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全县
科技工作
情况
调研
报告
全县科技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x月6日至12日,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深入相关部门和镇街,采取听取汇报、座谈了解和实地查看等方式,对全县科技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科技工作现状
近年来,全县科技工作围绕“新型工业基地、西部绿色菜都、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川渝合作示范区〞四大定位,为全县创新开展作出了积极努力。
(一)科技创新机制逐步完善
一是强化政策引领。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项科技法规政策的同时,努力做好科技政策措施的制订完善工作。重新修订了xx县科技进步奖励方法、xx县科技创新奖励方法和xx县专利资助方法等一系列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政策性文件,提高了奖励和资助资金额度,鼓励科技人员和企业创新创业。进一步完善了全县的科技政策体系,提高了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二是积极会聚科技创新合力。两年多来,中国工程院8位院士先后来我县调研效益农业,指导科技开展;科技部5位领导、专家来我县实地考察科技园区建设,指导园区开展;市级以上科技、知识产权、地震等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先后30多人次来xx考察调研、指导工作,有效促进了科技工作健康有序开展。三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先后与西南大学、重庆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组织开展了“农学博士xx行〞、“科技专家企业行〞、“科技创新专题讲座〞等创新驱动开展系列活动,积极对上争取科技专家对我县产业进行科技支撑,促进全县50多家企业与2023多所市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用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形成。
(二)科技投入保障有效落实
2023年以来,全县ramp;d投入逐年递增,从2023年的2720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16300万元,增长599%;对上争取各类科技资金1392万元,其中,国家科技资金482万元,市科技资金92023万元;县财政累计投入科技科普资金14537万元,其中,直接安排到科委专项资金945万元;组织兑现科技奖励资金116万元,专利资助资金150余万元,实施县级科技方案工程120个。科技投入的增长提高了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保障了全县科技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科技工程建设有力驱动
两年多来,向上争取立项科技工程2023个,争取科技经费1392万元,其中国家级工程5个,结束了我县近3年无国家级科技工程的历史。2023年,我县实施的科技富民强县行动方案“重庆20万亩蔬菜核心保障基地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后续工程获科技部立项支持192万元;重庆丰收农机制造的“zb自吸式离心泵工程〞、xx县炫吉中绸的“基于水循环索绪技术的自动缫特色双宫丝工程〞、xx两江蔬菜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蔬菜标准化生产共性技术效劳工程〞和xx县生产力促进中心“蔬菜标准化生产共性技术平台工程〞等4个工程,分别获得2023、2023年度国家创新基金立项资助,共计资金290万元。2023年,我县组织申报的科技支撑示范工程总体方案获市科委论证通过,获立项资助800万元。2023年,我县愚吉机械和喜尔创两家企业获市创新研发团队立项资助,重庆中航科技的“混凝土路面快速修补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工程、XX市双恩农机制造“lz-1.0型稻麦联合收割机〞工程成功申请国家创新基金。
(四)科技推广平台不断丰富
一是采取以国家级科技特派员为重点,市级与县级科技特派员相结合的方式,结合我县特色经济产业开展,累计选拔聘任科技特派员近300余名。2023年,我县新选派县级科技特派员67名,争取到国家级科技特派员19名、市级科技特派员25名。截止目前,我县现有在聘科技特派员共计111名。二是为加快集聚科技资源,开展高新技术产业,组织成立了两江蔬菜生产力促进中心、未来科技创新效劳中心等行业科技中介效劳机构2家;建成国家级科技园区1个、市级科普示范基地1个、蔬菜科技专家大院2个、生猪养殖科技专家大院2个、科技示范基地20余个;在民丰化工、新华化工建成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2家;在凉风垭工业园区内建成规模到达5千多平方米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三是加大对企业的引导,帮助企业改造升级,努力培育科技型企业。近几年我县科技型企业数量有了较快增加,农业科技园区规划面积6.8万亩,现有企业50余家,各级龙头企业26家,其中科技型龙头企业1家,现已培育知名品牌8个。园区推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户(基地)〞等产业化经营模式,重点开展了蔬菜、稻油、生猪等优势主导产业,以水产、经果、乡村旅游做配套。今年2月,国家科技部正式发文认定我县农业园区为第六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五)科技人才队伍逐步壮大
一是以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战略开拓能力为核心,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招商引资与引智引才同步的人才吸引模式,成功引进了中国工程院院士xx及其团队,在县工业园区维尔美纸业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吸引了机械制造、电子信息、蔬菜加工等行业领域的高新技术急需紧缺人才到我县创新创业,为产业升级和开展集聚了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二是以提高操作技能和工艺水平为核心,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用工培训、就业培训、职业培训、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等形式,举行各种创业、就业培训近300期,共培训创业人才及城乡劳动者16000余人,帮助12376人实现就业,为企业培训评审专业人才1797人,使企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素质结构不断改善。三是以推广和掌握农业先进实用技术为核心,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由县农委牵头,集中开展了畜禽养殖、粮油种植、水产养殖、果树栽培、蔬菜种植、植保工、农机操作及维护工等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0230余期,培训农民8000余人。通过农业技术培训,全县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到达了84000人,其中种养业能手(含大户)56849人,经营能人(含农村经纪人)4491人,专业技能型农业人才21920人,社会效劳型农业技术人员740人。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科技成果缺乏
一是没有专门的科研机构,一些科技组织,比方科技学会组织开展活动少,难以出成果。二是潜心科技研究的人员少,科技人员学习交流平台少,再教育时机少,知识更新跟不上形势开展需求,也难出科研成果。三是科技奖励方法、范围及额度不适应形势开展的需要,对科技人员缺乏吸引力,导致申报奖励成果数量逐年减少。
(二)科技人才缺乏
一是人才总量缺乏。我县各类人才拥有量占人口总量比例较低,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更是紧缺,所占人口总量比例不到1%,且年均增速为0.06%左右,增速缓慢,难以满足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开展的需要。二是人才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平衡。我县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大都集中在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而工程技术、农业技术、经济技术和高科技等能带动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开展的高新技术领域的人才缺乏,中高级职称人才比例偏低。三是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数量少,年龄老化和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目前,全县具有正高级职称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型人才只有23人,仅占专技人才总量的0.3%,23人中,已退休9人,在职的14人中,50岁以下的只有2人;同时,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具有技师资格的213名高技能人才中,男性大多在50岁以上,女性多数在45岁以上;农村实用人才中,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人才几乎为空白。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不仅数量少,且年龄比较老化、青黄不接。几年来,行政、教育、卫生、农业等系统,流失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技能的人才就有近166人,特别是企业更为突出,骨干人才的流失对经济社会的开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科技创新缺乏
由于宣传普及科技知识的手段较单一、全社会总体科技文化水平不高的因素的影响,自主创新气氛的长效机制、全民参与机制尚未健全和完善,局部企业还没有真正把自主技术创新摆到应有位置,其自主研发、技术创新体系和投入体系尚未形成,缺乏依靠科技创新的内在动力,导致我县高新技术企业较少,缺乏创新型大工程,产品技术含量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水平和效益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够强,开展后劲缺乏。目前我县仅有中航科技、新华化工、愚吉机械3户高新技术企业;潼翔电子,金佛果电子、盛凯药业、康迪药业4户战略新兴产业企业;重庆民丰化工、重庆新华化工2户企业建有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机制
努力提高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意识,逐步探索建立由政府提供启动资金,社会、企业多方参与的科技风险投资机制,要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购置和应用专利,扩大专利示范企业范围,引导企业通过拥有知识产权特别是核心技术增强开展后劲。
(二)进一步完善人才培育机制
一要从经营性人才培训着手,打造系统的企业家培训工程,加大培训力度,丰富培训手段,通过开设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专题讲座、组织专家开展企业咨询诊断、举办企业领导人才建设论坛、组织优秀青年企业人才异地任职等方法,努力提升经营性人才综合素质。二要为技术人才尤其是高新技术人才提供创业空间和平台。要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的子女入学、配偶工作及住房等实际困难,为他们提供便捷的工作条件和成长路径。三要加快推进事业单位的改制进程,解决事业人才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和人才浪费等现象,让他们到一线发挥聪明才智,为xx经济社会开展作出奉献。
(三)进一步完善投入保障机制
要逐步提高政府开展性投入中科技投入的比例,使科技投入增长与财政收入增长相协调。要强化企业在科技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和推动企业加强科技研发机构建设和对研发的稳定性投入。要鼓励多元投入,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各界对科技工作投入的积极性,尽快形成政府拨款为先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各界资助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