段那么呈明显下降趋势,辍学率比较高。 道德问题: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道德素养都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