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党群关系调查分析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613120

大小:16.50KB

页数:8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党群关系 调查 分析 报告
党群关系调查分析报告 党群关系是政党建设的根本问题之一,对所有政党如此,对共产党更是如此。对中国共产党来说,保持密切而良好的党群关系是党生存和开展的根底,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目标。中国共产党有走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当然,群众工作象党的全部工作一样,需要随着执政、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时代变迁,改革创新,建立密切党群关系的长效机制。 一、党群关系是政党建设的根本问题 政党是代表民意参与政治的组织。执政党那么代表人民执掌公共权力。因此,在政党的所有特性里面,首先就是政党的代表性。几乎所有的政党都声称代表人民的利益,都力求得到人民最广泛的支持。人民的支持是政党执政的合法性根底。西方多党制下的政党比较注重与其根本群众的制度化的联系,经常通过各种民意调查来关注自己受到民众支持的比例,因为民众对政党的支持比例最终都会反映到下一次选举上来,直接决定该党是否能够获得执政地位或者能否继续执政。 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根本上都有依靠和领导群众通过革命夺取政权的历史,在革命时期保持着与群众的密切而良好的关系,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但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执政的时间比较短,其执政行为受意识形态的影响比较大,传统上往往在强调不能脱离群众的同时,反对党群关系上的尾巴主义。同时由于选举制度上的不健全,群众在短期内对执政党的约束机制很难及时的表现出来。因此,如何克服执政党的干部脱离群众,保持执政党和群众的经常联系,如何保证我们的政策真实反映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需要认真研究。 二、良好的党群关系是先进性建设的根本目标 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目标之一,是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党群关系,提高执政能力和增强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认可和支持程度。在阐述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的时候,胡锦涛同志完整地表述了增强执政科学性和执政合法性的问题,并把它们作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目标和先进性建设成效的衡量标准:任何政党的兴衰存亡,归根到底取决于它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取决于人民群众对这种作用的认可程度。曾庆红同志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论述: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否先进,必须通过其执政能力和执政成效来表达、来检验,衡量一个政党的进步与落后,最终要看能否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党的执政能力与政党执政的科学性和执政效率密切相关,执政能力是执政科学性和执政效率的表达。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认可和支持程度与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密切相关,政治学所谓的执政合法性的根本意义就是人民对执政者的认可和支持。可以说,执政合法性是党的先进性的根底。应当把建立密切而良好的党群关系,不断增强政党执政的合法性作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目标。 政党执政的合法性主要表达为三点。第一,执政党的建立和运作必须建立在对社会开展潮流要求的根底上,执政党应该有科学的和为人民接受的执政理念,执政党的政策是群众公共利益的真实反映。第二,政党的执政行为应该遵行民主和法治的程序,应该具备程序上的合法性。程序合法是对实质合法的保障,人民对执政党的认同和支持只有在程序合法的根底上才能得到真实的反映,才可以通过选票等指标量化。第三,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归根到底来源于政府的良好政绩,表达为执政党在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开展方面的有效作为。 执政以后,作为党的先进性根底的党群关系面临权力腐蚀的考验。胡锦涛同志指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在执政特别是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任务更为艰巨。权力对领导干部和执政党具有强大的腐蚀作用,有可能导致执政党脱离群众,甚至在执政党内形成既得利益集团,减少对群众利益的关注甚至损害群众的利益。这是一个政治常识。党的历代领导人都屡次对这个问题有过一针见血的论述。邓小平同志指出,执政党更有条件脱离群众。江泽民同志提出,要防止执政党内形成既得利益集团。胡锦涛同志屡次指出,党越是长期执政,反腐倡廉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坚决不移地反对腐败,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西方观察家也对国内的腐败问题很关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托尼。赛奇从四个方面概括了中国在新世纪所面临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由腐败问题造成的内部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收获了巨大的经济增长的同时,承担了越来越大的社会不公或者社会不和谐。社会不公与权力腐败相互强化,不断恶化党群关系。 新挑战决定新课题。清醒地认识党群关系面临的新挑战,有助于明确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问题何在,风险何在、机遇何在。把防范和遏制权力腐蚀作为重点,从党的理论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特别是制度建设等方面有的放矢地设计和部署党的先进性建设,构建执政条件下密切而良好的党群关系。 三、建立密切党群关系的长效机制 胡锦涛同志在论述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战略时提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把做好经常性工作与适当的集中教育结合起来,不断加以推进;要建立新形势下广阔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把党的先进性建设推向前进。毫无疑问,这段论述同样适用于党的群众工作。在党的群众工作中,同样应该把集中教育整顿与经常性工作结合起来;同样应当建立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了解和反映群众心声、代表群众利益的长效机制。 第一,适当运用集中教育的形式,解决积累的党群矛盾。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那样,把适当的集中教育与党的建设的经常性工作相结合,阶段性地在比较短的时间内集中清理和解决积累起来的党群矛盾,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党群矛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我们党的一个比较好的传统。有学者认为,正是有了这个传统,使得我们党同苏共相比,积累的矛盾相对较少,一些由于体制机制等各方面的原因积累起来的党内矛盾,也不断得到解决或缓冲。 这次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得党员的先进性意识和执政党意识和群众观念得到明显加强,集中解决了影响党群关系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增强了党员和群众对党组织的信心和认同感。 在一党执政、党内外民主仍然缺乏,缺乏比较充分的竞争机制和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的情况下,适当地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样的集中教育整顿,仍然是解决党群关系中不可防止地不断积累起来的矛盾的一种必然选择。明确这一点,有利于消除社会上对先进性教育和群众运动的偏见以及党内对于这个问题的一些模糊认识。 第二,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建立保持良好的党群关系和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没有相应的制度,就没有任何长效机制。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密切党群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实现党的群众工作的制度化。相比思想教育而言,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建设不是简单的建章立制,更主要的是建立标准党员行为的鼓励和制约机制,是党员在这种制度下的一种适应和学习。制度更多的不是存在于党的规章制度文字外表,而是表达为党员在现有制度框架下的行为预期。在推进党的制度建设中,要明确认识政治号召和政治标准的区别,着眼于制度标准的实效。 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相比于集中教育整顿这样的短期措施来说,其目的就是要建立起能够经常性的解决经常产生的党群矛盾。相比竞争性的政党体制,长期执政的政党,由于缺乏充分的权力制衡,密切联系群众的压力和动力那么相对稀缺。我们不主张西方那样的多党制,但是并不阻碍我们可以吸收其政党制度中的一些工具性的经验,建立起执政党的民主机制。例如,通过在官员产生过程和决策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采用考试、选举等方式来选择从政人员,在公共决策中走群众路线,让有关专家和相关利益集团参与决策等,同样能在一定程度上到达实现民主和提高政治体系的支持度和效率的效果。 在传统的政治教育和整党整风的实际效果不断递减的情况下,更多的从引入竞争机制和权力制约机制的角度加强体制和机制建设的比重,应是新时期党的建设和开展新的增长点,也是执政条件下密切党群关系,建立群众工作长效机制的根本途径。 第三,用先进性建设理论指导和统领执政党的群众工作。用先进性建设理论指导和统领执政党的群众工作,要求在党的群众工作中,贯穿“代表〞的意识、开展的意识和变革的意识,要以能否提高执政能力和增强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认同和支持,作为党的群众工作成效的衡量标准。 具体来说,首先要吸收国内外思想成果,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群众工作理论建设,增强党的群众工作理论的时代性与科学性。 其次,党的组织尤其是基层组织应该发扬为人民效劳的优良传统,党组织应有专门的部门做更多的群众工作。这项工作非常重要,但是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又最容易被无视,这恐怕是社会上一些非法宗教和政治势力不断滋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执政条件下的群众工作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和是否变质。世界上很多党都有专门的群众工作部门,地方上也有一些效劳群众的新经验,值得借鉴和总结。 再次,要健全群众诉求的表达机制。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畅通群众反映意见的渠道,充分发挥人民代表、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和信访部门的作用。要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人大代表要密切联系选区群众,及时了解并积极反映群众呼声。密切党同各民主党派人士参政人士的联系,努力为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创造条件。还要发挥人民团体的作用,使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更好地发挥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使其在做到上情下达的同时,更多地发挥下情上达的作用和维护其所在群体权益的作用。 正在兴起的公民社会是人民群众利益表达和权益维护的重要渠道。做好群众工作,党要积极培育、引导和管理公民社会。必须探索有效的方式、方法,实现对公民社会的科学控制和引导。公民组成的各种组织和政党的性质不同,两者之间不形成组织隶属关系,所以需要改变方案经济时期那种把社会组织作为党组织的一个下级部门来对待的行政性的控制方式。这种行政命令控制的方法很容易导致组织的官僚化,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控制的结果,不是拓展了党与民众联系的渠道,而是堵塞了这些渠道。 最后,要建立群众工作的应急机制。对群众反映的意见、要求,必须高度重视,及时研究,努力解决。要防止作风生硬、方法不当引起群众不满和抱怨。要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及时掌握社会动态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尽力把各类矛盾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要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认真分析各类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特别是深层次原因,努力从源头上减少事件的发生。对局部群众的某些过激行为,不能简单地使用强制手段压服,要以理服人,依法管理。公务员之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