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党员教育管理研究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607358

大小:21.47KB

页数:1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党员 教育 管理 研究 报告
党员教育管理研究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继续深化,特别是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使广阔基层党员的活动范围日益扩大,党员流动性不断增强,这就给党员的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手段和方式、建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新机制,用改革的精神探索解决党员教育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模式,成为不可无视的难点问题。近几年,北区积极探索党员教育管理手段,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成绩。将原青海化建48名流动党员组织起来,建立了临时流动党员党支部,使外出党员找到了“家〞;针对湟水河市场流动党员较集中的优势,将从业的20余名流动党员组织起来实行“双向管理〞,以此扩大党组织工作覆盖面,促使流动党员在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两个文明中建功立业,起了积极作用。但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流动党员管理的手段、方式等方面仍存在不少的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一、流动党员的现状 (一)流动党员的特点和趋势。目前,就北区而言流动党员有580名,其中,组织关系在外区县,流入本区的84名,占14.5%,组织关系在本区,流入本市其它区县的32023名,占53.5%,流入到外省市的186名,占32%。从总体上看,流动党员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构成比较复杂,生存状况差异较大。从年龄结构看,各个年龄层次均有分布,中老年占有相当比例,其中,35岁以下的占7.9%,36—50岁的占14.1%,50岁以上的占78%。从受教育程度看,流动党员中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占71.4%、高中文化程度的占26.3%、大专及以上学历的2.3%。二是离退休职工流动党员居住比较分散,下岗、失业职工中的流动党员因就业需要流动频繁,主要分布在建筑、商贸、饮食效劳业等领域。三是从流向看,主要从经济开展缓慢区流向经济开展较快区,社区中下岗职工、离退休职工流动党员占流动党员总数的52.3%。四是从流动目的看,大局部是以外出务工为目的,呈季节性流动,夏秋两季流量明显高于冬春两季。 (二)流动党员的思想状况。通过与流动党员见面、交流和了解,感到其思想状况主流是好的,他们对党的事业充满了信心,积极拥护党的富民政策,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较强,除少局部流动党员因失业、无工作被动进入市场外,绝大多数流动党员能主动进入市场,迎接市场的挑战,他们有着较强的民主意识,对党内事务和社会事务表现出一定的参与意识。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思想倾向,主要表现在:一是局部流动党员对党的归属感有所降低,有的流动党员不愿接转组织关系、甚至不愿说明自己的党员身份,还有少数流动党员即使接转了组织关系,但长期不参加组织活动,不按时缴纳党费。二是局部流动党员的党员意识不强,有的流动党员认为“忙于生计,无暇顾及组织问题〞,认为当不当党员无所谓。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去向难以把握。局部流动党员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组织观念淡薄,外出前、流入后不及时向党组织报告,成为“挂名党员〞,导致多数流动党员去向难以掌握。据从社区党组织了解,流动党员外出前向党组织汇报的仅占4.4%,外出后能与原党组织主动保持联系的也只占9.5%。流动党员的管理出现了较为普遍的脱节现象,即用人单位不管,原单位党组织形式管而实不管,社区党组织没权管,原来主要依托系统和单位的党员管理教育渠道和方式已明显不适应新的形势。 (二)组织活动难以开展。有些党组织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之间未建立配合机制,致使流动党员组织活动流于形式,有60%以上的不能坚持过正常的党组织生活。大局部流动党员在外出务工过程中,不汇报、不请示,有相当一局部党员存在“两不管〞现象。有的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不闻不问,多数流动党员无法参加从业地党组织活动;更有一局部流动党员成心隐瞒身份,怕暴露党员身份,受约束多,影响自己挣钱,成为“隐性党员〞,导致外出期间党组织脱管,党员教育培训更是难以落实,加之流动党员分布零散,地点不固定,难以集中,或缺乏活动场所和经费,使组织活动更是难于开展。 (三)管理措施难以到位。社区党组织和有关党组织没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流动党员管理措施,致使许多流动党员成为“三不〞党员、“口袋〞党员。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作的流动党员,由于不少新的经济组织对流动党员管理不重视或者党组织机构不健全,致使大局部流动党员的学习教育活动无法落实。有的流动党员正处在考察期,外出前后既不汇报又不联系,或不按时提出转正申请,以至于党组织对其外出期间表现难以把握,培养考察难以落实,转正手续难以办理;局部正式党员,如果按党章规定“党员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组织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那么有一半以上的流动党员会自行脱党。但在实际操作中,认为流动党员在管理上不好把握,又易得罪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管理力度不到位,党组织缺乏吸引力。 (四)作用难以发挥。流动党员长时间远离党组织,得不到党组织的教育帮助,加之不少党员自我约束能力差,易受不良环境的影响,特别是一些政治素质不高、立场不坚决的流动党员,经受不住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重经济收入轻思想建设,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混淆于一般群众,放任自流,不但起不了党员的带头作用,反而成为害群之马,做出有损党组织形象的事情,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难发挥。 (五)转移党员组织关系难。流动党员主要流入非公有制企业、个体或私营企业,而这些单位大多数尚未建立党组织或党组织不健全,这就使得局部流动党员虽然在原所在地转出了党组织关系却无地方接收。对流动党员来说,就业的单位和行业大多是个体、私营企业和一些效劳行业,而这些用工单位和行业的党组织不健全或没有设立党组织的情况较为普遍,使得一些流动党员在用工单位找不到党组织,也就无处转落组织关系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这种情况,在大中专毕业生和军队转业待分配工作的人员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另外,还有一些离退休老党员在退休后迁居到原籍,不能及时转递组织关系。 (六)党费收缴管理难。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一些流动党员党性观念减弱,寻找各种借口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履行党员义务,长期不缴纳党费,从而逐步游离于党组织管理教育之外。就北区掌握的情况看,约有80%以上的不能按时足额缴纳党费,有相当一局部流动党员只顾外出挣钱而不按时缴纳党费。有的党员只在即将外出时交一次;有的流动党员想起来就交一次或补交一些;有的外出务工经商回来后才补交。 (七)管理工作难以落实。大局部党组织在流动党员管理上缺乏针对性、灵活性,致使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工作跟不上节拍。有的党组织负责人认为流动党员数量不多,抓不抓无所谓,不想管;有的认为流动党员流动性强,情况复杂,不好管。少数党组织“有组织无活动〞或组织活动流于形式,效果欠佳。大局部党组织沿用“单位制〞下集中统一的党员教育管理模式,无视了流动党员分散、灵活、多变的特点和多样性、差异性的需求,难以吸引流动党员,致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活动不起来、组织不起来、效果不明显〞。 (八)教育方式难以适应。一是教育内容的单一性与党员需求的多样性不相适应。随着市场经济的开展,流动党员流动范围扩大、从事行业增多,再加上党员年龄、文化结构不同,党员对教育需求也各不一样,而一些党组织没有从实际出发,在教育内容上过于强调一致性,不能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二是党员教育形式的静态性和党员活动的动态性不相适应,流动党员的流动性、分散性,使党员教育在人员、时间上都难以落实。 (九)制度难以落实。主要表现在对流动党员活动证执行不力。从党员个人来分析,少数党员对活动证的认识不够,使用不积极或不愿意使用。从党组织角度分析,现行的活动证使用对党组织缺乏必要的约束力,使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发证和接证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了活动证的使用效果。 究其原因。一是社区党组织和有关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认识不深,重视不够,教育管理跟不上,无视了流动党员对整个党员队伍的正负影响,党组织凝聚力不强,以致于局部党员党性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性较差,来去自由。二是局部流动党员的理想信念开始淡化,党性观念不强,党员关系放在口袋里,不到所在地党组织报到,有的下岗党员工作无着落、生活困难而外出务工,党组织缺乏对其关心支持,生活负担重,情绪低落,对党组织有怨言,成心疏远党组织。三是随着流动党员数量的不断增加,流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加上流动地点的不固定,使得这局部党员越来越不好管。有的基层党组织存在畏难情绪,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管好外来(出)的不如管好当地的,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四是模式老化,不会管。随着社会的不断开展和改革的深入,一局部党员与原单位或所在地的人事、户籍等方面的紧密型联系逐步变得松散,“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出现了无法管理或不愿管理等情况。五是思想复杂,不服管。一局部流动党员跨地域流动,广泛接触社会各层,长期脱离党组织,“免疫力〞减弱,有的行为自由化明显,不愿接受党的组织纪律约束,有的认为自己在外地工作,与当地生产经营活动无关,对党组织的态度冷漠,甚至财大气粗,不服管。 三、对策与思路 (一)更新观念,为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提供思想根底。一是各级党组织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认识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遵循简便、易行、实效的原那么,牢固树立党员不只是“单位人〞、也是“社会人〞的新观念,将流动党员纳入基层党建总体格局中,形成一把手亲自抓,抓重点,攻难点;分管领导具体抓,抓指导,抓落实;各级党组织协同抓,抓协作,抓配合,相互衔接、相互协调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网络机制。二是树立动态管理的新观念。针对流动党员流动性强的特点,创新管理手段和方法,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党员走到哪里,就管到哪里。三是树立双重管理的新观念。即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实行由流出地和流入地两个或两个以上党组织共同管理的模式,以确保流动党员管理不断线、不漏档,切实把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四是发挥流动党员“双带〞作用,促使干部群众更新观念,学先赶优,提高整体素质,带着群众共同致富,从根本上认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流动的客观现实和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二)创新组织体系,夯实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组织网络。一是在新经济组织中普遍建立党组织。在有一定规模,生产经营比较稳定,且有3名正式党员的新经济组织中及时建立党组织;对暂不具备条件的可本着按行业、就地、就近和方便的原那么建立联合支部。二是在外来经商人员较多的集贸市场或个体经营户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根据其不同情况隶属于镇、街道、个私企业党委等党组织领导。三是支部建在小区内。以各镇、街道党(工)委为主,对流动党员认真进行党籍的认定和组织关系接转工作,并就查找出来的流动党员进行类别分析,建立流动党员临时党支部。四是支部建在市场内。按照“共建共管〞的原那么,经与流出地党组织共同协商,对流动党员进行“双向管理〞,使流动党员在异地“安家〞。 (三)探索有效方法,搭建流动党员工作平台。一是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有效整合党务干部、楼栋长和社区志愿者等各种人力资源,建立一支素质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的调查员队伍,针对流动党员居住分散的实际,将调查摸底任务逐一落实到人,发动各党(工)委、农村、社区广阔党员干部串小巷、走田头、访住户,保证流动党员底数清、情况明。二是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的“双找〞活动,调查员在调查摸底工作中做到“三找、三说、一明确〞:“三找〞即找到每一个基层单位,找到企业负责人或主管人,找到实有党员人数,把流动党员工作做深做细;“三说〞即调查员到企业后,要向基层单位说明来意,说明梳理流动党员工作的目的,说明调查方法和登记要求,发放宣传材料和表格,积极争取基层单位的理解和支持;“一明确〞即明确联系人和联系渠道,以便需要时进行联系、核查,为加强日常管理奠定根底。 (四)创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