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全县
产业
扶贫
农民
增收
情况
视察
报告
全县产业扶贫农民增收情况的视察报告
为全面摸清我县产业扶贫、农民增收现状,找准制约开展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建档立卡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实现如期脱贫摘帽的目标,3月上旬,县政协组织6个视察组,分别由六位主席带队,深入到11个乡镇、选择22个贫困村(2023年出列村2个,2023年出列村2023个,2023年方案出列村2023个)、220户非政策兜底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视察分析;召开由局部县直部门、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有关情况汇报;采取县内视察与县外考察相结合的方式,组织考察组到宜昌五峰、远安考察学习产业扶贫经验,开拓视野,启发思路。在此根底上,集思广益,形成专题视察报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
(三)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各乡镇和村按照建基地、扶龙头、联农户的思路,积极探索建立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延长产业开展链条,解决贫困户产业开展中面临的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困难,农民组织化程度和产业集约化经营水平逐步提高。据视察了解,全县共注册农业龙头企业35家,专业合作社657家,家庭农场70家,2023年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签定帮扶协议1.4万份,辐射带动贫困户新建特色产业基地6万余亩,开展畜禽养殖30余万头(只),实现特色产品订单销售2.8亿元。如:寺坪镇依托南河渔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大畈、天子坪等5个村、112户贫困户开展渔业养殖和乡村旅游,户均增收6000元;过渡湾镇茶庵村依托襄阳佰蒂蓝莓公司,带动180户贫困户就近务工,户均增收14000元;店垭镇依托楚原欣茶叶公司,带动500多户群众开展茶叶产业,户均增收12022元;歇马镇白竹村依托九路寨景区开发,带动70户贫困户开展农家乐、到景区务工,人均增收1800元。
(四)配套建设力度较大,产业开展根底不断改善。各级各地高度重视,整合政策资金,全面加强水、电、路、田等产业配套建设,农村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业产业开展根底更加牢实。据视察了解,2023年县水务局投入2740万元,集中解决了31个贫困村平安饮水问题;县供电公司投入2522万元,热门思想汇报对31个贫困村、128个台区,193个集中安置点实施了农网改造;县交通运输局完成了4条县乡旅游公路改扩建工程,新修水泥路211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安防工程42.8公里,加宽窄路面20233公里;县国土资源局投入7036万元,对7个乡镇、54个村的30000亩土地实施了开发整理,硬化田间水泥路74049米,新建田间道26170米、生产路6056米。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产业扶贫措施落实不够。通过视察,我们认为各级各部门虽然对产业扶贫认识程度较高,但真正静下心、沉下去抓落实还不够。客观上讲,2023年是易地搬迁年,各乡镇和村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啃易地搬迁这块“硬骨头〞上,导致局部乡镇和村对本地产业开展宏观谋划不够,产业开展思路还不够清晰,编制的规划指导性不是很强,特别是对集中安置点后扶产业规划还正在谋划之中,对贫困户产业开展缺乏微观指导,工作总结存在规划与实际“两张皮〞现象。从调查走访的220户贫困户产业开展情况来看,规划工程与实际开展相吻合的只有12023户,占比不到50%。少数村对产业扶贫压力传导不够,政策宣传不够,上热下冷,坐等观望,存在“你能脱贫、我也能脱贫〞的消极思想,扶贫工作手册、政策汇编等资料还放在村委会,没有发到贫困群众手中,个别村干部对产业扶贫政策和贫困户产业开展情况说不清楚。少数部门工作重心和精力还没有完全倾注到贫困户,小额信贷门槛较高,手续复杂,贫困群众贷款难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视察的22个贫困村、220户中只有6个村、33户获批了小额信贷,马良镇峡峪河村2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023年没有一户获批小额信贷;农民技能培训针对性和时效性还不是很强,培训内容和方式还不是很接地气,2023年全县虽然组织开展了47场(次)的劳动技能培训,但只覆盖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490人,仅占建档立卡总人口的4.2%;光伏发电工程推进不快,全县报备光伏发电52个村,目前仅建成3个试点。
(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乏力。通过对11个乡镇、22个贫困村、220户贫困户的产业结构、收入结构等情况进行分析,我们认为农民增收仍面临严峻形势,如果不从根本上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很难保证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从产业结构看,各地对长效产业开展认识还不够,缺乏特色意识、品牌意识、规模意识,开展工程小而全,没有特色,科技含量低,产品商品化率低,组织化程度低,据视察了解,11个乡镇中开展工程最多的达23个,22个贫困村中开展产业工程最多的达17个,220户贫困户近70%选择开展生猪个人简历、土鸡、山羊、蔬菜等传统种养工程;从劳力结构看,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务工,留守人员思想保守、体力不支,承接产业开展能力有限,不同程度地存在“等靠要〞现象,据视察统计,220户贫困户共有9xx人,如果按人均2022元产业奖扶计算,2023年应兑现奖扶资金183万元,而实际只兑付126万元,产业开展空间还很大;从收入结构看,抽查的22个贫困村,经营性收入平均占比29%,最高达64%,最低只有3%,务工收入平均占比50%,转移性收入平均占比14%,最高达27%,最低为6%,说明农民开展产业的水平还参差不齐,农业产业还没有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从空间结构看,局部集中安置贫困户由于人地别离,产业开展难度较大,与“留得住、能致富〞的目标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视察了解到,2023年兴建的局部集中安置点产业配套建设还不够到位,贫困户要往返数公里去耕种;从收入情况看,被视察的22个重点贫困村,2023年集体经济收入到达5万元的只有8个,仅占36%,走访调查的220户贫困户,2023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3255元脱贫销号标准的还有21户、79人,如果扣去产业奖扶资金,有44户、xx5人低于3255元脱贫销号标准,说明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还不强,贫困户收入还在靠政策的硬性拉动,持续增收渠道狭窄、后续乏力。
(三)新型经营主体实力不强。通过视察和考察学习,我们认为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产业扶贫的重要引擎,是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的中坚力量。范文内容地图据视察了解,目前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体实力不强,农业社会化效劳功能较弱,融资难、扶持政策落实难等问题严重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开展壮大。受产业规模、资金、技术、市场等多种因素影响,有相当一局部龙头公司和专业合作社规模不大、产品不精、销路不畅、带动力不强,经不起市场调整,起不到龙头带动作用。据视察统计,全县目前真正运行健康、管理标准的农业龙头企业2023家左右,仅占28%;专业合作社250家左右,仅占38%。视察中,有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反映,2023年县委、县政府出台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及能人大户开展的金融扶持政策没有得到很好落实,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开展举步维艰。如:马良镇农信兴专业合作社管理运行比较标准,带动力较强,2023年基地扩大到2022亩,带动峡峪河、东风头、老岭垭等5个村开展甜玉米和旱黄瓜,产前急需xx万元资金信贷,找到银行屡次协商未果,只得找亲朋好友拆借。
(四)产业奖扶机制不够完善。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去年县委、县政府研究出台25类产业到户奖扶政策后,各地通过一年的实践,范文写作普遍认为政策撬动效应明显,但仍然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盼望能够调整优化。如:在奖扶工程上,类别偏多,容易分散贫困户开展产业的注意力,不利于全县主导产业开展;在奖扶标准确定上还不够合理,对全县重点产业的政策倾斜还不够,对像药材等投入较高的产业工程标准过低,对像土鸡、露天白菜等投入相对较低的产业工程标准过高;在奖扶方式上,简单地货币化注入,容易造成短期内“奖扶脱贫〞,带来产业扶贫福利化和贫困户选定工程趋利性倾向,使有限的帮扶资源使用率不高。
三、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转变工作方式,全面提升效劳水平。建议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强化督办部门工作责任落实,转变效劳方式,将更多的精力和重心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注。进一步放大金融扶贫风险补偿金政策效应,鼓励金融部门降低信贷门槛、优化信贷效劳;提高劳动技能培训的时效性和针对性,紧盯贫困户产业开展需求,精准培训到合作社、到产业、到农户、到田块;按照“放管服〞要求,加强对龙头公司、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管理与效劳,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为农产品走向市场提供检验检测效劳;加大光伏电站建设工程推进速度,确保建好的光伏电站尽快并网发电,在建的光伏电站在6月底全部峻工投入使用;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效劳体系建设,解决科技创新与生产脱节的问题,助推扶贫产业提质增效;提高农村电商效劳平台建设的效劳水平,畅通“农产品进城〞通道,为全县广阔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脱贫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二)进一步突出地域特色,培植壮大支柱产业。建议县委、县政府借鉴五峰、远安“一县一品〞产业开展经验,按照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要求,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展的思路,立足资源禀赋,突出地域特色,确定3至5个最具xx地域特色的主导产业,健全风险防控体系,给予重点奖励扶持,鼓励和引导各乡镇按照全县统一规划布局实施产业扶贫,防止同质化开展和无序竞争,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之路,以特色产业为引领,助力村集体增收、贫困户脱贫,确保每个乡镇和村都有1至2个主导产业,每个贫困户都有1个骨干增收工程,为全县培植主导产业、形成“一县一品〞打根底、增后劲。
(三)进一步培育市场主体,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建议县委、心得体会县政府借鉴XX县区“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设立产业扶贫专项基金,选择确定几家骨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培育,通过建立贫困户与龙头公司、专业合作社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把更多的贫困户组织起来,把各种资源要素聚集起来,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让广阔贫困户分享更多的增值效益;对于集中安置贫困户和产业承接能力缺乏的分散贫困户,鼓励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建设群众参与度高的特色种养业基地,带动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得租金、就近务工得薪金、入股经营得分红等方式,真正实现如期脱贫、长期脱贫。
(四)进一步完善奖扶机制,放大政策裂变效应。建议县委、县政府对产业奖扶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在产业奖扶工程和标准确定上,对全县确定的主导产业,适当提高奖扶标准,实行重奖鼓励,比照拟效益低的产业工程果断拿掉,集中力量培植骨干支柱产业;在政策操作上,改一味货币化注入为奖钱与给物相结合;在产业奖扶兑现上,改变过去验收后一次性拨付资金的方式,按照一定比例提前预拨资金,以解决贫困户产前投入问题;在奖扶内容构成上,兼顾考虑生产开展和环境保护,比方对养殖工程要设定前置条件,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在产业验收上,在保证产业开展真实的情况下,尽量减化验收程序,按时令确定最正确时间组织验收;在集体经济开展上,用活用足有关政策,支持村集体合理处置农村闲置资产,利用荒山和抛荒地开展高效经济林、药材等工程,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