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全面
提升
平安
建设
现代化
水平
调研
报告
关于全面提升平安建设现代化水平的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xx全会精神,更好地效劳市委领导决策和市委重点工作,为盐城新一轮改革开展提供坚强保证,近期,市党代会社会建设专门工作小组就如何推动平安建设和法治建设融合开展,提升平安建设法治化水平,组织开展专题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根本的开展环境〞。自2022年部署开展平安建设以来,全市各地各部门精心组织,扎实工作,持续开展了三轮平安创立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群众平安感和平安建设工作绩效保持全省领先,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得到进一步稳固开展,我市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综治平安建设工作先进市,被中央综治委和省委、省政府分别表彰为202223-2023年全国社会管理优秀市、2023-2023年综治平安建设工作先进集体。
当前,我国既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又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期、刑事犯罪高发期、对敌斗争复杂期,影响国家平安和社会稳定的不确定因素增多、挑战和风险加大,要求我们在新一轮平安建设工作中,打破传统,用法治方式推动平安建设,努力建设领域更广、层次更高、实效更强的平安盐城。
一、平安建设法治化是深化平安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平安建设法治化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xx全会精神的具体表达。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根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稳定。十八届xx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部署。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化平安中国建设会议上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发挥法治对平安建设的引领和保障作用,提高平安建设现代化水平。十八大以来,法治已成为治国理政的根本方式,平安建设法治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平安建设领域的具体表达。
(二)平安建设法治化是解决平安建设现实问题的内在需求。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市社会大局总体平稳可控,但仍存在诸多因素和问题,制约着平安建设的深入开展。一是公共权力运行机制不健全。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片面强调部门利益,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仍不同程度存在。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公权力运行中的腐败现象尚未得到根本遏制。公共权力运行机制不标准,以合法程序掩盖实体公正而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频发。二是全民法治素养不高。基层法制宣传教育实效不明显,法律知识普及率不高。一些群众选择性适用法律,只要求享受法律权利,不愿意承担法律义务。局部信访对象对已经得到依法处置的事项不认可,频繁越级重复信访或利用重大敏感时期要挟地方政府寻求超越法律的“权益〞。三是平安建设的政策体系不完善。随着经济开展、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越来越高,对平安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民群众不仅关注人身、财产平安,而且更加关注食品平安、公共平安;不仅关注自身权利的保护,而且更加关注社会的公平正义;不仅关注当前平安,而且更加关注长治久安。但当前平安建设的现实需求与法律制度缺失的矛盾较为突出,出租房屋登记制度取消后流动人口的效劳管理、劳教制度改革后未成年人和轻型犯罪行为的惩戒、非法上访行为的打击处理等平安建设中突出问题没有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迫切需要完善平安建设的法律体系,实现平安建设的法治化。
(三)平安建设法治化是平安法治内在关系的逻辑要求。平安建设与法治建设具有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从总体定位来看,两者具有一致性,均是把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作为根本任务,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把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作为根本目标,以社会治理法治化为根本方向,不断深化平安建设。从根本范畴来看,两者具有交叉性,平安建设包含诸多方面的内容,法治建设是贯穿这些内容的核心要素。从目的手段来看,两者具有关联性,没有法治根底的平安是“易碎品〞,没有平安根底的法治是“空架子〞。法治建设,让“易碎品〞变为“耐用品〞;平安建设,将“空架子〞变成“台柱子〞。深化平安建设就是要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法治化是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最有力的保障。
二、我市推进平安建设法治化的初步探索
(一)深入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去年,在我市获得“全国社会管理优秀市〞后,市委审时度势果断作出了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促进盐城长治久安的重大决策部署。市委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进盐城法治社会建设的意见,明确了法治政府、公正司法、法治文化和基层民主法治四项重点任务。市人大第七届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入推进盐城法治社会建设的决议,以决议形式将市委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号召全社会共同参与法治社会建设,在全市形成了推动法治社会建设的强大合力,推动平安建设从治标向治本转变。
(二)健全完善政策体系。结合我市实际,市委制定了创新社会管理的xx个标准性配套文件和维护社会稳定“1+7+22〞长效工作机制,从维稳责任落实、联系效劳群众、社会稳定源头防范、矛盾隐患化解整治、基层根底建设投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方面为平安建设提供政策支撑。建立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推动市、县两级发改委将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工程、重大工程审批的前置程序,最大限度地从源头预防和减少因重大工程建设引发的矛盾纠纷。提请市委常委会研究设立了市、县、镇三级平安法治建设基金,把平安法治建设工作经费纳入法制化轨道。
(三)推进涉法涉诉信访制度改革。制定了全市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实施意见,积极探索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与大信访衔接机制,进一步健全诉访别离、联合接访、内外衔接配合机制,完善依法导入司法程序、纠错补正、终结移交制度,细化审查甄别、责任追究、依法分类方法,着力破解入口不顺、程序空转、出口不畅等瓶颈问题。依法打击信访过程中的无理闹访和以要挟、欺诈手段扰乱社会秩序、侵犯他人人身财产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引导、教育潜在的非访行为,维护标准有序的信访工作秩序。
(四)推进平安法治融合开展。近两年来,市综治委、市依法治市办公室在工作部署、工程建设、检查考核等方面积极探索平安法治融合推进。合并召开市综治委全会和依法治市工作会议,统一部署工作任务;融合推进公众平安感和法治满意度建设,编印的平安手册和组织开展的专题宣传活动,都涵盖法治建设的内容;统一推进群众性队伍建设,整合各类资源,组建了平安法治志愿者队伍,将治安巡防和法治宣传、法律效劳一并作为志愿者的工作内容。在每年的重点工程现场观摩会、家家到摸底调研和年终考评中,对平安法治建设统一制订考评方案、统一组织考评人员,初步形成了平安法治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三、下一步推进平安建设法治化的具体思路
(一)进一步健全平安建设政策制度。积极推进平安建设领域政策的及时制订、定期清理工作,利用立法法授予设区的市立法权的契机,在法律赋予的权限内推进平安建设领域的地方立法。研究制订创新开展社会矛盾大调解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和社会组织、流动人口、重点青少年群体、出租房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为平安建设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制度保障。
(二)进一步标准公共权力运行机制。积极推进盐城法治社会建设,推动有关部门明确权力边界,标准权力行使,真正实现职权法定,防止越权决策和滥权执法,预防侵犯群众合法权益行为的发生,确保所有的公权力都在法律的范围内按照法定的规那么公正行使。标准抽象行政行为,扩大部门、公众参与制定的途径,创新参与制定方式,完善政策制定听证、专家咨询论证以及公开征求意见、听取和采纳意见情况说明制度,保证部门、公众意见和建议得到充分表达,合理的诉求、合法的利益得到充分表达。健全程序规那么,不断完善执法体制机制,解决行政执法和司法活动不标准、不透明、不作为问题,严格执法程序,防止因程序违法和瑕疵影响实体权益,引发社会矛盾。
(三)进一步完善依法维权和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加强相关法规政策的实施,积极引导各类主体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规那么、程序参与平安建设,确保平安建设不偏离法治方向,不违背法治原那么,不突破法律底线,坚持依法维护群众权益、调节社会关系、标准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实现保障人民权益与维护社会秩序相统一。改革信访工作考核制度,按照责权一致原那么,建立统筹考虑各地各部门信访总量、信访产生原因和信访诉求处理等因素的信访工作考核体系。善于运用法治手段解决矛盾纠纷,逐步减少利用行政方式处理信访问题,将信访群众引导到诉讼、复议、仲裁等法定的救济渠道上。深入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建设,增强全民法治意识,引导人民群众自觉把法律作为指导和标准自身活动的根本行为准那么,以理性合法方式表达诉求,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四)进一步推动法治平安创立深度融合。建立统筹推进机制,在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催促检查等方面统一部署,在政策制定、载体建设、力量配备等方面通盘考虑,努力形成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相互促进、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建立联创共建机制,逐步整合平安、法治区域性行业性创立活动,有效融合平安、法治为民办实事工程,共同建设平安、法治文化阵地,努力形成平安建设法治建设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叠加效应。建立平台共享机制,将法治为民效劳工程纳入基层综合效劳平台,将法治工作信息纳入综治信息系统,用法治方式推进基层平安建设,用法律专业人才充实基层效劳管理队伍,努力形成平安法治建设资源共享、工作联动的开展态势。建立综合考核评价机制,把群众平安感、法治建设满意度、政法队伍满意度等作为衡量平安、法治建设成效的主要指标,科学制定平安、法治建设考评指标体系,努力形成平安、法治建设顺应民意、注重实效的正确导向。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