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传染病
报告
程序
传染病报告程序
一、迅速隔离、及时汇报
班主任发现本班有学生体温≥38℃,应立即向幼儿园分管卫生的领导汇报,并迅速为该幼儿佩戴口罩送至隔离室,采取居家隔离治疗或送往医院治疗措施。假设幼儿家长一时联系不上,那么幼儿园应安排防控专车送其到医院治疗,班主任应全程陪护;幼儿园还应安排一名分管领导到医院随时了解幼儿健康状况并及时上报。
幼儿园分管卫生的领导在一天内累计接到5例(一周内累计超过30例)幼儿体温≥38℃,并伴咳嗽或咽痛之一病症的报告后,市直幼儿园分管领导应在第一时间逐级报告园长、教体局体卫艺科、市疾病控制中心;幼儿园分管领导应在第一时间报告园长,园长报告教委,教委同时报告教体局体卫艺科、疾病控制机构。
同时,迅速组织专人在2023分钟内填写好XX县区教育系统流感样病例患者报告表,通过办公系统发至体卫艺科,并打印20份书面材料备用。
二、调查摸底、消毒通风
1、安排专人集中全园体温表首先对患病幼儿的密切接触者(同一班级或同一宿舍幼儿)体温进行检测,并及时汇总,报告相关领导。对体温在37.5度以上、38度以下的幼儿建议其居家休息治疗,且要密切关注其健康状况,每日两次测量体温;对体温≥38℃的师幼应迅速为其佩戴口罩送往隔离室,采取居家隔离治疗或送往医院治疗措施,治疗期间要密切关注其健康状况,每日两次测量体温。
2、将使用过的体温计放入盛有75%酒精的容器内消毒15分钟后,分散到各班级对幼儿园其他师幼体温进行普查,发现体温在37.5度以上、38度以下的师幼及体温≥38℃的师幼处置方法同上。
3、组织专人立即对出现病例的班级、宿舍进行消毒、通风。
4、安排人员配合卫生部门对患病幼儿做好流行病学调查。
5、对体温正常的密切接触者,要密切关注其健康状况,每日两次监测体温,居家隔离由家长亲自测量,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教体局和当地疾病控制机构。隔离时间根据卫生部门对患病幼儿的检测结果及时调整。
三、召开会议稳定情绪
根据教体局研究意见,分头召开教师会、家长会,讲明情况,消除恐慌心理,并进一步强调个人防控知识。
四、跟踪回访、每日上报
对体温在37.5度以上、38度以下隔离治疗的幼儿,其班主任要每日两次跟踪回访幼儿体温状况,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向幼儿园汇报;对体温≥38℃,并伴咳嗽或咽痛之一病症隔离治疗的幼儿(病例总数未到达上报标准),其班主任要每日两次跟踪回访其体温状况,每日向幼儿园汇报,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向教体局和当地疾病控制机构报告;对体温≥38℃,并伴咳嗽或咽痛之一病症隔离治疗的幼儿(病例总数到达上报标准),幼儿园要安排专人每日两次跟踪回访其健康状况,并将详细情况于每日上午9:00和下午3:00前报教体局体卫艺科和辖区疾病控制机构,直至师幼病后7天或病症完全消失后24小时(以两者之间较长者为准)。
同时,幼儿园应继续加强晨检、午检、消毒、通风等防控措施,每日两次监测师幼体温并做好体温自测记录,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按程序上报、处理。
假设出现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那么应按照XX县区学校发生甲型h1n1流感爆发处置工作指导意见(试行)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篇: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程序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程序
一、各科室对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等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应立即报告感控科,感控科在收到报告后应立即行网络直报,不得超过2小时
二、对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急性病毒性肝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森林脑炎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应立即报告感控科,感控科在收到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行网络直报。
三、丙类传染病中的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风病、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包虫病、丝虫病、流行性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的病人,应立即报告感控科,感控科在收到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行网络直报。
四、相关科室应设置传染病登记本,记录已报卡的传染病病人姓名、诊断、报卡时间、报卡人姓名。
五、门、急诊科医生对可疑传染病患者,应按疑似传染病报告感控科科,并填写传染病卡和登记本,同时建立传染病监测病历,详细记录传染病史及接触史.立即请传染病科专家会诊,按照传染病分类管理规定进行留观,留观病房医师负责对监测病例采样进行血清学和/或病原监测,做好相关登记、记录并做好交接班工作,待实验室检查结果回报明确诊断后,在规定时限内报告医院感控科。
六、住院患者如确诊为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医生应立即报卡,在病程中记录并登记在传染病登记本中。
七、上级医生应在每周查房日检查传染病报告情况。
八、科室护士长应为科室内疫情报告监督员,每日负责监督疫情报告.确保报告的及时性。
九、如为复诊的传染病患者,医生应在记录中注明。
十、检验科设置不同类别传染病登记本(艾滋病、梅毒),每日的检验结果中如出现阳性结果应立即通知开单医生,同时登记在相应类别的登记本中。
十
一、放射线科设置传染病登记本,如发现可疑传染病的x光片,在做出诊断报告的当日,开三联单对病人进行转诊,同时应通知开具申请单的医生并立即上报感控科,并登记在册。
十
二、报告卡填写要字迹清晰,地址详细,要求工程必填。
十三、感控科负责疫情监测报告的工作人员,负责核对检验登记、x线登记、ct室等上报的传染病卡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
第三篇: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及报告程序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及报告程序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方法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管理标准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技术指南制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责任报告人:
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医学检验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社区卫生效劳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疫情责任报告人。
报告病种:
甲、乙、丙类及其它规定报告的传染病(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4)其他传染病、非淋菌性尿道炎、锋利湿疣、生殖器疱疹、水痘、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炎、人感染猪链球菌、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其它。
(5)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其他传染病爆发、流行以及原因不明的传染病后、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报告内容:
报告内容包括常规疫情报告(法定传染病报告),特殊疫情报告(爆发疫情、重大疫情、灾区疫情、新发现的传染病、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传染病菌中、毒种丧失的报告。
(1)甲、乙、丙类传染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报传染病告卡的要求填报。报告卡统一用a4纸印制,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工程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
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实验室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对鼠疫、霍乱、肺炭疽、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按照规定报告病原携带者。
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分型报告。炭疽分为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五类;梅毒分为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五类;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肺结核分为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痰检四类。
未进行发病报告的死亡病例,在填写报告卡时,应同时填写发病日期(如发病日期不明,可填接诊日期)和死亡日期。(2)传染病专项监测、专项调查信息的报告
对于开展专项报告的传染病(性病、结核、艾滋病及hiv感染者),除专病报告机构外,其余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诊断病例同时进行网络直报。
(3)医务人员发现原因不明传染病或可疑的新发传染病后,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立即 报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时做好认真记录与调查核实。
(4)医疗机构接到任何单位和个人报告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后,要认真做好疫情记录,登记报告人、报告 、报告事件、疫情发生时间、地点、发病人数、发病原因等。并立即 报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时进行调查核实。
(5)传染病菌中、毒种丧失的报告
传染病菌中、毒种丧失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之一,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疫情后要在1小时内报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报告程序与方式
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医院内诊断的传染病病例的报告卡由首诊医生负责填写,由医院预防保健科的专业人员负责进行网络直报。爆发疫情现场调查的院外传染病病例报告卡由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现场调查人员填写,并由疾控机构进行报告。(1)社区卫生效劳站负责收集和报告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信息。有条件的实行网络直报,没有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应按照规定时限以最快方式将传染病报告卡报告本行政区域内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报告时限
(1)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疫情报告单位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或者疑似病人以及其他爆发传染病、新发传染病以及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疫情时,接诊医生诊断后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 )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进行报告。
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按规定报告传染病的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对于传染病报告卡未及时报告、传染病漏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现场监测时发现漏报的应该及时或随时补报,按初次报告进行报告和录入。
第四篇:各类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时限各类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时限
卫生部规定,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都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责任报告单位。
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在24小时内进行报告。
卫生部要求各有关单位发现重大传染病疫情,重大食物、职业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要在2小时内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